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2.41KB ,
资源ID:7586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86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1、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数一数一、教学内容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或人,数出110各数。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初步会口头用110个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教学难点: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

2、学建议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儿童乐园是儿童喜欢的游乐场所。选择这个场景中的物体或人让学生数一数,符合刚入学儿童爱“玩”、熟悉“玩”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感到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主动参与观察和数数等活动。2.把数数与具体数量的认识相结合。数数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之一,数一数也是计数和认数活动中最为基本的方法,而实际情景中的数数活动离不开物体的具体数量。教材通过巧妙的场景设计,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一些具体的数量,如3匹木马、4架飞机、5只蝴蝶、7朵花等,知道表示物体的数量,通常需要把数和合适的单位名称结合起来,这就为今后的学习做了有效的孕

3、伏。3.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要求学生画出相应个数的点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根据给出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的物体(或人)。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又能使学生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感悟数的抽象过程。4.相关教学建议。教学时,要从情景入手引导学生数数,并注意组织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使他们产生兴趣。在学生交流数数结果的基础上,可以组织他们按照物体或人的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再分别数一数、说一说。接着观察前三幅小图里的圆点,让学生说说每幅小图画的是什么,下面的圆点各是什么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小

4、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说一说。结合找、数、说的过程,画出缺的圆点,或说出与圆点对应的空白小图中应该是什么、有多少个,体会圆点的个数就表示物体或人的数量,感受从具体的人或物体抽象到圆点再抽象到数的过程。有关场景图的教学环节完成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数一数教室里、校园里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鼓励他们用画勾或画点等不同方式将这些物体的个数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这些活动,因为这既是数学实践的过程,也是熟悉校园环境的过程。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

5、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使学生通过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初步培养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比较,获得知识。教材从生活场景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直接要求学生对相应人或物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做出判断。2.重视比较方法的引领。一方面。教材引

6、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比较方法,如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用简易的天平作为比较轻重的工具等。另一方面,注意通过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或采用更为灵活的比较方法,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如“想想做做”第3题比较3条线的长短,就需要在数一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再如,“想想做做”第5题比较3个杯里水的多少,就需要综合考虑水面高度和杯子粗细这两个因素。3. 相关教学建议。教学例题时,要重视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 仔细观察例题的场景图,说说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然后选择相关物体引导学生依次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想想做做”的第1题可以让同桌同学互相合作,按要求做

7、一做,再交流比较铅笔长短的过程和方法。要适当指导比较3支铅笔长短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哪支铅笔最长、哪支铅笔最短”的句式表达比较的结果。第2题要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思考过程。讨论思考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明确1个菠萝比1个梨重,1个梨与2个桃一样重;而1个梨与2个桃一样重,就表明1个梨比1个桃重。由此,对三种水果的轻重做出正确的排序。第三单元 分一分一、教学内容按一定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分类。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2.使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

8、法和基本要求,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型。3.使学生在连线、涂色、整理以及相应的交流活动中,初步养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例题所提供的场景图左边是分层摆放的各种玩具,右边是分层摆放的各种书籍。这种场景既是生活中能遇到的,也蕴含了丰富的有关分类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不仅能感受和认识分类,而且能体会分类的作用,而这些认识和体会是进一步学习分类的直接基础。

9、2.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供学生分类的物体。一年级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选择怎样的事物供学生认识和学习分类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相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适当拓展知识面,以发挥数学学习的多重价值。3.采用合适的活动形式和练习形式,以便于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分类活动。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比较少,识字量也非常有限等实际状况,教材除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或直接动手进行简单分类之外,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等形式完成对相关物体的分类。4.相关教学建议。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分类

10、的作用以及分类的基本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这里都有什么物品。然后组织讨论: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分成了哪几类?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货架上的物品共有两大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书籍。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玩具是怎样摆放的?分成了哪几类?书籍呢?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说说把物品分类摆放的好处,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把物品分类摆放,一是显得有条理,二是便于顾客挑选。教学“试一试”时,先要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要用连线的形式把图中的树叶分在三个框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连一连,并指名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做“想想做做”时,要重视让学生实际动手分一分,以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初步掌握分

11、类的方法。第四单元 认位置一、教学内容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现实空间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辨认左右方位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突出对左、右方位的体验和辨认。教材的例题以及随后的“想想做做”安排了形

12、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和简便易行的活动,它们都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例如,例题所提供的场景图中可以用左右来表达位置关系的就有:同桌的两个学生、课桌上的书和练习本、讲台上的书和粉笔盒等。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为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左、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说说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等等。3.恰当控制学习难度。由于判断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时,会涉及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涉及以谁作为判断的主体等问题,其复杂性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避免造成学生认识上的

13、混乱,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教材只是要求学生把自己作为判断的主体,通过直接观察辨认相关的位置关系,从而恰当控制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4.相关教学建议。教学例题时,重点应指导学生分清左右。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明确判断左右的基本方法。例如,发言时要举右手,写字、抛物时通常用的也是右手。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把句子说完整,感受左和右表示的是物体(或人)的位置关系。“想想做做”的第1、2题要组织学生按照要求充分地进行活动。其中,第1题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体跟着做;也可以让学生几人一组,由其中一人发出指令,其余同学按指令完成动作。第2题

14、适宜分组开展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组织交流时,要注意让座位相邻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以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但这种相对性不要求学生从理性层面加以认识。第5题也可以分小组进行操作,由一人提出要求,另一人按照要求摆,其余同学做裁判。还可以适当改变要求,让学生再次操作。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一、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小比较。本单元的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认识15,例1:15各数的认、读、写,例2:认识几和第几。第二段认识0,例3、例4:认识0,例5:认识=、和,练习一。第三段认识69,例6:认识69。第四段认识10,例7:认识10,

15、练习二。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分段安排1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把15和69各分为一段,使认数的学习相对集中。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集中认识几个连续的数,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数的内在联系,体会数的顺序,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2.突出数与生活的联系。一方面,教材依据数来源于数,选用学生熟悉的、能够接受的生活素材作为认数的题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联系现实的生活情境,在数物体个数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