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4.95KB ,
资源ID:74429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429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十世纪的中国古文字研究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十世纪的中国古文字研究综述.docx

1、二十世纪的中国古文字研究综述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密码 登录 注册快捷导航盛世青铜论坛景星麟凤排行榜免费中介申请论坛帮助勋章兑换区 本版搜索 盛世青铜盛世青铜论坛古玩讨论交流区古文字与古文献詹鄞鑫:二十世纪的中国古文字研究综述返回列表查看: 89|回复: 3 詹鄞鑫:二十世纪的中国古文字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煜充版主主题贴数41 贴精华4帖子54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电梯直达1楼 发表于 2012-1-8 16:17: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字学发展迅速,古文字研究是中国文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字学和文字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习惯所称的“古文

2、字学”,其实际含义是古汉字学,它以古汉字及其载体作为研究对象。所谓“古文字”,其含义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通常指遗留下来的商周秦汉实物上的文字,但广义的“古文字”应包括所有古代实物资料文字。古文字因载体的不同而形成不同分支,如甲骨文字、青铜器文字、简牍文字、帛书文字、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文、石刻文字等。其中有的方面因规模宏大且内容丰富而形成专门学科,如甲骨学、青铜器铭文学、简牍学等。 古文字学的前身属于金石学(四库全书列入“史部”)或器物学(四库全书列入“子部”),在旧的学术分类中并不从属于“小学”。由于它跟古器物和考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逐渐形成一门融文字学、训诂学、文献学、博物学、考古学为

3、一体的综合性边缘性的学科。而其中着眼于古文字的整理、认识、解释等方面的那部分,则可看成是文字学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古文字文献的语法、词汇等语言方面的研究,习惯上也都归入文字学的范围。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古文字研究发展快,作品多,因主题限制,除少数有连贯性的作品之外,一般不再涉及。 古文字综合 古文字学理论方面的论著,早期有孙诒让名原( 1905 )。名原从文字学角度总结孙氏研究甲骨文和金文的成果,注重分析汉字偏旁和说明字形的繁简变化,对汉字的原始情况及演变原因也作了一些探索。裘锡圭评价此书“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金石学和传统文字学的圈子,是古文字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

4、字卷第 106 页)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1935 )为北京大学授课讲义,是第一部全面阐述古文字学的理论著作,古文字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该书界定了古文字学的范围,总结了古文字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考释古文字的方法,对古文字学的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朱剑心金石学( 1940 )涉及石刻、吉金、钱币、玺印、兵符、钟鉴、玉器、瓦砖各个方面,是一部很全面的概述著作。八十年代,随着古文字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通论性著作,例如: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1985 ),林澐古文字研究简论( 1986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1987 ),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 1988 ),陈世辉、汤馀惠古文字学概要(

5、 1988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 1989 )等。 研究性专刊和论文集,三十年代有一个由考古学社主办的考古社刊(共出 6 期, 1934 1937 ),有关古文字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多。真正的专刊, 1960 年台湾大学中国文字杂志创刊(共 52 期), 1980 年严一萍主编中国文字杂志续刊出版,延续至今。 1978 年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成立,第一次学术研究会在长春举行,翌年古文字研究创刊(中华书局 1979 )。 1985 年中国文物研究所开始编出土文献研究(至 1999 年已出 5 辑)。 1999 年华东师范大学李圃等编中国文字研究(迄今已出 6 辑)。古文字论文集不少,例如:四川大

6、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古文字研究论文集( 1982 ),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论文集( 1990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编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 1993 ),台湾师大国文系、中国文字学会主办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 1993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996 ),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 1996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化研究所编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 1997 ),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998 ),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纪念容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学术研讨会合编容庚先

7、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99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8 ),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编辑组编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 1998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中研院史语所合编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 1998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1999 )等。学者论文集影响较大的例如:于豪亮于豪亮学术文存( 1985 ),裘锡圭古文字论集( 1992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 1993 ),朱德熙朱德熙古文字论集( 1995 ),张颔张颔学术文集( 1995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1998 ),裘

8、锡圭裘锡圭自选集( 1999 )等。 古文字字形资料的汇编,是古文字研究的基础工作。这方面的工作起步很早。十九世纪吴大澂将金文、石鼓文、古币文、古玺文、古陶文等古文字字形资料按说文次序编成说文古籀补十四卷( 1883 ),并作考释。这是第一部用实物古文字补充说文篆文的著作。后来丁佛言仿其体例作说文古籀补补十四卷( 1924 ),强运开作说文古籀三补十四卷( 1935 ),由此强化了古文字资料在传统的文字学领域的地位。综合性的古文字字形工具书主要有:高明古文字类编( 1980 );徐中舒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 1981 ),皆选收先秦古文字,各有千秋。汉语大字典字形组又编了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9、1985 ),收录秦汉以下古文字,并附原文上下文,体例更加完善。汤馀惠主编战国文字编( 1993 ),是战国文字集大成之作。其显著优点在于古文字字形采用原拓复印剪贴而成,避免摹写失真的弊病。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 1998 ),将各种类型的战国文字按古音编排,使用方便。 释字和集释方面作品很多,规模最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编纂、李圃主编的古文字诂林(共 12 册), 1999 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册(截止 2005 年已出齐)。古文字诂林由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策划,是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该书把历代主要是二十世纪以来古文字研究成果汇集为

10、一书,检索方便。卷帙浩繁的古文字诂林完全以计算机排版,克服了因古文字形体带来的编辑、输入、排版和校对方面的困难,这是很不容易的。 甲骨文研究 关于甲骨文的研究,除了不属于语言文字范畴的甲骨发掘、流传、整理、断代、辨伪、占卜、甲骨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大致归结为著录、考释、工具书编纂等几个方面。 一、甲骨文著录与缀合 自从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作品、刘鹗纂辑的铁云藏龟于 1903 年 5 月由上海蟫隐庐石印出版之后,甲骨文才走出收藏家的书斋,广为流传,成为学者能够见到的研究资料,极大地促进了甲骨学研究的开展。此后,在许多收藏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著录甲骨的书陆续出版。早期贡献最大的是金石收藏家罗振玉。

11、罗氏以一人之力,多方罗致,共获甲骨 3 万片以上,先后出版了殷虚书契( 1913 )、殷虚书契菁华( 1914 )、殷虚书契后编( 1916 )、殷虚书契续编( 1933 )等六部甲骨文集。其他国内外学者编纂的甲骨文集,收录千片以上的如:加拿大明义士殷墟卜辞( 1917 ),日本林泰辅龟甲兽骨文字( 1921 ),王襄簠室殷契徵文( 1925 ),商承祚殷契佚存( 1933 ),美国方法敛、白瑞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 1935 ),郭沫若殷契粹编( 1937 ),金祖同殷契遗珠( 1939 )等。 1928 年以后国家考古队十五次发掘的有字甲骨,则由董作宾主编,辑为殷墟文字甲编( 1948 ,

12、收 3942 片)和殷墟文字乙编(上辑 1948 ,中辑 1949 ,下辑 1953 ,共收 9105 片)。抗日战争结束后收集编纂甲骨文集贡献最大的当推甲骨学家胡厚宜。胡氏先后编纂了甲骨六录( 1945 )、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 1951 )、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 1951 )、战后京津新获甲骨录( 1954 )、甲骨续存( 1955 )等十多种甲骨文集。自五十年代末以来,海内外学者又陆续编辑出版了一些散佚在国外的甲骨文文集。其中较重要的如日本贝塚茂树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1959 ),加拿大明义士著、加拿大籍华裔学者许进雄编的殷墟卜辞后编( 1972 ),许进雄的明义士收藏

13、甲骨文集( 1972 )、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 1979 ),美籍华裔学者周鸿翔的美国所藏甲骨录( 1976 )等。五十年代以后发掘的甲骨主要著录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小屯南地甲骨(上册 1980 ,下册 1985 ),共收 4589 片。到 1990 年,国内外所有甲骨文献著录书刊,计有专书八十余种,共著录甲骨近十万片。 1979-1982 年,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十三巨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甲骨文合集是甲骨发现八十年来集大成的甲骨文献巨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后还出版了一些海内外所藏的甲骨集,如李学勤等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共同编辑的英

14、国所藏甲骨集( 1986 ),胡厚宣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 1988 ),胡厚宣甲骨续存补编甲编( 1996 ),李学勤、齐文心、美艾兰编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甲骨文字( 1999 )等。 1999 年出版的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编甲骨文合集补编(全七册),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项重要的著录成果。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全三册)( 1999 )和甲骨文合集释文(全四册)( 1999 ),是甲骨文合集的补充资料。 甲骨文的缀合是甲骨文资料整理的重要方面。早在 1917 年,王国维就注意到两片甲骨的缀合,并得以发现卜辞中殷商王朝世系与史记的吻合及出入。郭沫若的卜辞通纂在缀合方面多有创获。缀

15、合工作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更加系统而全面,主要成果有郭若愚、曾毅公、李学勤殷墟文字缀合( 1955 )。甲骨文合集在编纂过程中也由桂琼英做了大量的缀合工作,其贡献又超越了前人。台湾学者严一萍甲骨缀合新编( 1975 )和蔡哲茂甲骨缀合集( 1999 )在这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甲骨文考释和研究 1904 年出版的孙诒让契文举要是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考释著作。此书虽然错误较多,在甲骨学史上筚路蓝缕,具有开创性意义。罗振玉不久又出版殷商贞卜文字考( 1910 )和殷虚书契考释( 1914 )。罗振玉介绍殷虚书契考释的成果说:“举形声义皆可知者五百字,形义可知而声不可知者约五十馀字,形声义皆不可知而

16、见于金文者约二十馀字,分别部居,创立义例。”从此,甲骨文中的一般文字,多数都被正确认识了,卜辞也可以大致阅读了。孙诒让和罗振玉考释甲骨文的主要方法,就是把甲骨文字与说文篆文古文或当时已经认识的金文加以比较,并参考它在文辞中的用法。这种方法至今还是古文字考释最基本的方法。 1917 年王国维在编次考释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的基础上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把甲骨文中的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所记殷商王朝的世系相联系,使得甲骨卜辞的背景一下子突现出来。这是甲骨文发现以后第一篇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论文,由此甲骨文的史料价值为举世公认,连同史记殷本纪所记殷商史的真实性也得到了确切的证实。王国维所考释的甲骨

17、文字虽没有罗振玉多,但难度更大,更富有史学价值。这些成果大多收在观堂集林中。 郭沫若是继罗振玉、王国维之后甲骨文研究创获最多的大家。郭沫若 1931 年出版的甲骨文字研究收考释论文 17 篇; 1933 年在日本出版卜辞通纂和 1937 年出版的殷契粹编,不仅在文字考释方面创见甚多,在历史文化方面贡献尤著。郭沫若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史学方法从事甲骨文研究的第一人。他把甲骨文字考释与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旁征博引,博大精深。就文字考释而言虽然有的结论值得商榷,但其创见之多是其他学者罕能相匹的。 二十世纪上半叶甲骨文字考释方面较有影响的还有商承祚殷虚文字考( 1925 ),叶玉森殷契钩沉( 1

18、923 )、说契( 1924 )、研契枝谭( 1929 )、殷虚书契前编集释( 1934 ),余永梁殷虚文字考( 1927 )、殷虚文字续考( 1928 ),陈邦怀殷虚书契考释小笺( 1925 ),唐兰殷虚文字记( 1934 )、天壤阁甲骨文存附考释( 1939 ),于省吾双剑誃殷契骈枝( 1940 )、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 1941 )和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 1943 ),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 卜辞琐记( 1954 )、耐林廎甲文说 卜辞求义( 1954 )等。其中唐兰、于省吾、杨树达的成果尤为丰厚。于省吾后来还将旧释及未刊稿精选汇辑为甲骨文字释林( 1979 )。之后于氏还不断有新成果问世。

19、此外影响较大者又如:戴家祥有释百、释千、释皀(以上 1928 )、 字说( 1930 )等;陈梦家有史字新释附尹奭( 1936 )、释甫( 1936 )、释 ( 1937 )等,其考释成果还散见于所著殷墟卜辞综述( 1956 )一书中。孙海波有释眉、释采(均 1934 )、卜辞文字小记( 1935 )、卜辞文字小记续( 1936 )等;吴其昌代表作有殷虚书契解诂( 1934 1937 );丁山有释梦、释疾、释蒙、说冀等(均 1930 );张政烺有关于奭字说( 1944 )、殷虚甲骨文羡字说( 1982 )、释因蕴( 1985 )等;胡厚宣有释死( 1944 )、说贵田( 1957 )等;朱德熙

20、有释 ( 1947 )等;闻一多有释龋、释余等(均 1948 );徐中舒代表作有耒耜考( 1930 )。 下半世纪甲骨文字研究和考释方面成果不仅丰富,而且更深入更广泛。首先是出现了一批综述性著作,主要有: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 1956 ),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徐锡台周原甲骨文综述(三秦出版社 1987 ),张秉权甲骨文与甲骨学(台北, 1988 ),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增订本 1999 )等。研究专著例如:日本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东京, 1958 ),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 1962 ),王明阁甲骨学初论(黑龙江人民出版

21、社 1986 ),陈炜湛甲骨文简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朱歧祥殷墟甲骨文字通释稿(台北, 1989 ),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引论(东北师范大小出版社 1993 ),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1997 )等。甲骨文普及方面,主要有李圃的甲骨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此书精选经典性卜辞六十条详加注释,便于初学。甲骨文专门论文集有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一辑 1983 ,第二辑,第三辑 1991 ),古文字学论集(第一集,甲骨学特辑)(韩国东文选出版, 1996 )等。有关甲骨学史的论著很多,比较全面的有: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 1952 ),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学研究(

2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王宇信近百年来甲骨学研究(韩国,延世大学校人文科学 75 辑, 1996 ),王宇信、杨升南、孟世凯、宋镇豪、常玉芝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等。 甲骨文考释方面的论文很多,例如:饶宗颐有释 、释贵、释 (均 1956 )、纪时之奇字 、 与埶( 1993 )等,许多见解还散见在饶氏所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香港, 1959 )中;李平心有甲骨文与金石文考释( 1956 )、甲骨文金石文札记(一、二, 1958 )、甲骨金文考释( 1958 )、商周文字杂考( 1962 )等;胡淀咸有

23、释众臣( 1957 )、甲骨文字考释二则( 1981 )等;姚孝遂有牢、 考辨( 1984 )等;李学勤代表作如论殷墟卜辞的“星”( 1981 )等。五十年代之后台湾有一批学者如金祥恒、屈万里、严一萍、李孝定、田倩君、鲁实先、丁驌、赵友培、白玉峥等,在台湾出版的中国文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大陆杂志、中国文字(新)、中国语文(台湾)等杂志上陆续发表古文字(含甲骨文)考释文章。 下半世纪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成果最丰、影响最大的是裘锡圭。他自六十年代以来有关甲骨文字词及相关历史文化的考释论文数量多,份量重,如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并释“ ”、“剢”二字( 1961 )、甲骨文字考释(八篇)(

24、 1980 )、释柲( 1980 )、释殷墟甲骨文里的“远”“迩”及有关诸字( 1985 )、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 ”( 1990 )等。这些成果大多收录在裘锡圭古文字论集( 1992 )中。 大陆于“文革”结束之后一批学者迅速崛起,文字考释方面的成果颇丰,例如:林澐释戚、我( 1989 )、说飘见( 1996 )等;夏渌代表作有学习古文字散记( 1980 )、释舀( 1982 )、学习古文字小记( 1992 )等;于豪亮代表作有说“引”字( 1977 )、说俎字( 1981 )等;陈炜湛代表作有释甲骨文“妻”、“盪”二字( 1986 )、卜辞贞鼎说( 1990 )、有关甲骨文田猎卜辞的文

25、字考订与辨析( 1992 )等;曾宪通有说繇( 1983 )、“作”字探源兼谈来字的流变( 1992 )等;单周尧(香港)代表作有甲骨文中的“ ”和“ ”( 1980 )、说“皇”( 1983 )等;黄锡全有甲骨文“ ”字试探( 1981 )、甲骨文字释丛( 1991 )等;曹锦炎有释甲骨文北方名( 1982 )、释犢原文不从贝兼释续、渎、窦( 1983 )等;陈汉平有专著屠龙绝绪(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考释甲骨金文和战国文字逾四百字,虽未必尽信,创获也不少,另有释甲骨文嘉字( 1983 )、古文字释丛( 1991 、 1992 )等;詹鄞鑫有释辛及与辛有关的几个字( 1983 )、

26、卜辞训诂四则( 1984 )、释甲骨文“ ”字( 1985 )、释甲骨文“久”字( 1985 )、释甲骨文“彝”字( 1986 )、释甲骨文“叟”字( 1997 )、释甲骨文“者”字兼考殷代者国的地望( 1998 )、禘礼辨兼释卜辞的“帝”礼和“ ”礼( 1999 )等;方述鑫有甲骨文字考释两则( 1986 )等;张桂光有古文字考释十四则( 1998 )等;刘桓有甲骨文考释(计三篇, 1987 )等;刘钊有释甲骨文耤、羲、蟺、敖、 诸字( 1990 )、甲骨文字考释( 1992 )、谈甲骨文“凿”字的一种用法( 1992 )、甲骨文字中从夗的几个字( 1995 )等;吴振武有说“苞”“鬱”(

27、1990 )等;汤馀惠有商代甲骨文中的“丙”和“两”( 1991 )等;施谢捷代表作如甲骨文字考释十篇( 1989 )、甲骨文字考释二则( 1989 )、甲骨文字考释三则( 1995 )等;黄德宽有卜辞所见“中”字本义试说( 1988 )等;杨升南有殷契卜辞“田”字说( 1990 )等;宋镇豪有释督昼( 1991 )等;沈建华有甲骨文释文二则( 1981 )、甲骨卜辞中所见的鼓( 1996 )、卜辞所见地名同字异体及假借释例( 1997 )等;王蕴智有释“豸”、“”及其相关的几个字( 1996 )、宜、俎同源证说( 1997 )等;董莲池有甲骨刻辞“大史”“小史”说辨( 1997 )等。以上举

28、例而已,未能赅备。 三、甲骨文文例和语法研究 甲骨文语法研究重在字词句考释解读和文例的探索,通常被归入古文字研究而不是语法研究的范畴。最早的甲骨文语法研究主要反映在甲骨文虚字和称数法的零星考释,从孙诒让契文举例( 1904 )对“贞”、“兹”、“自”、“迺”等字的考释中就已经开始了。早期的甲骨文语法研究主要偏重于甲骨文例方面。专著有胡光炜甲骨文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考古丛书之一, 1928 );文章有董作宾骨文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本一分, 1936 ),胡厚宣卜辞杂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八本三分, 1939 )等。四十年代语法研究进入自觉理性时期。如杨树达甲文中

29、之先置宾辞(古文字研究讲义本,后来收入积微居甲文说, 1945 )专门讨论语序问题。五时年代陆续出现比较系统的甲骨文语法研究著作,主要作品有管燮初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 1953 )和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 1956 )中专论甲骨文法的文法一章。语法个案研究逐渐深入,如周法高古代的称数( 1954 ),裘锡圭说弜(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1979 ),陈炜湛卜辞文法三题(古文字研究, 1980 ),裘锡圭卜辞“异”字和诗书里的“式”字(中国语言学报, 1983 ),陈炜湛甲骨文所见第一人称代词辨析(学术研究 1984 ),管燮初殷虚甲骨刻辞中的双宾语问题(中国语文 1986 ),赵诚甲骨文虚词探

30、索(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 1986 ),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 1988 ),朱歧祥殷墟卜辞句法论稿对贞卜辞句型变异研究(台北, 1990 ),唐钰明甲骨文“唯宾动”式及其蜕变(中山大学学报 1990 ),赵诚甲骨文动词探索(二)关于被动式(中国语言学报, 1991 ),沈培殷墟甲骨卜辞语序研究(台北, 1991 ),詹鄞鑫释卜辞范围副词“率”兼论诗书中“率”的用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张玉金殷墟甲骨文句类问题研究( 1997 ),喻遂生甲骨文动词和介词的为动用法( 1998 ),虞万里由甲骨刻辞多字结构说到多诸之音义及其民族与时地( 1999 )等。张玉金的甲骨文虚词词典( 1994 )和甲骨文语法学( 2001 )两部著作,不仅对甲骨文语法成果作了总结,也包含了许多作者的新知。 四、甲骨文工具书 甲骨文字典最早的是王襄所纂簠室殷契类纂( 1920 );其后有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 1923 )。 1934 年孙海波辑录甲骨文字为甲骨文编,以搜集字形为主( 1965 年考古所又邀请甲骨专家修订出版)。金祥恒的续甲骨文编(台北, 1959 ),其资料与甲骨文编互有补充。此后有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 1988 ),偏重释义和卜辞义项分析。同年出版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 1988 ),则偏重词的分类。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