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1.25KB ,
资源ID:75008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008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docx

1、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2010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也称小儿腹泻,其主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夹有不消化的乳食,为小儿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多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腹泻。腹泻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病史:常有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肠道外 感染病史. 1.2 症状:腹泻可轻可重,轻者一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重者一日

2、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大便带粘液, 里急后重.严重病例伴频繁呕吐,厌食,烦躁,精神萎糜等中毒症状,且有不同 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3 分型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1.4 病程分类:2 周以内为急性,2 周至 2 月为迁延性,2 月以上为慢性. 2、辅助检查 2.1大便常规:镜检可见脂肪滴或红,白细胞.2.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 2.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钠,钾,氯,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2.4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 治疗 (一)中医治

3、疗 1、常证 (1)伤食泻 主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如败卵.嗳 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还可采用灸法,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灸23次。此法亦适于其他证型腹泻。亦可采用推拿法,揉外劳宫,清板门,清大肠,摩腹,揉足三里。(2)风寒泻 主证:泄泻清稀,中含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外治法选熨脐法,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克,川椒15克为末,鲜生姜30克捣烂,上药为末纳纱布袋中,敷脐,

4、上置热水袋,昼夜连续,5天为1个疗程。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灸龟尾。(3)湿热泻 主证:泻下稀薄,水份较多.如水注,色褐而臭,可见粘液,食欲不振,伴 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脐部敷贴法,用生苍术、生黄芪(比例2:1)为末,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敷脐,每日换药1次。推天河水,推上三关,揉小天心,揉内、外劳宫,清大肠。(4)脾虚泻 主证:大便稀薄,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 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可用推拿法,推脾经,揉板门,捏脊,

5、揉足三里,推大肠,摩腹。另:推上七节骨。(5)脾肾阳虚 主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 色白光白,精神萎糜,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2、变证(1)伤阴 主证: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浑浊,小便短少,皮肤干燥或枯瘪,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舍绛无津或起芒刺。治法:酸甘敛阴。方药:连梅汤。(2)伤阳 主证: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沉微。治法:温阳救逆。方药:参附龙牡汤。(二)西医治疗 1营养治疗: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人工喂养

6、者,6 个月以下喂 1/21/3 稀释牛奶,6 个月以上继续习惯饮食. 2液体治疗: (1)第一日补液: a,补液量和方法:轻度脱水 90120ml/kg,中度脱水 120150mg/kg,重度 脱水 150180ml/kg,1/2 总量 812 小时内输入, 约每小时 810ml/kg.按等渗 , 低渗和高渗性脱水分别用 1/2,2/3 和 1/3 张含钠液, 判断困难先用 1/2 张含钠液 . 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 2:1 等张含钠液 20ml/kg 于 3060min 内快速静滴.余下 1/2 总量于 1216h 内匀速输入,以每小时 5ml/kg,如能口服应改口服补液. b,纠正酸中毒

7、:有酸中毒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以碳酸氢钠纠正. c,补钾:按缺钾不同程度给 10%Kcl,每日 200400mg/kg,浓度0.3%. (2)第二日以后补液 主要补生理需要量(每日 6080ml/kg)和继续损失量(约每日 30ml/kg), 用 1/21/3 张含钠液,另外应继续补钾和保持热量.(3)注意补钙,补镁. 3病因治疗: (1)感染性腹泻:针对病原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 滴,如庆大霉素,先锋必等.真菌感染应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 病毒感染者使用病毒唑. (2)非感染性腹泻:如食饵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应避免奶类.症状性腹泻 应治疗原发病.另外可选用妈咪爱

8、进行微生态治疗,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4其他:营养不良或腹泻日久,应补充维生素 A,B,C,D 或少量多次输血 或血浆. (三)中成药治疗 1藿香正气水 每次5ml,1日3次。用于风寒泻。 2红灵丹 每次0.3g,1日2次,用于湿热泻。 2010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是小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必须引起重视。我们按照腹泻病优化后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后,更加提高了诊断率及治愈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快等生理特点及病情转化迅速等病理特点,突出中医特色。在原有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充分结合辩证论治,进一步完善中医推拿疗方,以中成

9、药治疗为主,特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腹泻病,因为其具有自限性,无需用抗感染治疗,给予对症处理也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011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也称小儿腹泻,其主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夹有不消化的乳食,为小儿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多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腹泻。腹泻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病史:常有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肠道外

10、 感染病史. 1.2 症状:腹泻可轻可重,轻者一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重者一日 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大便带粘液, 里急后重.严重病例伴频繁呕吐,厌食,烦躁,精神萎糜等中毒症状,且有不同 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3 分型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1.4 病程分类:2 周以内为急性,2 周至 2 月为迁延性,2 月以上为慢性. 2、辅助检查 2.1大便常规:镜检可见脂肪滴或红,白细胞.2.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 2.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钠,钾,氯,

11、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2.4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常证 (1)伤食泻 主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如败卵.嗳 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还可采用灸法,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灸23次。此法亦适于其他证型腹泻。亦可采用推拿法,揉外劳宫,清板门,清大肠,摩腹,揉足三里。(2)风寒泻 主证:泄泻清稀,中含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外治法选熨脐法,干

12、姜、艾叶、小茴香各20克,川椒15克为末,鲜生姜30克捣烂,上药为末纳纱布袋中,敷脐,上置热水袋,昼夜连续,5天为1个疗程。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灸龟尾。(3)湿热泻 主证:泻下稀薄,水份较多.如水注,色褐而臭,可见粘液,食欲不振,伴 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脐部敷贴法,用生苍术、生黄芪(比例2:1)为末,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敷脐,每日换药1次。推天河水,推上三关,揉小天心,揉内、外劳宫,清大肠。(4)脾虚泻 主证:大便稀薄,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 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

13、复发作.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可用推拿法,推脾经,揉板门,捏脊,揉足三里,推大肠,摩腹。另:推上七节骨。(5)脾肾阳虚 主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 色白光白,精神萎糜,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2、变证(1)伤阴 主证: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浑浊,小便短少,皮肤干燥或枯瘪,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舍绛无津或起芒刺。治法:酸甘敛阴。方药:连梅汤。(2)伤阳 主证: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沉微。治法:

14、温阳救逆。方药:参附龙牡汤。(二)西医治疗 1营养治疗: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人工喂养者,6 个月以下喂 1/21/3 稀释牛奶,6 个月以上继续习惯饮食. 2液体治疗: (1)第一日补液: a,补液量和方法:轻度脱水 90120ml/kg,中度脱水 120150mg/kg,重度 脱水 150180ml/kg,1/2 总量 812 小时内输入, 约每小时 810ml/kg.按等渗 , 低渗和高渗性脱水分别用 1/2,2/3 和 1/3 张含钠液, 判断困难先用 1/2 张含钠液 . 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 2:1 等张含钠液 20ml/kg 于 3060min 内快速静滴.余下 1/2 总量于

15、1216h 内匀速输入,以每小时 5ml/kg,如能口服应改口服补液. b,纠正酸中毒:有酸中毒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以碳酸氢钠纠正. c,补钾:按缺钾不同程度给 10%Kcl,每日 200400mg/kg,浓度0.3%. (2)第二日以后补液 主要补生理需要量(每日 6080ml/kg)和继续损失量(约每日 30ml/kg), 用 1/21/3 张含钠液,另外应继续补钾和保持热量.(3)注意补钙,补镁. 3病因治疗: (1)感染性腹泻:针对病原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 滴,如庆大霉素,先锋必等.真菌感染应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 病毒感染者使用病毒唑. (2)非感染性

16、腹泻:如食饵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应避免奶类.症状性腹泻 应治疗原发病.另外可选用妈咪爱进行微生态治疗,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4其他:营养不良或腹泻日久,应补充维生素 A,B,C,D 或少量多次输血 或血浆. (三)中成药治疗 1藿香正气水 每次5ml,1日3次。用于风寒泻。 2红灵丹 每次0.3g,1日2次,用于湿热泻。 2011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是小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必须引起重视。我们按照腹泻病优化后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后,更加提高了诊断率及治愈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快等生理特点及病情转化迅速等病理特点,

17、突出中医特色。在原有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充分结合辩证论治,进一步完善中医推拿疗方,以中成药治疗为主,特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腹泻病,因为其具有自限性,无需用抗感染治疗,给予对症处理也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案合理有效,2012年度无需优化变动。2012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也称小儿腹泻,其主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夹有不消化的乳食,为小儿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多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腹泻。腹

18、泻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病史:常有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肠道外 感染病史. 1.2 症状:腹泻可轻可重,轻者一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重者一日 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大便带粘液, 里急后重.严重病例伴频繁呕吐,厌食,烦躁,精神萎糜等中毒症状,且有不同 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3 分型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1.4 病程分类:2 周以内为急性,2 周至 2 月为迁延性,2 月以上为慢性. 2、辅助检查 2.1

19、大便常规:镜检可见脂肪滴或红,白细胞.2.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 2.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钠,钾,氯,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2.4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常证 (1)伤食泻 主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如败卵.嗳 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还可采用灸法,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灸23次。此法亦适于其他证型腹泻。亦可采用推拿法,揉外劳宫,清板门,清大肠,摩腹,揉足三里。(2)风寒泻

20、主证:泄泻清稀,中含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外治法选熨脐法,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克,川椒15克为末,鲜生姜30克捣烂,上药为末纳纱布袋中,敷脐,上置热水袋,昼夜连续,5天为1个疗程。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灸龟尾。(3)湿热泻 主证:泻下稀薄,水份较多.如水注,色褐而臭,可见粘液,食欲不振,伴 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脐部敷贴法,用生苍术、生黄芪(比例2:1)为末,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敷脐,每日换药1次。推天河水,推上三关,揉小天心,揉内

21、、外劳宫,清大肠。(4)脾虚泻 主证:大便稀薄,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 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可用推拿法,推脾经,揉板门,捏脊,揉足三里,推大肠,摩腹。另:推上七节骨。(5)脾肾阳虚 主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 色白光白,精神萎糜,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2、变证(1)伤阴 主证: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浑浊,小便短少,皮肤干燥或枯瘪,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舍绛无津或起芒刺。治法:酸甘敛

22、阴。方药:连梅汤。(2)伤阳 主证: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沉微。治法:温阳救逆。方药:参附龙牡汤。(二)西医治疗 1营养治疗: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人工喂养者,6 个月以下喂 1/21/3 稀释牛奶,6 个月以上继续习惯饮食. 2液体治疗: (1)第一日补液: a,补液量和方法:轻度脱水 90120ml/kg,中度脱水 120150mg/kg,重度 脱水 150180ml/kg,1/2 总量 812 小时内输入, 约每小时 810ml/kg.按等渗 , 低渗和高渗性脱水分别用 1/2,2/3 和 1/3 张含钠液, 判断困难先用 1/

23、2 张含钠液 . 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 2:1 等张含钠液 20ml/kg 于 3060min 内快速静滴.余下 1/2 总量于 1216h 内匀速输入,以每小时 5ml/kg,如能口服应改口服补液. b,纠正酸中毒:有酸中毒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以碳酸氢钠纠正. c,补钾:按缺钾不同程度给 10%Kcl,每日 200400mg/kg,浓度0.3%. (2)第二日以后补液 主要补生理需要量(每日 6080ml/kg)和继续损失量(约每日 30ml/kg), 用 1/21/3 张含钠液,另外应继续补钾和保持热量.(3)注意补钙,补镁. 3病因治疗: (1)感染性腹泻:针对病原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可选

24、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 滴,如庆大霉素,先锋必等.真菌感染应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 病毒感染者使用病毒唑. (2)非感染性腹泻:如食饵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应避免奶类.症状性腹泻 应治疗原发病.另外可选用妈咪爱进行微生态治疗,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4其他:营养不良或腹泻日久,应补充维生素 A,B,C,D 或少量多次输血 或血浆. (三)中成药治疗 1藿香正气水 每次5ml,1日3次。用于风寒泻。 2红灵丹 每次0.3g,1日2次,用于湿热泻。2012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是小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必须引起重

25、视。我们按照腹泻病优化后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后,更加提高了诊断率及治愈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快等生理特点及病情转化迅速等病理特点,突出中医特色。本年度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印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格式要求,基本要素(包括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齐全,结合本科特色,故在原有本科方案基础上重新制定并实施2013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2013年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6、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

27、多。(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三)疾病分型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四)证候诊断(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

28、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6)脾肾阳虚泄泻证: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二、治疗方案(一)中药治疗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中药汤剂风寒泄泻证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

29、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姜。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湿热泄泻证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推荐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甘草、黄芩、黄连。中成药:苍苓止泻口服液、儿泻停颗粒等。伤食泄泻证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推荐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中成药:保和丸等。寒湿泄证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推荐方药:桂枝加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陈皮、厚朴、藿香、诃子、炮姜。中成药:小儿止泻散等。脾虚泄泻证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

30、砂仁、薏苡仁。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启脾口服液等。脾肾阳虚泄泻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推荐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2)中药煮散剂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证,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采用儿科散剂治疗,散剂服用方法:每日2-3次,水煎去渣服。2推拿治疗(1)小儿推拿法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或顺运八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寒湿泻: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

31、,揉一窝风,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湿热泻: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三里,摩腹,揉脐,揉天枢等,每日1次。脾虚泻: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或揉腹: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逆时针方向揉2分钟;揉气海: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揉百会:顺时针方向点揉2分钟;揉龟尾:揉250-300次。或捏脊叩督法:从长强穴上2cm至大椎穴反复捏提3-6遍,从大椎穴向下到腰俞沿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穴叩击3-5遍,频率为160-180次/分。(2)三字经流派推拿法风寒泄泻: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清补大肠等。湿热泄泻: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小肠等。伤食泄泻:清胃、清天河水、运八卦等。脾虚泄泻:揉外劳宫、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脾等。脾肾阳虚泄泻:揉二马、揉外劳宫、清补脾、平肝等。手法频率约150-200次/分,每日操作1次。3外治法(1)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控制在36-37之间,药量按1-2ml/kg次,保留灌肠。禁忌症:肛门周口及直肠疾病患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