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3.36KB ,
资源ID:717651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765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docx

1、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第十三节 奇经八脉一 督 脉(一)督脉经络1、循行:1)原文:主干: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分支: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2)示意图:下极之俞脊里风府脑巅额鼻柱水沟龈交支脉:小腹肚脐心脏喉咙下颌环唇两目之下(承浆)2、功能与病候1)功能“总督诸阳”对全身阳气起统率、监督作用。手足三阳经在背部或头面与督脉交会,大椎为集中点;带脉出于第二腰椎 ;阳维交会于风府、哑门。督脉与脑、脊髓、肾和胞宫的关系密切与人的神志活

2、动和生殖功能有关督脉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关2)主要病候主要是关于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见症,头风、头痛、项强、头重、脑转、耳鸣、眩晕、眼花、嗜睡、癫狂、痫疾、腰脊强痛、俯仰不利、肢体酸软。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3、督脉络脉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灵枢经脉 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二)督脉腧穴1、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脊背、颈项、头面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2、穴位分布一名一穴,共28穴,首穴长强、末穴龈交。分布于尾骶、腰背、颈项、头面及鼻、口、齿部的正中线上。3、体表标志尾骶骨、脊柱棘突间、发际、人中沟。4、督脉穴歌

3、督脉二八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 十四命门与脐对,十三悬枢在其间,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之下中枢藏, 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 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一寸宛中取,脑户二五枕骨上, 入发四寸强间位,五寸五分后顶强,七寸百会顶中取,耳尖直上发中央, 前庭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会量,一尺一寸上星会,入发五分神庭当, 鼻尖准头素髎穴,两眉中间穿印堂,水沟鼻下人中藏,兑端唇间端上取, 龈交齿上龈缝间。(三)督脉具体腧穴腰骶部1、 长强* (DU1)络穴类别络穴命名 长:循环无端,长大,旺盛;强:健行不息,强壮,充实。 本

4、穴为督脉络穴,督脉夹脊而行,脊柱长而且强硬;又督脉为诸阳之 长,其气强盛,故名。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主治 (1)肛肠病: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痢疾(2)神志病:癫狂痫(3)脊柱病:瘈疭,脊强反折(取用不便,可用它穴代之)刺灸法 紧靠尾骨前面与骶骨平行刺入0.81.0寸,不宜直刺防刺穿直肠,以防感染。针感以局部疼痛居多,或放射至肛门。2、 腰俞(DU2)命名 腰:腰部,俞:输注,是经气输注之处。 定位 俯卧位,骶部,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穴居腰尻之解,当骶管裂孔处,故名。主治 (1)肛肠疾病:泄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疾、脱肛(2)腰脊强痛,下肢痿

5、痹。(3)神志病:癫痫(4)妇科病:月经不调、经闭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腰阳关* (DU3)命名 阳,背属阳,穴居督脉,督为阳脉之海;关,关隘;本穴为阳气通行之关。定位 俯卧位,腰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1)妇科病:月经不调,经闭(2)男性病:遗精,阳痿 (3)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4、命门 * (DU4)命名 命,生命;门,门户;意指生命之门。穴在两肾俞之间,肾间动气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定位 俯卧位,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补肾益气、壮腰补虚(1)泌尿生殖系统病:(补肾阳、壮命门之火)阳痿,遗

6、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2)肠病:(脾肾阳气不足)泄泻,小腹冷痛 (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补肾益精、通经活络,用于肾虚、寒湿及劳损)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5、悬枢 (DU5)命名 悬,悬挂;枢,枢纽;穴在两个三焦俞之间,三焦为气机之枢纽,本穴系三焦枢纽之处。定位 俯卧,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三焦气化失调(1)肠病:泄泻,腹痛。 (2)腰脊强痛。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腰骶部穴 名定 位主 治刺 灸 法1长强* DU1(络穴)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1)肛肠病(2)神志病(3)脊柱病紧靠尾骨前面与骶骨平行刺入0.81.0寸,不宜直刺,防

7、刺穿直肠2腰俞DU2骶部,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1)肛肠疾病(2)神志病(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4)妇科病向上斜刺0.51寸;可灸3腰阳关* DU3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1)妇科病(2)男性病(3)腰骶疼痛,下肢痿痹直刺0.51寸;可灸(命门多灸)4命门 * DU4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1)泌尿生殖系病(2)肠病(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5悬枢DU5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1)肠病(2)腰脊强痛。背部6、脊中 (DU6)命名 穴当第十一椎下间,当脊柱二十一节之中点定位 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1)肠道病:泄泻,黄疸,痔疾,小儿疳疾,脱肛 (

8、2)神志病:癫痫(3)腰脊强痛。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 7、中枢 (DU7)命名 穴在第十椎节下间,近于脊柱之中部,为枢体运动之枢纽。定位 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健脾理气(1)肠胃病:黄疸,呕吐,腹满。 (2)腰脊强痛。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8、筋缩 (DU8)命名 穴居两肝俞之间,肝主筋,本穴可治筋脉挛缩诸病。定位 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止痉熄风(1)背脊强痛(筋病) (2)胃病:胃痛、黄疸(3)神志病:癫狂痫、抽搐 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9、至阳* (DU9)命名 至,极也;背为阳;七 为阳数,穴

9、居上七椎,为阳中之至阳。又第六、七胸椎棘突系脊柱胸曲部隆起的最突出点定位 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宽胸利膈、疏调肝胃(1)背脊强痛 (2)胃病:胃痛、黄疸 (3)胸肺病:咳嗽,气喘、胸胁胀痛 (4)身热、疟疾(寒热往来)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10、灵台 (DU10)命名 灵台,为古时君王宣德布政之地,此指心。穴近心脏,与心有关。定位 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1)肺胃病:咳嗽,气喘。 (2)热病:身热、疔疮(清热解毒) 灵者,心的功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五行属火属督脉,邻心,热为阳邪 (3)背脊强痛、项强刺灸法 向上斜

10、刺0.51寸;可灸。 11、神道 (DU11)命名 心藏神,穴居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定位 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养心宁神(1)背脊强痛(2)心肺病:心悸,健忘,咳嗽 (3)神志病: 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12、身柱 (DU12)命名 身体支柱,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定位 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益气驱邪(1)背脊强痛(2)肺病:咳嗽,气喘(3)神志病:身热头痛 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13、陶道 (DU13)命名 陶,指陶灶(窑);道,通道;穴属督脉 ,位居第一胸椎下,阳气上

11、行犹如陶灶火气所出之通道。定位 俯伏坐位,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1)热病:外感、内伤统摄全身阳气,和解表里外热:少阳寒热往来、半表半里,疟疾太阳恶寒发热、主表阳明肢体大热、主里内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表虚自汗等(2)背痛项强(3)肺病:咳嗽,气喘(4)神志病: 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背部穴名定 位主 治刺 灸 法6脊中DU6背部,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肠道病(2)神志病:癫痫(3)腰脊强痛向上斜刺0.51寸;可灸。7中枢DU7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肠胃病(2)腰脊强痛8筋缩DU8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背脊强痛(筋病)(2)胃病:胃痛

12、、黄疸(3)神志病9至阳*DU9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背脊强痛 (2)胃病:胃痛、黄疸(3)胸肺病:(4)身热、疟疾10灵台DU10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肺胃病:咳嗽气喘。(2)热病:身热、疔疮(3)背脊强痛、项强11神道DU11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背脊强痛(2)心肺病: (3)神志病:12身柱DU12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背脊强痛(2)肺病:咳嗽,气喘(3)神志病:身热头痛13陶道DU13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热病:外感、内伤(2)背痛项强(3)肺病:咳嗽,气喘(4)神志病:项部14、大椎* (DU14)命名 脊椎骨中以第七颈椎棘突隆起最高,所以称之为大椎,穴当其处定位

13、 俯伏坐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退热镇静、理气解表、补虚强壮(1)项强脊痛 (2)外风:感冒、 咳嗽、气喘、风疹、痤疮(3)热病:骨蒸潮热,疟疾(4)神志病:癫狂痫,小儿惊风(5)血液病:如白细胞减少配合谷、足三里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长强大椎小结定位:均位于后正中线上主治:都能主治腰脊强痛、神志病 第二腰椎以下四穴中,长强善治痔疮;腰俞、腰阳关、命门同能治疗妇科、生殖系疾病,且命门功偏补肾壮阳,多用于肾气肾阳不足诸症。 第二腰椎以上至第九胸椎之间四穴,悬枢、脊中主治肠道病,中枢、筋缩主治胃脘病。 第八胸椎至第七颈椎之间六穴,还主治心肺病、热病等,其中至阳可治黄

14、疸,灵台、神道、身柱用于疔疮发背,陶道、大椎善治各种外感发热、阴虚发热、疟疾,大椎为治疗血液病的常用穴。刺灸法:背腰部腧穴均不宜深刺,防刺伤脊髓。15、哑门 * (DU15)命名 音哑之门户,此穴深刺可致哑,也可治哑。定位正坐位,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主治(1)头痛、项强(2)发音异常:暴喑,舌强不语(除瘖和元气大亏之外,脑病、温邪上攻及其他原因现时至者均可施本穴。舌喑以廉泉穴为主) (3)脑病:癫狂痫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防刺伤延髓,发生意外。注意点:不宜过深不宜邪向前上方,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有触电样感向上肢放射

15、立即退针禁灸甲乙“不可灸,灸则令人喑”16、风府* (DU16)命名 风之处所,可治风邪为病之穴;也是易为风邪侵袭的部位。定位 正坐位,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主治 疏风祛邪,镇静安神(内风、外风)(1)风证: (2)头面五官病: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3)神志病:癫狂,中风。刺灸法 伏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可灸。项部穴名定 位主 治刺 灸 法14大椎*DU14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1)项强脊痛 (2)外风(3)热病(4)神志病(5)血液病向上斜刺0.5

16、1寸;可灸15哑门*DU15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1)头痛、项强(2)发音异常(3)脑病:癫狂痫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防刺伤延髓,发生意外。16风府*DU16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1)风证: (2)头面五官病:头痛眩晕,项强,咽喉肿痛,失音(3)神志病:癫狂,中风头部 17、脑户 (DU17)命名 穴近枕骨大孔,为脑的门户,内应延髓,本穴能主治与脑相关疾患。定位 俯伏坐位,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主治 头痛,头晕,项强,失音,癫狂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18、强

17、间 (DU18)命名 强硬、中间,穴当枕骨与顶骨结合之中间,能治颈项强痛定位 正坐位或俯伏坐位,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主治 头痛,目眩,项强,癫痫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19、后项 (DU19)命名 后方头顶,穴在头顶百会穴之后方定位 正坐位,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痫刺灸法 平刺0.51寸;可灸20、百会* (DU20)命名 头为百脉所朝,诸阳之会,百病皆治 三阳五会: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督脉之会定位 正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联线的中点处主治(1)头面病:头痛,眩晕,中风失语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巅顶之

18、上、惟风可到。治邪热上扰、风热上攻、风寒束表之头候。 (2)神志病:癫狂(开窍苏厥)(3)脑病:健忘,不寐(4)益气升提:脱肛,泄泻,阴挺 诸阳之会,统摄全身阳气,升阳益气,固脱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升阳举陷多灸21、前顶 (DU21)命名 前方头顶,穴在头顶百会穴之前方定位 正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22、囟会 (DU22)命名 囟,颅囟;会,会合;穴当前囟所在处定位 正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23、上星* (DU23)命名 “星者人之七窍”灵枢九针论穴居面部七窍之上方定位 仰靠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 相同点(1)

19、头面部病:头痛,眩晕,鼻渊(通鼻窍、醒神志) (2)神志病:(3)小儿惊风不同点:前顶目赤肿痛 囟会、上星目痛、热病、疟疾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囟会小儿囟门末闭者禁针。24、神庭 (DU24)命名 庭,府前广场;脑为元神之府,额又称天庭,穴居其上定位 仰靠坐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 清火明目、宁心安神(邪热上壅而致)(1)头面部病:头痛,眩晕,失眠,鼻渊 (2)神志病:癫痫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哑门神庭小结定位:均位于前后发际之间的头部正中线上 哑门和神庭分别在后发际和前发际上0.5寸; 从风府到囟会之间,每相邻的两穴都间隔1.5寸。主治:都能治疗头面部的疾

20、病和神志病,如头痛、头晕、目眩、鼻渊、癫狂痫证、惊悸等 。此外,哑门善治言语不利;风府兼治伤风、中风;百会还主治久泄、脱肛、阴挺等气虚下陷证;神庭则以安神见长。刺灸操作:哑门、风府只可向前下方下頜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切勿向前上方深刺,防刺伤延髓,两穴均不宜灸法。其他诸穴因穴下为颅骨,均宜平刺0.50.8寸;可灸,可适当施灸。小儿囟门末闭者局部诸穴禁针。穴名定 位主 治刺灸法17脑户DU17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突上缘凹陷中(1)头部病(2)神志病:癫狂平刺0.50.8寸;可灸百会升阳举陷多灸,囟会小儿囟门末闭者禁针18强间4寸19后顶5.5寸20百会*DU20头部,前发际正中

21、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中点处(1)头面病(2)神志病:癫狂(3)脑病:健忘,不寐(4)益气升提21前顶3.5寸(1)头面部病 (2)神志病(3)小儿惊风目赤肿痛22囟会2寸目痛、热病、疟疾23上星*1寸24神庭0.5寸(1)头面部病(2)神志病:癫痫面部25、素髎* (DU25)命名 素为白色,髎指骨隙;肺开窍于鼻,属金而应白色,穴居面部正中鼻端定位 仰靠坐位,面部,鼻尖的正中央主治 通窍镇惊(1)鼻病:鼻渊,鼻衄,喘息。 (2)急症: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26、水沟* (DU26)命名 鼻下凹陷似水沟,穴居其中,故名,水沟似人形,穴居其中故又

22、称人中。定位 仰靠坐位,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 (1)急症;头痛,晕厥 (2)神志病:癫狂痫,小儿惊风 (3)鼻、口齿病:口角喎斜 (4)消渴、水肿、黄疸 (5)闪挫腰痛、背脊强痛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近切),不灸 本穴针感灵敏,能走向头脑,清窍被蒙,意识昏迷的病症,均为本穴治疗范围。27、兑端 (DU27)命名 兑通锐,穴当上唇尖端定位 仰靠坐位,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主治 (1)鼻、口齿病:齿龈肿痛,口喎,鼻衄 (2)消渴 (3)急症;头痛,晕厥 刺灸法 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28、龈交 (DU28)命名 穴位于

23、唇内上齿龈与唇系带连接处,又为任、督两脉之会定位 仰靠坐位,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连接处。主治 (1)鼻齿病: (2)急性腰痛、项强 (3)痔疮 (4)神志病刺灸法 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穴名定 位主 治刺 灸 法25素髎*面部,鼻尖的正中央(1)鼻病:鼻渊,鼻衄,喘息(2)急症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26水沟*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1)急症;头痛,晕厥(2)神志病(3)鼻、口齿病:口角喎斜(4)消渴、水肿、黄疸 (5)闪挫腰痛、背脊强痛27兑端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1)鼻、口齿病:齿龈肿痛,口喎,鼻衄(2)消渴(3)急症;头痛,晕厥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28龈交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连接处(1)鼻齿病:(2)急性腰痛、项强(3)痔疮(4)神志病小结:水沟、兑端、龈交三穴均主治神志病及口齿病,水沟善于开窍醒脑,治昏迷、晕厥及闪挫腰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