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147.38KB ,
资源ID:73350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35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1、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 本(送 审 稿)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年4月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总则 2第1条 规划前提 2第2条 指导思想 2第3条 规划原则 3第4条 规划依据 3第5条 规划范围 3第6条 规划期限 4第7条 规划重点 4第二章 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5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5第8条 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5第9条 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5第10条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6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第11条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7第12条 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7第三章 统筹城乡区域土地

2、利用 9第一节 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9第13条 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9第14条 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0第二节 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1第15条 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1第16条 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1第17条 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2第18条 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2第四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第一节 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4第19条 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4第20条 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4第二节 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5第21条 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5第22条 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6第23条 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

3、6第24条 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16第25条 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17第26条 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17第三节 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17第27条 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17第28条 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18第五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9第一节 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19第29条 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19第30条 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0第31条 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1第二节 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第32条 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第三节 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2第33条 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2第34条

4、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35条 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4第六章 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5第一节 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25第36条 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25第37条 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25第38条 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26第二节 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6第39条 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26第40条 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27第41条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27第三节 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9第42条 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29第43条 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29第七章 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1

5、第一节 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1第44条 近期规划目标 31第45条 近期规划要点 31第46条 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3第二节 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34第47条 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34第48条 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34第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5第一节 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及制度 35第49条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35第50条 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36第51条 强化土地规划监督执法力度 36第二节 完善促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的保障机制 37第52条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 37第53条 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37第54条 建

6、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37第55条 探索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的储备与管制制度 38第三节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38第56条 建立新增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制度 38第57条 制定有利于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激励机制 38第58条 制定各业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 38第59条 加强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论证 39第60条 提高建设用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39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39第61条 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立法 39第62条 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40第63条 加强规划宣传,推进民主决策 40第九章 附 则 41第64条 生效 41第65条 组织实施

7、和解释 41附 表 42前 言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现行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即将到期,亟需进行修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落实新时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战略部署,坚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努力实现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构想,促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建设,

8、保障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等规定,依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制定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规划提出了首都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新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空间格局和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国家关于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决策意图,是北京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规划首都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各级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规划前提(1)本世纪前二十年,是北京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建设“国

9、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重要阶段。到2020年左右,北京将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地位。(2)现行规划实施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土地利用和管理成效显著。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土地管理和执法能力不断增强。(3)立足当前,展望未来,首都土地供给压力日益增大,人地矛盾更加尖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城乡区域间用地结构和布局尚待优化,节约集约用地能力仍需增强,国土资源综合治理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需加大,土地管理机制亟待创新。第2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10、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平原山区之间和近远期之间的各业用地需求,积极探索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严格规范各类土地利用和建设行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首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3条 规划原则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必须贯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原则;必须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的原则;必须贯彻区域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必须贯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不断提高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的原则。第4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

11、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6)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7)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8)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9)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10)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1)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等。第5条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面积为16410.54平

12、方公里。第6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展望到2030年。第7条 规划重点(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充分吸取上轮规划的经验和不足,本着珍惜资源、善用资源的思想,探索体现“首都特色、符合国策”的技术思路和规划手段,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2)规划修编将构建首都的农用地资源和生态空间保护体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重点开展建设用地整合与节约集约利用规划、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绿色空间体系建设规划,着重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机制创新问题。第二

13、章 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战略第8条 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1)北京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结构的调整,应按照首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着力体现首都土地独有的战略价值,高度重视土地的资源、资产双重属性,充分发挥首都土地的国家服务、公共服务、生态服务的功能,优先满足国家政治事务和党政机关行政办公、国家级文体教育、国防安全、国际交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服务业的用地需求。(2)首都非建设用地的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空间保障功能、生态服务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和鲜活农副食品生产功能。(3)北京的发展和土地利用必须注重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强化各区县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

14、的有机衔接,有序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功能区的发展。第9条 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1)实施土地利用城乡统筹策略,构建首都城乡和谐社会。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统筹安排城乡土地资源。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提倡首都农用地功能多元化。依照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保障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推进首都率先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实施绿色空间区域共筑策略,推动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北京和周边地区的区域生态安全网络共建,充分保护

15、城市现存生态空间,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完善市域绿色空间,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北京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实施文化名城城乡共建策略,推进自然、人文资源的共同保护。合理继承北京长期作为首都所形成的土地利用格局,保护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村落,保护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生产地,保护展现古都风貌、城市演变的自然文化遗产。第10条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1)实施用地结构布局优化策略,重点保障首都功能用地。满足首都功能对土地利用的必要需求,有机疏散中心城功能,适度集聚产业,集约发展新城和重点镇,积极运用内部挖潜、边缘控制、外部疏导等节地途径,构建“整体疏、局部密、大分散、小集中”的

16、空间格局。(2)推进城镇用地理性增长和存量建设用地集约挖潜策略,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北京城乡建设用地的规划安排和管理,应本着“保发展,促集约,盘存量”的思想,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推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3)实行基本农田规模保护策略,积极引导现代都市农业有序发展。严格保护耕地,坚持“用养并重”,增强科技、资金投入,积极推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不断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景观美化能力。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11条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着力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

17、田保护,着力加强生态安全网络建设,着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着力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全面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首都“三圈九田多中心”土地利用总格局的形成,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土地利用总目标,为将北京建设成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第12条 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衔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整理复垦,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努力实现各项用地调控指标。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2260平方公里(339万亩)和2

18、147平方公里(322万亩)。确保1867平方公里(280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其中,规划近期(2006-2010年)本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0万亩以内,确保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817平方公里,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平方公里以内。继续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有效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专栏1: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单位:平方公里规划指标2005年2010年2020年指标类别耕地保有量233322602147约束性基本农田面积233318671867约束性建设用地323034803817预期性

19、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39625202700约束性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51616851970预期性人均城镇工矿用地(m2/人)120120约束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73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2.13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1.33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1.33约束性 第三章 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 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第13条 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依据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功能定位要求,结合自然、生态条件、历史文化传承和行政区划等因素,按照“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划定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土地利用区域,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和管制

20、,保障首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专栏2:四类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控制和引导要求分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范围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昌平平原、通州、顺义、大兴和房山平原昌平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山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居住用地、公用基础设施、行政办公等用地所占份额较大。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较大影响用地类型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用地的空间布局比较混乱,工业用地分散,居住和工业用地混杂,用地集约程度和利用效率不高。城镇用地增长迅速,但仍呈现非理性模式,对绿色空间的侵蚀严重,

21、导致绿化隔离带的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下降,人居环境日益恶化农用地比重较大,其中以耕地为主,是北京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地区。但建设用地增长大量占用耕地,基本农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建设用地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主要是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但内部结构不合理,居住用地面积比重过大。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工业用地遍地开花,建筑密度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林果种植业比较发达,是北京林地和园地面积最大的地区。以工矿用地居多。风景区和名胜古迹众多,开展旅游的条件优越。水土流失问题,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面积比例0.56%7.76%25.43%66.23%功能定位集中体现北京作为我国政治

22、、文化中心功能,集中展现古都特色,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该区域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等重要功能区,是体现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北京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和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后备空间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自然人文景观林立的旅游集中地、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源开发区。是保障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 第14条 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针对首都土地利用的特点,结合“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构建首都“三圈九田多中心”的

23、土地利用总格局。(1)三圈:指围绕城市中心区的三个“绿圈”,即以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的环城绿化隔离圈、以“九田”为基础的平原农田生态圈和以燕山、太行山山系为依托的山区生态屏障圈。专栏3:各圈层土地利用管制规则1、环城绿化隔离圈优先保障绿化用地,将基本农田纳入绿色空间体系,提升绿色空间体系的复合生态环境功能;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城乡结合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挖潜。2、平原农田生态圈集约建设新城和开发区,逐步腾退宅基地和工业大院,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3、山区生态屏障圈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遗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适当配置一定比例的低密度高档居住区

24、。(1)山前区因地制宜建设郊野公园。(2)山区积极开展山区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大矿山关停和生态修复力度,鼓励生态搬迁,适度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2)九田:指位于大兴、通州、顺义、房山、延庆等区县内的九个规划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3)多中心:指中心城、新城,以及其它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城市节点。第二节 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第15条 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1)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构成首都功能核心区。本区域土地功能应突出首都土地利用特有的国家服务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土地的发展载体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的平衡,高度重视和保护本区域土地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维持土地利用的适当

25、强度。(2)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职能,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名城和国家政治、文化中枢。疏导不适合在旧城内发展的城市职能,进一步疏散旧城区的居住人口;保障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用地需要;充分挖掘和盘活存量土地,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改善、防灾避险、绿化美化和居民休闲、健身等功能需要;严格限制本区域地下水开采。第16条 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1)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构成城市功能拓展区。该区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等重要区域,是体现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土地利用应保障载体功能,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其中,中心城周边地区要

26、高度重视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的关系。(2)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各类用地。加强环中心城绿色空间建设,提升其在控制城市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大工业园区、开发区集约用地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各类建设项目应避让地裂缝、沙化液化集中区;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第17条 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1)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以及房山区的平原地区和昌平区的平原地区,是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中心城产业与人口的重

27、要区域。有重点地发挥土地的载体功能,高标准、高效率地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供应首都鲜活农副产品的生产功能,并为城市保留未来发展空间与必要的生态廊道。(2)优化区域建设用地的内部结构,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重点保障新城用地和重要交通廊道的用地需求,引导城市空间集中发展。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尽量避让地裂缝、洪泛区与沙土液化集中区。(3)对非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强化其在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严格保护、积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基本农田,保留一定规模的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后备空间。有序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开放式的田园生态游憩系统。第18条 保育生态涵养

28、发展区空间(1)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以及房山区的山区和昌平区的山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自然人文景观荟萃的旅游集中地,是保障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土地利用应重点发挥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并通过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体现首都山区土地的直接生产和发展载体功能。(2)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地质、历史遗迹,积极开展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和荒山生态建设。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型产业,促进山区的“富民养山”。积极联合河北相关市县开展流域生态建设,并通过防风固沙林建设等措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3)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核心

29、地带的开发活动,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保护范围内和地下水源保护区要限制城镇发展,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逐步搬迁泥石流重灾区的农村居民点,停止不合理的采矿、采煤和采石活动。(4)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建设高品质、集约型的新城。按照功能定位要求,有效引导各新城发展,推动新城地区的存量用地挖潜。积极促进开发园区的调整合并,推进产业高效发展。第四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 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第19条 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1)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合理调整农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规划期末,农用地规模保持在11900平方公里左右。(2)严格保护耕地和农用地,按照不占或少占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类建设

30、用地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规模。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评价和论证,必须把是否占用耕地作为评选方案的重要因素,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3)积极推进农用地和耕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环境综合治理,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深化农用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政策研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4)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第20条 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1)在符合国家对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要求、尊重现状、确保质量及因地制宜的前提下,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设立9个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

31、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全市总量的50%。(2)不断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大力推进以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为核心,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抓手的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九田”重大工程。(3)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专栏4: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是根据“优质耕地,集中连片;不跨区界,易于管理”的原则划定的,九个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包括延庆平原片、昌平东部片、顺义西北片、顺义东部片、平谷西南片、通州东部片、通州南部片、大兴南部片、房山东南片等九片地区。规划“九田”区内基本农田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不低于50%。第二节 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第21条 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