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要求: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1、导入: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
2、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可以说朝花夕拾是
3、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解题: 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1初读课文 1、 全文共24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如果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 2、 花5分钟整理自己的思绪。请同学上讲台交流,注意:要说出“自己”所做事的趣味。 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引导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 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 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
4、容。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明确:不矛盾。“似乎”和“确凿”连用,貌似矛盾,其实正是作者用词准确之处。 “似乎”是因为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踌躇;“确凿”是写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分析课文第第二自然段段 仔细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自大声诵读第2自然段3遍,争取不看书,能按顺序背出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并加上修饰语。 学生读时,板书: 不必说 菜
5、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美好的单是就有 景物也不必说 鸣蝉、黄蜂、叫天子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 这一段写的是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是春季景色?哪些是夏季景色?哪些是秋季景色? 明确:“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景色;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景色; “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带小球的覆盆子”是秋季景色。 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佳
6、趣定然比比皆是。 准确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 段中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明确:状貌: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拥肿的何首乌根、 声音: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色彩: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 味道: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整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引出了14种景物。试用这个句式写句话。 其实,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作者写到了四件趣事,哪四件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明确:1、翻砖找蜈蚣;2、用手指按斑蝥;3、拔何首乌;4、摘覆盆子。 齐读第2自然段。在这段的记叙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字里行间
7、。不信,请同学们自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描写。你能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作者写景时洋溢着感情吗? 明确:1、“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既写出了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情; 2、“低唱”、“弹琴”、则写出了我对虫声的欣赏; 3、斑蝥在儿童心里简直是一个奇妙的玩具,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好奇逗乐的心理; 4、写覆盆子的形、色、味,都透露出一股喜爱之情; 5、像“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就是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描写景物所用的动词、形容词不仅确切、明丽,而且蕴含着喜爱之情。 、根据黑板板书提示,自背诵第2自然段。 、小结第2自然段: 结合黑板板书小结。 本段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色。先写静景
8、,后写动景;写静景,低到高,写动景,高到低。井然有序。“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植物到动物,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1、 2、 本上) 抄写生词2遍; 抄写第2自然段,并写一篇不得少于300字的赏析。 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2自然段,它主要描绘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好景色。齐读第2自然段。 百草园的美好景物 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 分析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1、 过渡: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写百草园“可乐”,先写景物“可乐”,后写趣事“
9、可乐”。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冬季的百草园?冬天在百草园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齐读第7、8两个自然段。 2、 么乐趣? 明确: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乏味。如果下了雪,可以带给我们什 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 板书:雪地捕鸟 3、 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不相宜拍雪人和塑雪罗汉。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写雪地捕鸟,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请同学们默读第7自然段,用笔圈出捕鸟的动作。 明确:“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板书: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4、 齐读捕鸟语句,体会句中包含的感情。
10、明确: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5、试着表演一下雪地捕鸟的趣事。 6、小结: 这写的还是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 作者在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时,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分析第三六自然段 1、速读36段 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 课文第一部分总结 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
11、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自在的。 分析第九自然段 1、齐读第9段,这一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真切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分析第二部分 1、 仔细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再现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几件事。板书: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明确:提问“怪哉”一虫的事; 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 师生读书的场面; 学生做游戏,画画儿。 2、 通过这部分的阅读,你觉得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为什么? 明确:寿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
12、渊博”的人,他比较开明,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3、 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 明确:三味书屋用的是当时通行的教学方法。老师教,主要是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把学生叫到自己身边听讲,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上生书”。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但有一些陈腐、艰深的东西,不管学生懂不懂,一律叫学生朗读、背诵。 那么,鲁迅希望有一种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明确:鲁迅先生希望能有一种满足儿童求知欲望的、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除了学习书本外,比如还要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各种活动、给儿童讲故事等等。 总结全文 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课文通过
13、对百草园自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比照,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快乐生活的心理,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 布置作业 1、 2、 背诵第二自然段 解决书p 50课后“探究练习三”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