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4.52KB ,
资源ID:69880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88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学观念的发生以风为例二叶舒宪.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学观念的发生以风为例二叶舒宪.docx

1、文学观念的发生以风为例二叶舒宪00:22文学观念的发生。第一个问题,风诗的圣化与还原。风诗的圣化与还原上一讲讲到对“风”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先神圣化,从而后来又把它还原为男女间爱情诗的这么一个过程。从清朝的学者到现代的学者,观点越来越激烈,00:52主要是因为现代学者接受了世界文化的知识,有从更广阔的背景上重新看待上古诗歌经典的这种需求。在这里要特别举出的是现代的著名诗人兼学者闻一多先生的观点。闻一多(1899-1946),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风诗类钞闻一多写过一个书,叫风诗类钞,01:22专门针对诗经中的国风部分,重新分类,重新地评点。这部书的特点,在它的序中所说,是要进行一

2、个社会学的分析,就是把诗经的国风当作社会史料、文化史料读。在具体的研究中,又提出了要把考古学、01:52民俗学、语言学三个学科,作为解说的方略,重新地还原国风的时代。在闻一多所举的社会、考古、民俗,我们说,和人类学都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民俗学,民俗学、考古学有的就放在人类学的下属学科来看。这样的一种自觉的还原意识,02:23在闻一多这里,代表性最为突出。他把清朝以前的儒家诗说,特别是带着那个教化的有色眼镜的这种诗说,一下子抛到了九霄云外。希望让现代的读者直接看到诗经国风究竟是怎么样一些作品。比如说,02:53在诗经中的一首,叫做柏舟。闻一多加了注,一个女性对一个河中泛舟的少年发出呼告:“我愿以

3、此身许配给他,至死不变节,无奈他不相信我哟!”柏舟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河中泛舟的少年,“我愿以此身,”就是这个柏舟是一个女性对一个河中泛舟的少年发出的这样一个呼告。“我愿以此身许配给他,至死不变节,无奈他不相信我哟!”03:23这是闻一多在注里边对诗经的柏舟这个作品所做的判断。再比如,在一篇题为蜉蝣的诗中,闻一多这样注解,蜉蝣表达的主要是情欲的冲动,烦燥不安的心理状态。他说这个诗中的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冲动,是一种情欲的冲动,烦燥不安的心理状态。所以,也就是古代说的这个心中之忧,忧愁的“忧”,在闻一多看来,03:53它未必是一种忧愁的“忧”,而是一种情欲的躁动,它和今天人所说的这个“忧”,含义是不同的

4、。这样一些话就等于说是希望直接表达爱欲,甚至是性欲的这样一种态度,完全暴露了这样一些诗歌的原始性。这是闻一多对诗经国风中的这样一些作品的看法。04:24在汝坟这样一些作品的注解中,闻一多还提出,诗歌中用来表达饥、渴、饥饿的这些词汇,往往不是直接讲的食欲,而是隐喻的性欲、欲望。诗歌中用来表达饥、渴、饥饿的这些词汇,往往不是直接讲的食欲,而是隐喻的性欲、欲望。所以,这个饥,吃鱼,食鱼,实际上都是隐喻的性的活动。所以,用这样一些隐语来表达的诗,在国风中非常的普及,04:55非常的普遍。这里边就完全是和来自山野民间的情歌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被当作“圣经”的,当作儒家教化之源的这些风诗,它实际上是来自民

5、间的男女情歌。那么这样的一种解释,我们说,在闻一多这里得心应手,05:25主要是他有了现代的社会学、民俗学的这些知识,参考了世界上各地发现的民间情歌的案例。同时,闻一多还接受了由佛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的这个传统。希望在语言象征背后去寻找潜意识,性的欲望等等。所以,闻一多的这种解说,我们说他参照了 闻一多参照了世界上其他文化中的情诗,对中国儒家信奉的经典,做了重新的解读,还原了其并不神圣的一面。05:55世界上的其他文化中的情诗,对中国儒家信奉的经典,做了重新的解读,他还原了它并不神圣的那个(一面)。 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说,确实是对诗经学的现代变革起了摧枯拉朽的作用。因为诗经在古代是所有的知

6、识分子必读的,从小就要背的。06:25这样一些作品的重新解释,让我们看到了,风作为一种诗歌门类,一种概念,一种文学观,到底来自怎样一种传统。风作为一种诗歌的门类,一种概念,一种文学观,它的背后,到底是来自怎么样一种传统。人类学家们在世界各地所做的调研,闻一多所说的一些现象,特别是用食欲来表达性欲这样一种模式,06:55是具有非常广泛的普遍性的。我在印第安,在美洲的印第安文化中,在南太平洋岛的原住民的文化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一些表达方式,在诗经的解说史上,一般地来说,被遮盖住了,没有人向那方面去想。07:25所以,这个闻一多的解说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尽管如此,这个现代的诗经学,很少有人再站

7、在汉代儒生的立场上,相信那些教化之说了。所以,风诗的圣化和它的还原,在历史上形成了两种趋势:汉代至清代,神圣化的说法占主流,清代以后,还原的说法占主流。风诗的圣化和它的还原,在历史上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趋势。简单地说,从汉代一直到清代,07:57是神圣化的说法占了主流,清代以后,还原的说法占了主流。一般的,在我们现代的大学课堂里,诗经的国风这一部分,被解释成爱情诗。正是因为有了闻一多以来的还原派的巨大的努力。问题虽然现在看起来告一段落了,神圣的诗经08:27被还原为男女爱情了,但是,这只是问题的“然”的层面,至于“所以然”的层面,还有待于深入地挖掘,也就是为什么这些诗被命名为“风”的问题。也就

8、是在古汉语中所发生的这个特有的文学观念,它的渊源何在,它的语义是如何演变和引申的。08:57在我们这一讲中,专门集中在这一个字所代表的文学观念上,特别是这一个字为什么能够派生出“风教、风化、风俗、风谣”等一大批的术语,充斥在古代的诗歌和文学的论述之中。所以,我们通过对这一个字的深入地解析,09:27希望在还原之后做进一步的还原,这也就是我们所要做的第二步的还原。这是本讲的第二个问题,标题是“风教”源于“牝牡相诱”。 “风教”源于“牝牡相诱”“风教”打上引号,“源于”就是“起源于”,打引号的“牝牡相诱”。这样的一种重新的还原,09:57它所依据的是最早的古书中的一些训诂学材料,不是说,我们想怎么

9、解释就怎么解释。古代的解经学也好,训诂也好,要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出处。这样的话,我们的第二个标题,第二个问题,“风教”源于“牝牡相诱”,首先要落实到这个“风”字的训诂学的争议上。10:27现代学者钱钟书先生,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在管锥编中对这个毛诗正义关雎这一篇下面加了详细的评注,说明“风”这一个字,叫做“一名三训”,也就是说,毛诗已经把“风”解释为风教了,教化了,但是,钱钟书说这只是一种解释。关于“风”,10:57在古老的训诂学材料上有三种不同的训诂方向。“风”字在训诂学材料上的三种训诂方向:文学的功能 文学的本源 文学的体

10、制所以,钱钟书先生参照西方文学理论的说法,把它们分别称作是文学的作用或者说是功能,文学的本源或者是文学的体制,这三个不同方面的意义。从这三个角度来看,11:27“风”是怎么样体现“一名三训”的呢?讽谏风教“风”者,风也,讽谏,讽刺的“讽”,讽谏,风教。这样的一些说法,表达的是这个诗的作用,它的功能。如果说到它的本源,“风”者,土风也,风谣也。“风”者,土风也,风谣也。这就是“风”的来源,土风和风谣。这个“风”11:57和古代所说的音乐联系在一起,所引用了一个证据就是汉书五行志下中所引的夫天子省风以作乐。汉书五行志“夫天子省风以作乐,”他考察了民间的这个“风”来制造音乐,制作音乐。所以,这个“风

11、”指的是民间的土地风俗的“风”,风情的“风”,今语也就是地方民歌。就是这个意思,根据这些民歌来。12:27这是对“风”的第二种训诂。第三种是言其体制,“风”者,风咏也,风诵也。“风”者,风咏也,风诵也。它指的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东西,所以叫做“系乎喉舌唇吻”。它就是说,这个诗的朗诵、背诵、吟唱这样一种方式,叫“风咏也,风诵也。”12:57所以,引用了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叫做“风乎舞雩,咏而归”,就等于唱着回来了。这里的“风”就是歌唱的意思,“歌”的意思。这样一来,“风”,一个字代表三种训诂方向,钱钟书把这种现象叫做“并行分训”、并行分训 同时合训“同时合训”。 就是一个

12、字可以并列几种解释,彼此之间不是冲突的,13:27而是可以互相包含的,都有理,都有道理,所以它叫做“并行分训”。“同时合训”,就是不同的意思可以用来解释一个概念,这也就是把咱们要讲的这个“风”字做了一个相对周全的演说,三个方面。这样的一种原理,它不仅仅是“风”这一个字,钱钟书在解释上古经典的13:57许多著名的范畴概念的时候,都用的是这种分训的眼光,合训的眼光。比如说周易的“易”字,钱钟书说“易”字要“一名三编”,也是三个,就是变,周易的“易”字:变易、易简、不易变易、易简、不易,这一个字可以有三种解释,而且这三种解释中有两个是针锋相对的,变易和不变,不变易,它是反训。14:28相反相成的解释

13、集中在一个概念、一个范畴上,这是我们在读古书的时候,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如果把眼界再放宽一些,我们发现,“风”这一个字它绝不仅仅是三训,它的意思太丰富了。今天的通行的工具书,大家去翻一翻,辞海里边列了“风”,一共有多少种解释呢?14:58一十二种。就这一个字它在古书中已经有的意义是一十二种,以后人们还会发明出什么意义,那是后来的话,至少以前十二种意思。那么其中有六种根据都是哪里呢?都是汉代诗学文献毛诗序所规定的。这么多的对“风”的理解,15:28必然在评论、交流、教学、研究中会遇到困难。因为你说的“风”跟他说的“风”彼此不搭界,或者有出入。所以,这带来了一个混乱,带来了一个讨论的混乱,所以有必要

14、重新加以统一。有一位现代学者,叫张西堂的,在50年代写了一部诗经六论,他就专门对这个“风”的15:58这些概念做了重新的梳理。梳理的结果和辞海中对“风”的解释,差不多也是十二个义项,解释了十二个意义,十二种意义的。这十二种意义分别依据的是毛诗序和其他的解经的书。这一听起来,好像有些同学已经不耐烦了,一个字能讲出十二种意思来。16:30但是这确实是古代文学观念在它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回避的话,那么还是不清楚。所以,我们不要害怕繁琐,我们把这十二种诗经六论中“风”的十二个义项简单地罗列一下。第一,叫“风风说”,风风说“风”就是风。它的根据就是毛诗序里边所说的“风,风也”。就

15、是上一个“风”和下一个“风”,可以有不同的意思。17:00也就是说,上一个“风”就是风,下一个“风”可以代表加上言字旁的讽刺的“讽”,“风,风也”实际上可能是“风,讽也”。第二种,“风教说”, 风教说也是毛诗序的。“风”就是一种“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所以叫“风教”。第三种“风动说”, 风动说还是毛诗序的。风能够吹动万物,能够感动人心,“风动”。第四,“风化说”, 风化说 还是毛诗序的。“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第五种,“风刺说”, 风刺说17:30“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上边是用这个诗歌来教化下边的老百姓,老百姓用一些尖锐的诗歌来讽刺,来向上边提出批评和意见。所以,这也叫“风刺说”。第六种

16、叫“风俗说”。 风俗说就是把这个诗,一国、一个地方的诗可以看那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这叫“风俗说”。以上的六种全是根据毛诗序的。18:01第七种叫“风土说”, 风土说根据另外的解经学家。所谓“风”,什么是“风”呢?“风土之音曰风”,就是一个地方的风土,它如果表现在声音方面。第八种,“风者风雨之风”。 风者风雨之风这就回到了大自然的这个现象。什么是“风”?“风”就是刮风下雨的那个“风”。第九种,“风者民俗歌谣之辞”。 风者民俗歌谣之辞18:31这个依据的是宋代的理学家朱熹的诗集传,这一位在解经的历史上地位很重要。什么是“风”?“风”就是民俗歌谣,有一点接近我们还原说的这个意思了。第十种,“风讽说

17、”。 风讽说就是把讽刺的“讽”当成是“风”的本意了。这个“说”来自梁启超。第十一种,“风气说”, 风气说出自现代学者章炳麟。“风为空气之激荡,气自口出,”19:01所以就叫“风”。他说的也是“气”,但不是大自然中的“风气”,而是人嘴里边说出来的,这个跟咱们讲的“文以气为主”,人以练气功和一种精神修行又联系到一起了。第十二种,“风为声调说”。 风为声调说采用的是现代学者顾颉刚先生一个专论,叫论所录全为乐歌。全是能够唱的,全是歌。19:31所以,这个“风”指的是这些能唱的歌的声调,曲调。这样一来,十二种解释对“风”这样一个文学观念,可以说,做到了无以复加的详细和繁琐。张西堂罗列了十二说,最后他认为

18、顾颉刚的这一说最稳妥,也就是,把“风”当成声调较为合理。因为它兼顾了诗经里边20:01提供的内部的证据。其中讲到崧高这一篇, 形容吉甫之诗“其风肆好”,这个诗,“风”就是指的音乐,乐调。所以,这样的一种解释,我们说,是现代学者经过还原以后,对“风”的重新理解。20:31以上这十二种说法,在我们做文学人类学的学者看来,都各有各的道理,而且都有引经据典的出处。但是,在我们看来,全都没有抓到痒处。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古老的训诂学证据被遗忘掉了。也就是说,在十二种解释“风”的观点背后,21:01还潜藏着另一种,也就是第十三种解释,什么解释呢?就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中标题提示的“风教”源于“牝牡之诱

19、”。第十三种解释“牝牡相诱说”, 牝牡相诱说提出者也是一位现代的诗歌研究者,大名叫陆侃如。陆侃如(19031978)著名学者。他说,这个“风”的意思,不要再找那么多弯弯绕,21:31绕来绕去,“风”就是“牝牡”,“牝”、“牡”实际上就是指的动物中的雄和雌,公的和母的,两性之间如果要相诱的话,“风”就是它的意思。那么这个根据是在哪呢?这个根据是古代的第一部史书尚书中费誓这一篇,其中有一句话叫做“马牛其风”, 马牛其风尚书.费誓马、牛看起来是两种动物,“马牛其风”什么意思?22:01好像不太明确。左传里边又出现了 风马牛不相及左传“风马牛不相及”这个话。今天的人就都会说了,好像说两个事情不搭界,常

20、常用这句成语,俗语来作比喻,这个事风马牛不相及。那么这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过去的注解都把这个“风”解释成“放”,22:32“风马牛不相及”就是放马、放牛,它们不会混在一起,马就是马,牛就是牛,解释成“放”。但是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没有抓住“风”字的本意。在吕氏春秋的一个注中,一位叫服虔的注解家,对这个“风”字作了别出心裁的解释,就是我们所说的标题的意义,“牝牡相诱谓之风”,23:02很简单。那么这样的一个解释,在陆侃如先生这里,认为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因为诗经中的国风它确实是讲了两性之间恋爱的诗,那么它的功能往往就是用歌唱的办法来吸引对方,它就是相诱,它的功能和

21、它的内容是吻合的。举出的旁证是江南方言,23:32男女野合,害怕人撞见,请一个人来守卫,叫什么呢?叫“望风”。如果与情敌竞争,如果两个男的争一位女的,或者两位女的争一位男的,这个时候叫“争风”。所以,他说在这些措词中,这古老的语义在今天还在使用,所以,“风”的起源大约是什么?男女在一块赠答,我送你一首歌,你送我一首诗,24:02这样的话,两厢之间建立情感。所以,这个陆先生这样一个解说,他既引了古书的证据,又引了现存的民歌中的这种证据,我们说,它具有一定的还原到人类学意义上,就是现实生活中,这个诗歌是干什么的。这样的一种引证,把这个“风”的远古的真相,我们说做了揭示。24:33这个把过去那十二说

22、,张西堂先生所列的那十二说,看来和这第十三说之间,应该成为一个对立。虽然十二说彼此不一样,但是它们说来说去,还是没有抓住国风、风这一类诗的本质特征。所以,这第十三说“牝牡相诱”,两性之间的引诱。那么为什么两性之间的引诱25:03能用这样一个名称呢?在陆侃如的这个学说提出来以后,响应者不多。一、好像知识分子们在大雅之堂上讲神圣的经典,讲到最后讲成了两性之间的吸引,这个好像不太雅正。这样一来,一些包括写诗经研究史的人都不采取这样的观点,把它放在一边,把那十二说可以拿出来大讲特讲,25:33但是只有个别的学者对此做出了呼应。著名的学者朱光潜先生,(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23、翻译家。曾经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了很多洋书,也了解了精神分析的原理。所以,他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性欲母题在原始诗歌中的位置叫性欲母题在原始诗歌中的位置,他完全赞同陆侃如先生这种解释,26:03而且把诗歌中的性欲母题问题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这也是有一点让大众哗然的。这个是在现代学术历史上发生的新的变化。根据这样一些判断,依达尔文说,诗歌的原始功用全是引诱异性。鸟兽的声音都以雄类的最为雄壮和谐,它们的羽毛颜色也以雄类的最为鲜明华丽。诗歌和羽毛都同样是性的特征,在人类是如此,所以诗歌大部分是表现性欲的。国风大半是言情之作,已为世人所公认。朱光潜朱先生说,“国风大半是言情之作,已为世人所公认。”从人类学

24、的高度来判断,“依达尔文的说法,诗歌的原始功用全是引诱异性。”这把达尔文抬出来了,26:34这个进化论的创始者,“鸟兽的声音都以雄类的最为雄壮和谐,它的羽毛颜色也以雄类的最为鲜明华丽。诗歌和羽毛都同样是性的特征,所以在人类是如此,诗歌大部分是表现性欲的。”这个说法好像有一点绝对了。就是说人类的诗歌完全是达尔文说的,是异性之间引诱用的,所以,诗歌大部分是表达性欲的。27:04这样一来,对诗歌的这种看法,原来是神圣的经典,讲究儒家的伦理教化的,现在被说成了完全是两性之间引诱的。这样的一场争论,我们说,在今天仍然还在继续,但是,这个问题已经比较明确了,也就是说,在古代的训诂学中,确实有把“风”解释成

25、27:34两性之间相诱的这样一种解说,而且是非常古老的。那么这样一种解说究竟有没有道理?那么造字的时候的祖先为什么在写“风”的这个字的时候,在这个字的里边加上了“虫”字,今天的这个“风”,简体字看不出来了,繁体字中间是“虫”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这个“风”在商代的文字中,28:04和我们中国神话中的最著名的神鸟凤凰是一个字。今天这两个字也差不多,稍微写得潦草一点就成一个了。在殷商时代,这两个字是互换的,声音、意义都是相通的。那么这里又埋藏下了更进一步需要还原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命名的时候采这个字,这个字本来意义到底是什么?28:34我们现在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揭示。因为这个字太复杂了,它是冰山上的一角,冰山下面带着一整套远古人类的神话观念,需要我们做人类学的进一步还原。好,这第二个问题先讲到这里,我们在下一节接着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