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86KB ,
资源ID:71481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481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院感相关规章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院感相关规章制度.docx

1、院感相关规章制度院感相关规章制度【篇一:完整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注:各临床、医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

2、,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

3、方案。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主要议定的事项:(1)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管理制度;(2)参与医院消毒药、械的购入,并对

4、其购入、使用、保管进行监督管理;(3)对照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对医院的扩建、改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5)遇到紧急问题和突发事件随时召开会议,讨论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4、每次会议均有记录,保存 3 年。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1、在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2、负责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3、定期开展现患率及前瞻性调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及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发现问题及

5、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对工作进行持续改进。4、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强度进行一次监测。紫外线强度照射,照射指示卡监测法,每2 个月进行一次监测。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6、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院长、业务副院长以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调,分析原因,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8、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9、对重

6、点科室、重点部位及多重耐药菌定期进行监测,并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10、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医院感染诊断的培训,提高感染病例的鉴别和上报率。11、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12、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和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四、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1 、按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本医院内发生3例同种同源或 5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或怀疑有相同感染源感染的,个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必须立即报告院感

7、科。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应于2 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协调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参与调查及救治工作。3、经调查证实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 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控部门。4、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对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5、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6、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证实流行或暴发计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确定传播途径,制定、组织、落实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7、调查报告及时报主管院长,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造成的危

8、害。8、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五、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医院感染管理科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不少于每年应监测人数的 10 ,漏报率低于 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定期向全院反馈。5、有条件的

9、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6、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查率 96 ,医院感染现患率 8;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1.5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 ,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达到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达到高水平消毒,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口腔科、妇科、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

10、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卫生标准应符合国家规定。六、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检测率 50。科室监控医生认真如实记录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登记表以及相关消毒情况。3、诊断明确的感染病例,应于 24 小时内认真填报 “医院感染病历报告卡 ”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

11、院感染疾病【篇二: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2 、 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3、 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 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

12、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5、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6、 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7、 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

13、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两次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至少 2/3 人员参加。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主要议定的事项:(1) 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管理制度;(2) 参与医院消毒药、械的购入,并对其购入、使用、保管进行监督管理;(3) 对照医院感染控制的标

14、准,对医院的扩建、改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4) 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5) 遇到紧急问题和突发事件随时召开会议,讨论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3.每次会议均有记录,保存 3 年。1.在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2.负责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3.定期开展现患率及前瞻性调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及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对工作进行持续改进。4.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

15、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强度进行一次监测。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6.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院长、业务副院长以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调,分析原因,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8.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9.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及多重耐药菌定期进行监测,并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10.认真落

16、实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医院感染诊断的培训,提高感染病例的鉴别和上报率。11.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12.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和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四、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1、 按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本医院内发生3例同种同源或 5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或怀疑有相同感染源感染的,个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必须立即报告院感科。2、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应于2 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协调医务处、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参与调查及救治工作。3、 经调查证实发生医

17、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 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控部门。4、 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对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5、 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6、 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证实流行或暴发计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确定传播途径,制定、组织、落实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7、 调查报告及时报主管院长,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8、 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五、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

18、染管理科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医院感染管理科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不少于每年应监测人数的 10 ,漏报率低于 10 。4、 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定期向全院反馈。 5、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6、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查率 96 ,医院

19、感染现患率 10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1.5 。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达到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达到高水平消毒,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压力蒸汽灭菌a、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消毒员等。b、化学监测: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臵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c、 b-d 试验:每日一次。d 、生物监测:每周一次,

20、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低温等离子灭菌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2)紫外线a、日常监测: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擦拭记录。 b 、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c、监测仪器每年校正一次。【篇三:院感控制管理制度】院感控制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三、医务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

21、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督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 10% 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

22、和制剂。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 ? ?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200 个 m3 ,乙型链球菌不得超过 20 个 m3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上不得超过 5 个/ m2 。二、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500 个 m3 ,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5 个 / m3 ,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5个/ m2 ,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400

23、0 个 m3 。?三、外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四、婴儿室、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 ?五、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院内感染监测制度 ? ?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二、对各个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及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 ?三、对各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 ? 四、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五、对供应室、手术室等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均用化学指示

24、剂监测,并有记录,每季度用生物指示剂监测一次。 ?六、对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监测一次。 ?七、对一些特殊科室(金葡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每月监测一次。 ?八、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血 hbsag 。?九、对无菌物品,每季度作一次无菌检验。 ?十、对院内感染病例调查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对无菌切口感染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并进行分析。 ?十一、对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空针用过双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十二、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 ?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 ?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

25、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 ?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控制在 8以内。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医务科。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院内感染监测反馈制度 ? ?一、感染病例调查表由科室监

26、控人员负责填写。发现感染病例后要认真填写调查表和周报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去病案室复查核对,相符后,将感染数字及感染部位、漏报率等项反馈到各科室,每季一次。 ?二、全院各科室进行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致病菌、空气、消毒液、 hbsag 的监测,有专职人员抽样,化验室专职人员进行化验,每半年一次。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血透、 icu 室、各病房治疗室、外科病房,以上监测内容,应每月监测一次。感染办公室将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各科室。如有超标的应重新监测,重测结果反馈到科。 ?三、每季监测紫外线灯强度一次,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凡强度低于 50uw cm ? 2 的灯管,一律进行更换。更换后的科室负

27、责人应报更换日期,由感染办进行复核,复核后及时反馈到科。?四、每半年将全院感染病例,按卫生厅要求,填写后逐级上报。 ?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 ?一、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二、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三、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四、已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 五、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

28、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 ?六、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等。 ?八、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一)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二)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三)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对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 ?九、使用抗生素

29、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 ?十、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按规定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据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活力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十一、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一)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二)对无感染迹象的昏迷、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者,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风湿

30、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为了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碳按类药物,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四)外科手术的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主要用于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时间及疑为受细菌污染的手术。患者身体衰弱及免疫低下且对院内感染易感者,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提高抗生素在手术中的血药浓度,一旦有细菌侵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十二、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后 7296 小时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后 72 小时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药物。 ?十三、为预防抗生素

31、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 b-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控制肺部感染措施 ? ?一、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每日二次(冬季上下午)开窗通风,晨间护理和清洁工作一律湿式进行。 ?二、不能在病房和走廊内清理脏单子及其他污染物品。 ?三、严格执行呼吸道治疗设备的灭菌。 ?(一)呼吸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经 1: 200 的 “84”消毒液或 2 过氧乙酸充分浸泡,达到灭菌要求,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消毒液现用现配。 ?(二)使用雾化器和湿化器持续时间不能超过 24 小时。(三)输氧管和面罩、鼻塞必须固定患者使用。 ?(四)医护人员在做各种操作前应严格洗手。 ?四、湿润器中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