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9.04KB ,
资源ID:73257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257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docx

1、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凌城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B. 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活灵活现,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C. 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D. 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辨析成语使用是

2、否恰当,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A项,“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B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不合语境,应为“惟妙惟肖”。C项,“天理昭彰”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D项,“茕茕孑立”意为“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故选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次比赛最终8人成功入围,经过24课时的项目培训,所有学员均通过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传承人。B. 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善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C. 秋季的寒风差不多全把藤上的叶子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条,依附在那堵

3、松动残缺的砖墙上。D. 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做了答复:一定要认真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就业环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成分残缺,句末加“的认证”。B项,正确。C项,语序不当,“差不多全”放到“叶子”后。D项,“对记者的问题”有歧义。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考场上辨析病句需要、快速、高效,这就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划分句子成分法、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逻辑意义分析法、标志法等。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A项,成分残缺;C项,语序不当,“差不多全”放到“叶子”

4、后;D项,“对记者的问题”有歧义。3. 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A. 夏天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B. 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C. 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D.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其实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语言运用得体与否要关注谈话对象、语境等。D项,“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不能用于长辈对晚辈。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

5、趣味。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语段的话题与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选文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阐述的是“生成整体论”中“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生成整体论”强调

6、两点,一是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之和,可以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二是仅仅通过分解来了解整体是不充分的,因为部分与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借助句中 “然而”、“所以”、“虽然”等明显表逻辑关系的词语,以及“例如”等有较强提示作用的词语,不难选出。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正说着,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B.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黛玉由不得余意缠绵,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那块旧手

7、帕子上走笔写道宝玉挨打后,黛玉得知消息,慌忙赶去看望宝玉。宝玉见黛玉满脸泪痕,安慰她说:“我叫疼是装的,别信真了。”晚上,宝玉叫丫环送两条旧帕给黛玉。黛玉悟出了旧帕的意思,感到可喜、可悲、可惧、可愧,在帕上题了两首七绝,越加视宝玉为知己。C. 宝玉挨打后要吃荷叶莲蓬汤,凤姐便命做十来碗大家吃。汤烧好后,王夫人命玉钏儿送去。见到她,宝玉想起她姐姐金钏儿的不幸,又伤心又惭愧,千方百计的哄她说话,并让她也喝一口汤。D. 宝钗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时也会显得冷酷无情。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撵走羞愤跳井自杀,王夫人自责难过,宝钗这样劝导:“姨娘也不劳关心,不必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百银子发送她,

8、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能力。考查细,难度加大。B原书情节是:宝玉挨了打在养伤,来看他的人各有各的心理、态度、言语,宝钗是情理并重,怪宝玉平日不听劝告。黛玉只是一个“情”字,眼睛哭肿了,一句抵十句。宝玉叫丫环送两条旧帕给黛玉,黛玉是个中人,很快就悟出其中的秘情来了。宝哥哥因情感动了林妹妹,因而提笔在帕上题三首绝句,而非选项说的两首七绝。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史铁生,河北省涿县人,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B. 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

9、,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儿子和情人、虹等。C.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欧亨利、莫泊桑和契诃夫。D. 苏洵的嘉祐集中“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应选D,“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错,“嘉祐”是宋仁宗年号。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7.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与这一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 )A. 绿叶红花映山前 B. 风摇竹影到幽斋C.

10、梦随春风到天明 D. 风吹萤火到满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由上联“月送”可排除A项,由上联“花香”可排除D项,由“小院”可排除C项。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C.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答案】D.二、文言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1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节选)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以前如果B.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远略:长远的谋略C.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D.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应当10.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五国既丧,

12、齐亦不免矣 不知东方之既白 不拘于时,学于余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A. 与相同,与不同B. 与相同,与相同C. 与不同,与不同D. 与不同,与相同【答案】9. D 10. A【解析】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采取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词性推断法等。可将选项所给的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项,当:倘若、如果。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D项,当,译为应当显然错了,应译为倘若、如果。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

13、现“以今释古”的例子,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10.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所给句子一一分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既:已经,副词;既:已经,副词;于:表被动,被;于:与,介词。故选A。【参考译文】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14、。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节选)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李桢六国论节选)1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组

15、是()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错)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凭借)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完整)以阴助其急(暗地里) 未有能愈于秦者也(胜过)视秦无异也(看待) 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擅长)A. B. C. D.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而四国休息于内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A. B. C. D. 1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苏洵认为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像秦国一样富国强兵,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B. 苏辙假设“彼秦者将何为哉”的条件是“韩魏无东顾之忧

16、”,四国“阴助其急”。C.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 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1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案】11. D 12. B 13. A 14. (1)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2)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为鉴戒,那么又要再

17、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了【解析】1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运用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词性推断法、课内迁移法等方法理解词语含义。首先要对所给句子逐一分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咎:责备;完:保全;视:与相比;擅:拥有、占据。故选D。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题要对所给句子一一分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山西:崤山以西,是古今异义词;以为:认为;得以:能够;休息:修养生息,古今异义;可以:可以用来,古今异义;出身:挺身而出,古今异义。故选B。1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

18、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A项,“苏洵认为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像秦国一样富国强兵,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错,作者在原文中想表达的是,齐、燕、赵虽没有贿赂秦国,但在基本国策上有失误,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是“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句通顺。主要关键信息的翻译理解:(1)至:等到,速:招致,以:用。(2)暇:空闲,哀:哀叹,鉴:意动用法

19、,以为鉴,后人:后世的人。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速”在此处这,不能用今天的迅速、快来理解。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至”“暇”“哀”“鉴”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语句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

20、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

21、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用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苏辙六国论节选)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

22、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选自李桢六国论节选)三、古诗词鉴赏(共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过骊山作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15. 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16.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有三种理解:一种是秦始皇削平天下的确是十分辛苦,但应该是削平天下,让道路旁的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第二种理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让天下百姓都变得贫穷了,“为”读阳平,制造出的意思;第三种理解,主语不是秦始皇,而是

23、指刘邦、项羽,特别是指刘邦,原来不过是“道旁穷百姓”,一个小小的亭长,但却最终“辛勤”地“削平”了“天下”。你认为那种理解有道理?谈谈理由。17. 简要归纳一下该诗与阿房宫赋在主旨及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答案】15.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6. 关于第三种理解,合乎历史事实,应该说不无道理。对于第一种理解,有人提出质疑,杜牧会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么?关于这一点,关键是看杜牧有没有民本思想。在阿房宫赋的末段,杜牧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这“复爱六国之人”不正是“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

24、姓”么?至于第二种理解,早在西汉贾宜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语句:秦统一天下后,“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也正是“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17. 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解析】15.

25、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首先理解划线诗句“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的意思,“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其结果是“黔首不愚”,而不知体恤民心,不懂民本思想的秦始皇才是最愚蠢的,函谷关,最终却成了作茧自缚,变成了囚禁自己的牢笼、埋葬自己的坟墓。然后联系诗歌上下联,即可找出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语句。16.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你谈谈你认为有理的一种理解的理由。这是一道观点表述题,其实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结合诗歌自圆其说。对于第一种理解,有人提

26、出质疑,杜牧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吗?关于这一点,关键是看杜牧有没有民本思想。在阿房宫赋的末段,杜牧总结了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谁得而族灭也?”这“复爱六国之人”不正是“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么?至于第二种理解,早在西汉贾谊过秦论中就有这样的语句:秦统一天下后,“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也正是“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关于第三种理解,合乎历史事实,应该说不无道理。点睛:评价观点态度类题目。这类题目答题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这几种理解都有道理。第二步

27、,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17.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简要归纳一下该诗与阿房宫赋在主旨及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答题要从主旨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入手,二者缺一不可。首先分析诗歌和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技巧,然后归纳出相同点。诗歌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手法是都

28、是借古讽今。四、名句名篇默写1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各抱地势,_。(杜牧阿房宫赋) (2)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3)钉头磷磷,_。(杜牧阿房宫赋)(4)_,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答案】 (1). (1)钩心斗角 (2). (2)奈何取之尽锱铢 (3). (3)多于在庾之粟粒 (4). (4)赂秦而力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上下句填充的题目。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钩心”、“锱铢”、“庾”、“粟粒”、“赂”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命若琴弦史铁生老少二人都赤

29、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30、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

31、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