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4 ,大小:75.61KB ,
资源ID:702888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28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内科学第八版上神脉刘的日志网易博客精.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内科学第八版上神脉刘的日志网易博客精.docx

1、中医内科学第八版上神脉刘的日志网易博客精中医内科学(第八版上) - 神脉刘的日志 - 网易博客我的博客 中医中药 首页日志相册音乐收藏博友关于我 日志 神脉刘 中 国四大药房-丹东老天祥药房,术苓参草派中医嫡派传人,精通九道脉,濒湖脉学,著有坐诊正宗书一部,从未面世,擅治内,外,妇,儿及各种疑难 杂症。现在沈阳市于洪区刘雅琴中医诊所,主治所有中医能治疗的疑难疾病。门诊电话:024-25541005QQ: 加博友 关注他最新日志给阎王爷看病补中益气汤治疗二尖瓣返流鸡食料里的中药(原创)5年前号脉有心脏病红蓝花酒(原创)人参炖老鸡(原创) 首页推荐美警员开枪七成脱靶 雪山上与野羊零接触 探秘俄战略

2、导弹部队营地 博友无向导穿越大沙漠 毛骨悚然的地狱石刻 希腊云中的卫城更多 汤头歌诀 中医内科学(第八版中) 中医内科学(第八版上) 默认分类 2008-05-15 08:13:12 阅读60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6版 (1).六经辩证 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太阳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3、,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 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屑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

4、点是: 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 (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三、治则方药 1太阳经证治法 (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

5、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2)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3)温病:为内热津伤,伤寒论未出方治,个人意见:当以辛凉轻透为主,可用银翘散。 2太阳腑证治法 (1)蓄水: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散(茯苓、猪苓、桂枝、泽泻、白术)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主方。 (2)蓄血: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 3太阳病兼证治法 (1)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 (2)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 (3)太阳病兼热郁

6、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用大青龙汤。 (4)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如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攻之。 (5)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宜以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 阳明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伤寒若

7、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清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喘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概括: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阳明病分经证和腑证二类;阳明经证是邪在胃中的病变;阳明腑证是邪在大肠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 1阳明经证: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 2阳明腑证: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

8、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 三、治则方药 当其高热散漫之际,则以寒凉药清热为治,所以阳明经证主要用清法,可选用辛寒苦寒清解里热的方剂;若热与实结于大肠则以寒下药为治,急下存阴,争取时间,不使煎熬津液,所以腑证主要用下法,可选用苦寒泻下的方药。 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宜石膏汤。 2阳明腑证治法:阳明腑证是邪热已与大肠糟粕搏结成实热证。治疗的目的是排除燥实,清肃里 热。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以燥热为主的证候,小承气汤 是治疗腑实以痞满实为主;大承气汤

9、是治疗腑实以痞满燥实为主。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一句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谚语。阳明病可以转变为太阴病,也就是抗病力由强到减弱的表现,预后不良;太阴病也可以转变为阳明病,则表示抗病力由弱转强,预后佳良。 少阳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概括: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

10、就叫少阳病。少阳证是邪在肝胆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 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以致出现口苦、咽干、目眩。邪在胆而逆(影响)在胃,故有喜呕不欲食等消化功能失常。气机不爽即发生胸胁苦满。邪正相争,正气虚弱不能抗邪外出则往来寒热。 三、治则方药 1少阳正治法 少阳病无太阳之表证,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若汗则耗伤津液,反使病邪内传);无阳明之里实 证,邪不在里,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则阴虚火动而易成惊);胸中无邪实,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则伤阳成悸)。所以少阳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少 阳病的治疗原则,应以和解表里为主(即不发汗的解热法),然而,少阳病多是有兼表兼里,可在和解的基础上,兼用

11、太阳汗法,或兼用阳明下法,随证施治。 因为少阳病是邪居半表半里,有和解表里作用的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正治方。 2:少阳兼证治法 (1)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是少阳兼太阳病,可用柴胡桂枝汤。 (2)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是少阳兼阳明里实证,用大柴胡汤。 (3)少阳病腹中拘急而痛,脉象浮1啬沉弦,是少阳病兼里气不足,先用小建中汤补虚,服药后里虚得复,而少阳病证不减,再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4)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是邪热陷于少阳,水饮不化,当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宣饮。 (5)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痛不

12、可转侧,是邪入少阳正虚神浮,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热气(胃热)上逆呕吐、寒邪犯胃而腹痛,是上热下寒,用黄连汤清上温中。 太阴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概括: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是脾虚湿盛,病在脾经病变。 二、病理机制 寒湿内阻,损及脾阳,或寒邪直犯脾经,损及脾胃都会影响水谷的消化和排泄,寒湿邪阻运化,故时腹自痛。寒湿犯胃故呕吐。胃气呆滞故食不下。寒湿不化,脾气不升,故见自利。 三、治则方药 1太阴病正治法 太阴病因属里虚寒证(脾胃虚寒,故其治疗原则,当以

13、温法补法为主,以温中散寒为重点。如表证偏重的,先行解表;里证为急的,先治其里。伤寒论太阴篇没有肯定方子,我们根据里虚寒证来看,自当温里为主,特补出理中汤为太阴病主方。 2太阴病兼变证治法 (1)既有下利腹胀满(太阴里虚证),又有身体疼痛(太阳表证),是里虚挟表,当先用理中汤温里,然后再用桂枝汤治表。 (2)表证未解,而又有腹满时痛,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表未解挟有宿食而里实满痛,用桂枝加大黄汤。 厥阴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时安者,此为藏厥。” “伤寒发

14、热四日,厥反三日,发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概括:厥阴病在临床上可归纳为四类: (1)上热下寒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上热证;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证:就是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下利谵语为实热下利;下利清谷为虚寒下利。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呕而发热为发热呕吐;哕而腹满为里实哕逆。 二、病理机制 病至厥阴,则肝木失调,心包也受邪犯,相火

15、上炎为热,心火不能下达为寒,所以有上热下寒;在正 邪交争中,阳胜阴衰则热多寒少;阴胜阳衰则寒多热少,所以有厥逆胜复。病邪内陷,气血紊乱,阴阳不能顺接,所以有各种厥逆证。肝胃气逆或湿热下注或实热壅 结或脾胃虚寒,所以有吐利。 三、治则方药 厥阴病为里虚而寒热错杂之症,其治法:上热下寒者,治宜寒热并用,厥阴寒证则宜温里寒,厥阴热证则宜清下热,厥多热少治宜温阳。厥少热多自愈。 1厥阴病证治法 (1)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寒热错杂证,治疗也当寒温并施,乌梅丸是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的主方,又善治蛔厥证与厥阴久利。 (2)吐逆自利,食入即吐,气味酸臭浑浊。本证也是上热下

16、寒,证情比较复杂,故也寒热并投。上热宜清,下寒宜温,正虚宜补,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药如方名)治之。 (3)下利不止,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脓血。邪热当清,寒邪当温,正虚当补,郁阳当宣,寒热杂呈,故用药也当温凉补散兼施,用麻黄升麻汤。 (4)利下粘腻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脉数有力,是热性下利,故以大苦大寒的白头翁汤治之,有很高的疗效。 (5)血虚受寒,正气被郁,手足厥冷,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最为适用。 (6)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用吴茱萸汤。 2厥阴病变证治法 (1)呕而发热,是病邪由阴转阳的佳兆;法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2)下利谵语是实热下利,厥阴邪热外

17、出,与肠胃之热相合,因燥实尚未结鞭,故只宜小承气汤缓攻之。 3厥逆证治法 (1)下利厥逆,大汗出,身微热而恶寒,小便利,脉微欲绝,阴盛阳微,阳气有外脱之象,为寒厥证,急当扶阳抑阴,用四逆汤。 (2)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小便黄赤,属热厥证,用石膏汤。 (3)肤冷、时静时烦、得食呕吐、常自吐蛔、为蛔厥,乌梅丸具有降逆止呕,温胃安蛔,故为蛔厥主方。 少阴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概括: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少阴病是邪在心肾的病变,分寒化热化二种。

18、二、病理机制 阴气不足,故脉微。阴血不足,故脉细。虚弱萎靡故但欲寐。心肾水火不济,病邪从水化寒,阴寒内盛,故出现一派寒化症状。若病邪从火化热伤阴而阴虚阳亢,则出现一派热化症状。 三、治则方药 少阴病的治疗原则,以扶阳,育阴为主法。寒化则扶阳,宜温补法;热化则育阴,宜兼清热法。少阴兼表用温经发汗法;实热内结用急下存阴法。 1寒化证 本证是少阴病过程中较多见的,其症状是: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治疗当以回阳救逆为急务,宜四逆汤。 2热化证 以阴虚阳亢和阴虚火热相搏二种为主: 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属阴虚阳亢,宜清热育阴的黄连阿胶汤。 下利、小便不利

19、、咳嗽、呕吐、口渴、心烦不得眠,用猪芩汤滋阴清热,分利水气。 3少阴兼太阳表实证 发热恶寒无汗、足冷、脉反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药如方名)。 4少阴兼阳明里实证 口燥咽干,腹胀鞭满而痛,不大便或下利清水,宜用大承气汤急 *瘟疫真方 作者:刘臣彬 瘟疫初起,恶寒发热,咳嗽,烦躁,头痛,目眩,两目胀痛进一步发展,全身关节肌肉疼痛,遍身 出斑疹手足不转动,呼吸困难,高热,神昏,谵语,乃至不治初发病时,极是感冒,如果错误当成感冒伤寒,一旦用麻黄桂枝羌活葛根荆芥紫苏 柴胡防风白芍等药,错误去发汗解表,于是汗多王阳津枯液竭,引病入里,之后口渴大热汗出烦躁脉洪,理应用白虎汤加天花粉治疗,反用

20、焦三 仙厚朴大黄等药,健脾泻下,胡乱补泻,终至不治要明白瘟疫流行,相互传染,症状相似,逐渐加重患病早期,先入卫分,后入气分,再侵营分,又进血 分,入侵肺卫肌表,表现发热,咳嗽,烦躁,头痛,目眩,全身关节肌肉不适,疼痛,麻木,脉必浮数,舌尖红苔白用清热解毒之药,从卫分治,一,二剂即解 如口渴,烦躁,大汗出,脉洪大,舌红苔白腻,黄腻,病入气分,用白虎汤加味治疗如果烦躁,渴重,舌红苔黄,脉象弦数实大,病入营血,必须加生地,玄参, 丹皮,地骨皮,天冬,麦冬,滋阴之药再出现口鼻流血,紫斑,神昏,谵语,舌红干裂苔黑,脉洪大滑数,弦大实数,弦大滑数,病入血分,用犀角地黄汤,白虎 汤,清瘟败毒钦,安宫丸,合起

21、来加减化裁 瘟疫百验方: 第一方:恶寒,发热,咳嗽,舌质略红,苔白,六脉浮数,病入卫分清热化痰 黄芩50克 连翘50克 桑叶25克汉半夏25克 苦杏仁30克 薄荷25克 桔梗30克 陈皮20克 桑白皮30克 竹叶20克 木通30克 生姜30克 水煎服.咽疼重加牛蒡子30克 射干20克 山豆根75克. 夏天加滑石粉75克. 咳脓血加鱼腥草30克 败酱草30克 北重楼30克. 第二方:第一方服3-4付,未愈者,必烦躁,口渴,六脉弦细而数,或数软无力,病放营分.滋阴清热. 黄芩50克 连翘50克 竹叶30克 薏苡米75克 木通30克 生地30克 天冬30克 麦冬30克 玄参30克 川贝母20克 白茅

22、根30克 芦根30克 白芍30克 水煎服.斑疹,身痒加地肤子30克 白鲜皮30克 徐长卿30克 紫草30克 口渴,烦躁,汗出,脉洪大,病入气分,加生石膏120克 知母50克 渴重者加天花粉75克 石斛75克 第三方:服第一方,第二方仍不愈者,高热,神昏,谵语,舌质红,或紫红,或红而干裂,苔黄腻或黑苔,六脉弦滑实大,伴有口鼻流血,为病入血分,当用大量滋阴药. 生地50克 水牛角丝50克 木通30克 竹叶25克 川贝母20克 天冬30克 麦冬30克 玄参50克 白芍50克 丹皮30克 地骨皮30克 石菖蒲25克 栀子30克 连翘50克 黄芩30克 黄连30克 生石膏120克 知母40克 白茅根30

23、克 芦根30克 水煎服.高热抽搐,角弓反张者,加羚羊角丝5-10克 神昏重加人工牛黄,冰片,朱砂各3克,研细冲服 口鼻流血,加仙鹤草100克,刘寄奴75克,侧柏叶50克 脉促加西洋参20克 忌口:水产品7天,大豆制品,小米4天. 方解:第一方:以黄芩,连翘清热解毒为君,蒲荷,竹叶,木通为臣,利水发表,使邪有出路,佐余 药止咳化痰平喘,桔梗,黄芩,蒲荷共为使,桔梗走肺,黄芩解毒,蒲荷解表.临床上可以用于一切病毒入侵,呼吸道的先驱症状,发热,流涕,鼻塞,鼻痒,咽 疼,咽痒,声哑,咳嗽,胸痛,咳脓血等症.也可以用于瘟疫的预防. 第二方:为病入营血初期,血热,脉细弱,细弦为血虚,血虚之因于邪毒所致,故

24、数而无力,弦细而 数,因而治疗上必须考虑补血,凉血为主,臣以清热解毒,佑以伴随症状之药.因而生地,白芍,凉血生血,二冬,玄参加重凉血之力以生津,黄芩连翘为臣,解其 热,使邪有去咱,川贝润肺止咳化痰,各司其职,各某其政,万举万当.主治心悸,五心烦热,尿黄,一切病症. 第三方:疾病后期,病入危候,主症出血,神昏,高热,血热已极,必须凉血止血,故用水牛角为 君,生地,二冬,玄参,丹皮,地骨皮,白芍为臣,止血.佐栀子,黄芩,黄连,连翘清热解毒,木通,竹叶,茅根,芦根利水,使邪出路,川贝化痰润肺止嗽,石 膏,知母清高热如冰,菖蒲开窍醒神.临床主治,血热出血诸症. 现代研究: 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流感,

25、普通感冒,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尿路感染,疱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湿疹,斑疹,不明原因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乙脑,病毒性脑炎,暴发休克型流脑,变异病毒等只要症状相似,流行变化相同,均可参考上方,加减对症治疗 终述:瘟疫发生,入侵机体,首先伤损肺卫,出现发热,肉疼,咳嗽,咳痰,咽疼,鼻塞,流涕等 症,其脉以浮数为主,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解毒,佐以伴随症壮之药,毒解病愈这是第一阶段,一般三到五天左右进一步出现烦躁,口渴,发斑疹,瘙痒, 六脉细数,舌质红,为邪伤营血,血虚发热,治疗原则,主要是凉血补血,佐以伴随症状之药,这是第二阶段再发展出现出血现象,发斑,神昏,谵语,血热已 极,血热妄行,为伤血分

26、,即有血热,又兼毒盛,治疗原则,主要是凉血止血,醒神开窍,养血解毒,为第三阶段 说明:这是我国真正流行瘟疫的方.除治瘟疫,还可以用于很多疾病.这又是我国清末以前中医预防瘟疫的科研成果.是我收藏的 一.感冒 1风寒证: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柴胡、薄荷、枳壳、前胡、桔梗、独活、川芎、茯苓、甘草) 2风热证:鼻塞喷嚏,流稠涕,发热或高热,微恶风,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温证: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

27、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新加香薷饮(香薷、银花、连翘、厚朴、扁豆) 4表寒里热证: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双解汤(麻黄、防风、荆芥、薄荷、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桔梗) 5时行感冒:高热,全身症状较重 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柴胡、生石膏、知母、贯众 6气虚感冒:恶寒较重,或发热,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倦怠乏力,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参苏饮(人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大枣) 7阴虚外感: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津,脉细数。 加减葳蕤汤(白薇、玉竹、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甘草、大枣) * 感冒反复发作 作者:刘臣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