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95KB ,
资源ID:73060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3060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复习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复习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docx

1、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复习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第一章石油: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天然气:是目前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界所研究的、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多与生物成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聚集成藏的烃类气体和非烃类气体。油田水:油气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石油荧光性: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产生荧光的特性。(是由于不饱和烃的存在)。石油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天然石油时,石油能使其偏振面旋转一个角度。1、简述石油、天然气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组成。 (1)石油的主要元素是C、H、O、S、N,微量元素以金属元素为主,其中

2、钒(V)和镍(Ni)的分布普遍并具有成因意义。 化合物组成主要可分为烃类和非烃类。烃类化合物是由C和H两种主要元素组成的,按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是含S、N、O的化合物。 (2)天然气的主要元素是C、H、S、N、O及微量元素,以C、H为主。 化合物组成主要是气态烃,同时含有数量不等的多种非烃类气体。2、简述石油的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1)颜色:在透射光下,大多数为黑色,也有无色、淡黄色、黄褐色等。颜色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2)相对密度: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0.750.98之间。相对密度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高分子质量成分或胶质、沥青质的含量

3、越高,相对密度越大。(3)粘度:石油动力粘度变化范围很大。大小主要取决于石油的化学成分和外界温度、压力条件。压力加大粘度随之增加。(4)荧光性: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产生荧光。荧光性取决于化合物组成,由于不饱和烃的存在导致荧光性。(5)旋光性:偏振光通过天然石油时,能使其振动面旋转一个角度。(6)溶解性:石油中不同化合物选择性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石油与天然气有互溶性。(7):导电性:高电阻率,导电性极差。3、简述天然气的分类。(1)存在相态: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固态气水合物;(2)与石油产出关系:伴生气和非伴生气;(3)分布特征: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 分散型煤层

4、气、溶解气、固态气水合物。4、简述油田水的来源及产出状态。(1)来源:主要有四种来源沉积水、渗入水、深成水及转化水。(2)产出状态:与油气藏关系油层水、上层水、层间水、下层水; 存在状态超毛细管水、毛细管水、吸附水、气态水。5、简述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苏林分类。(1)无机组成:主要有Na、K、Ca、Mg等阳离子和Cl、SO4、CO3等阴离子。(2)有机组成:常含有烃类、酚和有机酸。(3)气体成分:溶解了许多烃类气体和非烃类气体。(4)微量元素。CaCl2型水形成于地壳深部封闭性良好、水体交替停滞的还原环境利于油气藏保存。NaHCO3型水是油气物质存在的还原环境下的产物,成因上与油气田有关。油田水

5、一般以CaCl2型水最多,其次NaHCO3型水。NaCl:大陆水型:硫酸钠水型 重碳酸钠水型NaCl:海洋水型:氯化镁水型 氯化钙水型第二章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沉积有机质: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生物残留物质。门限温度(成熟温度):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时的温度。门限深度(成熟点):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烃源岩(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烃源岩层:由烃源岩组成的地层。1、简述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及主要依据。(1)无机成因说泛宇宙说(宇宙说、地幔脱气说)和地球深部的无机合成说(碳化物说、高温生成说、岩浆说)。 依据:火山喷出的气体中

6、有甲烷等烃类成分;无机物可在实验室内合成烃类;石油分布常与深大断裂有关。(2)有机生成说(早期生油说、晚期生油说) 依据:油气分布与岩石类型、时代、成分、温度等特征的关系。(3)现代油气生成理论(未熟低熟油形成理论、煤成烃理论)2、何为沉积有机质,简述其来源。(1)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生物残留物质。(2)盆地本身的原地有机质; 被河流等从周围陆地携带来的异地有机质; 少量经受侵蚀的古老沉积层中的化石有机质。3、何为干酪根?简述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及主要特征。(1)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2)I型干酪根原始H含量高而氧含量低,H/C原子比介于1.25

7、1.75,O/C原子比很低,以含类脂化合物为主,母体主要来自于藻类和水体低等微体生物,生油潜能大。 II型干酪根原始H含量稍低,H/C原子比介于0.651.25,O/C原子比稍高,母体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生油潜能中。 III型干酪根原始H含量低而O含量高,H/C原子比介于0.460.93,O/C原子比高,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对生油不利。4、简述油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或地质、理化条件)(1)地质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2)动力条件细菌活动、热力作用、催化作用。5、叙述有机质想油气演化的过程(或成烃模式或主要阶段及其特点)分4个阶段(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深度:沉积界面

8、至1500m深。温度:1060度。该阶段深度较浅,温度和压力较低,厌氧细菌非常活跃,以细菌活动为主。有机质除了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及早期低熟石油外,大部分转化为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转化因素生物化学降解。(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深度:15002500m。温度:60180度。干酪根发生热降解,杂原子键破裂形成挥发性物质,同时获得大量低分子液态烃和气态烃。有机质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是主要的生油时期,称为“生油窗”。转化因素热降解。(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深度:35004000m。温度:180250度。进入高成熟阶段,主要反应时CC链断裂,已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急剧减少,高分子正构烷烃含量趋于零。

9、低分子正构烷烃剧增,在地下呈气态,采出地面后反而凝结为液态轻质石油,并伴有湿气。转化因素热力作用(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深度60007000m。温度:超过250度。有机质转化末期,已形成的液态烃、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形成甲烷。该阶段呈现出的是全部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最终产物。转化因素热力作用。6、简述烃源岩的岩石类型和地质特征。(1)地质特征包括岩性、岩相和厚度特征。 岩性特征烃源岩一般色暗,粒细,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 岩相特征形成烃源岩最有利的沉积环境是浅海相、三角洲相、半深水深水湖相。 ?厚度特征(2)地质特征有机物的丰度(决定生烃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机质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有机质有不同的生

10、烃潜力,形成不同产物)、有机质的成熟度(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热演化程度)。第三章储集岩:具有一定储集空间,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储集层:有储集岩构成的底层。(总)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有效孔隙度:岩样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连通孔隙体积(有效孔隙体积)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绝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且流体的流动符合大喜直线渗流定律是,所测得的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孔隙结构:指孔隙和喉道的集合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

11、,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排替(驱)压力:非润湿相流体开始连续进入岩样躯体孔隙中润湿相流体时的压力,指孔喉系统中最大连通孔隙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再注入非湿润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管压力。1、简述孔隙的分类(大小及对流体作用分类、成因分类)。(1)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0.5mm。自然条件下流体可自由流动。岩石中打的裂缝溶洞及疏松的砂岩孔隙大都是这种类型。(2)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0.50.0002mm。流体在毛细管力作用下不能自由流动。微裂缝和你一般砂岩中的孔隙多属于这种类型。(3)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0.0002mm。流体不能流动,增温加压时也只能引起流体呈分子状和分

12、子团状扩散。粘土岩中的一些孔隙属于此种。2、碎屑岩孔隙结构及其类型,研究方法。(1)孔隙原生孔隙:沉积岩经受沉积和压实作用后保存下来的孔隙空间。 次生孔隙,沉积作用后岩石在成岩作用或地层水循环作用形成的。(2)喉道孔隙的缩小部分; 可变断面的收缩部分; 片状或弯片状喉道; 管束状喉道。(3)研究方法压汞法。 课本623、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和喉道(1)原生孔隙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孔)、矿物解离缝(缝)。(2)次生孔隙包含孔、洞、缝。(3)喉道大孔粗喉型、小孔细喉型、小孔极细喉型、管束状喉道。4、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因素。(1)沉积作用碎屑颗粒的成分;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程

13、度;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杂基含量;沉积构造。(2)成岩作用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3)构造作用。5、简述碎屑岩储集体的沉积环境及储集类型(成因类型)。碎屑岩储集体以砂岩为主,其次为砾岩等。沉积环境从陆向冲积扇到深海浊积扇,形成的储集体主要有冲积扇砂砾岩体、河流砂岩体、三角洲砂岩体、滨浅湖相砂岩体、滨海砂岩体、浅海砂岩体、深海浊积砂岩体和风成砂岩体等。6、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其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1)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原生孔隙发育受岩石的结构和沉积构造控制。粒间空隙、生物体腔孔隙、生物骨架孔隙、晶间空隙。 溶蚀孔隙碳酸盐矿物或伴生的其他易

14、溶矿物被地下水、地表水溶解后形成的孔隙。粒间溶孔、溶洞。 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与岩性和构造等因素有关。构造裂缝、成岩裂缝、沉积构造裂缝。(2)沉积环境对原生孔隙的控制;成岩作用的影响(有利于孔隙形成的该作用主要是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构造作用对裂缝的影响。7、盖层基本类型及有效盖层的特征和盖层封盖机理。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岩层。(1)类型按岩性分类:泥质岩类盖层;蒸发盐类盖层;碳酸盐岩类盖层;其他岩类盖层; 按分布范围:区域性盖层;局部性盖层。(2)封闭机理物性封闭:依靠盖层岩石的毛细管压力封堵油气。 超压封闭:依靠盖层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封闭油气

15、的机理。 烃浓度封闭:具有一定生烃能力的地层作为盖层,以较高的烃浓度阻止下伏油气向上扩散的运移。主要对以扩散方式向上运移的油气起作用。8、对比分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的异同点。(1)储集空间类型及分布特征方面:碎屑岩储层孔隙类型及分布一般与岩石组分关系密切;碳酸盐岩不同。(2)储集空间成因及控制因素方面: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三大类影响因素中作用程度不同。(3)孔隙性和渗透性相关关系方面:碎屑岩储层相关性好,碳酸盐岩差。(4)储层非均质性方面: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第四章初次运移: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二次运移:指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后的一切运移。圈闭:指储集层中

16、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是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种场所。油气藏:油气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体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油气藏是地下岩层中具有统一的流体动力系统的最小油气聚集)生储盖组合:地层剖面中,紧密相邻的包括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1、看图说明油气的初次运移及二次运移基本过程。 课本852、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通道、时期、有效排烃厚度。(1)石油:主要呈游离相运移,其次是呈水溶相和气溶相。天然气:主要呈水溶相和游离相,其次是油溶相。(2)动力:压实作用、欠压实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热增压作用、有

17、机质的生烃作用、渗析作用、胶结作用与重结晶作用、构造应力、毛细管力、扩散作用。(3)方向:对于一个碎屑岩沉积盆地,微观上泥岩向砂岩; 宏观上深部向浅部,盆地中心向边缘。(4)通道:较大的孔隙与微层理面、构造裂缝与断层、微裂缝、有机质或干酪根网络。(5)初次运移的时期是指烃源岩从开始排烃到终止排烃的郑刚时期。(6)一般认为有效排烃厚度为1030m。3、二次运移的相态、通道、方向、主要时期、动力和阻力、运移距离的影响因素。(1)石油:主要呈游离相,也有水溶相和气溶相。天然气:存在气相、水溶性、油溶相、扩散相。(2)通道:连通的孔隙、裂隙(缝)、断裂、地层不整合面。(3)方向:对于盆地,运移方向是:

18、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从凹陷中心向凹陷边缘和凸起方向运移)。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移。(4)主要时期:(5)动力:浮力、水动力、构造应力、分子扩散力; 阻力:毛细管力、吸附力。(6)运移距离影响因素:区域构造背景、储集层的岩性、岩相变化、地层不整合、断层分布及其性质、水动力条件。4、图示说明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油气藏的油气水界面、含油范围、油藏高度综合习题一内容! 课本105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后,开始向外溢出的点。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闭合高度:从圈闭中储集层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油气水界面:在油藏中气占据最上部,称为气顶;油居中,呈环状

19、分布,称为油环;水在下。从而形成了油气界面和油水界面。含油气高度:油气藏中油水界面之油气藏最高点的垂直距离。5、叙述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及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1)因素:(2)基本条件: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必要的保存条件。6、何谓圈闭的有效性,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影响圈闭有效性的因素?(1)圈闭的有效性是指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2)(3)圈闭形成实际那与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关系;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通道的关系;水动力的影响。7、何谓生储盖组合,图示说明类型。 课本112(1)地层剖面中,紧密相邻的包括烃源岩层、储集层、盖

20、层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2)正常式 侧变式 顶生式 自生、自储、自盖式。第五章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称为断层圈闭。在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油气田:受构造、地层或岩性因素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油气聚集带:指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岩性岩相变化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含油气区:在石油地质工作中,将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位,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油气生产、聚集条件的沉积坳陷称为含

21、油气区。沉积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含油气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可视为含油气盆地。基本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含油气盆地含油气区油气聚集带油气田隆起:在盆地发展历史中以相对上升占优势的一级正向构造单元。坳陷:在盆地发展历史中以相对下降占优势的一级负向构造单元。1、简述油气藏的基本分类,并图示说明。综合习题一内容! 课本177课本以 圈闭成因 为主要依据划分。构造油气藏: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地层油气藏:油气在底层圈闭中的聚集。岩性油气藏:由

22、于储集层的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岩体刺穿油气藏。(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4)其他类型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凝析气藏、固态气体水合物。2、简述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1)封闭作用: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横向上都被密封而不致逸散,最后聚集成油气藏。纵向上取决于断层带的紧密性。横向上取决于断层的大小及断层两侧岩性的组合接触。(2)通道和破坏作用。?3、简述含油气盆地的分类。4、简述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划分(一级、二级、三级构造)基本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

23、单元三级构造单元含油气盆地含油气区油气聚集带油气田一级:坳陷、隆起、斜坡;二级:背斜带、断裂带、潜山带、长垣;三级:背斜、断块、潜山、鼻状构造。5、断层封闭机理。对置封闭; 泥岩涂抹封闭; 颗粒碎裂封闭; 成岩封闭。第六章区域勘探:在一个盆地或盆地内相对独立的单元进行的最初的、基础的油气勘探工作。主要了解盆地的结构及石油地质条件,查明该区域是否为含油气盆地或有利油气区。圈闭预探:经区域勘探查明了地质构造和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并根据油气资源规模的优选出有利勘探目标之后,在优选出的有利油气区带或局部构造上,以地震及钻井为主要手段,识别、落实圈闭,发现油气田的全过程。评价勘探:自预探井发现工业性油气流

24、之后,在初步证实的工业性油气藏面积上,以钻井和地震为主要手段,直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滚动勘探开发: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天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一套工作方法。1、油气田勘探的总任务及阶段划分。(1)总任务是寻找油气田、查明油气田。(2)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田评价勘探。2、油气田勘探各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什么?(1)区域勘探查明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基本条件; 进行早期含油气远景评价和资源量估算; 评选出最有利的坳陷和构造带; 提出预探方案; 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做好准备。(2) 圈闭预探在选定

25、的有利构造或圈闭上,进行以发现油气田为目的的一系列工作。如果经过预探后未发现工业油气藏,可做出否定性评价。(3)油气田评价勘探在预探阶段所证实的工业性油气面积上,进一步详细探明油气田含油气边界、外界形态特征,搞清油气水性质及分布特征,提交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对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并提供地址基础资料及相关参数。3、滚动勘探开发的优点是什么?(1)减少探井井数,节约勘探投资,降低勘探成本,同时为开发井的部署提供更多有利的井位。(2)缩短了勘探周期,提高了勘探速度和工作效率,是油气田尽快投入生产。(3)探井、生产井钻探交叉进行,加强分析对比及评价,明显提高勘探工作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26、。第七章参数井:在区域勘探阶段部署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不同构造单元地层剖面、石油地质特征、获取地球物理解释所需参数等而钻的井。预探井: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构造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取得储集层物性资料、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评价井:(详探井)在已获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为了详细查明油气藏特征,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经济价值,落实探明储量等而部署的探井。开发井:在地震精查构造图可靠,评价井所取得地质资料比较齐全,探明储量的计算误差在规定范围以内时,根据所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调查井:油气田全面投

27、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气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查井。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到井口的时间。1、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地质用途。(1)岩石性质;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2)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在无测井资料或尚未测井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结合录井剖面,可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2、通过岩心录井及岩心分析可获得哪些资料和信息。考察古生物特征; 研究储层的岩性、物

28、性、电性、含油气性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烃源岩层特征及地球物理化学指标; 判断沉积环境;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 检查开发效果。3、简述岩心收集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课本187(1)取心资料收集; 丈量“顶、底空”;岩心出筒; 计算岩心收获率; 岩心编号 表示第3次取心中共有10块岩心,此块为第5块。(2)岩性; 相标志; 储层物性; 含油气性及岩心的含油级别; 岩心倾角测定、断层的观察、接触关系的判断。4、岩屑迟到时间的计算和真假岩屑的识别。常用方法理论计算、实物测定法、特殊岩性法。(1)观察岩屑的色调、形状和大小;(2)注意新成分的出现;(3)从岩屑中各种岩屑的百分比来识别;(4)利用钻时、气测

29、等资料验证。?5、岩屑录井资料的地质应用。6、简述钻井液的类型及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 课本207(1)水基泥浆、油基泥浆。(2)高压油、气、水层; 盐侵; 砂侵; 黏土层; 漏失层。7、如何利用气测资料判断油、气、水层。(1)油层的气测曲线上反映的是全烃和重烃曲线同时升高;(2)气层的气测曲线上反映的是全烃曲线升高,重烃曲线很低;(3)水层的气测曲线上放映的是全烃和重烃曲线略微升高,其幅度远小于油层。8、简述常规的地质录井方法有哪些。(1)钻时录井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为钻时。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井下地层岩性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2)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出

30、。岩心分析可获得地下地层、岩性、沉积、构造和油气水及储层等地质信息。(3)岩屑录井钻井过程中,按照一定取样间距,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可了解井下地层、岩性及含油气水情况。(4)钻井液录井钻井过程中,根据钻井液性能变化及槽面显示,来判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和特殊岩层的录井方法。(5)气测录井通过钻井液中天然气的组分和含量测量,判断地层流体性质,间接评价储层的录井方法。9、何谓定向井,简述其主要用途和基本井深剖面类型。 课本182 183(1)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2)a、地面条件限制,在不可能或不适用安装钻机的店面位置的下方钻井; b、地下地质条件,用于直井难以穿过的复杂地层、盐岩、断层; c、钻井工程需要,纠斜、侧钻、抢先井。 d、经济高效开发,在海洋、沙漠等地采用丛式井、一口井钻穿多组油气层。(3)I、II、III型井深剖面。10、什么是井斜角、井斜方位角。(1)井斜角。指井眼轴线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2)井斜方位角。指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第八章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指 垂直地层剖面上具有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岩性标准层:具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不大、分布广泛等区域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