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6 ,大小:33.42KB ,
资源ID:688177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817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x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诡辩论 D。二元论 5.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

2、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7.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8.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离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际相分离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关系 B.一般与个别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关系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

4、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14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了否证1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我猜测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5、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18.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这两种观点 (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

6、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3、空间是指 ( ) 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24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2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

7、现 D。劳动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28意识是 ( ) A 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2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30坚持世界是多

8、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折衷主义 D。二元论31事物的规律是 ( )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 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现象之间的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2客观规律和人的关系是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33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现实世界是在( )A以自然界为前提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 B。人的能动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C人的实践基础上生成和发展的 D。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生成和发展的34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主要区别在于( )A人化自然有属人的性质,自在自然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属人的性质B自在自

9、然是既成不变的,人化自然是随着人的实践而变化的C人化自然经过人的实践改造,自在自然则没有经过人的实践改造 D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在人的实践中向人化自然转化3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36 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造成草原植被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

10、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 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2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38“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39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40我们国家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互相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是 ( )

11、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 B。既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4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4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43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特征或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抽象思维 C。制造劳动工具 D。语言的产生44理解整个人类社

12、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 C。政治制度演变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45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 B。精神的 C。实践的 D。绝对精神的 46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 B。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的 D。实践唯物主义的 47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4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C地理环境决定

13、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49“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说( )A自然资源的差异性有利于社会发展 B。自然资源的差异性不利于社会发展C自然资源富饶有利于社会发展 D自然资源富饶不利于社会发展50人类全部生产的基础是(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B人类自身的生产 C精神生产 D一切生产活动5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5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

14、观点 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53、承认我们的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A陷入诡辩论 B。导致怀疑主义 C。防止相对主义 D。防止绝对主义54、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5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5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普遍

15、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57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涵义在于( ) A它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过程 B。它揭示了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过程C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D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58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 )A经济基础 B。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5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6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

16、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6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62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C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63人的本质是( )A人的自由 B。人的理想 C。趋利避害 D。一切社会关系总和64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C社会价

17、值和自我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65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 )A惟一标准 B。最高标准 C。普遍标准 D。特殊标准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感性认识

18、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的新成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体,各门具体科学是部分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内容,各门具体科学是形式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具体科学只是相对真理5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6、

19、旧历史观的主要缺点是() A看不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B。看不到社会运动的特殊性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D。看不到阶级斗争的作用E看不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7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A自由和必然B.真理和客观规律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D理论和实际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8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 9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主张世界的可知性 B.机械性C.直观性D、形而上

20、学性 E.不彻底 10、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A思维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A它的研究对象发生深刻变化 B它的理论内容日益完备和科学化 C它的功能不仅是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D它具备了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E它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科学发展的状况 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状况 E。宗教信仰的变化13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是()A那时社会发展没有客观规

21、律 B。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斗争不力C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难以揭示比较隐蔽的经济根源 D剥削阶级思想家有意歪曲解释社会历史E社会领域人们有意识活动造成意志支配历史的假象14恩格斯说时间和空间即“物质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D。时间和空间概念是客观时间空间的反映 E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主观概念15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 ) A。意识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 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会产生出比人类思维更高级的思维C。辩证唯物论关于意识本

22、质规定的科学性D由于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因而是可能的 E人类思维将最终发展到机器思维16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 ) A葵花向阳 B。饥餐渴饮 C。雄鸡报晓 D。岩石风化 E。蚂蚁搬家17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 ( ) A机械唯物论 B。庸俗进化论 C。庸俗唯物论 D。各种唯心论 E。折衷主义18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 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物质范畴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D。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E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19人的大脑

23、是 ( ) A思维的物化表现 B。意识的源泉 C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 D。意识的物质器官 E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实体20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表现在( )A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B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且能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C意识不仅能反映当前的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D意识不仅能认识现在,而且能预见将来E意识不仅能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而且可以构造一个幻想的世界2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物体中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E运动和静止可以截然分开22时间和空

24、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 ( ) A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 B。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C时间和空间随着人们的观念变化而变化 D。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是不变的E“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不能否定的23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 ) A反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改变历史规律 D、改造世界 E、创造宇宙万物2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唯物辩证法 C反对了客观唯心主义 D。反对了主观唯心主义E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缺点25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A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B。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绝对时空

25、” C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E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26在意识能动作用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 ) A意识在一切条件下都有能动作用 B。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 C只有错误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 D、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越符合人的愿望,能动性越大27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纸上谈兵 B。画饼充饥 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E。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28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的基本观点认为 ( ) A自从有了生命就有意识 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意识是来源于最

26、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的大脑 D。有了动物的感觉就有了意识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9所谓“机器思维”是( )A指用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人脑的思维 B说机器能象人脑那样进行思维 C说机器能够进行独立的思维 D人所给予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E人的思维的物化表现30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 A指一切运动变化 B。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C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 D。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E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1、“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是( )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辨证唯物论的观点 C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D。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 E否定人的能动

27、性的错误观点32、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于( )A新事物的本质特点比旧事物优越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西消极的东西,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D新事物增添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E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能到底人民的支持3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对指导社会实践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 )A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B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D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指南 E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武器34、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

28、们(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在抓住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E在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处于平衡状态35、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E。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6、割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在联系会导致( )A相对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一点论 E。均衡论37、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 B。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是借思维才能把握C现象是易变的,本质是较稳定的

29、 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E本质是共性,现象是个性38、科学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此“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个论断()A正确地反映了必然性和偶然性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B违背了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偶然性去揭示必然性的事实C歪曲了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关系的原理D实质上是主张纯粹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E正确地概括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地位和作用3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是( )A从感性到理性 B。从理性到感性 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到理性 E。从感性到实践40、下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符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是( )A马克思主义句句是真理,应该坚持永远句句照办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E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必须坚持,已经过时的个别结论要修改41、下列选项中,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