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7 ,大小:46.40KB ,
资源ID:74008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008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docx

1、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DB地方标准(报批稿)、八, 、刖言本标准是在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试行)的基础上修改编制的。本标准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共9章、2个附录。第423、4.5.1条和第5、6、7、8章是强制性的。附录 A、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特性及管理需求适当调整。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 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分院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学檀、杜希敬、向东、长标、徐坤山、董瑛、国珍、王全升、继祥、安 建国。目 次1 围

2、 12规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特种设备 13.2安全装置 13.3警示装置 13.4使用单位 13.5作业人员 13.6事故隐患 13.7严重事故隐患 23.8主要负责人 23.9授权负责人 24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 24.1总要求 24.2文件要求 24.2.1文件围 24.2.2管理手册 24.2.3管理制度 34.2.4文件控制 34.2.5记录控制 34.3管理方针 34.4管理目标 44.4.1管理目标制定 44.4.2管理目标实施方案 44.5职责、权限与沟通 44.5.1使用单位主要责任和义务 44.5.2主要负责人 44.5.3授权负责人 44.5.4管理机构

3、 54.5.5安全管理人员 54.5.6部沟通 55人员要求 55.1基本原则 55.2能力、意识和培训 55.3作业人员配备要求 56特种设备管理 76.1采购 76.2安装、维修、改造 76.3运行控制 76.3.1通用要求 76.3.2特殊要求 76.4定期检验 86.5技术档案 87隐患防治与应急治理 87.1隐患防治 87.2应急管理 87.3事故处理 98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99绩效评价与改进 99.1部审核 99.2纠正措施 99.3管理评审 10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安全管理记录表格 11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17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4、规1围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旨在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行为, 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 促进经济发展。本标准适用于省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与监督。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7/686 大型游乐设施维护保养要求DB37/722 电梯维护保养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适用围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

5、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 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专用机动车辆。3.2安全装置通过自身结构功能限制或者防止特种设备某种危险,以及限制特种设备的状态、速度、运行方向、 压力、高度、承载能力等危险因素的产品或构件及其组合。3.3警示装置能够测定并显示特种设备一项或一组特性参数的仪表或系统。注:显示方式可为直读、声、光之一或前者的任意组合。3.4使用单位依法设立的拥有特种设备所有权或应当履行使用管理权利和义务的组织, 包括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法人分支机构等。3.5作业人员使用单位聘用或任用的从事特种设备作业和相关安全管理的人员, 其围、作业种类与项目按照 特种设备作业人

6、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划分。3.6事故隐患 可能导致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3.7严重事故隐患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恶劣社会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的事故隐患。注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隐患:(1 )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2 )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围使用的;(3 )缺少警示装置、安全装置,或者警示装置、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4 )使用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5 )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6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3.8主要负责人 使用单位的最高管理者。3.9授权负责人

7、主要负责人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代理人。4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 或者将本标准的要求纳入诸 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其组合体系等。4.1总要求 使用单位应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并且文件化,确保:a) 实行目标管理,为实现目标提供充分的资源;b) 配备与本单位有关的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标准,并贯彻实施;c) 特种设备采购、安装、维修、改造、运行管理、隐患防治与应急处置等各环节受控;d) 在各职能层次上明确岗位职责;e)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f) 定

8、期开展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4.2文件要求4.2.1文件围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文件应包括:a) 形成文件的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b) 描述管理体系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管理手册;c) 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包括制度、岗位责任制;d) 与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标准等;e)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4.2.2管理手册管理手册应包括:a)对本标准的应用说明;b)管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工作接口;c)本标准要求的文件或者对其引用;d)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改进需求等。4.2.3管理制度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覆盖本标准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要求并满足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需要的管理制 度、

9、岗位责任制,至少对下列事项做出明确规定:a)安全会议,如安全例会、临时安全会议等,会议的职能、频次、召集部门或人员、主持人、参 加人员、会议记录;b)特种设备维护、检修、检验检测经费的提取、使用管理;c)安全考核的围、项目、容、方法、奖惩措施;d)特种设备(含安全装置、警示装置、配件)的采购、验收、保管、安装、维修、运行维护、改 造、调试、定期检查、定期检验、使用监控、报废;e)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包括注册、变更、停用、注销等)及登记信息的使用;f)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运行参数、操作步骤、巡回检查、运行记录、异常处理、安 全注意事项等;g)作业人员的围、资格条件、培训、考核、档案管理;

10、h)隐患的排查、报告、处置、复查验证;i)事故与应急处置;j)安全技术档案与记录的围、搜集、归档、编目、索引、借用、保管、贮存、销毁、;k)特殊设备与重点监控设备的分类、监控措施;l)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察等。 注2: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的数量以及简繁程度可以根据使用单位的性质、规模、特种设备特性确定。4.2.4文件控制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所需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还应满足 4.2.5 的要求。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以下要求得到实现: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11、d)确保在使用场所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的文件被非预期使用。4.2.5记录控制使用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记录, 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满足法律法规、 安全技术规要求和管理体系 运行有效性提供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记录的标识、贮存、保 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得到规定和实现。4.3管理方针使用单位应建立文件化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针。 管理方针应由主要负责人或者授权负责人签 发。管理方针应:a)与本单位的性质、规模和所拥有或者使用的特种设备特性、数量相适应;b)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

12、管理目标提供框架;c)包含遵守特种设备及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和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d)传达到相关员工,使其认识各自在特种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e)可为相关方获取;f)定期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4.4管理目标4.4.1管理目标制定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特性和使用安全管理要求, 制订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目标, 形成文件。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且确保:a)符合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的要求;b)体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针要求;c)控制特种设备潜在风险;d)考虑相关方的意见。4.4.2管理目标实施方案使用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 制订年度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目

13、标实施方案, 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在单位部相关层次上分解、实施并形成文件。管理目标实施方案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进行考核, 以便及时改进相关工作以实现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容:a)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工作目标、职责和权限;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c)考核要求。4.5职责、权限与沟通4.5.1使用单位主要责任和义务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相关安全技术规的规定,履行以下义务:a)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组织网络、授予充分的职责和权限;b)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并实施;c)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提供充分的岗位培训, 保证作业人

14、员具备必要的岗位技能且考 核合格持证上岗;d)采购和使用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标准要求的特种设备;e)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f)按规定申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正确使用登记标志;g)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h)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i)对在用特种设备及安全装置、警示装置按期申报进行定期检验、校验;j)组织实施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k)制订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l)按规定及时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m)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监督检查。4.5.2主要负责人 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特

15、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应确保本单位相关层次(部门、人员)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职责与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并且做到:a)配备满足管理工作需要的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标准,并传达到相关人员;b)建立、保持、实施、持续改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c)保证安全经费投入;d)特种设备隐患得到识别、治理;e)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f)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4.5.3授权负责人 必要时,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可以授权管理层中的一名成员作为授权负责人承担特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不论其称谓和其他职责如何,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至少包括:a)确保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特种设

16、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b)向主要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绩效、改进需求。4.5.4管理机构 必要时,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承担相关安全管理工作。4.5.5安全管理人员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配备特种设备专 (兼) 职安全管理人员, 承担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工 作。必要时,按照设备种类、生产单元配置安全管理人员。4.5.6部沟通使用单位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相关信息的反馈渠道,确保:a)及时向员工传达关于特种设备的有关要求;b)作业人员能以最便捷的方式逐级, 必要时越级向管理人员直至主要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异 常信息。5人员要求5.1基本原则使用单位应配备

17、足够的作业人员、辅助人员,并且保证:a)经过适当的教育、培训、具备岗位技能和经验,确保能够胜任工作;b)作业人员持质监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书上岗;c)作业人员数量不低于 5.3 的要求。5.2能力、意识和培训使用单位应:a) 根据特种设备的基本特性明确作业人的资格、资历、学历、技能要求;3 个月向b) 提供岗前、岗中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满足人员上岗要求,在作业人员书有效期满前 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c) 建立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参见附录 A 表 A.1 ),保存人员培训考核记录。5.3作业人员配备要求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 特种设备数量、 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18、(不 含辅助人员)配置数量应不低于表 5-1 的要求。注:表5-1作业人员配置最低要求作业人员种 类项目作业人员数量备注安全管理人 员按设备种类划分管理围1人资质应覆盖本单位各类 特种设备。锅炉作业蒸发量w 1t/h、供热量w0.7MW的锅炉。每台每班锅炉操作1 人。1.当2台以上锅炉在1个 锅炉房同时运行时,当班锅炉操作人员数量可 按规定总数的70%配 置。2.当多台锅炉共用水 处理设施时,当班水处 理作业人员可适当减 少,但不得少于单台锅炉最低配置数量中的最 大人数。1t/h v蒸发量w10t/h、0.7MW v供热 量w 7MW的锅炉。燃煤每台每班锅炉操作2 人,水处理作业1人。燃气 或

19、电 加热每台每班锅炉操作1 人,水处理作业1人。蒸发量大于10t/h的锅炉每台每班锅炉操作3 人,水处理作业2人。压力容器作 业成套装置,按生产单兀配置。每班2人。氧舱使用单位应配备必 要的氧舱维护人员;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应 有充装人员。非成套装置,按班组配置。每班1人。移动式压力容器。每台班2人。气瓶充装按岗位配置。每班充装2人、检查1人。压力管道作 业按照装置或管道配置。每班、每岗位管道作 业1人。必要时配备带压密封人 员。电梯作业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垂直升 降电梯、用于游客观光的电梯、 确需专人操作的电梯按台配 置。每台每班司机1人。必要时配置机械安装维 修、电器维修人员。起重机械作 业

20、按台配置。每台每班司机1人。必要时配置司索、指挥、 机械安装维修、电气维 修人员。客运索道作 业按条配置。每条每班司机1人。配置必要的维修人员。大型游乐设 施作业按游乐项目配置。每项目每班1人。配置必要的维修人员。场(厂)专用机 动车辆作业按辆配置。每班每辆司机1人。注3:表中要求按台配置作业人员的,不包括备用特种设备。启用备用特种设备时,必须保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6特种设备管理6.1采购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包括安全装置、配件)采购质量,做到:a)购买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生产的符合安全技术规、标准的产品;b)产品出厂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文件、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安装维护使用

21、说明书、监督 检验证书等)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标准要求且与实物相符;c)实施到货验收,验收记录和产品出厂文件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d)可靠储存,防止储存期间损坏、混淆。6.2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应有制度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过程符合有关规定,做到:a)选择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资质的施工单位;b)督促施工单位履行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的义务;c)应当实行监督检验的,督促施工单位向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d)施工完毕及时进行施工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 30 日向施工单位索取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合格 证、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书或报告) ;e)验收记录、施工质

22、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书 / 报告、使用登记变更资料等应存入设备安全技术 档案。6.3运行控制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合法、 安全运行, 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要求做 好运行控制工作。6.3.1通用要求a)设备投用前或者投用后 30 日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将使用登记标 志置于、附着或者喷涂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b)单位更名或者设备转让、出租、变更使用地点、停用 1 年以上、报废、超出原登记参数使用 时,及时办理使用登记变更、注销手续;c)建立并保持特种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警示装置管理台账(参见附录A表A.2、表A.3、表A.4 )、设备分布示意图,逐台建

23、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容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规定;d)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准确、及时、清晰、完整记录运行信息;e)确定本单位重要特种设备围,制定监控方案并实施;f)按有关技术规和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检修;g)每月至少由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将检查记录存入安全技术档案;h)当特种设备运行中出现异常, 按照预定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后, 若仍不能恢复正常运行时, 应停 止其运行。6.3.2特殊要求a)电梯、 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安全注意事项 和警示标志;b)与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协议, 将维保协议的

24、主要容和相关资质证件复印件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按照 TSG T5001 和 DB37/722 的要求督促维保单位对电梯实施清洁、润 滑、调整和检查等维护保养工作;c)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 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d)按照 DB37/686 的要求定期对大型游乐设施进行维护保养;e)按照 TSG R7001 的要求开展压力容器年度检查;f)按照相应技术规要求开展压力管道在线(年度)检查。6.4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按照规定对特种设备实施定期检验, 确保设备、 安全装置、 警示装置 在检验、校验有效期使用,做到:a)建立特种设备定期

25、检验和安全装置、警示装置定期校验或者检定台账;b)制订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安全装置、警示装置定期校验或者检定计划并实施;c)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或者停用 1 年以上重新启用前 1 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报 检验;d)提供必要的检验检测工作条件, 告知检验检测人员安全注意事项, 必要时出具设备适检性证据;e)获取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安全装置校验报告,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6.5技术档案使用单位应按本标准和有关安全技术围的要求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除气甁外, 特种设备安全技 术档案一般应一台一档,容包括:a )设计、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技术文件和资料;b )监督检验证书、定期检验

26、报告;c )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d )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e )安全装置和警示装置的定期校验和检定记录;f )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g )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7隐患防治与应急治理7.1隐患防治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特种设备采购、 安装、维修、改造、运行控制、 定期检验、 接受监察、 绩效评价等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及时得到评估和治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事故。做到:a)识别隐患,确认严重程度,实施分类分级管理;b)建立设备隐患台账(参见附录 A 表 A.5 );c)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保障;d)隐患防治的职责、权限和整改时限得到落实;e)采取措施

27、及时消除或控制隐患,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f)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修复价值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g)记录隐患防治情况,将设备本体缺陷及治理情况记录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h)向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反馈其所提出隐患的整治结果。7.2应急管理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故障排除措施,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做到:a)在单位综合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重点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b)明确应急救援组织、职责与权限;c)识别并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资料,并进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d)明确应急状态及处置措施,包括启动预案的情形;e)规定与专业救援组织的联络方式并保持畅通;f)一般每年至少有计划地进行一次演练;g

28、)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正。 注4:1.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包括抢险防护用品、专用工具、安全检测仪器、通信设备和器材及其它救灾物品。2.应急所需资料包括与特种设备相关的技术资料、现场工艺流程图和平面示意图、现场作业人员岗位布置、应 急人员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附近区域事故应急救援特殊装备资源、政府有关部门救援支持联系等。7.3事故处理使用单位应在相关制度中明确特种设备事故的分类、报告程序、应急措施,发生事故时应做到:a)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b)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逐级报告事故情况,报告容至少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 特种设备概况、财产损失及其他情况;c)在抢险过程中注意保护现

29、场、保留证据;d)按照有关规定配合或者组织事故调查处理;e)记录特种设备故障与事故(参见附录 A 表 A.6 ),并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8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落实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接受监督检查,做到:a)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向安全监察人员提供所需要的 有关材料和信息,为现场安全监察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b)告知监察人员有关现场安全注意事项;c)对于安全监察文书提出的问题,在规定时限按照 7.1 的要求进行整改;d)宜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及时更新数据。9绩效评价与改进9.1部审核使用单位应对特种设备使用安

30、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定期审核, 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 部审核 应做到:a) 由主要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组织审核,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或者具备相应能力的工程技术人 员实施;b) 一般每隔 12 个月进行一次;c)在审核开始前制订实施计划,明确评审目的、要求、容和时间安排等;d)审核容覆盖全部要素和场所;e)记录审核情况,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最终形成审核报告;f)必要时应进行附加审核。一般情况下,部审核前应开展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活动。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参照附录 B 的要求进行。9.2纠正措施使用单位应对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不符合进行纠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做到:a) 明确不符合的来源,防止发生遗漏;b) 识别不符合的性质, 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与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相适应, 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 因;c)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保存纠正、纠正措施及验证记录。9.3管理评审主要负责人每年应组织开展管理评审, 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针、 目标及体系的适宜性、 充分 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确定改进需求,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充分、适宜、有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