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LT器械剥离后肢标本,依次分离两后肢,坐骨神经,股骨头,游离腓肠肌后使用锌铜弓进行检验,获得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腓肠肌标本。2、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材料: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棉线、大头针、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方法:启动电脑与RM6240型系统软件,设置仪器参数与时间参数(仪器参数:通道模式为张力,采样频率400hz-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30g,时间参数:放大倍数100-200,耦合方式为DC,上限频率10HZ
2、,采样间隔:1-5ms)。将腓肠肌跟腱的扎线固定在张力换能器的悬臂梁上,调节微距调节器(前负荷:1.5g),把刺激电极放在刺激电极上,保持接触良好。改变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实验: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0.1ms,刺激强度从0.1v逐渐增大,强度增量0.05v,连续记录肌肉收缩曲线,记录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值,测量每一刺激强度所对应的肌肉收缩张力;测量最大刺激时肌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时间。刺激频率实验:采用连续单刺激,自动频率方式,起始频率1hz,结束频率30hz,步长1hz,组间延时大于5s,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形态和张力变化,观察测量各刺激频率所对应
3、的肌肉收缩的最大张力),观察并记录其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四、实验结果(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在实验中,双毁髓后的牛蛙四肢瘫软,双腿下垂不再进行收缩。解剖后,可看见牛蛙心脏仍在收缩跳动,并能观察到胃、肝、两侧的肾、大小肠、肺部等器官。游离腓肠肌后,用锌铜弓检验坐骨神经的正常兴奋收缩功能,当蘸有液体的锌铜弓接触坐骨神经时,能明显引起腓肠肌收缩舒张。(2)刺激频率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实验截图:实验数据:实验项目 收缩形态 张力变化 收缩最大张力 刺激频率(Hz)1收缩2.630.613.242不收缩2.650.73.353收缩2.671.013.684收缩2.71.444.145收缩2.741
4、.734.476收缩2.781.894.677收缩2.831.884.718收缩2.891.854.749收缩2.931.964.8910收缩2.981.984.9611收缩3.022.045.0612收缩3.062.095.1513收缩3.092.195.2814收缩3.142.265.415收缩3.182.395.5716收缩3.242.485.7217收缩3.282.515.7918收缩3.312.465.7719收缩3.322.455.7720收缩3.352.445.7921收缩3.392.515.922收缩3.452.566.0123收缩3.512.656.1624收缩3.612.7
5、16.3225收缩3.682.936.6126收缩3.833.066.8927收缩3.93.177.0728收缩3.993.237.2229收缩4.982.227.2绘制折线图可得: 根据图表,我们可知折线图总体平缓,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小。即刺激频率逐渐提高时,张力大小随之增大,且增幅小。在刺激频率较小与较大时,增加相同量的刺激频率,所引起的张力增大值相近。(3)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截图:实验数据:实验项目收缩幅度(g)收缩期时间(s)舒张期时间(s)刺激强度(V)0.20.0440.30.0290.40.0590.50.2640.60.4760.70.4470.80.4470.
6、90.4410.4621.10.4981.20.4691.30.5131.40.4471.50.4181.60.5280.050.2绘制折线图得: 根据图像,我们可知当刺激强度逐渐增大时,收缩幅度先是跳跃性增大,其后保持一定波动,到达某个最大值开始逐渐下降。五、讨论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受到电刺激时是否表现“全或无”的特性,为什么?答: 首先,“全或无现象”所描述的是“细胞要产生动作电位,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任何性质的刺激一旦刺激强度达到了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低于阈值不产生动作电位(无),动作电位一旦发生,其幅值达到最大(全)”。摘自人体生理学(第三版) 我认为,在刺激强度-收缩幅度实验中某种程度上存在“全或无”现象,在刺激频率-收缩幅度实验中则并不存在该现象。 上图为刺激频率-收缩幅度的整体数据图像,可知在0.1-3V的范围内,收缩幅度缓慢且不断上升,不存在收缩幅度“立刻产生”且“一旦发生幅值达到最大”的现象。 上图为刺激强度-收缩幅度实验的整体数据图像,可知强度在达到某个阈限后,显著且稳定地产生了收缩幅度,并在测量中获得了一系列相对近似的收缩幅度。整体符合“全或无”特性。同时,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较弱收缩幅度,及各个测得幅度之间的差异,也表示了此实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全或无”特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