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5.47MB ,
资源ID:68711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711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精品.docx

1、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精品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1. 新能源时代,热管理迎来黄金期 1.1. 供给驱动需求,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触底反弹,Q3 销量大幅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经历 2016-2018 年的高速发展后,2019H2-2020H1 新能源市场受到短暂冲击。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1) 2019 年,纯电乘用车最高补贴金额大幅下降;(2) 19H1 补贴退坡之前,消费者提前购买,造成一定的透支效应。2020 年初受到国内外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 Q1 销量大幅下滑,Q2 开始销量逐渐回暖,Q3 销量大幅增长,同比增速超过 100%。 需求回暖、政策调整

2、、供给改善推动销量增长。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2020Q3 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大幅增长,我们认为 20 年全年销量有望超过 120万辆,行业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 疫情后受抑制的供需得到释放。20H1 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较大,既有需求侧冲击,也有供给端的挑战。需求侧:疫情期间个人和营运车辆均属于停滞状态,伴随复工复产后逐步恢复,Q3 显著放量后同比转正;供给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23 家企业集团于 5 月全部复工,Q3 汽车销量和新能源车销量均实现同比正增长,汽车行业迎来周期向上拐点,疫情影响效应消退。2)政策调整:2020 年 4 月,财政

3、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补贴政策从 2020 年底延长到2022 年底,2020 -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30%;公共交通等领域,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 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过渡期三个月:2020 年 4 月 23 日-7 月 22 日过渡期内不退坡。地方政策补贴缓解趋暖,各地方出台消费支持政策,已出台的地区对新能源汽车基本补

4、贴 1 万元/辆,上海、天津、杭州、广州、深圳等地限购指标放开。可以看出,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力度放缓、补贴期延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20 年10 月 24 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调整本市部分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自 2020 年 11 月 2 日起,每日 7 时至 20 时,高架道路禁止悬挂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使用临时行驶车号牌的小客车、未载客的出租小客车及实习期驾驶员驾驶的小客车通行(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除外);2021 年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起,每日 7 时至 10 时、16 时至 19 时,内环内地面道路(不含边界道路)禁止悬挂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

5、通行(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除外)。新规由 2016 年 4 月 15 日起实施的 8 小时限行(7 时至 10 时,15 时至 20 时)延长至 13 小时限行(7 时至 20 时),强化沪牌和新能源车辆的路权;在 2021 年五一小长假之后内环地面的进一步限行已确定限制外牌车辆政策的落地。上海外牌限行政策推出后,存量外牌刚需车主需要在规定期限内拍中车牌或者购置新能源车,考虑到上海车牌额度较少,中标率低,我们认为大部分外牌刚需车主将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销量。 3)供给端改善:2020 年 9 月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零售 11.73 万辆,同比增幅 32%,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

6、量 9 万辆,同比增幅 21%,混动销量 2.68 万辆,同比增幅 92.8%。19年之前新能源汽车销量中,To B 端占比较高;19H2 受补贴退坡的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2020 年特斯拉 Model 3 国产后成本降低,价格大幅下调,在同级别车型中性价比较高,销量稳定在 1.1-1.5 万辆;同时,其他车企高性价比车型例如五菱宏光 mini、小鹏 P7、比亚迪汉、广汽 AION V 上市后销量迅速攀升,大众 MEB 首款车 ID.4 定价较此前预期更低。供给端的改善促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提高,为行业增长提供动力。 大势所趋,新能源车步入快速增长阶段。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

7、方向,中长期成长趋势明确。我们认为 2019 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驱动力来自政策性补贴,但 2020 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供给驱动需求的元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特斯拉、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齐发力。2020 年 9 月特斯拉国产 Model 3 终端零售销量 10883 辆,1-9 月累计销量 6.92 万辆,市占率达到 14%。现特斯拉上海工厂仅生产 Model 3,7 月以后,特斯拉招聘工人 1000 多人,为 Model 3 扩大产能和 Model Y 车型投产做准备,一期峰值产能有望提高到 25 万;二期工厂正在建设,预计最终峰值产能可达到 45 万/年;合计上海工厂产能

8、有望达到 70 万/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势头强劲,蔚来、小鹏、理想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合计月销量超过 1 万台。传统车企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车型较多,吉利、广汽、长安、比亚迪等均不断推出新车型;合资品牌方面,大众作为全球第二的电动车生产商,其 MEB 的首款国产化车型 A SUVe(ID.4)已经投产,预计 2020 年1 月初交付。 2) 产业政策从直接补贴向间接扶持过渡。产业规划、“双积分”、限购限行、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核查、电池后处理等促进措施有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政策上,6 月 15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新增 2021-2023 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考核要求为 1

9、4%,16%,18%,在2021-2023 年实现平稳过渡,鼓励企业投入研发,生产电动车,基本保障实现 2025 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 4.0L/百公里,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汽车总量的 20%”的规划目标;11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与2019 年推出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对整车性能要求有所降低,但更注重技术发展水平与现实需求的匹配度,强调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协同发展;限行限牌方面,目前 9 省 100 余城市发布了燃油车限行令,7 个城市限牌,更多的新购车主主动选择新能源车;基建层面,截止 2020H1,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为 13

10、2.2 万,其中公共充电桩 55.8 万个,国家能源局正在推进加强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提升充电保障能力。 3) 电动车全球化推动新能源车技术革新。全球多国已经出台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计划,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处罚和 SUV 车型的强势增长,欧洲在近两年大举推进新能源进程,1-9 月,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达 77 万辆,销量促进技术高速发展,大众停止研发内燃机赛车,采埃孚停止对传统内燃机的研发投入,全球领域不管是 OEM 还是 Tier1供应商,纷纷聚焦混动和纯电系统。动力电池方面,从磷酸铁锂电池到三元电池,从 523到 622,再到 811,特斯拉从 18650 转向 2

11、1700,伴随着能量密度提高,续航里程从 400km以下提升到 600km 以上。技术革新解决了用户里程焦虑,预计 2025 年电动车的成本将与燃油车一致。1.2. 解决新能源痛点,热管理系统迎变革 目前新能源车主要有四大痛点:高速续航衰减、低温续航衰减、电池安全、电池耐用性差,我们认为,根本原因为新能源车动力系统工作特性与温度强相关,受温度影响性能差异大。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合理工作温度为 0-55,高效工作温度为 20-35,电池包局部温差应小于 5,随温度升高,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速,内耗过大易引起续航里程衰减,严重时会导致电池自放电过大,造成内部温度不均,局部过热后自燃;三电系统也有相应温

12、控要求,电控装置及电子元件的工作极限温度为 120,驱动电机高温有引发电机永磁体退磁风险,合理工作温度应小于 70,一旦温度超出工作范围,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性能衰减过大,严重时会引发整车功能故障。为解决以上痛点,针对电动车对温度要求严格的特点需要量身定制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以减少电池内放电,提升续航里程,维持电池和三电系统的高效运作,最终实现整车性能的提升。 整车热管理系统按照功能分可分为舒适性热管理和动力系统热管理。舒适性热管理主要为空调系统热管理,可分为制冷和制热两大功能;动力系统热管理在燃油车上表现为发动机冷却,而在电动车上主要调节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的温度,包含冷热控制下的不同

13、模式选择。 燃油车热管理系统可以拆分为空调系统、发动机冷却、变速箱冷却、进排气冷却系统。其中发动机冷却、变速箱冷却、进排气冷却属于动力系统热管理。 1)空调系统是制冷剂和冷却液两种不同介质回路的组合,再辅以风扇、风道、空气清新装置等零件。制冷时,热量传导介质为制冷剂,由压缩机、冷凝器、管路和蒸发箱芯体组成回路,利用制冷剂的气液两相变化承载和释放能量,制冷剂通过膨胀阀后进入蒸发箱芯体,消耗内能并将冷量传递至乘客舱;制热时,热量传导介质为冷却液,由暖风芯体、冷却液管路、发动机组成回路,携带发动机热量的冷却液流入空调装置中的暖风芯体,免费为空调提供热量。蒸发箱芯体作为空调的冷源,暖风芯体作为空调的热

14、源,联合鼓风机、微电机、传感器等组成 HVAC(空调装置),通过冷热风门的自由配比,为乘客舱提供已设定风量和温度的空气。 2)进排气冷却热量传导介质为发动机废气,分为涡轮增压和 EGR(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主要取决于主机厂采用的技术和国家尾气排放的要求。该两种冷却方式涉及零件为空气管路、EGR 冷却器或增压空气冷却器。涡轮增压式发动机往往采用增压空气冷却器(中冷器)冷却空气,而涉及排放相关的自燃吸气式发动机车型,会利用 EGR 技术进行废气回收。 3)变速箱冷却热量传导介质为变速箱油,手动挡和自动挡冷却方案差异显著。手动挡车换挡频次低,变速箱产热少,可通过变速箱油自然冷却;自动挡车换挡自动进

15、行,频次高因而散热要求高,油冷系统需要冷却液二次冷却,因此油冷回路通过热力旁开阀和油冷器实现冷却。 4)发动机冷却系统热量传导介质为冷却液,与空调制热共回路,零件包括散热器水箱、管路、水泵、节温器和暖风芯体。系统给发动机和油冷器散热,通过散热器和暖风芯体放热,发动机水温稳定于 95左右,节能同时也维持发动机的良好工作特性。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热管理系统相应变化如下: 1)零件电气化。与燃油车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工作,并为空调系统提供免费热源的方式不同,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为电驱动,零件和系统均转型电气化。零件层面,电气零部件占比提升,机械式压缩机转型电动压缩机,新增电气零件 PTC 加热器、电磁

16、膨胀阀、电磁换向阀,产品包含机械、电气、软件设计,还参与整车高压互锁、安全监控、EMC 测试等,技术门槛和价值双提升;系统层面,热管理系统要实现整车热量分配和管理,因此与电池管理系统、空调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控域控制器实现信息交互,选择整车当下最合适的工作模式,系统长期发展方向为零件多元,信息交互,计算复杂。 2)系统复杂化。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在布局和功能上,均比燃油车热管理系统复杂。从布局分析,燃油车热管理系统围绕发动机布局,前至冷凝器、散热器水箱等前端模块,后至仪表板空调装置,零件布局于发动机前舱系统,容易进行装配和生产。新能源车动力热管理转型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由于三电系统布局覆盖整

17、个底盘,因此热管理系统布局也相应增大。以普通燃油车和 Model3 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布局为例,面积比为 1:3。从功能分析,电动车空调热管理系统在制热时衍生出 PTC 加热和热泵系统,三电热管理系统涵盖电池冷热两大功能,两个子系统通过电池冷却器和水冷冷凝器实现多种热交换模式,因此整个系统可以实现更多的热管理功能。 3)温控精细化。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是用来调节电动车“体温”的“免疫系统”,与发动机相比,由于三电系统对温度敏感,因此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要求更精细,需要实现单点监测精度 0.1,温控精度 0.5。硬件上,需要在三电零件及热管理回路中布置大量的 P/T 传感器;软件上

18、,需要根据电池温度、外界空气温度、乘客舱需求温度、电驱和电机温度实时调整系统流通方式,实现空调热管理和三电热管理的交互,从而满足细分场景和智能模式的需求。 4)赛道节能化:空调系统制冷模式下,燃油车和电动车均是通过压缩机的动能转变为制冷剂的内能,再通过制冷剂的相态变化来传递能量,制冷能耗约为总能耗的 5%-10%,两者区别仅为压缩机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还是高压电池。制热模式下,电动车由于没有发动机的免费余热,因此需要电池驱动加热器来提供热能,该方式即为 PTC 加热。以蔚来ES8 为例,在蔚来的 APP 内实测“里程计算器”功能,车型版本设置为“选装了 84 度电池,NEDC 综合续航里程为 5

19、10km”车型,空调设置为打开,当车外温度为 20 摄氏度时,续航里程为 503km;当车外温度为 10 摄氏度时,续航里程为 412km;而当车外温度分别为 0 摄氏度和-10 摄氏度时,续航里程仅为 344km 和 289km。由此可见低温下制热耗电大,在-10下,占比高达 40%,对续航里程影响巨大,因此,如何节约能量,提升续航里程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也是热泵系统以及制冷剂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1.3. ASP 大幅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空调热管理系统中,燃油车空调系统零件包含空调装置、制冷剂管、压缩机、P/T 传感器、冷凝器;新能源车会增加 PTC 加热器、电磁阀、Chiller

20、(电池热交换器)等零件;热泵系统需要调节不同模式下的制冷剂量,并控制制冷剂在不同模式下的流道,因此会增加气液分离器和大量的电磁阀类零件。 动力系统热管理系统中,电动车动力模式从发动机转变为电能,冷却回路从单一的发动机冷却变为电池、电机和电控并行冷却回路,零件除了燃油车共同使用的散热器、水泵、水管等,还增加了电池冷却板,电池 PTC 加热器、电磁阀、水冷冷凝器等零件。 单车价值 3 倍,2025 年全球市场空间超千亿。电动车与燃油车相比,虽然进排气系统消失会减少涡轮增压或 EGR 冷却器,但空调和三电热管理系统的结构会更复杂,呈现量价齐升趋势。根据是否使用热泵及冷媒型号差异,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总价

21、值范围为 5045元11510 元不等。10 月 2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 1000 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在上海发布。路线图明确到 2025年,我国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达到 50%以上,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 20%左右;2030 年,新能源汽车在总销量中的占比提升至 40%左右。 2020 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预计 2020 年全年汽车产销量降幅可能会在 4%。 假设: 1、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 年全球汽车销量降幅 15%,中国汽车销

22、量降幅 4%, 2021 年恢复至 2019 年水平,后续中国以年复合 1%的增速增长,全球以年复合 0.5%增速增长。 2、 预计供给端改善会加速需求释放,新能源车渗透率2025 年全球20%,中国25%,2030 年全球 45%,中国 50%。 3、 新能源 2020 年全球销量 240 万辆,中国维持 2019 年水平,120 万辆。 4、新能源车中 2019 和 2020 年热泵比例为 5%,均为 R134a 热泵,95%的 PTC 制热;2025 年热泵比例 40%( 15% CO2 热泵+25% R134a 热泵),60% PTC 制热。2030 年热泵比例 60%(25% CO2

23、 热泵+35% R134a 热泵),40%PTC 制热。 结论: 1、2025 年全球汽车销量 9364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 1873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 51%;我国汽车销量为 2682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 670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 41%。2030 年全球汽车销量 9600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 4320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 18.1%;我国汽车销量为2818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 1409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 17.9%。 2、2020 年全球热管理市场 148 亿元,中国热管理市场 74 亿元;2025 年全球热管理市场 1336 亿元,复合增长率 55%,中国热管理市场 670

24、亿元,复合增长率 45.3%;2030年全球热管理市场 3340 亿元,复合增长率 20.1%,中国 1089 亿元,复合增长率 17.9%。热管理市场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2. 无畏技术路线之争,热管理量价齐升 2.1. 技术成长期,发展路线未清晰 伴随新能源车电池容量变大,能量密度提升,温控要求提高,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不断推陈出新。根据成本和功能要求不同,热管理系统呈现简约与复杂并存的局势,主要表现为电池冷却方案、热泵系统发展、冷媒介质突破的技术路线差异。电池热管理尚在发展期。电池冷却方案分为风冷、液冷和制冷剂直冷。锂电池在-20-60温度下可放电,在 0-60温度下可充电,但较合适的工作温

25、度为 5-35,高效工作温度为 20-35,因此电池高于 35时,需要降温散热,低于-5时,需要加热复苏。混动和早期纯电车型由于电池容量小,电池包为异形结构,散热空间大,因此采用风冷结构;纯电动车电池容量变大,电池包演变为一体化整包结构后,发热加剧,风冷结构无法满足散热要求,因此电池冷却大多采用液冷结构,电池包内部安装冷却管道或冷却板,如特斯拉 Model S 采用 U 型管冷却,Model 3 采用的板式冷却;宝马 5 系新能源车采用制冷剂直冷结构,可以减少电池热交换器的二次热交换造成的能量损耗,但是电池中需要布置毛细管道或电磁阀,且要防止电池局部过冷,控制难度大,因此该技术还未被OEM 大

26、规模采用。 低温时,锂电池由于电解质移动缓慢,导致电池充放电性能下降,容量大幅减少,为帮助电池快速恢复,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具备电池制热功能,常见的制热方式有 PTC 水加热、电器余热加热和电池自加热。 电池热管理除了冷热方案选择不同,技术的演化还涉及回路模式的复杂程度。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和电控温度在不同模式下区别大,为实现阶梯化温控管理,节约能耗,需要电磁阀和水泵来精细地调节流量和串并联控制。电池与电驱回路温度比较接近时,采用串联模式,通过水箱散热,节约能耗;电池温度较高时,单纯水箱散热无法满足电池散热需求,因此电控阀控制电驱和电池并联,电池用制冷剂回路的电池热交换器冷却,电驱利用水箱冷

27、却。在特斯拉的 Model 3 和 Model Y 中,分别以 Super Bottle 和 Octovalve 作为集合电磁阀、水泵的核心零件,控制不同模式和温度下的冷却液流道选择。 低温节能发展热泵。热泵是指空调系统在乘客舱制热时,依靠系统的反向循环,将低位热源(外界空气)的热能强制转移到高位热源(乘客舱)的空调系统。 制冷模式下,热泵工作原理与非热泵模式相同,以电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箱芯体实现回路循环,通过压缩机的转速调节、电子膨胀阀的流量控制实现温度调控。 制热模式下,非热泵系统使用加热器制热,根据介质不同可分为水热式和空热式,根据制热元件差异可分为电阻丝、PTC 和厚膜式,

28、行业龙头为埃贝赫、伟巴斯特、博格华纳、DBK 等外资公司。PTC 加热元件由于热效应显著,具备陶瓷材料耐高压、不燃烧的优良安全特性,常作为加热器的首选,因此通常以“PTC 加热器”代称热管理中的加热器。以 PTC 加热器为例计算能耗,PTC 功率为 4-8KW,单小时能耗占据电池容量的 5%-10%,根据外界环境温度不同,电池包续航里程会减少 20%到 40%,当续航里程成为客户购车的重点考量因素时,有其应用局限性。为更好地实现低温节能,热泵系统被应用到汽车热管理中。热泵通过制冷剂的气液转换,将空气中的热量转化为自身的内能,COP 值(能效系数)比 PTC 加热高出 2-3 倍,可以有效延长

29、20%以上的续航里程。随着热泵系统的广泛使用,回路中需要增加电磁阀、传感器、气液分离器等零件,ASP 值大幅提升。冷媒更换,突破沸点局限。空调系统的能量迁移依靠制冷剂的气液转换实现,因此与制冷剂的沸点相关。R134a 自 2002 年1 月 1 日起在国内取代 R12 成为车用制冷剂;欧美国家因 GWP 需150 只能选用美国杜邦和霍尼韦尔公司联合开发的 R1234yf 制冷剂。两种制冷剂沸点均为-20以下,由于沸点与压力正相关,所以在系统压力 20bar,环境温度为- 10时,制冷剂无法实现气液转换,等同 PTC 制热模式,COP 值1,无法实现节能作用。 为克服 R134a 和 R1234

30、yf 热泵的使用局限性,大众集团选用 CO2 热泵。CO2 热泵广泛适用于-30以上的环境,但由于系统峰值压力高达 100bar-120bar,零件密封要求高,技术具备壁垒,竞争企业少。国内 BYD 探索 R410a 热泵系统,但是制冷剂的 GWP 为2100,长期发展有局限性。 2.2. 特斯拉:零件整合,结构创新 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在于电池,电池的性能与热管理紧密相关,特斯拉作为热管理设计的先驱,开拓了热管理零件整合,结构创新的设计思路。热管理系统作为其核心竞争力,每款新车都会更新迭代。 Model S 的热管理系统受到前备箱空间局限,采用了双冷凝器和风扇结构,在增加空间的同时精确制冷量的调

31、控;电池冷却整体布局适应圆柱电池的特点,采用 U 型水冷板,结合特斯拉完善的 BMS 可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 Model 3 与 Model S 相比,依然维持 PTC 加热模式,但有如下变化点:1)电池冷却板由 U 型结构变为板式结构,更好地实现松下、LG 和宁德时代不同电池模组的互换性,且在成本上具备优势。2)减少电池 PTC 加热器,在低温时利用电驱余热加热电池,降低零件成本。3)零件集成雏形萌芽,出现了 Supebottle 集成阀导,减少装配空间及长回路带来的能源损耗。Model Y 的热管理系统引入了全新的热泵系统,结合零件集成和结构创新,成为了现有车型中最紧凑的热泵,其主要特点有

32、:1)模式复杂,系统呈现 1 种制冷+4 种制热回路,共 9 种工作模式,可根据环境温度与电池温度规划热泵系统的加热的程度,依据 COP 划分图,启用不同级别的加热模式;2)创新地提出了在-10下的有损工作模式,以压缩机全功率工作等同高压 PTC 进行制热,实现了 R134a 制冷剂在-10以下无法实现热泵功能的代替方案,将压缩机的一物多用节省零件成本;3)动力系统增加电驱回路水冷冷凝器,可以在冬天将三电系统废热回收利用到热泵系统,为乘客舱服务;4)高度集成化零件,通过制冷剂和冷却液的流道板实现两大回路的热交换及换向零件的集中装配,制冷剂流道板上安装 10 个电磁阀(6 个膨胀阀,1 个截止阀,3 个单向阀),三个 P/T 传感器,2 个换热器(一个 Chiller 电池冷却,一个 LCC 电驱冷却),一个气液分离器。冷却液流通板上安装八通阀,八通阀作为一个小集成件,安装有两个水泵,3 个电磁阀。该种设计将Model 3 的 Superbottle 理念继续深化,缩短零件流道,节省能耗,方便装配,同时将 OEM的装配工序集中下放到 Tier 1 供应商,节省人工和产线成本。 2.3. 大众:另辟蹊径,冷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