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4.15KB ,
资源ID:7760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60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备课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三篇精读课文,七月的天山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

2、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目标:1、本单元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语文园地的28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诗词及课文。3、走进文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的。4、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训练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描摹景物的方法(第二课),学习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第三课),巩固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第四课)。教学时间安排:学本组教材可用121

3、4课时。1、诗三首 23课时2 桂林山水 2课时3 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4、七月的天山 1课时语文园地 45课时1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过程与方法目标: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教材分析本课有三首诗词,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望洞庭写的是在明月当

4、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三、学清分析三首诗词,学生在经典诵读时已经背诵,可能因为回生现象也已经淡忘,但毕竟背诵过,所以记忆不成问题。重点放在诗句的品评方面。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写景的,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拟采用并列推进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别理解同构文本的诗意,再比较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体会诗人不同的意境和心境,提升课堂教学

5、的效率。四、教法与学法教法:诵读与品味,区别与联系相结合学习古诗。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及资料理解诗句,在诵读中体会情感的学习方法。五、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1.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敬亭山,游览洞庭湖,追寻江南美景好吗?)设计意图:王国维说:入境始于亲。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

6、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读诗,其它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4.交流读后收获。(预设李白、白居易、刘禹锡三位诗人都是唐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写现实中作者看到的景物,忆江南写的是诗人回忆中的江南美景。前两首是诗,忆江南是词。)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照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

7、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一)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1.过渡语引入。(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2.品读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预设:望洞庭描写了湖水和秋月。独坐敬亭山描写了孤云和众鸟。用诗句概括。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描写得很美丽!从“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中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的确很美丽!从“相看两不厌”这种拟人手法,可以看出敬亭山也是美丽的。)3.自由

8、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预设: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李白通过众鸟飞尽和孤云独闲,写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而刘禹锡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抒发自己愉快轻松的心情。)4、体会诗中寄寓的情感。都是美景,为什么人的心情却不一样呢?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李白

9、在政治上受挫后,被迫离开长安,过了长达10年的飘泊生活。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许多孤独寂寞之感。因此他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刘禹锡是在去和州任职的路上经过洞庭湖,此时的他踌躇满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洞庭湖美景,令人如置身其中。)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前两首诗词:背诵、默写

10、、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二、学习忆江南课件出示忆江南。1.直奔中心,引导抓住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理解。结合注释及资料理解。(预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2.自由品读,读后交流:说说你从这首词中还知道了什么?(预设:诗人是在回忆江南美景,从“忆江南、旧曾谙”体会到诗人对江南一往情深,十分想念。 怎么也忘不了。补充资料: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10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江南人民和他

11、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3.赏读反问句“能不忆江南?”引读:我们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我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假如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改成叙述句,如“天天忆江南”“永远忆江南”好不好呢?(预设:不好,因为反问句的感情更强烈一些。)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忆江南(设计意图: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三、整体回顾,感悟诗情1.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

12、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三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预设:三位诗人的心情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古诗,要了解背景,要从诗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孤独寂寞,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红胜火与绿如兰。)设计意图: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诗的情感上再次整合,体会诗人借景抒情之妙,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13、四、积累诗句,迁移诗境1.读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外两首。其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二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推荐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如鹿柴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等供学生品读积累。设计意图:课止而学未止,同题诗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之浩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累诗句。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前两首古诗词。(必做)2.选画一首古诗表现画面美景。(选做)课后反思:3月1日上课后本次采用整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不单单明白了诗意,更了解了情由景生的道理。在比较中明白了李

14、白的孤独与刘禹锡的愉快与自己的仕途有关,以至于同是游玩,心情不同。学生不仅积累了诗词,而且学会了表达。忆江南是一首词,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被江南的美景陶醉了,补充白居易在杭州任职、离任时的情景,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入。再补充其二、其三,让学生朗读、背诵,既巩固了诗词的情感又积累了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桂林山水教材分析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

15、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山峰奇、秀、险的特点。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

16、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情分析:本篇文章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篇指导写作的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教法与学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析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

17、多)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广西壮族自治区)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两字词,第二组为四字形容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无瑕 波澜壮阔攀登 峰峦雄伟骆驼 奇峰罗列屏障 危峰兀立泰山 连绵不断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理解词素或查字典)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法理解“峰峦雄伟”(边做动作边说:峦,就

18、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总结。) 这样就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1、整体把握特点:2、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

19、特点?(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板书: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 (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2、品读漓江的水(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教师指导读好这句话)(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发散思维: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

20、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预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清得 ;清得 。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理解“无瑕”的意思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回忆昆明湖的句子。谁能读出这种美?(指

21、名有感情地朗读)3、欣赏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师生对比读,读出山的突兀、姿态万千(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3)同法理解(山险)(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4、指导集体背诵两段:抓关键词语,想像画面5、抓对比: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 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

22、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笑”。第二课时一、回忆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二、三自然段。二、欣赏诗词与传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

23、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

24、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性的美好!大家可以搜集故事,也可以创编故事。这是游客喜欢的内容,也是培养我们想象力的好机会。三、拓展研读,感受文化过渡: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2、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

25、对原作者的尊重。)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此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桂林市的市长。当时,有11个举子要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宴为这些举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诗,其中就有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说桂林的风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实也是希望这些举子进京考试能够考个天下第一!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作者、读者、游客(出示课件)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青山簇簇水中生

26、,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阅读了这样的诗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想说什么?(诗人也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设计意图:引用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诗句;引用唐、宋、清历代诗人的诗句。这些名句对已知者是唤醒,未知者是积淀。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来历,使学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写以外,还可以引用人们如阿盛赞来侧面烘托。四、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全文。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1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引

27、用)漓江的水 静、清、绿分述桂林的山 奇、秀、险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引用)课后反思3月3日上课后本次教学,从备课到课件的制作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可真正落实到教学,不一定非跟着课件走。我尽量少用课件,把重点放在文字的朗读与品评上。学生的朗读由初读读通顺理思路;再读明特点;师生对读,读出情境;训练说话,发散思维。适时补充的资料,使学生兴趣盎然。第三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

28、,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

29、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教法与学法: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课件出示 “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及时认读词语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知。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有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