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921.46KB ,
资源ID:693140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314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年产8万吨丁辛醇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年产8万吨丁辛醇设计.docx

1、年产8万吨丁辛醇设计年产8万吨丁辛醇设计组员彭艳娥 郭桐 江志华 王雨亮 张小龙 赵胜飞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及性质(1)项目名称:以丙烯为原料年产8万吨丁辛醇的生产项目;(2)项目性质:为某一石化/煤化总厂设计一座丙烯制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合成分厂。1.2设计依据(1)化工工程设计相关规定;(2)国家经济、建筑等相关政策;1.3丁辛醇作用及意义1.3.1意义及作用丁辛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它有三个重要的品种:正丁醇、异丁醇、辛醇。正丁醇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联二酸二丁酯等酯类产品。前者用于涂料和粘合剂,后者为PVC的增塑剂。用丁醇生产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脂肪

2、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的生产。丁醇是生产丁醛、丁酸、丁胺和醋酸丁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原料,可用做树脂、油漆、粘接剂的溶剂及选矿用的消泡剂,也可用做油脂、药物和香料的萃取剂及醇酸树脂涂料的添加剂。1.3.2发展概况1.国外发展概况丁辛醇是随着石油化工、聚乙烯塑料工业的发展和羰基合成工业技术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的。羰基合成反应技术是1938年在德国最先开发成功的,随着在英、美、法、意等国家获得发展。自低压铑法问世以来,该法在丁辛醇工业领域独领风骚,先后转让给9个国家,共建设了23套装置,采用该法生产的丁醛产量超过3.5mt/a,占丁醛总产量的70%。所有新建装置全部采用低压铑法,

3、该法以其技术优势正在逐步淘汰高压铑法。近10年来,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烟气脱硫的关键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开发并取得显著成效。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8年止,美国投产了相当于装机容量150GW的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德国投产了相当于装机容量30GW的电厂烟气脱硫装置;日本已建成投产大型脱硫装置1400台(套),相当于装机容量39GW。2.国内发展概况我国的丁醇生产技术在1980年以前主要采用粮食发酵法制丁醇,采用乙醛缩合法制丁烯醛,丁烯醛缩合、加氢制丁醇。由于工艺技术落后,这类的丁辛醇生产装置已经停产。1976年,吉化公司从德国BASF公司引

4、进50kt/a的高压铹法丁辛醇装置。1982年建成投产。随后,大庆石化总厂,齐鲁石化公司从英国DAVY公司成套引进丁辛醇生产技术,并在1986年,1987年相继投产。(1)1992年北京化工四厂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引进丁辛醇生产的专利技术及关键设备,于1996年投产。(2)1996年齐鲁石化公司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将原来低压羰基合成气相循环法改为液相循环法。在反应器不变的情况下,将产量扩大为原来的1.9倍。1998年吉化公司对原有的BASF高压羰基合成装置进行改造。引进了UCC/DAVY第四代低压液相循环羰基合成技术,在保留了原装置的异构物分离、丁醛缩合、辛烯醛液相加氢、醇的精馏分离等几部分的基

5、础上,另外扩建了一套气相加氢、丁醛缩合、液相加氢、醇精馏分离系统,改造后的装置于2000年8月投产,目前吉化公司丁醇、辛醇合计最大生产能力可达120kt/a。1.4产品与原料方案1.4.1产品方案本项目的主要产品是正丁醇、异丁醇、辛醇。各种产品的详细规格如下:(1)正丁醇产品方案表1.1 正丁醇质量规格项目指标项目指标纯度99.5(m/m)色度5APHA水分0.10(m/m)异丁醇0.5(m/m)醛类0.05(m/m)密度(20)g/cm30.8090.811酸度0.005(m/m)蒸发残余物0.003(m/m)硫酸色度20APHA(2)异丁醇产品方案表1.2 异丁醇质量规格项目指标项目指标纯

6、度99.5(m/m)色度10APHA水分0.15(m/m)硫酸色度20APHA醛类0.1(m/m)密度(20)g/cm30.8010.803酸度0.003(m/m)蒸发残余物0.004(m/m)(3)辛醇产品方案表1.3 辛醇质量规格项目指标项目指标纯度99.5(m/m)色度5APHA水分0.05(m/m)硫酸色度15APHA醛类0.05(m/m)密度(20)g/cm30.8310.833酸度0.01(m/m)不饱和物0.05(m/m)1.4.2原料方案表1.4 丙烯原料规格及技术指标化学级丙烯丙烯9510-2mol最低丙烷、甲烷和乙烷510-2mol最高乙烯2010-6mol最高甲基乙炔及丙

7、二烯1510-6mol最高氧510-6mol最高总硫110-6wt最高C4及C4以上的烃510-6mol最高乙炔110-6mol最高氢510-6mol最高总氯(以HCL计)110-6mol最高绿油1010-6wt最高水份2010-6wt最高醇(以甲醇计)510-6wt最高续表CO+CO21510-6mol最高进界区状态;液态压力:2.2-2.8MPa.a温度:环境在生产丁辛醇过程中,原料合成气与丙烯中含有H2O、S、O2、As和炔烃等杂质,这些杂质容易使催化剂活性降低,甚至中毒失去活性,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必须进行精制脱出丙烯中的微量杂质,保证装置的正常进行。因此工段主要为利用催化剂将微量杂质

8、脱出。表1.5催化剂规格名称型号规格规格一次用量硫化铂进口:C53-2国产:BC-02-0093mm直径挤压成型脱除合成气中的氧1121(第一层)5.5 m3Pt0.0810-2wt活性碳进口:207A国产:JB-15-10目颗粒状脱除合成气中的羰基铁和羰基镍11208.5 mCTC值55-6010-2水分1010-2wt浸苛性钠的活性氧化铝进口:ICI-59国产:T4023-5mm球脱除合成气中的氨1121(第一层)4 m3Na2O1210-2wtAl2O3(高表面)Al2O3(高表面)其余松密度900kg/ m3铑催化剂ROPAC国产:BG-2-007Rh;19-2110-2wtOXO反应

9、催化剂年用量70 kg氯化物:0.110-2wt铁:0.00510-2wt锌:0.00510-2wt三苯基膦TPP白色晶状小片或颗粒OXO反应助催化剂年用量34000kg熔点:78.5-81.5三苯基膦 9910-2wt钠510-6wt灰份 10010-6wt干燥损失2.510-6wt1.4.3主要物料规格及消耗本项目主要原料消耗情况见下表:序号原料规格用量(吨/年)1丙烯工业级588642合成气工业级473603氢气工业级2757.64铑系催化剂205铜基催化剂156氢氧化钠17.8表1.6主要原料规格及消耗第二章工艺设计与计算2.1工艺原理净化的合成气与丙烯,在铑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羰基合成

10、反应生成丁醛,反应方程式如下:(1)丙烯醛化生成正丁醛:CHCH=CH+CO+HCHCHCHCHO(2)丙烯醛化生成异丁醛:CHCH=CH+CO+H(CH)CHCHO上述两个反应,正丁醛是目的产物,而异丁醛是副产物。在选择的反应条件下,正丁醛/异丁醛生成的比率为10:1。2.2工艺路线的选择本设计是年产8万吨丁辛醇合成气净化及羰基合成车间工艺的初步设计。丁辛醇的生产工艺有两种路线。一种是以乙醛为原料,巴豆醛缩合加氢法;另一种是以丙烯为原料的羰基合成法。国内外的羰基合成法又分为高压钴法、改性钴法、高压铑法和改性铑法。其中改性铑法是当代丁辛醇合成技术的主流。改性铑法又分为气相循环和液相两种。液相循

11、环改性铑法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广泛使用的丁辛醇合成技术。本设计以净化后的合成气和丙烯为原料,采用低压气相循环改性铑法进行羰基合成反应。2.3工艺流程简述2.3.1流程示意图图2.1流程示意图2.3.2各工段工艺流程1.丙烯净化:丙烯在2.42.8Mpa压力和环境温度下,以液态送进界区,由PIC211控制液态丙烯系统的压力,去丙烯预热器E1301,用0.25Mpa的蒸汽将丙烯预热到25,有TIC201控制预热温度。被预热后的丙烯进入1#净化槽V1301,V1301内装一层活性氧化铝催化剂。丙烯在经过该催化剂床层时,大部分H2S被吸附除去,同时在过量水的存在下,将丙烯中的全部CoS水解为H2S。丙

12、烯从V1301出来后,直接进入2#净化槽V1302,该槽自上而下装有活性氧化铝、氧化锌和浸铜活性碳三层催化剂。第一层活性氧化铝同V1301催化剂所起的作用一样,是在V1301离线时,保护氧化锌床层,氧化锌将丙烯中的硫脱除到0.110-6mol以下,而浸铜活性碳将丙烯中的氯化物脱除到0.210-6mol以下。丙烯从V1302出来后,在FIC202控制流量下,进入丙烯蒸发器E1302的蒸发段,E1302用0.25Mpa蒸汽再加热使壳程中的甲醇蒸发,甲醇冷凝下来,E1302壳程里的甲醇饱和压力由PIC209控制,蒸发温度由TIC203控制。丙烯来开502蒸发段后进入丙烯过热器1503,用0.25Mp

13、a蒸汽将丙烯加热到80,然后经过PIC205控制丙烯汽化段的压力,经V1303A/B过滤器,进入OXO系统。2.OXO反应:从原料净化工序来的丙烯进料气体,与来自汽提塔的汽提气和OXO循环压缩机P1302的循环气汇合在一起,在OXO反应器进料压力PIC301控制下,分二路(并联)有FIC304/305控制进料流量,进入OXO反应器V1305A/B。V1305A/B是带搅拌的釜式反应器,内有冷却盘管和进料气体分配器,并装填有Rh/Tpp丁醛的催化剂溶液,在气体分配器以及V1306A/B搅拌器的作用下,原料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扩散在催化剂溶液中,并于90-110,1.65MP.ag条件下,在V130

14、5A/B里发生OXO反应生成丁醛。OXO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通过产品丁醛的蒸发脱除一部分,通过调温水换热脱除一部分。反应温度由TIC305/316通过冷却盘管的调温水控制。调温水系统是一个闭路循环回路,由调温水泵P1304A/B保持循环,输送到1103A/B盘管的调温水温度为55,从V1305A/B盘管出来时温度升到8090C,然后在调温水冷却器V1307中由TIC409控制,将调温水冷却到55后进到调温水缓冲罐V1308。V1308对调温水介质随反应热的变化日产生的膨胀起一个缓冲作用。反应产品丁醛被循环气体从反应器中汽提出来,经过雾沫分离器V1304A/B除去循环气体中夹带的含有催化剂的液

15、滴,去羰基合成循环冷却器V1311A/B,将产品丁醛冷凝下来,并将循环气体冷却到40,然后进入羰基合成产品收集器V1310中,V1310中收集的液相产品丁醛一部分用粗环泵P1301打会反应器V1305A/B中,用LIC301/303控制保持V1305A/B液位稳定,环压缩机P1302,P1302将气体从1.5MPa.g压缩到1.9MPa.g,返回反应器V1305A/B中。在气体进P1302前,由PIC305控制向燃料气管网排放部分气体,以维持反应系统中惰性气体组分的平衡和反应器气体循环回路压力的正常。羰基合成循环压缩机P1302是一台由蒸汽透P1303驱动的单级叶轮离心压缩机,可获得0.4MP

16、a的压差,蒸汽透平P1303用3.6MPa.g蒸汽操作,排出蒸汽压力为1.3MPa.g。2.4工艺参数丁辛醇生产的工艺参数如下表:表2.1工艺参数表序号工艺参数位号单位指标1界区丙烯压力FIC101MPa2.40.12丙烯压力PIC205MPa2.00.13OXO反应温度TIC305/3160C87-1204OXO反应液位LI306/307%8038-485OXO进料压力PIC301MPa1.956OXO系统压力PIC305MPa1.650.027OXO气相CO浓度AR301/30210-22.0-4.581105液位LIC403%6052.5物料衡算2.5.1物料衡算的意义和作用物料衡算是化

17、工计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进行化工计算的基础。在化学工程中,为了导出某一过程的基本方程式和建立数学模型,设计或改造工艺流程和设备,了解和控制生产操作流程,核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等都要惊醒物料衡算。物料衡算在生产和设计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工厂设计中,物料衡算是在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确定后即开始的一项化工计算工作。因此,设计工作从定性分析转入定量计算。物料衡算是通过每一道工序的物料变化情况进行平衡计算,从而得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各股物料的量。通过物料平衡在已知产品生产任务情况下算出所需要的原材料,生成的副产物及废物等的生成量,或者在已知原料投放情况下,算出产品,副产物及废物量。此外,通过物

18、料衡算,不仅可以算出原材料消耗定额,并在此次基础上作出能量平衡,算出动量消耗和消耗定额。算出生产过程所需要热量或冷量,同时为设备选型和计算提供依据。物料衡算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和车间运输量,对工厂技术经济指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5.2物料衡算本次设计为年产丁辛醇80000吨,其中辛醇55000吨,正丁醇25000吨,同时副产异丁醇8000吨。以每小时投料量作为计算基准。一年的工作日按330天计算,每天工作24小时,设计中采用已知下列数据:丙烯的摩尔质量为42.1kg/kmol.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28.01kg/kmol.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kg/kmol.正丁醛的摩尔质量为72.11kg

19、/kmol.异丁醛的摩尔质量为72.11kg/kmol.正丁醇的摩尔质量为74.11kg/kmol.异丁醇的摩尔质量为74.11kg/kmol.辛醇的摩尔质量为130.23kg/kmol.合成气中CO占49.0,氢气占50.4%,杂质(CH4+N2+Ar)占0.6。由于合成气净化过程中杂质为10-6/mol数量级,物料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对合成气净化过程不进行物料衡算,直接对羰基合成反应进行物料衡算。涉及到的反应有:CHCH=CH+CO+HCHCHCHCHOCHCH=CH+CO+H(CH)CHCHOCHCH=CH+HCHCHCH上述三个反应,正丁醛是目的产物,而异丁醛是副产物,在选择的反应条

20、件下,正丁醛/异丁醛生成的比率为10:1。丙烯除了进行上述两个反应外,还与氢气发生加氢反应生成,丁醛/丙烷的生成比率为11:0.3。物料计算:计算基准取100Kmol/h进口合成气进入反应器。物料平衡图如下:图2.2物料平衡图1.进入反应器的物料100Kmol/h合成气中含 CO=49 Kmol/h H2=50.4 Kmol/h因为H2过量,所以以CO为反应基准,需C3H6 49 Kmol/h2.主副反应消耗CO的量4因为产物n n-bal: n i-bal = 10:1所以主反应消耗 CO的量 = Kmol/hC3H6的量 = Kmol/h生成n-bal的量 = Kmol/h副反应消耗 CO

21、的量 = Kmol/hC3H6的量 = Kmol/h生成i-bal的量 = Kmol/h3.主副反应消耗H2的量主反应消耗H2 = Kmol/h副反应消耗H2 = Kmol/h,因为n n-bal: n C3H8 = 11:0.3 , n i-bal: n C3H8 = 11:0.3,所以反应生成C3H8的量 = Kmol/h所以三个反应共消耗H2 = 1.335 + 49 = 50.335 Kmol/h反应剩余的H2 = 50.4 50.335 = 0.065 Kmol/h4.主、副反应共消耗C3H6 = 1.335 + 49 = 50.335 Kmol/h因为丙烯净化后组成为C3H695%

22、,其余为C3H8所以丙烯用量为50.33595% = 52.98 Kmol/h其中含C3H8的量 = 52.98 50.335 = 2.645 Kmol/h5.反应后C3H8 = 2.645 + 1.335 = 3.98 Kmol/h6.反应生成的主、副产物的量n n-bal = 44.55 Kmol/h,n i-bal = 4.45 Kmol/h,n C3H8 = 3.98 Kmol/h,表2.2反应器进口物料平衡表组分K mol/h%(mol)分子量Kg/h%(wt)C3H650.33532.942.12119.156.87H250.432.952100.82.71CO4932.0328.

23、011372.4936.83C3H82.651.7344.1116.873.14杂质0.60.392816.80.45合计152.981003726.06100表2.3反应器进口物料平衡表组分K mol/h%(mol)分子量Kg/h%(wt)n-Bal44.5583.0272.113212.586.22i-Bal4.458.2972.11320.898.61C3H83.9857.4544.1175.744.72H20.0650.1220.13忽略杂质0.61.122816.80.45合计53.6651003726.06100其中:1.杂质为CH4+Ar+N2,所以分子量取平均值,为28便于计算

24、。2. H2质量百分比为310-5数量级,故忽略计算。经核算:n合成气=50.4+0.6+49=100 K mol/hM合成气=1008.+1372.49+16.8=1490.09 K mol/hn丙烯=50.335+2.65=52.98 K mol/hM丙烯=2119.1+116.87=2235.97 K mol/h图2.32.6热量衡算2.6.1能量衡算的意义与作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都要在严格控制的工艺下(如温度、压力、流量、浓度等)进行。经历各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进行着物质的生产。在这过程中,各类化工单元操作,或者有动量的传递(如流量传送);或者有热量的传递(如换热设备);或者有

25、伴随热量的质量传递(如精馏,吸收等)。若有化学反应,则不仅兼有“三传”(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还具有“一反”(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效应吸收或放热)。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发生质量的传递和能量的变化。前者可从物料衡算中求得,后者则依据能量守衡定律,利用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规律,通过平衡计算求得,这样的化工计算称为能量衡算。化工生产中,能量衡算概括起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效率如流体输运、搅拌、粉碎等单元操作中所需效率。2)确定热量或冷量如蒸发、蒸馏、冷凝、冷却、闪蒸等所需要的热量或冷量。(3)确定供热效率或放热效率如化学反应中,由于热效应(使体系的温度上升或下降)需确定的热量或冷量。(4)确

26、定节能措施为充分利用余热,降低总能量消耗所采用的相应措施。由此可见,能量衡算作为化工计算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对能量衡算进行认真严格的计算。2.6.2热量衡算及所需媒质的量热平衡式: Q1+Q2+Q3=Q4+Q5+Q6;(2-1)式中 Q1处理物料时需要的热量 kJ;Q2加热剂或冷却剂与设备和物料传递的热量(符号规定加热剂加入热量为“”,冷却剂吸收热量为“” )kJ;Q3过程的热效应(符号规定放热为“”,过程吸热为“”,注意:Q与热焓符号相反,即Q=H。如过程放热则H 为“”,则Q为“” )kJ;Q4离开设备物料带出的热量 kJ;Q5设备各部件所消耗的热量 kJ;Q6设备向四周散失

27、的热量,又称热损失 kJ。物料表表2.4反应器进口物料表反应器进口物质C3H6H2COC3H8杂质K mol/h50.33550.4492.650.6% mol32.932.95321.730.39表2.5反应器出口物料表反应器出口物质n-Bali-BalC3H8H2杂质K mol/h44.554.453.980.0650.6% mol83.028.297.450.121.12生成热和燃烧热表2.6生成热和燃烧热表1 atm,25下生成热 H/ Kcal/mol1 atm,25下燃烧热 H/ Kcal/molCO,g-26.416i-Bal,g-596.8H2,g-1.0H2,g-68.31n

28、-Bal,g-52.40CO,g-67.62C3H8-24.820C3H6-490.2C3H64.88临界温度,临界压力表2.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表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atmCO-140.2334.53H2-239.9012.80C3H691.845.6n-Bal25339.5C3H896.5941.98各键的T、P表2.8各键的T和P表TP- CHO0.0480.33- CH -0.0120.210CH3 -0.0200.227气体热容Cp表2.9气体热容Cpab103c106CO6.34241.8363-0.2801H26.4241.039-0.07804C3H62.25345.116-13.740C3H82.41057.19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