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73.16KB ,
资源ID:73813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813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4论文 12生工辛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论文 12生工辛悦.docx

1、4论文 12生工辛悦SRTP论文题 目 产低温纤维素酶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学 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 业 生物工程 姓 名 辛悦 指导教师 张卫兵 副教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制 二一五年目录前言 11材料与方法 21.1实验材料 21.1.1样品 21.1.2 培养基 21.1.3 主要试剂 21.1.4主要仪器 21.2实验方法 31.2.1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初筛 31.2.2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复筛 31.2.3形态学观察 41.2.4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51.2.5 酶的最适温度 51.2.6 产酶曲线的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52.1.1葡萄糖标准曲线 52

2、.1.2初筛结果 52.1.3 复筛结果 62.2菌株形态的观察 72.3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72.4酶促反应最适温度 72.5产酶曲线 83 结论 8参考文献 9产低温纤维素酶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辛悦(甘肃农业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纤维素酶主要应用于生物质能源发酵的前处理过程,低温纤维素酶在工业生产中也越来越被关注。本试验从天祝地区高寒草地的土样若干中筛选出一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将其命名为XMS-4。研究表明:菌株XMS-4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直杆菌,无鞭毛,经鉴定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

3、cterium faecium strain),能在低温下分解纤维素,具有较大的潜在工业应用价值。关键词:低温; 纤维素酶;筛选;鉴定;Screeningandidentificationofcold-adaptedcellulase-producing microorganismXin Yue(Major i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n the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Gansu Agriculture University,Gansu Lanzhou,730070)Abstract:Cellulasei

4、smainlyappliedinpro-treatmentprocessofbiomassfermentation,which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inindustrialproduction. Inthistest, a degradation cellulase was screened from several strains soil samples of bacteria in alpine meadow, Through the colony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

5、gy to identify the strain, and named it XMS-4. Test show that strain XMS-4 for gram-positive, buds, straight bacillus, no flagella.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Sphingobacterium faeciumstrain(Sphingobacteriumfaeciumstrain),candecomposecelluloseundercold-adapted,theindustryhasgreatpotentialapplicati

6、onvalue. Keywords:cold-adapted;cellulase;screening;identifying;前言纤维素是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也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1 。纤维素是多个葡萄糖残基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聚化合物,其基本重复单位为纤维二糖,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2。据报道,全球每年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植物物质高达1.55109吨,其中89%尚未被人们利用3。纤维素利用最大难题是由于纤维素本身的结构特点而不容易被降解,许多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来分解和转化纤维素是纤维素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纤维素酶是指能降解纤维素分子生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小分子

7、物质的一组酶的总称。目前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可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的纤维素酶几乎都是中温纤维素酶(最适作用温度45 C65 C)4。低温纤维素酶主要指最适作用温度为15 C35 C的酶,与中温纤维素酶相比,低温纤维素酶在自然条件下具有高酶活力及高催化效率,可大大缩短处理过程的时间,节省加热或冷却费用, 并且经过温和的热处理即可使其失活,不会影响产品品质。因此,其应用对于减少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节能方面有相当大的优势57。目前有关高效低温纤维素酶的研究报道较少。天祝地区海拔高、空气干燥且稀薄、昼夜温差大、辐射强度大。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历史悠久的牧区文化,同时蕴藏着极为丰富、独特的微

8、生物种质资源。近年来人们对于该地区的乳酸菌、产乳糖酶微生物和产脂肪酶微生物等进行了研究,但对该地区产低温纤维素酶微生物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从甘肃天祝高寒草甸采集土壤样品,从中分离筛选低温纤维素酶微生物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期为开发低温纤维素酶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样品本实验土样取自天祝高寒区,采集土样地点为多年堆积枯枝落叶处,地面有很厚的腐殖质层,其中枯枝落叶大部分已被分解为碎末,取样时取距土壤界面2cm 处的土壤,样品取回来后保存于4冰箱。1.1.2 培养基筛选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Na)0.5% ,蛋白胨 0.5% ,酵母浸粉 0. 1%,琼脂 2 %,p

9、H 7.0-7.2。 种子培养液:PDA培养基-200g土豆,20g葡萄糖,定容至1000mL。 发酵产酶培养基:酵母膏 1.00%,蛋白胨 1.00%,NaCl 0. 50%,CMC-Na 0. 50%,p H 7.0-7.2。1.1.3 主要试剂0.1 mol/L pH6柠檬酸缓冲液,标准葡萄糖溶液, DNS 试剂,CMC-Na溶液. 1%刚果红,1% NaCl溶液,结晶紫等。1.1.4主要仪器AL204电子天平;TGL-20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双人单面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锅;HW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恒温摇床;754PC型可见分光光度计;GZX-GF101-电热

10、恒温鼓风干燥箱。 1.2实验方法1.2.1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初筛1.2.1.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采集的样品10.0 g,加到含有玻璃珠的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250 m L)中,25,180 r/min 摇床中培养 30min。取其上清液1mL加入到9mL无菌水中,稀释成合适的10-1、10-2、10-3、10-4、10-5、10-6的浓度梯度,然后通过涂布法接种于纤维素平板分离培养基之上,培养于25恒温培养3d 8。1.2.1.2菌种的初筛 将培养出来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另外一个培养基上,保持对应关系,进行培养。将一定量1mg/ml浓度的刚果红溶液倒入培养好的对应平板中盖住平板上层,染

11、色1h,之后倒出刚果红溶液,再用1mol/L NaCl比溶液浸泡洗脱,倒出NaCl溶液,若菌株产纤维素酶,则会在菌落周围出现清晰的透明圈,依据透明圈直径的大小选择产酶菌株9。用游标卡尺测量菌菌落周围水解透明圈的直径(d1)和菌落直径(d2),并以两者的比值(HC值)大小作为初步判断分解能力的指标,将比值较大的菌落挑取到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作进一步产酶水平的测定和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10。1.2.2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复筛1.2.2.1粗酶液的制备 在250mL三角瓶中装100mL种子培养基,分别将 X 株菌株接种,25旋转摇床振荡培养24h作种子液。无菌条件下用1000L移液枪量取5mL转接于25

12、0mL三角瓶中100mL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中,在25摇床培养 72h,在 4,8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作为粗酶液11。1.2.2.2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力的测定 (1)原理 Teather等认为,对数酶浓度同刚果红染色水解圈存在线形关系,产酶越多,透明圈越大;产酶越快,透明圈出现越早。然而,虽然透明圈大小直接反映了酶浓度的高低,但不能完全代表菌株产酶能力。试验表明,液体样品的酶浓度与透明圈的直径成线性关系,可以对酶活进行初步定量,但不能作为菌株产酶活力大小的唯一定量指标。因为刚果红纤维素平板筛选法受菌苔大小、菌苔在平板上的堆积情况、菌落之间相互位置和产物或分泌物的

13、相互抑制、不同菌株生长和产酶速度、不同细菌细胞壁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精确反应纤维素酶活力的大小12。因此本试验最初以水解圈的大小来判定纤维素降解能力,进而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然后采用DNS法来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大小。 (2)测定方法 以1 mL 1.0%CMC溶液为底物,加1mL上清液,摇匀于25反应40min,取出后迅速加入1.5mL DNS试剂,沸水浴煮5min,以终止反应,然后放入凉水冷却至室温,加入1.5mL的柠檬酸缓冲溶液,在540nm测光密度值(O.D.);以相应空白样(1m L 1.0%CMC溶液为底物,1mL灭菌的发酵培养液,于25反应40min,然后加人1.

14、5mL DNS试剂,沸水浴煮5min,然后一起放入凉水冷却至室温,再加入1.5mL的柠檬酸缓冲液)调零13-14。1.2.2.3酶活力单位的定义 以每1mL酶液每分钟水解1% CMC-Na溶液产生1g还原糖的酶量定义为一个CMC酶活力单位15。酶活力计算公式如下X=Mn1000/Vt式中,X为CMC酶活力(U /mL);M为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葡萄糖量(mg);n为酶液的稀释倍数; V为:酶液体积(mL); t: 时间(min); 1000为1mg到1g的换算值。1.2.2.4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反应液

15、的强度成比例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其在540nm处的吸光度,得出还原糖的量。 采用标准葡萄糖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表1,利用DNS法分别对它们在540nm处测吸光度值。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16。表 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配方表试管号123456标准葡萄糖溶液(m L)012345缓冲溶液(m L)543210DNS 显色剂(m L)1.51.51.51.51.51.51.2.3形态学观察将分离筛选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涂片和革兰氏染色,然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对其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1.2.4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对XSM-4菌测

16、定16S rRNA序列,采用通用引物。PCR 反应采用50L 体系。反应条件:94,20 min;94,45 s;55,45 s;72,1.5 min30个循环;72,7 min。取 5 lL 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回收,目的片断进行测序。将测定的序列提交 GenBank数据库并进行BLAST比较分析,并用MEGA 5.05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1.2.5 酶的最适温度取25 摇床培养72的发酵液,离心后得到粗酶液,分别在10、15、20、25、30、35、40及45 的条件下进行酶促反应,40min后用DNS法测定酶活,确定酶促反应最适温度。1.2.6 产酶曲线的测定将筛

17、选得到的菌株以5%的接种量接入到装有100mL发酵产酶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25条件下180r/min培养,间隔3h取样,测定其OD600值。同时取发酵液在 4,8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通过DNS法测定其OD540 值。以未接种的种子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培养时间t为横坐标,培养液OD600 ,OD540 为纵坐标,分别得到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2 结果与分析2.1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2.1.1葡萄糖标准曲线DNS 法测定葡萄糖标准曲线,见图1。图1 DNS法测定葡萄糖标准曲线2.1.2初筛结果通过刚果红检测初步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菌株20株,水解圈最大的菌株的水解圈/

18、菌落直径约为4.5,如表2;初筛中刚果红检测水解圈,见图2。表2 初筛菌株结果序号d1/mmd2/mmHC值序号d1/mmd2/mmHC值XMS-1231.5XMS-1112.52.5XMS-2263.0XMS-121.53.52.3XMS-3341.3XMS-1312.52.5XMS-414.54.5XMS-14122,0XMS-512.52.5XMS-15133.0XMS-6133.0XMS-16144.0XMS-7362.0XMS-17451.3XMS-8461.5XMS-1812.62.6XMS-9284.0XMS-191.243.3XMS-10144.0XMS-20242.0图2 刚

19、果红检测水解圈2.1.3 复筛结果DNS 法测定酶活力,筛选出产低温纤维素酶产生菌10株,依次为编号XMS-2、XMS-4、XMS-6、XMS-9、XMS-10、XMS-11、XMS-15、XMS-16、XMS-18、XMS-19;10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结果见表3:表 3 筛选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菌株编号纤维素酶活力(U/m L)菌株编号纤维素酶活力(U /m L)XMS-257.82XMS-1156.56XMS-466.82XMS-1553.21XMS-653.79XMS-1654.58XMS-956.56XMS-1852.38XMS-1052.53XMS-1957.67结果表明

20、菌株XMS-4,在25,180 r/min,摇床振荡培养3d,DNS 法测定粗酶液的酶活力最高,为66.82 U /m L。2.2菌株形态的观察25条件下,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培养菌株XMS-4,其菌落为圆形,淡黄色,边缘不整齐,如图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XMS-4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直杆菌,无鞭毛如图4。 图3菌落形态 图4 光学显微镜形态2.3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XMS-4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该菌的ITS序列,将该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分析,利用 MEGA 5.05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如图5所示。XMS-4与屎鞘氨醇杆菌 (Sphingobacteri

21、um faecium strain)相似性达 99%,结合该菌的形态特征确定该菌为一株鞘氨醇杆菌 ( Sphingobacterium faecium strain )。图5 XMS-4 菌株的系统进化树2.4酶促反应最适温度图6 温度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不同温度下酶活测定结果(图6)表明,菌株XMS-4所产纤维素酶在1025 时酶活随温度升高增加,25达到最高,然后呈下降趋势。此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5,属于低温酶。2.5产酶曲线图7 发酵产酶进程由图7可知:菌株XMS-4在发酵的初级阶段,菌株生长迅速,但几乎不产生纤维素酶。培养12h后, 菌体生长速度变慢,产酶量逐步提高,菌体在培养的2

22、7h达到稳定期,48h后产酶最大。 3 结论通过对天祝地区高寒草地的土样进行筛选得到一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将其命名为XMS4。菌株XMS-4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直杆菌,无鞭毛,其菌落为圆形,淡黄色,边缘不整齐,经鉴定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faecium strain)。该菌株能在低温下分解纤维素,最适反应温度25,在发酵45-57h时纤维素酶活最高,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高文中,汪成美,闫莉,等.多种原料乙醇生产技术J. 酿酒, 2014, 41(1): 86-90.2岑沛霖.工业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第1版295-296.3王建荣

23、,张曼夫.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的分子克隆J.真菌学,1994,13(3):235-240.4LeonardoFaria Martins,Daniel Kolling, Marli Camassola, et al.Comparisonof Penicillium echinulatum and Trichoderma reesei cellulases in relation to their activity against various cellulosicsubstrat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5): 14171424. 5M

24、ussattoSI, Dragone G, Roberto IC. Brewers spent grain:gener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J Cereal Sci, 2006, 43: 114. 6汪天虹,王春卉,高培基.纤维素酶纤维素吸附区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工程进展, 2000, 20(2): 3740. 7刘桂荣,张鑫,郑明珠.纤维素酶的生产及应用前景.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 1(25): 1416.8ShimketsLJ.Social and developmentalbiology of Myxoba

25、cteria Microbiol Rev. 1990, 54: 473-501. 9沈雪亮,夏黎明.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酶学特性研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22(1);47-48.10张虹等.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和鉴定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7(4):6211李平,苑晓春,陶文沂,丁霄霖.黑曲霉生产-葡萄糖苷酶发酵条件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10(6):732-734.12崔宗均,李美丹,朴哲,黄志勇. Masaharu Ishii,YasuoIgarashi. 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筛选及功能J. 环境科学, 2002, 23(3): 36-139.13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二株高活力纤素分解菌N2-78和EA3-867的获得及其特性的比较J.微生物学报,1978,18(1):27-38.14王淑军等.纤维素酶酶解稻壳条件试验J.微生物学报,1995,6:354-357.15郑惠华,陈惠,张志才.常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 JSU-5 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J.药物生物技术,2009,16(3):237-240.16赵亚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8: 149-15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