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6.84KB ,
资源ID:7007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07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提高调研的能力.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提高调研的能力.docx

1、提高调研的能力关于提高调研的能力 作者: 日期: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调研水平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调查研究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搞调

2、研工作,要学会懂人、学会了解被调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在调研中就会出现答非反问,难入正题现象。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通过学习,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自觉贯彻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第三,要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研结果,需要用调研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定作水平。第二,“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符合实际、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

3、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

4、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古人认为发现“意”后,还要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称之为“炼意”。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金百炼则杂气而精光发”,“意”须百炼才能除掉杂质。拿现代语说,就是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立意是事实材料的客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而炼意则是实现统一的手段,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是去粗取精、

5、由表及里,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指的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为“胸有炉锤”,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我们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站在这样五个高度,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时代精神,就有高度,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对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动,借鉴作用。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一个人要获得感性认识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亲历亲为,二是间接获取,作为基层干部来讲,亲历亲为更为重要。必须做到“三个深入”:第一,深入工作。我们的调研要为工作服务,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

6、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克服工作调研“两张皮”的问题,要及时对工作推进的反响、效果、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第二,深入群众。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多听群众对的看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第三,深入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价值大小。搞调查研究,不能只能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组织实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要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去宣传所提出的主张。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理想有衷情,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

7、,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办法。第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要钻进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还只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样找到了矿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须辛勤、淘漉。不同时期对调查研究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从大量复杂纷繁的现象、问题、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东西。一是追求真理。我们搞调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寻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要保持客观的、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

8、行的观点和自己的先天之见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第二,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研究课题。调查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当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调查,也要注意利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既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对调研对象的科学认识。要充分

9、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研效率,并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第三,辩证选材。材料对调研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要围绕主题选材,材料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是选材的依据。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如果与主题无关,就应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选材要真实,材料真实,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科学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说服力。选材要有代表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对材料开掘要深,轰轰烈烈的大事,其意义容易识别,但小事也往往有深远的含义。要用心开掘,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质。选材要有时

10、代气息,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与现实相吻合,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选材要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出了它的生命力,不会对组织工作起作用。材料新颖,才能使读者如独辟蹊径,耳目一新。第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要静下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不愿用硬功、不愿下死劲,这对调研百无一利。要搞好调研必须静得下,沉得住气。首先强化责任心。责任心决定着工作的动力。心中要时刻想到要把调研工作与推动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而不是为写文章而调研,为任务而调研。其次强化奉献精神。搞调查、写文章是吃苦的事,辛苦的事。有时候很辛苦,很

11、累,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稿,常常是头昏、眼花、手酸、肩痛,嘴里苦,没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且搞不好的。三是强化求精意识。文章不怕改,观点不怕炼。越改越精,越炼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图破壁”、“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我们写调研文稿也要有这种精神,许多同志有思想火花,有研究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勤于思考,提出好的建议,多出一些好的调研成果。从事调研工作,对自己的成长大有益处,实际上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 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 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12、俱进,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全面了解各种新情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的对策,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

13、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

14、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这个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

15、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

16、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些干部,不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是看不到问题,而是不愿正视现实,不敢讲真话,报喜不报忧。这些现象都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要进一步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

17、的良好氛围,鼓励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不同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把党内生活庸俗化。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下去,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就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连调研汇报也不听,调查材料也不看。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

18、题的调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如何提高调研能力?如何提高调研能力?在座的

19、每个同志,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调研工作的人,我也有点儿的粗浅体会。提高调研能力的必要性,大家已取得共识。但问题是必要性有多大?恐怕有的同志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能坐到这个会场的人,肯定不是白丁,都能下笔千言,那还有多大的必要来提高调研能力呢?这就存在一个自我认知问题,因此我提醒大家要防止两种错误认识,走出两种误区,我这里列出两个不等式:一个是文字能力不等于调研能力。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文章,更不是调研文章,文字能力和调研能力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字能力是起码的要求,是个基本功。就像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一样,文通句顺,主题思想突出,没

20、有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这是文字能力的范畴。而调研能力是在文字能力的基础上,赋予文章一定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写出一篇文通句顺的文章,不是困难的事情,但却是有无价值的问题。我们所要求的调研文章,必须有价值方面的要求。所以说,我们培训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调研能力。个别同志文字能力不是很强,文字功底不是很厚,那就更需要提高了。今天的培训对我们来说,主要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我们现在用钢笔写字、电脑写字,过去用毛笔写字,写出特点就形成了书法。为什么有的人能练成书法家,有的人练不成,有的成为“小家”,有的成为“大家”,道理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一看,凡是成为大书法家、书法大腕

21、的,他有自己独到的探索,有非常良好的文化底蕴。我们省内的黄绮、国内的启功、范曾等等人,他们首先是学问家,有深厚的学问做背景,所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秀于外慧于中,字写得非常有看头。假设没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即便是笔墨成山,写的字与字帖一模一样,甚至像印出来的一样,但你永远也成不了名,成不了家,为什么呢?关键是没有自己的东西。写得很好看,但是很俗气。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只能算一个写字匠,成不了书法大师。所以说,从文字能力到调研能力,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我们千万不要仅仅满足于自己文字水平过硬,而要追求调研能力过硬,把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融会贯通于文字之中。文以载道,文字能力

22、只是一种外在的“体”,调研能力是一种内在的“魂”,有“体”无“魂”那就只能是行尸走肉,因为它没有思想。第二个不等式,写得多不等于写得好。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当然多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较高的要求,没有有意识地向高层次发展的主观愿望,虽然写得很多,但也是一个低层次的东西,高不起来。大家知道,最近有一个引起国际反响的史学大师,就是美国历史学家斯拉托夫斯塔里,写了一本书叫全球通史,这本书发行了大概有十二三年了,印刷了7版,每一版都脱销。全球通史和其他历史教科书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作者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融入了自己的一些价值判断。一般的历史书只是客观地介绍历史的发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的人连

23、客观地描述都做不到。比如文革时期出的很多历史书,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判断一切,把战国人都强加于一定的阶级性,生拉硬拽,很不客观。而这本书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它是全球史观。西方过去的史书都是欧洲中心论,把其他一切国家其他民族发生的事件,都与欧洲进行比对。他这本书则不是这样。他以1500年为界,50年前是一个阶段,500年后是一个阶段。50年以前的时期,叫做世界各民族独立发展的时期,从各个文明独立向前发展,没有一个中心,就像一片树林一样,每棵树都在生长。100年之后,有些地区的民族开始崛起,分割世界,向世界殖民,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这是比较客观的。他这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不但记述了史实

24、,还分析了史实。比如,他对中国是这样进行分析的:直到十五世纪以前,即明末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非常发达的国家,在世界各民族中名列前茅。我们平常说“价值连城”、“富可敌国”等,像这样的成语要译成英文,就没有这样的表述。那么,为什么一个富裕的中国,到近代衰弱成为一个穷国呢?他进行了客观的原因分析,这样这本书就显得非常厚重了。所以,他虽然就出版了这一本书,就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对于大家来说,我们没有选择工作负荷的权力。领导给你的任务,你必须完成,还是限时完成,我们想少干点都不可能。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要有一个高点的目标,不要满足于一年写了多少篇,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这些文章的价值怎么样

25、,发挥了什么作用,引起什么震撼,这都是我们调研理念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讲,不可能保证篇篇调研都是精品,但一年至少有一两篇相当出色的东西。那么怎么才能把调研工作做好,提高我们的调研能力呢?从宏观上说,我认为要把握两点:一个是看我们的知识体系,从认识因素上建立我们的知识体系;另一个从意志因素上建立我们的工作规则,养成我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学过心理学都知道,我们全部的意识活动分为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就以知识为代表,意志因素以愿望为代表。有没有知识,知识面多大,对这个东西认知不认知,这是认识因素。愿不愿意干,使这个东西发挥作用,这是意志因素。法律上有个术语叫做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有个很简单的概括:明

26、知这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会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就叫故意犯罪。这一句话里就包含着两层意思,明知这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杀人、盗窃等得首先认识到杀人会把人杀死,盗窃会把东西偷走。你首先会认识到这个东西,要认识不到那就不是故意犯罪了,有可能是过失犯罪。认识到了而接受这种结果的发生,这就是意志。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不光是在犯罪行为当中,在我们其他一切工作当中,都存在这个问题。在调研工作当中,它的认知因素就是扩大我们的工作含量,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建立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使我们变成一个博学的人。现在是“知识爆炸”时期,人再聪明再勤奋也不可能变成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像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中

27、国的梁启超等等。现在人们提倡“T”型知识结构,上面那一横道代表知识的广博,知识面的丰富;下面一竖道代表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这个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要“门门专、样样精”是根本做不到的。别说我们现在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天天上学,读硕、读博恐怕也成不了这样的人才。你只能做到在某一领域或者两三个领域上精通,像我们很多两院院士,在某个方面是非常精的。比如说某生物学院士,他这一辈子就研究蚂蚱,他在这个方面,钻得非常精深。一看到这个蚂蚱籽,就知道是哪一年的蚂蚱下的,是哪个类型的蚂蚱下的。一看到蚂蚱飞起来,他就知道这个蚂蚱的岁数,那是非常精道的,但是他知识面不一定很广。而有的人说什么都头头是道,但是哪方面都是

28、“万金油”,哪方面也不深,那也不行。对我们来说,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既有广博的知识层面,同时在某一两个专业领域又有自己较深的认知、较深的掌握,这就需要在意志因素方面养成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习惯非常重要,比如日常时间的积累,日常时间的支配等等。古人讲“士大夫”如何如何,我们就要学“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作习惯。首先是修身,提高自己的修养,过健康的、有品位的生活。很多人都崇拜曾国藩,曾国藩每天的生活非常理性,非常有规律。早晨五六点钟起床、洗漱,然后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做早操、练功,然后记日记,写完日记以后干什么呢?反省,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也反省,昨天做的事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

29、些有价值哪些没价值,今天的事情该怎么做,列个日程单子,然后再用早餐,之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所以说,我们要建立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工作规律,这就是修身计划。调研工作怎么做好,刚才两点是宏观的,还有三点微观的具体的。第一是调研目的要明确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不论是一个较长的调研过程,还是一个很短的过程,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这次调研的目的是什么,要形成一个什么东西,所谓“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方法回来”就是这个意思。有的同志稀里糊涂下去了,稀里糊涂回来了,为啥呢?他去的时候就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所以,大的调研活动要制定调研计划,即使是不形成文字调研计划,思想上也要明确我干什么去了

30、,需要重点了解的分析点是什么,甚至找哪些人座谈、用什么方法调研、多大范围什么等等都要明确。第二是调研过程要细致化。要确定调研范畴,一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比如说农民减负情况调查,无论一个市一个县也好,你肯定要有具体情况分析,某个村怎么样,某个乡镇怎么样,某个乡镇的张大爷怎么说,某个村的李大娘感受是什么,应该有这样的表述。除了这些,还得有一个完整的“面”上的情况,全市全县一共减了多少负担。你既不能有“点”无“面”,也不能有“面”无“点”。有“面”无“点”太笼统,感染力不强,说服力不强;有“点”无“面”,概括力不强,没有一个整体感受。二是处理好“表”与“里”的关系。“表”就是表面现象,“里

31、”就是深层东西。“互为表里”就是外部的表象和里部的内因都要有所调研,不能捕风捉影。我们一般情况下是表面的东西多,里面的东西少,反映出我们的调研不够深入。虽然到基层去了,但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用“井里的葫芦”做比喻比较恰当:葫芦掉到井里了,但它没有沉到井底,还在水面上漂着。到了县里,走到县城就不愿往下走了,到了乡镇,同样也不愿意往村里走,往往是听听基层干部汇报,估几个数字就行了。所以,我们必须做深入地调查,才能写出有震撼力的东西。在这个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向老一辈学习。毛主席非常重视调研,到现在为止,他的调查报告还都是光辉文献。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县里有多少村,村里面有多少人;穷人有多少,富人有多少

32、;穷人是怎么穷的,富人是怎么富的;这个村的工商业怎么样,盐从哪儿进,铁从哪儿进等,都非常详细。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在深山沟里建立根据地、打出一个新中国,这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站在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三是处理好“因”与“果”的关系。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果”,但形成“果”的原因却没能看到。事实证明,原因的分析比结果的分析更重要。第三是我们调研成果生动化。调研文章从文种划分上属于公文,公文给人的印象是工整有余、活泼不足。我觉得我们的调研成果应该适当活泼一些,不能呆板,既要注重逻辑性,又要注意形象化;既要注重理性升华,又要注意感性动人;既要有入木三分地分析,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描述,这才是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写文章是干什么的,是给人看的,我们现在很多文章让人看不进去,为啥?关键在于它不吸引人。你的文章让人看都看不进去,又怎么让人接受你的观点呢!所以我们要努力使调研报告有趣可读。这就需要在我们在逻辑思维上增加形象思维。在这方面需要发现归纳出一些范文推荐给大家,让大家从中受益。我分管河北发展之后,就一直强调这样一个办刊理念:就是让人爱看爱读。首先当然要有思想性,要有严肃性,里面不能有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东西,同时还得有活泼性。权威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水乳交融,这才是一本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