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3.47KB ,
资源ID:69950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950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做一个好官其实是件苦差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做一个好官其实是件苦差事.docx

1、做一个好官其实是件苦差事做一个好官其实是件苦差事 前言: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当官? 这组数据我们都熟悉: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另有调查显示,近七成年轻人热衷当领导。中国人爱当官是不争的事实,爱当官却当不好官也是事实。为什么?只因在中国,当好官实在是个苦差事。 国人自古有光宗耀祖、惠及子孙的传统,但清官孙叔敖死后,老婆孩子却落得“负薪而食”。春秋时石碏为维护“正统”使计杀子,也被后人冷嘲热讽。更别提七品芝麻官袁枚的伤心事:天天忙得吃不上饭也没人管。 正如拿破仑所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2、孔子也有“学而优则仕”一说。做官成了一个人自身价值的最高体现。当上官之后呢?“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大多数人如此说。 前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说,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多数为官者,上任初期都能为人民做点好事,可随着环境的变化,权力的膨胀,开始以权谋私,贪图享乐,最后变成人民公敌。 我们有蔡京,我们有和珅,我们有胡长清却再也没出一个包拯或海瑞。今人之耻,中国之耻。 官本位内核:只有当官才是光宗耀祖的正经事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些在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头禅,实际上是官本位思想的真实写照。中国是重“官”的社会,人们都想当官,又都

3、怕官,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切为了做官,做官为了一切,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连“祖坟也会冒青烟”。人们把“升官”作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是否入仕为官,能否官居高位,成了衡量一个人奋斗成功与否的标志。 在这种环境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了人生两大幸事。商人也不例外。不少商人经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从政,是为了用钱“捐官”、“买官”。“卖官鬻爵”使官位有着强劲的市场。 “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神态,恰是这种观念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当官是个威风事:前呼后拥,比阔斗富 旧时的官百姓要称其为“老爷”,一旦当上了“老爷”,连步都不用自

4、己走的,自有轿夫抬着,有时还是八抬大轿,轿子在街上行走,行人都要避开,下轿时,轿前的人都要给老爷跪安,连小小的九品芝麻官都能享受这种待遇。正是因为当官的这种优越感,使很多人费其一生去追求。 当官可以“摆谱”,摆的是排场,比的是阔气,斗的是财富,就为了让众人看,使天下知,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所谓“成就感”。项羽曾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正是摆谱之典型心态。 西晋时的石崇,官不算大,居荆州刺史,但却是个爱摆谱的主儿。平时生活,“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招待客人,以锦围步幛五十里,以蜡烧柴做饭。据世说新语等书载,石崇的厕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

5、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 明末思想家吕坤官府来中记述了一个某官员出行时的冲天气焰:一乘肩舆拥百卒,奔走饥疲哪敢论?就中坐者真秀异,珠履金冠锦绣身。道旁迎送簇如蚁,俄然雷应齐声起。华盖翩翩几片云,舆后追随连数里 有道是“响水不深,深水不响”,一般来说,凡是爱摆谱喜招摇的人,大都浅薄庸俗,底蕴不足。大凡喜欢摆谱讲排场的官员,绝不会有突出政绩和良好官德;动辄就摆谱、“耍大腕”的明星,演技与艺德都难以服人

6、;而热衷于摆谱斗富的阔佬,则多半是胸无点墨的土财主。 当官可门庭若市:万历年官员送礼致交通堵塞 明朝周晖记载过一件奇事:除夕前一天,周晖外出访客,至南京内桥,看到中城兵马司衙门前聚集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每人手捧食盒,竟使道路堵塞。经打听,原来这些人都是来给中城兵马司送春节礼物的。当时的兵马司实际不掌兵,衙门不大,正副指挥品级都很低。春节之前,兵马司门前都有这么多送礼的人,其他更大、更热的衙门,送礼的盛况可以想见。 春节给上司或有关衙门送礼,由暗夜变为朗朗白昼,由地下转为公开,世风、官场之风的败坏一至于此! 在官场上,礼,不仅是一种政术,更是一种“秩序”。民族英雄戚继光也莫能除外,好友王世贞记

7、述过戚继光“时时购千金姬进之居正”。为了取得上司张居正的欢心,戚继光曾不惜重金购买“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则曝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把家乡蓬莱出产的海狗肾给张居正送去了许多。 当官可逃避责任和刑罚:刑不上大夫不是古代才有的事 “刑不上大夫”始于周礼,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 “刑不上大夫”是儒家一个很经典的主张。这个主张被作为儒家思想顽固保守的一个明证,曾经遭到过非常激烈的批判。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人认为法家 “一断于法”的思想是讲究平等的,是进步的,而“刑不上大夫”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与人不平等,所以是落后的,

8、甚至是反动的。 如果说,“刑不上大夫”曾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一颗病瘤,在践行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当代中国,这颗病瘤非但没有彻底消失,反而总是借助着不同的土壤,进行物种变异,“刑不上精英”论就是其中之一。 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 今日说起官员特权,很多人想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典故出自陆游老学庵笔记: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chi,用竹板打),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田登做州官时,自己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误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气,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人们不得不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

9、摆设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吏卒书写告示,公布在集市上:“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日。” 百姓觉得做州官的可以放火,是因为州官有“特权”;州官不让百姓点灯,是因为做百姓的没有特权。那么如果这个没有特权的百姓摇身一变,成为有特权的州官,这个原来的百姓现在的州官会不会把这个特权主动地拿掉呢?恐怕未必!恐怕自己使用起来一样的得心应手。 真应了李斯的感慨:人之贤不肖比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纱帽底下无穷汉”:权钱里的龌龊事 红楼梦中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之句,是说官员积聚的家财要比龙宫仙府的财宝丰盈豪奢许多倍。其实不仅高官富可敌国,中下层官吏也是如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大官不要钱

10、,不如早归田;小官不索钱,儿女无姻缘”等等民谚民谣,描述的都是这类铁打的现实。这些俗语将官场上的重利、贪欲之风揭的敞亮。“利”字当头,惹出了多少龌龊事! 李伯元在小说活地狱中有句话叫“千里为官只为财”,说得太好,古代官场,捐官就是为发财。古时“捐官”,今时“行贿”,说的都是一回事儿:金钱才是官场的敲门砖。 与其说很多人喜欢当官,不如说只是喜欢“官”字背后的隐性福利。如今祸国殃民的权钱交易追溯起来,只能说是“祖宗遗产”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没当上官之前,当然得变卖家产也要下够血本。有付出才有收入,官员太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了官?先敛财。“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显然,不给钱不办事并不是今

11、人的发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任人唯亲不唯贤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谚语是有出典的。据汉代王充所著论衡载:“(淮安王)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故事说的是汉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得高人指点,潜修得道。汉武帝派人来抓他,刘安情急之下,喝了丹药,白日飞升。家中的鸡狗吃了药渣,也随他一起飞天成仙。此谚流传至今,意思却有了演变,喻指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沾亲带故的,都跟着得势,飞黄腾达起来。 翻开中国官场历史,几乎每页都写着四个大字:任人唯亲。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宅心仁厚,却是个瘸子,朱棣想

12、另立太子,一时拿不定主意。一次,有人画了一幅虎图进献,大臣解缙便在图上题诗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朱棣被诗打动,遂打消了改立的念心。 任人唯亲,亲疏有别,今日官场依然如是。只知小家不知大家,终究会失了人心。 多磕头,少说话,就是不做事 回首几千年宦海沉浮,纵是我辈,也不得不叹一句:“多磕头少说话”当真是官场“六字真言”。 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不倒翁”曹振镛便是此中翘楚。此公一生官运亨通,尤其在道光朝更是做到了军机首辅,当真位极人臣。可是令人瞠目的是,其一生的政绩实在乏善可陈,以至后世的清史稿在为他立传时仅仅用了七百余字,便将其生平述尽。庸碌如斯,却缘何

13、能在生前暴享大位?答案自在其中据说曹振镛晚年时声望达到极致,一位门生虚心向他求教宦海心术,曹振镛简洁明了地作答道:“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笔记载,曾国藩每见到地方上来人到京,也总是教以“多叩头,少说话”。 同僚间勾心斗角,上司喜怒无常,政敌互相倾轧,政局变幻莫测,都是官场上常见的现象。因此,久历官场的人便揣摩出了圆滑模棱、以时趋避的做官诀窍。这种陋习绵延至今,“圆滑是明智,刚正是狂愚”成很多官员的座右铭,宁可无为也不妄为,于是庸官难治,也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看得见,摸得着”,什么工程都不如面子工程 大清国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在东北似乎有相当的建树。年仅22岁的大清

14、国军队总参谋长(军咨大臣)载涛经过奉天时,“见马路、电灯、军警无不备具,街市焕然一新,乃宿公署,俨然欧式,益服世昌新政经画,非它省疆吏所及。还朝即力荐其值枢府焉”。好一番万象更新的好气象,不提拔不足以奖其功。 实情如何呢?“易私塾门榜即为学堂,改亲兵衣饰即为巡警,建一二洋式衙署,用一二留学生,即为崇奉西法。”私塾换个门面就成了学堂,亲兵换套行头就成了巡警,建一两个洋式的衙门,雇一两个洋人,就敢号称崇奉西法 轰轰烈烈的改革,被各级领导干部有效地当成了道具和工具,他们莫不在“马路、电灯、军警”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表面文章上大下功夫,搞得锣鼓喧天,色彩烂漫。 “朝中有人好做官”,拉帮结派抱窝窝

1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读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自幼童起就必须做的学问,如果做好这些,还有时间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当时指古代文献或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孔子的这些主张无疑与当今的教育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试看当今之教育,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开始搞胎教,生下来刚会说话也许就要教孩子背唐诗、说英语,自入学开始,文化知识的学习、考试几乎成为孩子学习的全部,学校里该有的音乐、美术、劳体等课程大都也为文化课让了路,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一切都可放宽。家务会不会做,父母下班回来会不会停下学习出房门迎接, 出门在外看到

16、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候,乘公交会不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等,这些日常的行为都可以被忽略掉,唯一不能忽略的就是考试成绩。如此看来,当前教育的主要功能似乎就是促进升学与就业。至于学生是否有健全的人格,是否有优秀的品质,是否有良好的心态,是否有广博的爱心等,都只是落实在几句教育口号中而已。 人命比不过仕途:死多少人也别影响皇帝心情 曾国藩曾把李鸿章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字荫甫)作比较,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拼命”二字把李鸿热中官场、醉心仕宦的面目刻画得极为贴切。李鸿章官居极品,位极人臣,历几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李鸿章去俄国访问时,参加沙皇加冕典礼。在广场庆祝会

17、上,由于组织不当,出现踩踏惨案。当时李鸿章在观礼台上,他问俄财政大臣维特:“是否准备把这一不幸事件的详情禀奏皇上?”维特做了肯定回答后,李鸿章摇摇头说,你们这些当大臣的没有经验。我任直隶总督时,我们那里发生了鼠疫,死了数万人,然而我在向皇帝写奏章时,一直都称我们这里太平无事。当有人问我,你们那里有没有什么疾病?我回答说,没有任何疾病,老百姓健康状况良好。皇上嘛就是皇上,干吗一定要让他知道那么多细节?我们干嘛非要用他国家死去好几万人的坏消息无故给他增添烦恼呢? 县官不如现管:“吏比官贵”今人之鉴 汉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初功臣周勃功高震主,被汉文帝以谋反罪名抓捕。到了狱中,曾官至丞相的周勃颇受了

18、些狱吏的苦,最后竟不得不“贿以千金”。古代贪官不少,贪吏更多,有些吏比官更贪。吏比官富的现象,并非个别。明朝李清在三垣笔记一书中写到,刑部一官员说:“天下有一介不取之官,而无一介不取之吏。” 县官不如现管,古今一般同。反映在今天的中国,即为基层腐败。在公众的通常视野中,与巨额经济犯罪挂钩、被查处的“贪官”们往往是厅局级以上的“大官”们。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官员滥用权力的腐败案件频频被曝光,影响恶劣。这些官员职务不高,权力不小,有的人年龄还不足35岁,却已自送仕途前程。监督不力、官商勾结、“官官勾结”使其腐败具有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各地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贪污腐败与职务犯罪年轻化趋

19、势凸显,年轻干部群体成为腐败高危人群。有评论直言,某些地方权力生态的复杂和混乱,潜规则盛行,是“新官堕落”的重要原因。 “今天天气甚好,今天天气确实好,今天天气确实不错” 在封建官场上,上司对下僚的好恶对于下僚的升降安危起着极大的作用。为了让上司喜欢自己,做下僚的大都掌握一条诀窍:惟上是从。 英国人威妥玛因久在中国,故对中国官场极为熟悉,他说,在衙门中,每当外国使臣发一议论,中国官吏都以目相视大臣视亲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视旧在署的大臣。如果亲王发言,则众人轰然响应,如亲王不说话,诸大臣便不敢先发言。 有一次,威妥玛说了一句“今天天气甚好”,无人敢应。有一姓沈的官吏忍不住应道:“今天天气确实好。”

20、于是王大臣又说:“今天天气确实不错。”此时以下各官轰然响应。 公款消费:半年吃掉十余万间“经适房” 宋代的李心传在韩野杂记中记载了宋孝宗的一次发怒。 发怒的缘由,是四川某官的公款招待费用严重超标,上任仅半年,又是偏远的西南,竟然花掉四十五万缗,一缗等于一千钱,四十五万缗是多少钱您自己可以算算,我怕报纸上写不开。这些钱在南宋初年如果精打细算地使用,可以建造普通农民居住的房屋135000间左右。 本该为老百姓遮风挡雨的十几万间经适房,竟然被一口一口地吃光了,还只用了半年时间,搁谁见了都得愤怒,怪不得宋孝宗大发雷霆。 迎来送往,公款招待之风多胜?苏东坡那是见过多少大世面的人,也曾心惊肉跳地为扬州的接

21、待规模发出感慨。他说,“八路舟车,无不由此,使客杂还,馈送相望”。沈括也有类似感言,他说,扬州“为天下四冲,四方宾客之至者,面目不相谁何,终日还坐满堂”。 在长流水一般的迎来送往中,招待费节节攀升肯定丝毫不存悬念。仅扬州一地,每年用于馈赠的小礼品,不消说全部,单说记了账的,就价值十二万缗。至于吃喝交通费更是不计其数。 清官之苦:为天下人苦,还要挨天下人骂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是一个颇有些理想成分的宣言,但回顾历史,却也是一些清官廉吏的真实写照。 楚国宰相孙叔敖应该算是较早的清官,他忠心耿耿地帮助楚庄王治理楚国,为官清正廉洁,终于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叔敖死后,他的妻

22、儿很快陷于贫困,只好靠卖柴为生。 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借妇人之口说:“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进而唱道:“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楚庄王闻此言,“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这段故事透露出古人的一个共识:如果做官不能带来利益,那么它就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宁死也不去做。因此做官谋利、升官发财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孙叔敖的所作所为自然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这位早期的清官在人们的心目中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傻子。

23、 秉公执法也难做:“大义灭亲”里外不是人 “大义灭亲”一语,出自春秋时一个真实的故事: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 石碏为了社稷和伦理,忍痛杀死儿子,可谓大义灭亲之典范。 但有意思的是,在春秋中,不只只字不提是石碏施计除灭儿子石厚,而且对石碏立公子晋为卫宣公还有非议:“立者不宜立也”,“石碏立之,众虽欲立之,其立之非也。”不但否认石碏立卫宣公的合法性,还隐约指责石碏杀子之非。 为何大义灭亲不但没得到好风评,却还被后人诟病?

24、这不得不提官场上的“亲亲相隐”之风。韩诗外传中记有一则故事:楚国有个名叫石奢的士人,他为人秉公正直。有一天,石奢在途中恰好看到有人被杀害,马上便去追捕那个杀人凶犯,可没想到追到杀人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于是他放过老父,任其逃匿,自己赶回朝廷。他对楚王说:“那杀人者是臣的父亲,若以刑处父亲来执行法政,这是不孝;而不执行国君之法,则是不忠。因放纵罪行枉废刑法而以死承担罪责,这是臣应当做的。”楚王不忍石奢为其父担罪,说:“你已经追赶而没能追到,这有什么罪呢?”石奢说:“国君赦免,是主上的恩惠;但为臣者不能弃失国法,是在下当守的义理。” 好官袁枚之殇:都恨长官归来晚,不知长官未餐饭 袁枚是清朝鼎盛时期

25、,数一数二的大才子,12岁中秀才,广西巡抚命其做铜鼓赋,提笔立就。20出头就登科及第,点了翰林。之后即被下放“基层”,做了知县。 做了芝麻官的袁枚很快得了能吏之名,前后做了几个县的县令,每到一处,很快就会把前任的积案清理干净。袁令断案如神的故事,在民间到处流传,老百姓编成歌谣传唱。时人说他可以引经折狱,有儒者之风 百姓爱戴,官民一家,好一番和乐景象。芝麻官袁枚却是满腹牢骚:雏孀崽子拦满道,牵裾各各陈衷肠。但恨长官归来晚,未知长官未餐饭。忍饥息气排衙坐,欲决不决头屡顾。既恐羁迟转累民,又恐仓皇事多误。乱丝抽割将下堂,犹有秀才呈文章 我们对官的印象,舞台上都是“老爷”形象,出门四人大轿抬 ,喝道而

26、行;端坐大堂,吃拿卡要,贪赃枉法。可我们从袁枚的这首诗看,做地方县令,并没有那样的“老爷谱”,反而每天忍饥挨饿,妇孺有冤要申,不能不听着;平民百姓有状要告,不能不升堂;刚想下堂,又有秀才呈文章袁枚累,袁枚困,七品芝麻官袁枚说,做个尽职尽责的官,真的不容易。 官场是个大染缸:潜规则盛行,何以独善其身? 唐书幽闲鼓吹中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中唐时期,京城发生一件大案,牵扯到不少官员,但因为有人暗中活动,所以迟迟不能结案。有一天,宰相张延赏想起此事,非常愤怒,便召见司法官吏,当面下令:“此案已久,限在十天内审结。”第二天上午,张延赏来到自己办公的地方,发现书案上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三万贯,请不

27、要过问此案。”张延赏大怒,当即把纸条撕了,又下令下属督促审理此案。可隔天去办公,见书案上又出现了一张条子,上面写着:“钱五万贯”。张延赏更是气愤,下令限在两日内审结。又过了一日,桌上又有了一张纸条,写着:“钱十万贯。”张延赏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钱至十万,已经可以通神了,没有不可挽回之事。我怕由此得祸,只能不去管这桩案件了。” 一介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也奈何不了官场“钱规则”,固有自己的私欲,但也说明,在那样的环境里,想做个好官有多难。 清时也有类似故事:福建某地屡屡发生顶凶之事,中央大员奉命去查,明知人犯“顶包”却无可奈何,在县太爷和平民逼迫下判了个死刑。他无奈直叹:法外有法,又岂是我一

28、人能改变? 在其位谋其政,“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唐玄宗李隆基曾说过一句十分得意的话:“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即用自己的操劳换来大唐的盛世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这句话公仆楷模周恩来总理也说过。 老子提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是说,以爱护自己身体的态度来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给他;以爱护自己身体的信念来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和“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有异曲同工之妙。 俗话说得好,“吃粮扛枪,当兵打仗”。在其位,谋其职。凡当官者都应该明白,当官就是担当一份责任,这一份责任是你这个职位所必须履行的、无可推诿的职责,而决不是一种义务。切莫尸位素餐,占着茅

29、坑不拉屎。 “为民请命”是个危险的事 明朝大清官海瑞一生十分清廉,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担任淳安县知县时,采取丈实田亩,大大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得罪了总督胡宗宪,海瑞被嘉靖皇帝关入大牢,直到72岁才被重新启用,但他始终以为民请命为己任。 为民请命从来都是个危险事。古有海瑞入大狱,今有89岁高官杨维骏闹政协。而他们的经历也颇为相似,都遭到了一些势力的阻挠和刁难。 俗语常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明末的黄宗羲认为: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古代说为官者为民之父母,今日称作人民公仆,说的都是官员要为人民服务。 杨维骏说,作为一个卸任干部为群众反映诉求没什么值得赞颂的,如果

30、引起了网民的轰动,那只能说现在的官员真正为民办事、对人民充满感情的变少了。 无过无功也是罪,需知官员非摆设 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做梦到了冥府看阎罗王审案,有个穿着公服的官员昂然而入,该官员自称任职所到之处只喝一杯清水,现在可以无愧鬼神。阎王笑道:国家设立官职治理民间,再小的官员,都要承担利弊责任。如果只是不要钱、不收贿,干脆把个木头人摆在公堂上面,不比你更好吗? 这位官员听了不服气,说道: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呀!阎王说:你一生处处只求自我保全,某个案件,你怕和自己沾上嫌疑,没有发言,这不是对不起老百姓吗?某件事情,你害怕做起来繁重不堪,没有去做,难道不是对不起国家吗?

31、为什么国家三年就要考察一次官员?做官的,没有功就是有罪了! 但放眼今日官场,如无利益牵绊,几人愿意动起来?河北省曾在短短两个月内,查处894名官员,有的摘掉乌纱,有的调离岗位,最轻的,也是“诫勉谈话”。这894名官员,“罪名”是“不作为”。他们似乎没有贪贿收受,也没有违法乱纪,却遭到了严肃整饬。于是有的人便问,没有“腐败”,也要“查处”?是的,因为“不作为”,正是一种“腐败”。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演讲时说:“二三十年以前的学生,他们有一种立志,就是在闭户自读的时候,总想入学、中举、点翰林。以后还要做大官。中国几千年以来,有志的人本不少,但是他们

32、那种立志的旧思想,专注重发达个人,为个人谋幸福现在的青年,便应该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 孙中山所说的“为个人谋幸福”和“以国家为己任”不正是当今两种截然不同的为官之道吗?令人遗憾的是,前者熙熙攘攘,后者寥寥无几。有人甚至高呼“当官不为民做主,要为自己谋幸福”,以小人之嘴脸坦荡行于世,官场社会混乱如斯,百姓之祸。 “人往高处走”,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但何为“高处”,却因人们认识上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境界、不同的人生态度。“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简单地把职务提升与人生“高处”划等号,认为只有职务上去了才算进步,才是成功精彩的人生。 “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河南某古县衙有这样一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平实质朴,却一语道破天机:官员也是百姓。这幅至今仍在的楹联照出了许多官员的浮华丑态: 不愿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