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7.85KB ,
资源ID:74839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839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紫阳县农业综合开发蒿坪镇项目区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紫阳县农业综合开发蒿坪镇项目区报告.docx

1、紫阳县农业综合开发蒿坪镇项目区报告紫阳县农业综合开发蒿坪镇项目区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背景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东径1080642,北纬32848 ,东邻岚皋县,南接四川省城口县、万原市,西与镇巴县接壤,北与安康市、汉阴县交界。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41.17万亩。辖15镇10乡212个行政村,总人口3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是国家富硒茶原产地保护区。 紫阳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种丰富,既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又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历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一直把“

2、三农”发展问题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支持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此示范带动全县,把紫阳建设成为一个陕南经济强县。 我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襄渝铁路、襄渝铁路二线、210省道、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通车里程(主干线)达1693公里。境内生物、水能、矿产资源丰富。农作物30多类400多个品种,中药材达400余种。大宗特色农副产品有紫阳富硒茶、金钱橘、蚕桑、碰柑、皱皮柑、杜仲、厚薄、核桃、柿子、油桐等。茶叶是我省第一种植大县,种植

3、面积达到了15万亩,也是第一个通过鉴定的具有保健作用的富硒茶;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桑园面积12 万亩。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河流面积大于5KM的有104条,水能蕴藏量29.5万千瓦。汉江流经县境56.9公里,汉江最大支流任河全县流经 57公里, 流经全县10个乡镇。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石煤、铀岩、铁、锰、钒、钛、铜、钼、金、铌、磷、重金石、毒重石、石灰岩、瓦板岩、大理石等,其中瓦板岩已出口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8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97亿元,较上年增长12.3%,工农业总产值12.4亿元,较上年增长16.2%,实现财政收入0.62亿元,较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

4、入2167元。 蒿坪镇是紫阳县的农业生产大镇,被誉为紫阳县的北大门。与安康市恒口川道相接,共有22个村,24290人,耕地面积4.4万亩,其中水田 0.65万亩。蒿坪镇土地治理项目区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造成设施老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项目区的农民生产力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蒿坪镇土地治理项目区位于蒿坪河流域,涉及蒿坪镇4个村0.59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 0.27万个,有土地面积1.2万亩,土地治理面积0.5万亩,项目区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治理,将加强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余劳动力,增强防洪抗灾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

5、力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在紫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农综办负责组织实施,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监督管理,项目区蒿坪镇成立相应的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工作组,协调项目的实施。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紫阳县蒿坪镇土地治理项目区位于蒿坪河流域境内,县城以北33公里处,辖22个行政村,其中计划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涉及4个行政村 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2万亩,其中耕地0.6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面积0.5万亩。 2.1.2 水文气象 项目区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80.9

6、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8.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7-1260mm,立体气候明显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历年平均大于10的日数均值为236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68天。由于受气候条件的条件影响,由北到南,从东到西,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光热递减,降水递增,与毗邻县市相比,热量居中而降水较多,雨热同季,与同纬度的江淮地区相比,热量相近而降水偏多10-20mm,气候相当于自西部内陆向东部沿海移动了1000多公里,和苏杭地区十分相似,因而为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属于紫阳县北部浅山丘陵地区,是紫阳县粮油主

7、产地,地势较平坦,平均海拔高程为 400-800m左右。土壤为水稻土、潮土、黄褐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ph值偏酸,适宜粮油及多种经营发展,但对干旱的敏感性大。 2.1.4 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较丰富,年降雨量1024.8mm,其水资源总量由客水、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组成。地表水主要由河、沟、塘、堰构成;过境水由长河构成,其水资源能满足一般干旱年份要求。但由于:水资源年内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控制工程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以致水资源流走的多,可供利用的少,导致同一年中有丰季受涝而枯季受旱的情况时有发生。 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耕地面积0.6万亩,主要属于干旱缺水型

8、。该项目区所涉及4个行政村的耕地,种类大致分为:水田、旱地两种,其中水田面积 0.206万亩,旱地0.3769万亩。(详见附表2),项目区的开发潜力较大,实施土地综合治理后,此类型的耕地将得到有效的根治,可实现能排能灌、品种优良化、产出高效化、旱涝保收的田园格局。 2.1.6 自然灾害 紫阳县在“三线建设 ”后,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干旱洪涝交替发生,水土流失加剧,严重阻碍了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灾、涝、连阴雨、暴雨,季节雨量分布不匀,伏旱、冬春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通过新修拦河坝、衬砌渠道等工程和农艺、林业、科技等措施的综合治理,可提高水资源和耕地的利用率,提高

9、综合生产能力,并能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和抑制水土流失,确保旱涝保收。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人口及劳力 蒿坪镇总人口2.43万人(其中劳动力1.18 万人),项目区涉及0.59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0.27万人),项目区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满足农业综合开发的需要。 2.2.2 土地利用现状 据县统计局2007年度年报统计,该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总面积1.2万亩,其中耕地0.6万亩(包括水田0.206万亩、旱地0.3769万亩),园地0.1215万亩,林地0.4907万亩。 2.2.3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内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多种经营主要是茶叶、蚕桑等,目前水稻

10、平均亩产达400公斤,高产期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经济作物(油菜)一般平均亩产120公斤,高产达到140公斤。茶叶、蚕桑是今后产业调整重点,也是后期群众增收的重要发展项目。 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蒿坪镇2007年农业总产值3859万元,粮食总产940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256元。群众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且已向小康迈进,有能力、有财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1个,农民科技示范户10户,已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等多个服务体系。现有科技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技术员4人。 2.3 基础设施 2.3.

11、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水源骨干工程主要有:水库一座,蓄水量75万m3,骨干引水堰渠一条8公里,塘2口,堰渠因年久失修,没能充分发挥效能。 2.3.2 田间工程现状 区域内植被相对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较轻,是开展规模性土地治理、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理想区域。已建成的主要水利灌溉设施有南干渠一条,堰渠5条。但是田间只有简陋的土渠,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本着以引水为主,蓄提为辅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土地的综合治理,加大水利措施的投入力度,完善田间配套工程,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必要的保证。项目区田间机耕路大多是便于农民行走及耕作方便简易修成,交通运输

12、不便,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全县到2007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5600 千瓦,乡镇设立了专职农机管理人员,全县已建成固定的农业机械检测维修中心,从事农机技术服务人员已达50多人。县乡镇农机服务单位设施设备比较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项目区有农电线路,村村相连,组组户户通电,供电电源有保障。 2.3.4 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内交通便利,襄渝铁路、310省道、恒紫公路穿境而过,在建的阿北高速公路在项目区规划了进、出站口。农用物资及农副产品调运方便。本项目区均为国家电网覆盖区,农业生产生活用电完全可以得到满足。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项目区农业和

13、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根据对项目区多方位的调查,归结出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项目区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原有水利基础设施设计标准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经严重老化失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蒿坪镇在项目区内投资近30万元将滴水岩水库南干渠进行疏浚,终因财力不足未能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导致此项目处于瘫痪状态。机械化程度低,项目区目前仍采用“牛耕田、手插秧”的耕作方式以及肩挑背驼运输方式,劳动生产率不高;科技推广应用相对滞后,采用传统的耕作、种植方式,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益低;这些因素制约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

1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导致农业结构单一,良种推广应用水平低,农业经济效益低。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为我县农业基础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是较易开发的地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可建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在该项目区切实加大土地治理力度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高产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能使广大农民适应市场需要,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农业效益树立样板。实施好该项目区建设,是加快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必要的任务。项目区通过土地综合治理,从经济、

15、社会、生态等效益方面分析,可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提高当地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有效地挖掘和发挥项目区农业资源的潜力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推广的应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项目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田的产出效率,使项目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基础设施配套,机械化大范围应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余社会劳动力;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保证当地的社会稳定;项目建设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生产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16、,从人力、物力和组织保障给予了大力支持; 二是项目区为我县农业基础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干部群众对项目区土地治理项目盼望迫切,通过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可建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三是项目区劳力充裕,农业综合开发劳动力投入有保证; 四是农业技术力量雄厚,该镇农、林、水、畜专业技术人员齐备,有一支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同时还有一支团结务实、高效精干的镇村干部队伍; 五是组织有保障,紫阳县自2007年就充实调整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主管县长任副组长,并同时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是经过多年的培训,农户主要劳动力均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农户的科技素质和意识明显提高,

17、普遍具有科学种田和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群众基础条件好;五是项目区农户已全部解决温饱问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能力投入农业综合开发。 基于上述因素,我们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 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蒿坪河项目区位于蒿坪河流域上游,涉及4个村,属浅山河谷川道区,水资源主要有区内大气降水补给生产径流。区内自产年平均经流量7370.5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7370.5万立方米。项目区水资源随降水变化,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4.1.2项目区水资源供需现状 项目区涉及4个村,区内总人口0.

18、59万人,土地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6万亩,现有水利工程可浇灌面积0.2万亩,年可供水量134.4万立方米,区域内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年需水420万立方米,工业年需水4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及人畜饮用需水8.5万立方米。年总需水468.5万立方米,供水缺口334.1万立方米。 4.1.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量供需分析 项目区平均年可利用水资源7370.5万立方米,根据设计水平年均供水量和各业需水量进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 1、水利设施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 水利设施按照工程类型、供水方式和供水资源可分为蓄水、引水和提水三大类。各类水利设施年可供水量为1327万立方米。 2、设计水

19、平年各业需水量分析 (1)农田灌溉需水量 农田灌溉需水量,是根据农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各个生长阶段耗水量的多少,而建立的灌溉制度。本区无观测资料,参考省及其它地区的成果,结合我县和项目区实际,按设计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计算,平水年(P=50%)需水量482.88万立方米,中等干旱年(P=75%)需水量 538.8万立方米。 (2)工业、企业需水量 我县工业、企业进几年来有了较大发展,门类繁多,规模不断加大,采用综合用水定额200立方米/万元计算,按2007年统计数据计算工业、企业总需水量为40万立方米。 (3) 农村生活需水量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别的不断缩小,

20、农村人畜饮用水的数量采用综合用水定额80升/人日计算,农村生活需水量为8.5万立方米。 (4) 其它需水量 其它用水量15万立方米。 3、供需平衡分析 据上所述,项目区在平水年(P=50%)余水5625.7万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余水3571.0万立方米。 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7370.5万立方米,各类水利设施取水量2654万立方米(可供水量1327万立方米),占总水量的36%。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第五章 规划设计 5.1 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涉农的有关政策,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立足项目区实际,坚持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改造中低产田

21、和提高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重点;全面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5.2 选项原则 一是符合中、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二是治理和开发相结合;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四是坚持集中连片,注重效益;五是坚持自力更生;六是面向市场,支持结构调整;七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市场需求与项目区当地优势相结合;八是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5.3 建设标准 以国家有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设标准为依据,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治理措施,将项目区建设成,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同时项目区

22、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5.3.1水利措施:灌溉系统规划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业、管理等节水措施,灌溉制度科学合理;水利工程配套,项目区灌溉率达到95%以上;引水渠道等工程符合水利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输配水渠系、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渠道衬砌坚固耐用;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排涝标准达到4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达到15年一遇;排水系统健全,设计合理,排水出

23、路通畅。 5.3.2农业措施:土地治理,集中连片;田间道路规划顺直通畅,机耕路设计路面宽不低于3.5m,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设施,便于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农业机械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提高;项目区优势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 5.4 建设规模 中低产田改造面积0.5万亩。 5.5 规划布局 以项目区蒿坪河主要支流堰沟河、铁炉沟、白沟等河流方向为纵轴线,合理确定灌溉水源和灌溉工程,路渠结合,沟渠合理布局,建筑物配套,机耕路、人行路按农民耕作习惯合理布局,力求达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标准。 5.6 最佳方案选定 根

24、据农田耕作的基本要求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述布局规划及建设标准,参考项目区农民提出的建议,选取了最佳方案,并绘制了项目区规划图(见后附图)。 第六章 治理任务和建设内容 6.1 治理任务 中低产田改造面积 0.5万亩 6.2 建设内容 (详见附表5) 6.2.1水利措施:162.52 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9.67 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34.6%。 1、水源工程。拦河坝5座,类型为滚水坝,其中:铁路沟拦水坝2处,每处长8米;北沟口拦水坝1处,长20米;堰沟河拦水坝2处(堰沟河东关堰头滚水坝长8米,蒿坪村头堰滚水坝长5米)。拦水坝断面尺寸:高1.5米,顶宽1.2米,底宽1.5米。 2、灌排渠

25、系工程。衬砌渠道5.04公里(堰沟河至东关村茶场950米,堰沟河主堰至张家院子至窑湾沟1487米,安置点上堰800米,安置点下堰600米,北沟口至马家院子1200米),渠系建筑物(泄洪槽、分水闸等)10座,小型蓄排水工程2座(维修500立方米蓄水池1个,700立方米蓄水池1个)。 3、其他水利措施。新修窑湾沟农田防护堤0.4公里。 6.2.2农业措施:8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3.83 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17%。 1、改良土壤测土配肥4000亩。 2、购置茶叶修剪机10 台、机动喷雾器10台。 3、新修机耕路1.83公里(蒿坪村300米,钟家院子至养猪厂至窑弯沟1100米,改革村430米,路面

26、宽3.5米),梯田埂3公里。 4、溪流护岸(干沟治理)0.3公里。 5、其他农业措施,新修田间路3795米,其中:张家院子至渡槽1100米;马家院子干沟对门人行路250米;北坪村生态移民点至北沟口院子人行路200米;公路至养猪场200米;示范牌子至改革村新建茶厂梯步路350米;改革村刘纯兵屋下到马家院子干沟770米;雷吼沟路口张良柱公路外至河堤250米;王庆元房屋到河堤250米;马家院子至陶寿才老房子到蒿坪村公路425米。 6.2.3林业措施:146.6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7 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31.2%。营造防护林0.1万亩、水保林(山坡治理)0.1万亩、经济林(茶苗补植)0.35万亩

27、。 6.2.4 科技推广措施:64.5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51.5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13.7%。 技术培训7500人次,配套茶叶加工机械1套,扶持林业站1个,示范推广(茶园标准化管理)0.1万亩。 6.2.5 其他工作及措施:项目管理费13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3.5%。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 7.1.1 估算依据 本项目投资估算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内容估算投资数额,即以项目定投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程。(1)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财政投资标准;(2)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3)部分原材料及工程紫阳县当地的市场价格。

28、 7.1.2 投资估算 完成本项目规划的建设任务,估算总投资为47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162.52万元,农业措施投资8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146.64万元,科技措施投资64.55万元,其它工作及措施13万元。 7.2 资金筹措方案 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和陕西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通知,本次土地治理项目估算投资470万元中,其中:财政资金375万元,农民自筹95万元。从我县的财政状况和农民投入能力来看,本项目实施所需的群众自筹资金完全能够足额落实到位。 7.3 群众投工投劳 本项目的实施共需农民自筹95万元,主要

29、以投工为主,投工3.2万个,折资95万元。 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项目区土地通过治理后,其效益显著,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8.1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产品生产能力、种植业产值、农民年收入得到提高。新增种植业产值约800万元,项目区农民年增加收入约400万元。 8.2 社会效益 1、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新建和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挖掘和发挥项目区农业资源的潜力和效益。将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15万亩,农业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30、 2、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业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0.0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0.5万亩,扶持农技服务站1个,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1万亩,社会化服务功能将大大加强。 8.3 生态效益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改良了土壤,保持了水土,调节了农村、农田的小气候,促进了农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8.4 经济(财务)评价 项目区土地通过治理后,按达到项目设计正常年份生产水平测算,各项指标分别如下: 财务内部受益率15.78% 经济效益费用比1.969 财务净现值2360.67万元 投资回收期6.12年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

31、1 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在紫阳县农综办、财政局统一领导下,由县农综办、财政局组织协调和管理,并成立相应的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指挥部,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9.2 实施管理 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项目工程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紫阳县农综办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严把质量关。项目资金实行“三专”制度,按工程进度实行县级报帐制。 9.3 运行管理与维护 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明确产权,及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项目工程由紫阳县蒿坪镇项目区按项目所属村委会管理和维护。紫阳县农综办与蒿坪镇镇政府签订管护责任书,订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管理,确保土地治理项目正常运行,镇政府与村委会签定责任书并确定专门单位和人员维护,充分发挥项目工程的长远效益。同时,项目区内的土地应依法保护,不得擅自征用和转作他用(国家重点工程除外),切实加强土地治理项目成果的保护。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 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区以种植为主,根据规划布局,将来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将有一定的调整,但作为粮食基地目标不会改变,项目区环境现状如下: 大气污染现状:项目区大气污染主要为生活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