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0.40KB ,
资源ID:777767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776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1、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

2、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 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

3、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的来历,现比喻_. 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

4、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

5、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 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 三,成语_出自本文,比喻_. 原文 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

6、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捐:白白费掉.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7、(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

8、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意义是_,形容_. 原文 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

9、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

10、事告诉我们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参考答案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

11、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

12、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

13、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4.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

14、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

15、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7.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

16、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

17、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菜园中生长着绿色的葵菜,叶上的晨露待阳光一照就干了。春天的暖气向大地施布着恩泽,万物就可充满生机勃勃的光华。但时常叫我担心的秋天来得太快了,便要红花凋谢,绿叶枯萎。百条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何日能向西游呢?谁要是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的话,那么,到了老年只能后悔而悲哀了。 /(一切河流流到东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呢?一个如果在少壮年华不抓紧时

18、间, 有所作为,等到年纪大了,一事无成,再悲伤也没有用了。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早寒江上有怀作者:孟浩然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19、。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 ,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

20、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非宁静无以致远_淫慢则不能励精_悲守穷庐_此即日习于傲矣_(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四字比喻了过

21、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答案】 (1)实现远大目标;振奋精神;偏偏简陋的房屋;习惯,熟悉(2)C(3)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4)遂成枯落;平心静气;躁(险躁/焦躁)(5)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

22、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励精: 振奋精神 ; 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 习:名词,习惯,熟悉 。 A表目的,来 /认为。B 那么/表转折,可是,却。C都是顺接连词。D以为 /被。故选C。 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澹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

23、,明确,坚定。 句意是: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作答。甲文写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 ,句子是 “遂成枯落”,乙文强调“平心静气”。两文都提倡“静”,就是要静心,心态平正,不能“ 险躁”或“焦躁 ”。 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故答案为: 实现远大目标 ; 振奋精神 ; 偏偏简陋的房屋 ; 习惯,熟悉 。 C; 不把名利看

24、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遂成枯落 ; 平心静气 ; 躁(险躁/焦躁) 。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

25、意解释。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

26、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3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

27、,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范仲淹罢宴)【注】邠(b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缞绖(cu di):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亟(j):急迫地。赗(fn)敛:下葬入殓的衣服。怃(w)然:形容失望的样子。彻:通“撤”,撤去。赒(zhu)同“周”救济。(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是进亦忧_先天下之忧而忧_使毕其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坐客感叹有泣下者。(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

28、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 (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求”与“毕”在现代汉语中也分别有“探求”和“完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