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并发症及处理 常用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生效日期: 2012.7 批准人:聂弘一、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窒息预防与处理:1.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2.对于清醒患者,操作前询问有无义齿;昏迷患者,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义齿是否活动等。如有活动义齿,操作前取下存放于冷水杯中。3.对于兴奋、躁动的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4.如患者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
2、道梗阻。并发症2:吸入性肺炎预防与处理:1.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患者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吸入呼吸道。2.进行口腔护理的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昏迷患者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3.已出现肺炎的患者,应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并发症3:口腔粘膜损伤预防与处理: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放、化疗患者,不要使血管钳或棉签的尖部直接与患者的口腔黏膜接触。2.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臼齿处放入,并套以橡皮套,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3.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4.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
3、尔溶液。5.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以抗感染。并发症4:恶心、呕吐预防与处理:1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软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2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二、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烫伤预防与处理:1.治疗中应向患者解释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保证热疗安全。2.保持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热水灌入前准确测量水的温度,不能凭感觉;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局部组织对热的耐受力不同,选择适宜的水温,一般在6070,知觉迟钝及昏迷患者不超过50。3.应用热水袋时,隔一层毛毯或
4、外包一层厚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4.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热疗过程严密观察皮肤及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检查皮肤,如有皮肤发红,及时予处理,避免烫伤的发生。5.皮肤发红者,立即停止热敷,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可给予冷敷,有水疱者按浅二度烧伤治疗。并发症2:由于对热敷的适应症掌握不当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肌注青霉素后,因注射局部发生硬结,为促进药物吸收,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漏后使用热敷致使发生皮肤大面积坏死等。预防与处理:1.根据热敷的适应症正确选择热敷。2.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如停止热敷,即可逐渐自行消退。如病情需要使用青霉素
5、,应选择在更换部位进行注射。3.药液一旦渗漏于皮下,应立即停止输注。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外渗药物的吸收,并灭活外渗液。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者,可行1%普鲁卡因封闭或50%硫酸镁湿敷。若已形成坏死,可按外科常规进行清创、换药、理疗等,待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后尽快植皮保护肢体功能。三、冰袋冷敷法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并发症: 皮肤冻伤预防与处理1.向患者解释使用冰袋冷敷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同意和合作。2.确认冰袋无损坏或遗漏。3.治疗时问为15 30min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取出冰袋c4.不能持续使用,若需长时间使用至少间隔60min为宜。5.加强巡视,观察冰袋有无漏水、冰块有无融化、布袋是否潮湿
6、,必要时及时更换。6.观察病人用冷情况,尤其是意识障碍或感觉异常的患者,要随时对局部皮肤进行观察和确认,如局部出现皮肤苍白、青紫应停止使用。7.记录使用部位、时间、效果、反应。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四、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并发症1:由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意外或有意解除约束带导致各种管道及静脉通路脱出,致患者本人或他人受伤预防与处理:1.使用约束带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解释并填写“约束带使用同意书”2.与患者家属沟通不要随意松解约束带以免发生意外并发症2.:被约束肢体的损伤(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预防与处理:1.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使用时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协助病人
7、翻身,保证病人安争、舒适。2.使用约束带时,约束带下应垫衬垫,固定须松紧适宜,其松紧度以能伸入I一2手指为宜。3应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改变病人的姿势,及给予受约束的肢体运动,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4.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每次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间,在可用可不用情况下,尽量不用。五、肌肉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疼痛 预防与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l0秒钟,尔后常规皮肤消毒,肌肉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
8、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肉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肉注射,更能减轻患者的疼痛。4轮换注射部位。并发症2:神经性损伤预防与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2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
9、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反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发生后可行理疗、热疗,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发症3:针头堵塞预防与处理: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六、皮下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出血 预防与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
10、。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并发症2:硬结形成 预防与处理: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
11、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5.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6.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用50%硫酸镁湿热敷。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并发症3:低血糖反应 预防与处理1.注射胰岛素应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3.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
12、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七、皮内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疼痛预防与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2.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3.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5.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
13、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6.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并发症2:局部组织反应 预防与处理: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让患者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挠,用0.5%碘伏棉签擦拭;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棉签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并发症3:虚脱 预防与处理:1.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
14、理;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注射。2.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宜采用卧位。3.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患者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镇静,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感;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症状可逐渐缓解。并发症4:过敏性休克预防与处理:1.皮内注射前须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者则应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2.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不可随意离开。
15、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治疗单元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氧气、吸引器等急救药品和物品。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按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八、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静脉炎预防:1.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根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输液工具。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
16、脉导管。5.加强外周静脉置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外周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处理方法: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制动。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4.可遵医嘱抹喜疗妥软膏或中草药外敷;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并发症2:液体渗出和外渗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2.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使用中长静脉导管或行深静脉置管;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4
17、.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5.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协助。6.过度活动的患者适当固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7.输液过程中,应定时观察穿刺部位;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8.告知患者和家属输液渗漏的症状,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处理方法:1.发生渗漏时立即停止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2.如果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可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敷或热敷患部,以促进渗出药液的吸收。3.发生渗漏后,应注意观察和评估渗漏部位的运动、感觉和肢端血运等情况,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4.发生腐蚀性药物渗漏,撤除输液管路之前应先确定治疗方案。在
18、撤除管路时,应避免过重压迫出血部位。5.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2)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3)局部环形封闭治疗。方法为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2.5mg,做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渗漏的区域。(4)使用拮抗剂。 (5)局部冰敷。渗出后局部冰敷612小时,但草酸铂及长春碱类药则不宜采用冰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毒副作用的发生。(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7)如患者渗出局部出现坏死时,应请外
19、科或理疗科会诊,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8)恢复期: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并发症3:血肿预防与处理:1.提高穿刺技术。2.熟悉动静脉的区别。3.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血。4.拔针后正确按压(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5.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6.处理方法: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并发症4:针头堵塞预防与处理: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4.如发
20、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并发症5:感染预防与处理:1.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2.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3.严格进行无菌操作。4.处理方法:给予抗感染治疗。九、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发热反应预防与处理: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5.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并发症2:急性肺水肿预
21、防与处理: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盛203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
22、、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4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并发症3:静脉炎预防与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数,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停止在此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3.仙人掌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发症4:空气栓塞预防与处理:1.输液前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2.输液中加强巡视,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及时更换输液瓶
23、或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深吸气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5.高流量氧气吸入。6.有条件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7.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并发症5:液体外渗预防与处理: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2.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之前。3.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4.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可酌情进行热敷,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十、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
24、理并发症1:发热反应预防与处理: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输血器。2.处理:(1)如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2)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3)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检。并发症2:过敏反应预防与处理:1.预防:(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2)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3)供血者
25、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4)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2.处理:按反应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2)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输入无菌生理盐水。(3)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4)监测生命体征。(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并发症3:溶血反应预防与处理:1.预防:护士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血液成分的输入,都应仔细确认患者的身份,确保血型和血交叉配血结果相容;强调输血时
26、双人床边核对,防止输错血。2.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保留剩余血和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标本送检验科进行检验,查明溶血原因。(2)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和其他药物治疗。(3)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6)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并发症4: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预防与处理: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者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
27、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乙醇中毒。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5.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作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6.心理护理
28、,耐心向其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十一、氧疗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无效吸氧预防与处理: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管有无堵塞,尤其是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患者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
29、安静、心率是否减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并发症2:气道粘膜干燥预防与处理: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患者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粘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少气道粘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2.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分钟,中度缺氧24 L/分钟,重度缺氧46 L/分钟,小儿12 L/分钟,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粘膜
30、干燥。4.对于气道粘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湿化加热。并发症3:氧中毒预防与处理: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3.对氧疗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告诫患者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整氧流量。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氧中毒,应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并发症4: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预防与处理:1.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2.对
31、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者应定期行眼底检查。3.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治疗。十二、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并发症1:低氧血症预防与处理:1.慢性阻塞性肺功能不全( COPD)患者,在雾化的同时,应给予吸氧,并严密观察SPO2等。如发现病人SPO2下降,则提高吸人氧浓度,可由原来的1一2L/min提高到46L/min,待治疗完毕,SPO2恢复至吸入前的水平,再调回到原来吸氧浓度2.雾化吸人时避免雾量过大,时间过长。3.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由小至大调节给雾量。吸入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应及时减小给雾量。4.采用间歇吸入法,即吸入数分钟,停吸片刻,而后再吸反复进行。5.吸入过程中注意排痰。6.吸入前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