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7.85KB ,
资源ID:74771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77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检测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检测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docx

1、专题检测专题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2、3、4、5、6祖国统一7、8、9、10、11现代中国的外交12、13、14、15、16、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一大”纲领 B.双十协定C.共同纲领 D.中

2、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解析:C由题中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可知该文献颁布于新中国成立之初。A、B两项发布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项与题中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不符,可排除。答案为C。 2.图示是我国1954年发行的一张邮票。通过这张邮票,我们可以推断出() 该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会议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在该会议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会议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奠定了基础A. B.C. D.解析:D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

3、共和国宪法,故正确。遵义会议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沿着大会制定的程序进行,正确。3.(2012杭州质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图一颁布于1912年B.图二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C.图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解析:B共同纲领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4、议制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B项不准确,符合题意。4.(2012石家庄模拟)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的职务,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解析:B题干反映情景应出现于1949年,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可以排除D项。A项与题干内容不符,

5、C项表述错误,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中民主人士并不占多数。5.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新中国通过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两部宪法都涉及地方管理方式。下列关于中美两国管理地方的方式,表述正确的是()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都保证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符合国家宪法A. B. C. D.解析:C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各州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治权。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地区享有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中国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机构也具有一定的制定本地法律法规的权力。故的说法

6、错误,排除即可。6.“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国民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4年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几个里程碑。“铲除专制政治”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社会主义民

7、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是指1954年宪法确立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是指“依法治国”方略被正式写入宪法,我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7.(2012江苏三校联考)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分析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8、的前提解析:B本题考查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且中国于1971年就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由此排除A、D两项。C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观点,表明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故答案为B。8.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解析:B“港人移民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一国两制”缺乏足够的认识

9、和信心,是对香港未来社会、经济制度走向的误判。回流也主要是因为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9.(2012合肥名校联考)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A.开国大典 B.颁布第一部宪法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解析:C由题干中“紫荆花长伴五星旗”这一信息即可判断为香港回归,故C项正确。10.(2013浙江测试)2010年温家宝总理曾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10、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是()A.对实现祖国统一抱有坚定的信念B.反映出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C.反映了总理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D.体现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解析:D根据“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可知A、C两项正确,同时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两岸关系,可知B项正确。在总理的话中没有直接涉及一国两制等信息,故D项符合题意。11.胡锦涛同志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指出:“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

11、题。”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B.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C.中国政府放弃了使用武力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说明材料主要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的合法政府,故A错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并不表明中国政府放弃使用武力,故C说法错误;D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12.(2012福建模拟)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回忆说,“我们小时候记得马路上的广告牌: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都写俄文,唱苏联

12、歌,男男女女穿着大花布的衬衫,苏联什么都是好的。”这反映了()A.俄国十月革命对民国的影响B.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加强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D.改革开放初期苏联文化涌入中国解析:C从材料中信息可知,苏联对中国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了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密切。结合葛剑雄生活的时代可知该现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A、D两项错误,B项本身与史实不符。C项符合题意。13.(2012年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A解答本

13、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所学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和不结盟运动都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B、D两项错误。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合作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14.(2012苏州模拟)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图)。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并分析关键信息的能力。图中外交档案时间是1954年,当时周恩来总理出席的重大国际会议应是日内瓦会议,A项符合日内瓦会议

14、的内容。15.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的图片。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认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主要依据是()A.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解析:B根据“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中文含义可知B项正确;根据时间“1971年”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与题意无关。16.(2013浙江测试)新中国建立后,“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的政策后来破产了,这种“破产”最早发生

15、在()A.1954年4月 B.1971年10月C.1972年2月 D.1978年12月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能力。注意题干材料“不仅还”可知必须满足两种情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答案选B。17.1972年9月25日的宴会上,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敬酒。当田中角荣谈到茅台酒很好喝时,周恩来说:“茅台酒比伏特加好,不上头,疲劳的时候喝一点能起振奋作用。你觉得好喝我们送一点给你,把你的威士忌改成茅台。”周恩来的意思是()A.伏特加是苏联的酒,不好喝并且容易上头B.美国的威士忌酒好喝,但不如中国的茅台C.日本应该与

16、美国断交,改与中国建交D.中国真诚欢迎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日本也应该拿出诚意解析:DA、B两项是表象,不能体现周恩来的本意,C项不符合史实。18.(2012南昌模拟)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使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但“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2012年2月4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时投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涉及民族尊严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处理国际问题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结盟A. B.C. D.解析:B本题考

17、查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从材料信息“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说明中国在必须的时候会行使否决权,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行使否决权表明中国尊重叙利亚人民、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态度。故正确。在材料中无体现。19.(2013浙江测试)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C.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C根据题干时间“新时期”说明这一外交事件发生在我国改革开放后。A项是在1954年,排除;中国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B项错误;D项与题干中“近邻”这一信息不符,排除。本题选C项。20.(2013浙江测试

18、)新中国的外交走过了从“双边外交”到“多边外交”的历程。下列各项是关于现代中国“多边外交”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基本特征是以联合国为中心B.目标是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C.起点是1971年10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以及其他国际法准则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及“多边外交”,故C项“起点是1971年”说法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2012潍坊模拟)在人类历史上,近代文明的演进过程异彩纷呈,特点鲜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诺丁

19、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材

20、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现代化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指出英国“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具体表现,并分别说明其对促进英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明转型艰难的主要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现代化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6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看待中西近代化的不同发展道路?(4分)解析:第(1)问紧

21、扣“现代文明”,结合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的现代化有关史实回答。第(2)问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阻碍社会转型的因素回答。第(3)问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的有关措施说明。第(4)问从中西近代化的不同发展趋势及表现说明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和立场。答案:(1)政治上,确立并完善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政治前提。经济上,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和近代化进程奠定了经济基础。(4分)(2)原因:政治上专制制度的阻碍;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传统思想文化的制约和禁锢。(6分)(3)表现:政治上,建立了以人民代

22、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上,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6分)(4)世界是多元的,各国应尊重彼此的选择;在近代化进程中,应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机械照搬别国模式。(4分)22.中美关系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小舢板”政策到“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在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既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美国

23、政府的政策是寻求一种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的目的是能够给中国带来永久的安全与和平;维护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1900年7月3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第二次向诸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材料二从盟友到敌人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一个援助计划,如果有效地执行起来,可以支持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的抵抗,且可有助于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1947年9月魏德迈提交杜鲁门的报告书材料三从敌视到重视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

24、党进入联合国。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侵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人认为美国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是为“维护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6分)(2)据材料二分析19411945年及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二战后对华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使“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请说明理由。(8分)(3)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

25、了什么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美国侵华政策的变化注意结合材料中“跟在英国军舰后面”“顺风车”等信息作答;评价“门户开放”政策时要认清其实质。第(2)问,第一小问难度不大;第二小问注意结合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分析;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实际上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过程,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答案:(1)变化:在“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之前,美国侵华始终追随其他国家;“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说明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成为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189

26、9年,中国已被几个欧洲国家瓜分完毕,当时的美国尽管是工业强国,但军事上无法同其他列强相比。为了夺取在中国的利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试图以此达到“利益均沾”;“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从实质上讲是美国企图扩大在华利益,最终达到独占的目的,而事实上,从此之后美国侵华势力逐渐扩大。(6分)(2)政策:19411945年援助中国抗日;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企图在华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没有,美国的目的是实现其全球霸权战略,这只能使中国陷入内战的漩涡。(8分)(3)变化:美国由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孤立及军事上封锁中国转变为承认中国,与中国进行接触。主动行动: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原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6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