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7.89KB ,
资源ID:76703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703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题.docx

1、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题九0一班文言文复习题(上学期)陈涉世家【基础知识】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陈涉少时 2、会天大雨 3、度已失期 4、楚人怜之 5、卒中往往语 6、等死,死国可乎 7、足下事皆成 二、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1、天下苦秦久矣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尉果笞广 4、失期,法皆斩 5、乃丹书帛曰 6、陈胜王 7、此教我先威众耳 8、狐鸣呼曰 9、忿恚尉 10、将军身被坚执锐 三、把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 )用者。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 )辱之,以激怒其众。3、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四、填空1、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

2、 通史,作者是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世家”是一种 文体。2、本文以 线索。按事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第一段) 第二部分(第二段)第三部分(第三段) 3、本文选材详略得当。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 、 ,略写的是 、 、 、 等,至于各地反秦斗争则是一句话带过。4、表现陈胜青年时代远大抱负,道出志士胸襟的句子是: 5、语段阅读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 解释下列句中的“之”字。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苟富贵,无相忘 若为佣耕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佣者笑而应曰 (3) 写“佣者

3、笑而应曰”的作用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 。陈涉的“鸿鹄之志”是 , , 。(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4) 文中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的短语是: 【迁移与拓展】(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皆指目陈胜”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固以怪之矣 (4)卜者知其指意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解释词语(1)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何间焉 (

4、2)或 或以为死 或二者之为 (3)语 卒中往往语 此中人语云 (4)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然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6)乃 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乃不知有汉 4、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固以怪之矣C 祭以尉首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填空(1)起义的导火线是: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6、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胜等人绝不是逞匹夫之勇,陈胜等人对朝廷、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他们采用了哪些正确的策略?7、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用

5、文中语句概括,四字短语)(二)吴广素爱人杀之以应陈涉。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释义。将军身被坚执锐 2、“而”在句中表示的关系常见为:A 并列关系 B 顺承关系 C 修饰关系 D 转折关系。请判断下列句中的“而”的意义,将序号填入句后的括号内。(1)夺而杀尉 ( )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3)为坛而盟( )3、解释下列句中的词(1)故 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 (2)数 卒数万人 广故数言欲亡 数有功 (3)将 将兵徇蕲以东 将尉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用文中句子填空(1)“广故数言欲亡”的目的是: 。(2)能够反映出陈胜强烈反抗精神的句子是: 。(3)写出起义队伍迅

6、速壮大的句子是: 。(4)照应上文“宜多应者”的句子是: , , 。 从这里说明了陈涉的起义是顺应了 ,顺应了 的需要。 桃花源记一、整体把握,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1、本文作者 , 著名诗人,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 先生。陶渊明五十七岁时写下了 ,当时他拒绝同刘裕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非常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政治愿望,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人们把作者描写的桃花源称为

7、“ ”(写成语);2、本文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叙事性很强。全文以 为线索,描写了从 、 到 、然后 而不得的经过,描写了一个没有 、没有 、没有 、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了这么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是他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3、文章结构:写出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第三部分(4-5自然段):二、文段阅读:(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 下列加

8、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两组是:A 缘溪行/缘木求鱼B芳草鲜美/味道鲜美C渔人甚异之/不求甚解D 欲穷其林 / 穷追猛打2、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是:A 便舍船/屋舍俨然B阡陌交通/交通D 欲穷其林/理屈辞穷D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稀有金属3、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是:A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 复行数十步 B 欲穷其林 / 穷困潦倒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心旷神怡 D 渔人甚异之 / 日新月异(异口同声、大同小异)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悉如外人 (2)落英缤纷 (3)屋舍俨然 (4)阡陌交通 (5)黄发垂髫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 翻译下列句子:(1)中无杂树,芳

9、草鲜美,落英缤纷。(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问题探究:(1)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2)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3)、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哪种情况有相似之处?(附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10、不闭,是谓大同。)(二)见渔人,乃大惊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组是:A 见渔人,乃大惊 / 家祭无忘告乃翁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络绎不绝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具答之 D 既出 ,得其船 / 既往不咎2、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是:A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大道之行也 B 寻向所志 / 处处志之C 后遂无问津者 / 无人问津 D 此中人语云 / 千言万语3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请解释: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绝处逢生 B 寻向所志 / 未果,寻病终C 及郡下,诣太守 / 苦心孤诣 D 欣然规往 / 墨守成规 / 循规蹈矩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11、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以为妙绝 B 便扶向路 / 救死扶伤C 停数日,辞去 / 我以日中时去人近 D 及郡下,诣太守 / 过犹不及E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一语道破 / 能说会道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便要还家 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不足为外人道也6、翻译下列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7、问题探讨:(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2)村中人是怎样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在文段中划

12、出)结合全文,说说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4)“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到底存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呢?说说理由.(5)陶渊明的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为现实?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与朱元思书【基础积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 指出下列词的不同词义(1)穷 蝉则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 (2)绝 猿则百叫无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按要求解释下列字词(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窥谷忘反 蝉则千转不穷 (2)找出下列

13、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 横柯上蔽 (3)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4、翻译句子(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剑,猛浪若奔。 (2)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5、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的理解。 6、从全文看,作者的对比手法用得十分出色。你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吗? 【迁移与拓展】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14、 体。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3、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1)猛浪若奔 (2)皆生寒树 (3)望峰息心 (4) 横柯上蔽 5、请找出文章中具体描绘春江“异水”、“奇山”的句子水:山:6、本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描写的语句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7、第二段对山势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15、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处世思想?(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横柯上蔽 窥谷忘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3理解填空。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 、 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 A 蝉则千转不穷(尽) B 负势竞上(凭依) C 横柯上蔽(隐蔽) D 好鸟相鸣(美丽)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 风烟俱净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B 猛浪若奔 在昼犹昏 C 一百许里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16、D 急湍甚箭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 从流飘荡 B 任意东西 C 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比较阅读】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B 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C 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D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

17、: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2、翻译句子: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饮酒(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是,抓住了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花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花源人 、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捕蛇者说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叫嚣()2隳突()3日蹙()4谨食之() 5腊( )之以饵( ) 6募有能捕之者( )7貌若甚戚者( )8

18、 熙熙而乐( ) 9孰知赋敛之毒( )10以俟夫观人风者( )11呼嘘毒疠( ) 12号呼而转徙( )13吾恂恂而起( )14视其缶( )15则弛然而卧( ) 16悍吏之来吾乡( ) 17鸡狗不得宁焉( )18哗然而骇者( )19当其租入( )20吾嗣为之十二年( )2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22几死者数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当其租入( )貌若甚戚者( )谨食之( )吾嗣为之十二年( )募有能捕之者(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 )更若役( ) 黑质而白章( )10曩与吾祖居者( )11积于今六十岁矣( ) 12殚其地之出()13则弛然而卧( ) 14犯寒暑()三区

19、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1.【已】可以已大风( ) 则久已病矣(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若】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更若役() 貌若甚戚者( ) 若毒之乎( )3. 【食】谨食之()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4【焉】永之人争奔走焉。( ) 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时而献焉( )5【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而吾以捕蛇独存( ) 以尽吾齿。( ) 以啮人( )6【乎】若毒之乎( ) 叫嚣乎东西( )7【居】居十日( ) 曩与吾祖居者(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8【毒】若毒之乎( )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9. 【赋】岁赋其二( ) 复若赋( )10【而】黑质而白章( ) 得而腊

20、之以为饵( ) 恂恂而起( ) 时而献焉( )11【之】悍吏之来吾乡( )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君将哀而生之乎() 太医以王命聚之( ) 言之,貌若甚戚者( ) 若毒之乎( )12【是】吾祖死于是( ) 吾尝疑乎是( )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13【于】余将告于莅事者( ) 积于今六十岁矣( ) 吾祖死于是( ) 苛政猛于虎( )14【生】而乡邻之生日蹙( ) 君将哀而生之乎( )15.【夫】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夫大国难测也( ) 荷担者三夫( )16【其】当其租入( ) 专其利三世矣( ) 视其缶(

21、 )17【自】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一板已自布字( ) 其印自落( )18【为】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故为之说( )19【疠】可以瘘疠( )呼嘘毒疠( )20【入】当其租入()竭其庐之入()21【岁】岁赋其二( )积于今六十岁矣( )22【观】今以蒋氏观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四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两个词,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君有疾在腠里B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C叫嚣乎东西 吾祖死于是五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君将哀而生之乎:3.殚其地之出; 4.竭其庐之入:5.岁赋其二: 6.乡

22、邻之生日蹙:7.时而献焉; 8以尽吾齿;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例词古义今 义可以已大风则久已病矣虽鸡狗不得宁焉汪然出涕向吾不为斯役以尽吾齿 黑质而白章七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A非死则徙尔 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八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九翻译句子。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译文: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译文: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 4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十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 殚其地

23、之出,竭其庐之入。( )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十一填空。1捕蛇者说的体裁是 选自 ,作者 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还有 、 、 、 、 、 、 。2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3“蒋氏”用对比的方法回答作者向他提出的问题,具体说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请用原文回答:(1) 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 (2 )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

24、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 4蒋氏悲痛的哭诉中,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5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6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怀疑,哪句话概括这一现实?7文中写蒋氏的自述,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和“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的“ ”和乡邻的“先死”相对比,说明捕蛇的“幸运”。8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 。十二文章内容阅读理解。1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 段是描写和记叙,第 段是议论。其中第 段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第 段叙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