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1.04KB ,
资源ID:68686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686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2.docx

1、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2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

2、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提供光热资源; ?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

3、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 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 1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

4、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 ,?,晨昏线上 ,?。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 总结晨昏线特点:?始终过地心,与直射光线垂直 ?始终在地轴附近摆动,摆动的最大幅度为23?26S ?晨线看日出,昏线看日落,它们的太阳高度角都为零 ?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

5、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3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日期分割:零时(24时)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旧一天”。 ?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加一天,实际中日界线没有与180?完全重合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6、 ?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区时的计算 ?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注:东12区比西12区快21h,东西12区同时不同日。北京时间=东八区时=120?E的地方时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

7、3日。 3(时间计算: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 26N;冬至日23?26S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4 四、昼夜长

8、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

9、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

10、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5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四季:。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6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1、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越低。 ?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疏密一样,看等压距。等压距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看温差,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7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8 二、北

12、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9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10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1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

13、低纬来的是暖气团。?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准静止锋降水落在冷气团一侧。 (4)冷锋代表:春季沙尘暴,夏季北方暴雨,冬季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准静止锋代表:六月中旬到七月,长江中下游“梅雨” 附: 台风定义: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破坏力:强风、暴雨、风暴潮 特点:突发性强,破坏力大 益处: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寒潮定义: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C

14、以上,最低温降至5?C以下 特点:降温、大风、暴风雪、霜冻 12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3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 14 ?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 步骤:?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判断寒暖流 依据:?

15、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 ?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 ?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

16、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15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 ?岩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 16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1.褶皱山和断块山 ?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 ?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 ; ?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

17、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17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18 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 ?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19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例如:?沙漠中的绿洲;?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 2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