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27KB ,
资源ID:76477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477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北宋文学家苏轼之词风.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北宋文学家苏轼之词风.docx

1、论北宋文学家苏轼之词风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论北宋文学家苏轼之词风姓 名 * *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省级电大 陕西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分 校 * 指导教师 * * 教 学 点 * 目 录目录 1苏轼的豪放词 2苏轼的婉约词 5结语 8参考文献 9论北宋文学家苏轼之词风摘 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故人又称“苏东坡”。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在中国词坛上,苏轼是位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词远胜过他的诗歌、散文在各自领域内的地位。苏轼的词主要以豪放词为主,但不乏婉约等风格,本文分析了苏轼词以旷达超脱为特色的多样性的词风。关键词:苏轼、豪放词

2、、婉约词一、苏轼的豪放词:(一)豪放派风格: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文学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守古人成法;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这样,“豪放”实包括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艺术的真实性及其雄峻磊落的内在气势;风格,是指艺术表现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其雄放不羁、气象恢弘的浪漫主义特色。苏轼也常把“豪放称作“雄

3、放”、“真放”,意思都是一样的。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二)苏轼豪放词的特点:1、气象恢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即公认的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用“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这些词来形容苏轼的这首词很是适宜。苏轼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

4、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全词分为上下两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放的思想。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腾,腾空越野,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5、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苏轼词“气象恢弘”的代表作品。词的开篇就用大笔挥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景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滚滚的长江和具有卓越气概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布置了广阔的空间背景和悠久的时间背景,气魄极大,笔力道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以让我们想象出一幅这样的图画: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

6、的浪花。这是作者浓墨健笔的生动描绘,绘声绘色,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我们不难看出豪放派词风入境的意象给人一种“大”的感觉:空间上可视接万里,时间上可思游千载。这种美感是雄浑美,是壮阔美。它与雄伟的万里长城、波澜壮阔的黄山云海、壮观的泰山美景,具有同等的大气魄。2、旷达超脱:上面我们就苏轼词所具有的气象恢弘词风作了论述,这种特征虽是苏轼极具影响的风格,但因其数量毕竟有限,却很难称得上是苏轼词的主要风格,还远不足以概括苏轼具有阳刚之美的词作风格。苏轼词中数量较多、最能代表作者的思想个性,且能渗透到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乃是那些表现其超凡脱俗、豁达、潇洒飘

7、逸、乐观开朗情怀的旷达超脱词。苏轼经历了许多的沉浮之后,已把自己对自然的和社会的独特认识及乐观豁达的个性,飘荡流离的遭遇融入词中,因而在“豪”外,更是“旷”中的更深沉的感情。所以我们认为旷达超脱是苏轼词风格的基调,它是贯穿在苏词中的一条红线。苏轼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虽然多次受贬谪,但是他都能坦然处之。即便有了苦恼,也能很快达观起来,从失意中寻求自我解脱,这种思想在他的词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苏轼的黄州词最能代表他的旷达特色。例如,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8、晴。词前又有小序:“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中途遇雨,本来是平常事,词人偏能就此写出不寻常的生活情操和人生哲理。风狂雨骤,众皆狼狈,唯独词人“吟啸徐行”,表现出一种泰然自若、悠闲潇洒的风度。人生风雨无常,政治风云尤难预料,但作者却豪迈地宣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展示出他坚持操守的倔强品格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旷达情怀。读此,顿觉一股豪气迎面扑来,使人心胸为之一舒。下片先写自己对“春风”和“斜阳”的亲身感受冷暖莫辨,喻理于景。 “也无风雨也无晴。”以晴雨喻忧乐:自然界既无风雨冷暖可言,则人世间又何必斤斤计较于沉浮忧乐?他所孜孜以求的就是这种忧乐两忘的无差

9、别的精神境界。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词人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回临皋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词中出现了一位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他醉复醒,醒复醉,态意所适;时间对他来说,三更,四更,无所不可,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坦然处之。展现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10、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作者欢度中秋佳节的喜悦之情,也流露了想念胞弟的渴切之怀。熙宁七年,苏轼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但实际上仍然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词中表现了作者坦荡的襟怀,饱满的热情。他虚写了孤寂的广寒宫、霜天寒气的秋夜和人间中秋的明丽月色,进而由月亮的圆缺联想到人间的悲欢离合,寄寓着对美好自由生活的由衷祝愿。词中他写到离愁别绪,但却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缠绵徘侧的浅斟低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客观规律,何必忧

11、伤呢?这首词是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给人一种鼓舞力量。苏轼的旷达超脱词颇为读者赞美叫绝,苏轼以其灵气仙才创作的这些绝妙的旷达超脱词,不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二、苏轼的婉约词:(一)、婉约派风格: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形式上阴柔优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内容上咏花、柳等美景,秋千、管弦等小东西,以及咏男女之情、惜春之愁等缠绵感情。苏词中另外还有一种词风的词,题材是诗常用的、歌颂人生的感慨等内容(在这一点上接近豪放词),但是同时在表现手法上又用的是婉约词常用的抒情的手法,我们也将它归入婉约词,把它

12、看作婉约词中蕴涵旷达意境的作品。(二)、苏轼婉约词的特征:苏轼对词的发展的丰要贡献,自然在于他创立了豪放词。但同时我们发现,苏轼在婉约词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言情和咏物的词作是当时词坛创作的主流,苏轼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创作、然后有所突破的。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诗言志,词言情。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苏轼婉约词的主要特点也是如此。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言情词的内容,包括夫妻情、兄弟情、友人情、山水情等。夫妻情。苏词中写男女的作品不少,甚至偶涉艳情,但确有某些“自是一家”,有别于传统的情词。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

13、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婉约风格的佳作。夫妻之情在古人眼中是人伦的一项重要内涵,庄重而神圣。用流行小调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是苏轼的一大创举。知密州,年四十。十年以前,妻子王弗病逝。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词。词人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远难以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小序标明词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词人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

14、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词人对亡妻朝思暮想、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开篇便点出了“十年牛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与死之双方消息不通、音容渺茫。词人之所以将牛死并提,其丰要目的是强调生者的悲思,于是,便出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直接抒情。“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弗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远隔的后果,词人连到坟前奠祭的机会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

15、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空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界限,词人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所以,只能乞望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做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结果。这样的曲笔描写,揉进了词人十年以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了十年的岁月沧桑与身心的衰老。这三句是以想象中死者的反映,来衬托词人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下片转入正题写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整首词真情郁勃、沉痛悲凉,这一句却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幽梦”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

16、词人在王弗的身边,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荡漾着柔情蜜意。随即,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对应“千里孤坟”二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梦境之虚幻,使词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词人不可能也没必要去做尽情的描述。这样,反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结尾三旬是梦醒以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安慰。“十年”之后还有无限期的“年年”,那么,词人对亡妻的怀恋之情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吗?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

17、新。兄弟情。宋词因流行于花前月下杯酒之间,传唱于歌妓之口,虽然以诉说情感见长,但所抒发的大都是文人或士大夫与歌舞女之间的游戏之情,往往是在一种逢场作戏的态度支配下创作出来的。与家人、与友人等比较真挚、庄重的情感,几乎很少入词。到了苏轼笔下,却变得十分通常,处处可见。苏氏兄弟并具文才,政见与经历也大体相似。他们常有诗词唱和,而又不局限于狭小的手足之情,常饱和着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爱弟心切,当其弟不胜逆境之苦时,常寄词相劝,如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一词,就是由于苏辙的别词“其语过悲”而写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表现兄弟情的佳作。这是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任所写作的一首中秋词,词首有序:“

18、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时作者政治上甚不得意,又久未与其弟苏辙谋面,心中颇多积郁。中秋之夜,与友人共游金山,苏轼请同行著名歌者袁陶歌其水调歌头,不觉随之起舞,藉以宣泄对时事人生的无限感慨并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词的下阕着重在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作者先从室内视角望月,以“转”、“低、”、“照”二字细腻地描写月光移动的动态。月光巡行于朱红楼阁之间,低低地照射在绮咐的门窗之上,映照着长夜不眠的人。点出怀人者及其内心的伤感。接着抒写内心的愤懑,月亮莫不是与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别人离别之时又亮又圆?以怨月之议反衬离情之苦,责怪月

19、亮故意捉弄离人;继而又自我宽解,人生遭际总有悲欢离合,月亮运转也会出现阴晴圆缺。天行有常,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最后,作者终于战胜了自己,以超迈豁达的心情表达对弟弟的祝愿,只愿我们都能健康长在,即使远隔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下阕怀人,写得宛转曲折,令人玩味不尽。友人情。互通友情之作,在诗来说,并不罕见。但在苏轼前的词坛,却几呈空白状态。苏轼“以诗为词,弥补了这一不足;山水情。每到一地,苏轼总是兴致勃勃地游览山水,陶醉其间,物我两忘。苏轼词亦展现了清新秀丽的水色山光。前人的言情词,选材狭窄,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游子思妇。格调低下,语言华艳,充满了寄情声韵的脂香粉气。

20、而苏轼的言情词则典雅,素净秀丽,提升了言情词的格调。(三)苏轼婉约词美的意境: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 点绛唇: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开篇渲染如画般的春色,红杏烟柳最具代表性。写红杏更写其香,杏花的香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红杏飘香,更显出词人感受的真实。写翠柳,将其比作含烟拖轻缕之状,既写出了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了垂枝轻拂之姿。词人用词典雅精炼,描绘出如画般的春色。“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与“芳草迷归路。”前后照应,相反相成。红杏香柳,属相思中的

21、境界,如画般的春色之美令人神往;芳草迷归路,给人一种凄美之感。三、结语:苏轼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书画家、文学家,用其那广博的知识和艺术技巧为宋代的文化增添了几多风采。而其词的豪放派风格更是突出,成为历史上最具色彩的一枝花朵。当然,苏轼词婉约风格亦是突出、典雅。总之,他作为一位文学神圣,受到后人广泛的喜爱。而其词的风格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2缪钺、叶嘉莹论苏轼词,载灵豁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4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办中国苏轼研究第三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5孔凡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6薛瑞生笺证东坡词编年笺证,三秦出版社,2006年7XX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