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32.67KB ,
资源ID:68397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397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周版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03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周版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03综述.docx

1、周版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03综述周述官版易筋经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第一 正身图原文:运功总说行功所用推挽、托按、排跌、起顿、操握、提抱、周折、旋转、摆纽、翻倒、屈伸、俯仰、抑扬、曲直、分合、弯环、顺逆、上下、错综、互易、升降、呼吸、气势、度数,各法俱宜挨身变换,顺势而行,必使回旋如意,操纵自然,方为合度。万不可另起炉灶。此经图势虽多,皆取清浮浊凝、阳动阴静之理,以搬运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次序厘然不乱,法多而势一贯也。学者细心体之。跃马按:此段主要是讲不论何种动作均需自然才是合度。周述官指出,易筋经的十二图的原理都是升清降浊,阳动阴静的道理,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得到合理而适度的运动,练习者要认

2、真体会每个动作的作用和身体的感受。 初势吐纳说 原文:“第一环拱正立势,是为吐浊纳清而设。恐人过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洁、饮食不精,致生浊气。故先以吐纳分之。第二势起功,始作呼吸。说中所谓出者,非下吸也,吐出浊气也;所谓入者,非上呼也,纳入清气也。凡行功一度俱宜准此。”跃马按:第一个动作环拱正立中的吐纳,是为了吐浊纳清(吐故纳新),这是怕人练功时因为生活起居及饮食,身体产生了浊气,所以先用吐纳法将浊气排出体外,第二式献杵起功势才开始应用呼吸的方法。这里的出,指的是用口吐出浊气,这里的入指的是用鼻纳入清气,凡是要开始练功,必须先行此法。本书中吐纳是指的口吐鼻吸,而呼吸指的是以鼻自然深长呼吸

3、。具体参看周述官先生书中的吐纳解。按吴信如居士的禅定述要一书中,对呼吸分为四种,一是口呼吸,二是鼻呼吸,三是鼻吸口呼,四是鼻呼口吸,各有不同的作用,书中他列出的药师定功夫中,也是先鼻吸口呼数分钟,可见吐纳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1.环拱正立势 原文:“凡行功时,要将脚跟靠紧,脚尖立地。左手阳掌,右手握固,安放黄庭之上。两膝直立,竖起脊梁,使耳对肩,鼻对胸。合眼收神,平视不出一尺之外。牙关扣紧,舌抵上腭,气由鼻出。然后调息定气,壹志凝神,计气出入三口,开步献杵,由此起功。” 跃马按:练功开始,先凝神片刻,做到不追悔追念过去,不妄自臆测未来,而安住于当下,两脚跟靠紧,成外八字形状,脚掌平稳着地(原

4、文是脚尖立地,应该不是踮起脚跟,而是脚趾抓地的意思,因为第二式明确说要立起脚跟,说明此处是平稳着地的)。左手心向上(术语称为阳掌,一般的习惯是指手心向上是阳掌,但在本书中有很多地方无法解释,按网上的名人-逍遥散人的解释,在本书中阳掌是指手心,这样解释确实可以解决本书中阴阳掌的概念问题。),右手成握固(握固,也是术语,即以大姆指点叩在同手无名指根节横纹处,其余四指自然握住)姿势,右手放左手心之上,使右手外劳宫穴与左手内劳宫穴相接触,两手放在胸前两乳正中的位置(此处稍偏下,古称黄庭),孔德先生指出,此处要注意所端之拳与掌不要紧贴胸口,以免造成不适,要稍留空间位置,是很细致的。两膝要直,脊柱要正、直

5、,要有脊柱各节象宝塔一样上下对齐的意识,意想耳朵下垂对肩,鼻尖对准胸前正中,眼睛微闭,神意内敛,眼光看的范围在一尺以内为度,牙关叩紧(有齿欲断筋的意识即可,按形意拳名宿李金波先生所传的决窍,是用两边的臼齿叩住,自然有眉心展开的感觉,在傅伟中先生注解的峨眉十二庄的天地庄中也有“肾齿六枚如咬物”的口决),舌抵上腭。此处原文未指出头部的动作要领,按魏树人先生的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之一内功理法中的说法,是要用后脖颈蹭衣领,确实是很方便的做法。大家可以参考该书中的说法。功前站对了之后,记住身体的感受,以后不必每次都这么检查,只要感觉身体是否是同一个状态就可以了。对于脊柱要正、直,我个人觉得除了实质的练法外,

6、功法还有让人用意识有意去调整、体会整个脊柱的意思。练功时,要心神专一,有的人觉得练功时入静有困难。其实不难,气和神是相互作用的,孟子有“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的说法,周潜川先生所介绍的少林达摩十二式易筋经中第一式的口决中也有“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的说法,只要按要求认真操作,气、神意、心念、架子就会相互作用,自然而然的静下来。所以,站立后,自己用意念检查身体各部位是否正确。如果站的时候姿势正确,加上心神平静,大多数人一到三分钟必然会有不同的身心感受,比如感觉眼睛清凉,口中津液增多,手指有微微发胀的感觉,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气贯四梢的感觉,如果没有也不必管它,待以时日

7、,也会逐渐有的。式子做好,先进行吐浊的操作三次,吐浊的方法有三种,可以任选一种。按照原文气由鼻出,说明此处应该是鼻吸鼻呼的,鉴于吐浊的目的和效果,本人选用下面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以鼻慢慢吸气,吸足后稍停,呼气时以口发“哼”字音,同时想象体内的浊气随吐字吐出体外,发音要慢,但也不要憋气,第二、三次呼吸仍按上办法,发音分别是“哈”、“海”字。这种方法是借鉴张义尚先生的真传易筋经的吐浊方法,可以分别吐出三焦的浊气。第二种方法是不发音,仅用鼻吸口呼。第三种方法是按六字决的方法发音,至于选哪个字可按以下方法,一是首先看身体需要,调整某个内脏;二是身体基本健康的,按季节发音;三是六个字每个字一遍。我曾

8、选用了第一种方法练习了一百多小时,但最终觉得还是兼顾季节与五脏更好一些,所以现在吐浊是这样操作的,每次先按季节选择六字决中的一个字六遍,再哼哈海三个字各一遍。按季节选字的方法是,春天属木练肝气,自立春日起念嘘字;夏天属火练心气,自立夏日起念呵字;长夏属土练脾气,自六月初一起念呼字;秋天属金练肺气,自立秋日起念四字;冬天属水练肾气,自立冬日起到阴历的十一月末念吹字;阴历的十二月为子月,三焦气盛念嘻字。吐浊的方法是为了防止日常生活、夜晚睡觉及起居之地或生活方式不卫生,饮食不得当而使身体产生浊气,如感觉吐浊的量不够,可以按上法加倍练习。每日练功前先吐浊三次,再以鼻呼吸三次,接作下势。如果觉得吐浊的次

9、数太少,身体仍有不适的感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练习6、9次都可以。此式及后面的呼吸要求,建议初学的100小时内自然呼吸,呼吸时观想鼻前有团白雾,宇宙之精华悉集中于此,吸时想象将其吸入身内,这团白雾未见其少,气由体内呼出时又进入这团白雾,亦未见其多,心念集中于此,时间稍长,自然呼吸时可以达以深长匀细。这种方法是佛家的观鼻站白的方法,其效果在于通过这种观念,将心息合一,在经典中说,心息合一者,身中精气不被所夺。所以这既是健身的方法,也是初步入静的方法,不要忽视。所谓长是指呼吸要比平时呼吸要长,所谓细,是指呼吸细得乃至听不到呼吸之声,所谓匀,是指呼吸的节律是一样,没有忽轻忽重,忽长忽短的现象,而且要

10、有力量,不是很虚弱的感觉。如此再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加上意念,如果没有老师就只是这样深长匀细的呼吸。此势中还有一个地方需注意,就是握固中大拇指所点的地方,按照十二地支在手上的排列,是“子”所在的位置,而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是胆经运行的时刻,中医又有子时一阳生的说法,所以,我认为此式就是激发胆经的功能,使人体保持生生不息的“生发”状态。王松龄先生的书中说扣在此处还有防止自发动功的作用,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02.献杵起功势 原文:“此势直立腰膝,高耸脊梁。脚根离地,脚尖挂指。两手向前,回抱合掌,指尖齐于鼻尖,仍计气呼入三口,顺势推出。再作下势。其余耳鼻相对、收视、叩齿、抵腭诸法同

11、前。”跃马按:接前势,腰膝均要直,左脚向左开一小步,使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足跟踮起,以两足尖能支持身体平衡为度,脊柱意念同前,两手分开,两手向下伸出至伸直,然后手心相对,两手相距三拳许,向上举至与口平,然后向回回抱,中指尖与鼻尖同高,式定后,身不动,鼻吸鼻呼三次,其余要求与上势相同。计数呼吸时,要体会气息吸入、呼出及呼吸之间时身体的感受。(这个是佛家安般法门的修习方法,有兴趣者可能参看大安般守意经或阿含经的有关章节。)此势名中的“杵”是佛家护法神韦陀的法宝,佛家的说法,我们现在的时间段属于贤劫(劫是佛家的时间单位),此段时间会有一共一千位佛出世度化众生,而韦陀菩萨是此段时间最后一位成佛的,因为

12、他最后成佛,所以他发愿护持前面成佛的999位,为他们护法,所以其智慧神通法力也是凡人所不可思议的。明白了这个典故,就知道此势在意境上要把自己想的像韦陀菩萨一样神情庄严,自觉身心有力活泼方可。这式中,两手合十,在武当太乙铁松派李兆生先生介绍的静功中被称为大力金刚印,可见,此式称为献杵,是有内涵的。此式中的直立腰膝,高耸脊梁,可能是要求这几处也用力的原因吧,否则就不必要说这句话了。此处的挂指,似乎是指脚趾要有抓地的意识,但从文义上考虑,我觉得还是不如易筋经十二式口决中“足趾柱地”更形象些。由于第一式中握固的作用,此式在练习时,手向上向前起,仔细体会会有感觉两肋有微微动的感受,说明胆经已经得到了锻炼

13、,这样,后面的元气生发就有了保障。在傅伟中先生的峨眉十二庄中“天字庄”口决“两掌前起半阴阳”的解说中,是这样解释的:“在内部气脉上是说这个动作可发动半阴半阳的足少阳胆经之气。少阳经络通行胁肋部位,此势操作正确,能使胁肋部的肋肌骨明显地条条上动,胆脏气脉自然随动。若不正确,发动胆经气脉则成空话。”由此可见,各种功夫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初学此式,如果觉得踮脚不好保持平衡,则可以不如此操作,但按周述官先生的说法,踮脚有开通阴跷的作用。还是保持踮脚效果要好一些。从个人的认识来说,我觉得踮脚的最大作用在于五趾着地,从而比平脚掌着地更加有力的作用于足部的六经,也更有力的锻炼了腿部,特别是因为大脚趾的点地,使

14、肝经得到强化。练习大成拳的武国忠建议在站桩时脚后跟离地,他说是为了调动足三里的气血,我认为有一定道理。而古代的导引术在固精的法门中有所谓“以门神的姿势撒尿”,和本式的踮足的姿势基本相同,所以本势也是练习肾气的方法。此式的锻炼目的,我认为是练习心气的合。 03.出爪亮翅势 原文:“此势将手尽力推出,掌立腕直,平与肩齐,两掌底与两肩角对。计呼吸三口,平收掌回。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前势,将两手用力向前推出,掌要立起,腕要与掌成为直角,掌根与肩同高,掌心向前,是为排山掌,两掌之间距离要与肩同宽,式定后,周身不动,保持力量不松(后面相同),呼吸三次,其余各处要求与前相同。本人认为,此处可以参考

15、周潜川先生介绍的易筋经十二式中出爪亮翅式的口决,要有“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的意境,如此方能平息心火。同时,因为掌指立起,拉动中指小指,也调整了心经和心包经。此式说计呼吸后手收回,明确了此势是势子完成后再行呼吸,所以本人采取这种方法,而不是按动作配合呼吸的方法。吴立民先生在禅定述要一书中指出,“气功是做的呼吸功夫,是作用在十二经上,而息道是在呼吸之间的息上下功夫,作用在奇经八脉上”,所以,势子既然确定,就必须重视呼吸及息的作用。这样的话,将呼吸与动作分开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同时,十二图的大多数图中均没有如十二式口决中所说的“随息七徘徊”那样明确的动作配合呼吸的要求,所以,还是应该在动作定位后

16、呼吸更为符合文意。古时所谓爪,是指动物有力量的爪足,有个贬义词叫爪牙,此式不说手而说爪,说明此式的锻炼目的除了手之外,足也在其中。此式久练之后,可以增加力量,也可以让身体两肋的肌肉胼起,如同李小龙电影里的展现肌肉的升旗动作,从而形成男子倒三角的优美体型,我想所谓亮翅就是这个意思吧。以我个人的意见,我认为前面的起功式是心气的收缩,而此式则是心气的开张,因此,这两式是对心气开合的练习。心脏或心经有问题的人可以挑出这两式作为小炼形单独练习。04.双凤朝阳势原文:“此势将两腕曲折依膀,使腕膀平肩;掌向上立,如双凤朝阳之势。计呼吸三口,后两掌依身向左右排开。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上势,将两手收回

17、,两手高度不变,收回时应缓慢,柔和,以与前式用力阴阳相应,使大臂、手腕与肩相平,两手各置于两肩窝处,距离肩窝约三指距离,掌指向上,手心相对,掌平,式定后,仍然如前式计数呼吸三次,其余要求与前相同,双凤朝阳之势,是说练习此式要有两手如凤,头如朝阳的意境。也可以理解为两手中的气球有如朝阳。佛家功夫最忌著相,所以大体一想即可,用意不必太浓,稍一感受即可接练下式。或者不去想也可以。在熊式易筋经中也有类似的式子,李佩弦先生说可以练习肺气。05.飞鹰展翅势 原文:“此势将两手排开,两掌上立,肩膀肱腕平直,如飞鹰展翅之势,计气毕,两掌缓缓托上。作下势。余法同前。”注:计气,即“计呼吸三口”。跃马按:此式接前

18、式,将两掌向身体两侧排开,成排山掌型(要求是掌指翘立笔直,掌心向外),肩、胳膊、腕成一条直线,掌与腕与直角,在意念上如同飞天的巨鹰展开翅膀,前面双凤式,气集中于头及上焦,此式排开两手,使肺扩张,从而可以练习肺部。此式有的版本为巨鹰展翅,我以为用“巨”字不如“飞”字精确。因为势子完成后,感觉身体随呼吸微微起伏,用飞字确实能表现出练此式时微动的情态。我觉得前式与此式是对于肺的开合练习。前式是合,此式为开。因为要锻炼肺部,所以此式向外推出时,应该身体胸部充分开展,要有横向拉抻的力量,乃至于胸部凸起而圆,后背则相应的稍微夹紧。肺部有问题的人可以挑出这两式作为小炼形单独练习。06.双手托塔势 原文:此势

19、将两手向上托去,两掌朝上,两掌背下对两肩窝,掌上如托塔负重之势。计气毕,将两掌随左右肩角顺下。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上式,将两手由两边向上向中间托起,至手臂伸直,如同托一千金宝塔,手心向上,指尖相对,两手背劳宫穴对准两肩窝的肩井穴,在意念上要有宝塔虽有千斤之重,我仍可轻松托起而稳立不晃,应付裕如。塔在佛家是盛放佛或高僧的舍利子之用,所以极为珍稀贵重,而在练习此式时亦应在神情上模拟此意。在十二式中有掌托天门的式子,与此式基本相同,周潜川先生解说:“。使“阴跷库”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运上升。同时使“会阳”络穴双双松开,以期“督脉”会络三阳气脉,发出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

20、后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立稳固。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得纯熟。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繃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一般的坚强,似树干一殷的牢植,尤其以两侧的胁、肋、髀、骽、股、 等部位,肝脏、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感觉明显。” 07.三峰峙立势 原文:“此势将两掌顺左右势直下,向外直立至两肩角;膀肱曲折,两腋挟紧,使三腕天骨开张,掌并头如三峰峙立之状。计气毕,左手抱身,右肱横前。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上势,两手向下收回,至头两侧,手腕与肩同高,小臂、大臂、腋均夹紧,手平直,手心向斜前方,在意念上,手、头如同三座山峰耸立,式定后,按呼吸计数呼吸三次。此式在练习

21、时,可以假想上式中的佛塔随着手的下降,收入自身,与自己成为一体。也可以随吸气时,想象宇宙的精华元气从头进入,沿身体的中间向下进入丹田,呼气时想象这些气向下经腿部象水一样流入地下深处。这两式则是对气机的升降进行练习。前式是升,此式是降。前式因为向上运动及托塔的意念,会使精气神上升,这样,对一般人来说会体会到精力较以前充沛,如果是高血压或头部有病症的人,则不宜多练托塔,可以一举就放下,应该多练三峰峙立。同样的,此式则因为向下收,低血压的人可以少练,以免影响身体,同时可以多练上面的托塔。08.龙探右爪势 原文:“此势将左手由前操抱后身背右扇子骨,复将右膀前撑,右肱横前,掌如探物未得之状,齐与肩平。计

22、气毕,顺势将右手抱身,左手横前。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上势,先将两手向中间向下按,按至两手成水平,手指尖相对时,左手由前向右伸过右腋下,用左手抱住右肩胛骨,右手向左伸至极限,头随手动而转向左面,但身体不能随之转动。整个身体如同向左拿一件东西而因为身体过不去未拿到,而身体也因为用力而稍向左探,而头则微向左后方仰。此处的探物未得,写的非常精确,各位如果实际去模拟一下,即可体会得到。此处,需注意,头应完全转到面向左边,这样可以抻拉颈部的大筋,且背部的右半部全部抻拉起来。在初练此图的100小时内,此式及下式不加意念导引气的旋转,达到练习数量后,可以吸气时注意丹田,呼气时想像气从丹田向左旋转而出

23、。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凡是提到龙,主要是比喻气,有时是指肝。相反的,说虎时,一般是指肺和血。这式动作,因为身体一半是紧束起来的,另一半是展开的,所以锻炼的是身体的右边。另一方面,抱住肩的那只手不要太过用力,否则会出现胸部压缩太过而有不舒服的感觉。在周潜川的十二式的青龙探爪一式提到:这是专练肺脏、肝脏、胆脏和带脉的方法,所谓降龙伏虎的动功。 09.龙探左爪势 原文:“此势操抱、撑、横、探,齐俱同,但其法移右于左耳。凡作二势,探右爪头眼向左,导气左旋;探左爪头眼向右,导气右旋。各计呼吸。势毕,将两手收回至颈项,横肱。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此式同上势,只是左右相反。凡是讲究的功夫,都是先动左后

24、动右,因为古代的观念中,左边血多,右边气多,而血的运行又慢于气,所以就让左边先动,从而使气血的运行容易达到平衡,同样的道理,在第一式开步时,也应该左脚先向外开,如果有收回时,也应该由左向右收回。这两式则是对带脉以及背部的左右部分的练习。这两式我练习正身图一百多小时后,发现,在练习时,保持头与手一线,抱的那只胳膊和伸的同样用力,这样,会出现后背有一半拉开了,一半则几乎没有动到,有点象周潜川在十二式口决中说的“左腋开阳、右阴闭死”的感受,练习一段时间后,觉得有时练习这式时,后背肩胛骨以下腰以上的位置,有气流盘旋的感受。这两式是练习人体的束展,按照前面是升降开合,此处则是束展开合,结合前面气机升降,

25、此处旋转而束,这样升降借束而有力,束因升降而有效,是相当高明的设计。傅传中先生的峨眉十二庄一书中对“之”字庄有如下的论述:本庄主要是练带脉。带脉起于足少阳与带脉的会穴带脉穴,因肾气的作用之根属肾。诸经循行皆为上下升降,唯带脉主开合束腰环周一匝以管束全身气机的升降,以及完成3焦生理功能“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气化作用。女子带下淋漓,虚症患者的眩晕,神思恍惚以及劳伤等,虽分虚实,却多缘于带脉失锁固,开多于合之故,升降失常,称为“带下”,下即降,非流膏淋漓如带之义。气功中如周天搬运功“添汞抽铅”,“进阳火退阴符”等功态,运用九种息法无论升降顺逆吐纳以及离合爻变等,最初一般都在腰之前后的日月

26、,灵台关窃处体发作用,若把带脉误为司主升降,则大谬矣。带脉,包括了章门,辘轳关、神阙、带脉穴等部位,其中尤以锻练辘轳关视为主要处。久之,精积则神全,神全,方能化虚合道。通过昂首竖项(龙首)动作影响大椎,肺俞属次要部域外,另涵蕴着肺与肾,水与气两方面关系的意义。即肺为宾客,恭敬肾主之情状。亦即“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生理功能活动的说谓。肾为水火之门,其阴水所主,主开合,又为气之根,主纳气。肾主水的功能需经开合升降湍浊的气化作用实现。其清者为精,如雾如露,通过肺气宣降作用而盈归五脏,布散周身,亦即发挥“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功能。其浊者为水,如江河之水降流,输汇膀胱后排

27、出体外。肾之元阴、元阳苟失平衡,则水气不能互化,开合升降失调,循环生化紊乱,水液代谢即遇障碍,导致疾病的发生。看了傅先生的上述论述,有利于我们对此势的多方面理解。我本人练习此式后,常感觉后背气机旋绕,夹脊有胀而微痛的感受,后来看到张义尚先生在心气秘旨决中决的“补亏复健”章,提到将罡光照注到夹脊,等此处有火炽胀痛感受后,引入两肾,复次引入阴跷穴,与他的纯以意念行功不同的是,正身图是以导引达到,所以热炽感不如他的那种方法强烈,但证候则是一样的,对待的原则也是一样的,也向下引,但正身图方法仍然用动功导引,就是后面的几式,所以前后这几式是正身图的重点,应该认真练习。10.横肱蹲立势 原文:“此势将掌心

28、向下,掌背向上,指尖相对;肱与膀依,膀与肩直;左右一撑,呼吸一口。依身顺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上势,将探出的左手收回,抱左肩胛骨的右手也收回,两手均收到胸前,两手间隔一拳,手心向下,指尖相对,手平直,大臂与肩平齐,式子到位后,两肘向左右一撑,撑劲不松,呼吸一次,其余要求同前。孔德先生此处将“撑”明确为“有顶人之势”,确实很独到,不过,我认为也可以想象两边有墙,自己两肘一分,墙即洞然倒塌,保持这种意境也很方便练习。在练习感受上,感觉前面的式子,手离身体远时,感觉到怡然空旷,手离身体近时,觉得身体浑然若一,而此式则感觉气虽在体外,但气较前几式稍显凝聚,打个比方说,似乎身体是鸡蛋黄,则气则是

29、外面的鸡蛋青。此式在范克平的文武和血功一书中也有类似的架子。11.三才通气第一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尽力叠交在颈项间,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上势,两手心相对合在一起,哪只手在上都可以,放在脖子下胸上方的位置,合时两手要用力,式定后劲不松,计数呼吸一次,余要求同前。练此势时,重点体会两手相合时胸部的气机变化。本人练习此式时,感觉气进一步凝聚在中丹田。12.三才通气第二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依身顺势尽力直肱按下丹田。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上势,两手自胸前沿身体中线(不要靠在身上,要自然舒适),顺势向下用力按,至胳膊伸直为度,式定后,手腕与胳膊成直角

30、,按劲不松,计数呼吸一次,余要求同前。此势体会小腹处的气机变化。也可以意念集中在会阴穴。此式手降下后,可稍用意,想背部正中的气机也随手下降到两肾,以起到补亏复壮的作用。同时,据一位朋友说,道家对橐龠的另一种解释是中丹田到腹部的一根管,如果此说是真,那么此式也必然是对橐龠的一种锻炼。13.三才通气第三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向前直起对肩,阳掌向前,力撑一手,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前势,两手不分开,向前方抬起,至与肩平,手腕与胳膊仍成直角,式定后,计数呼吸一次。(一般的解释是阳掌应为手心向上,也有人解释说向上和向外均可称阳掌,但如果是这样,就不必说是向前了,同时,有人理解为

31、左手为阳掌,与此处文意更是不符。所以,只有把手心解释为阳掌才是最恰当。此处崔琳女士是用两手不变姿势向前推出,这样直起对肩就说得过去了。)此处原文未说是否两手分开,也未说两手保持相合,我本人觉得两手叉在一起的练法,于气太过闭锁,不如两手相叠更为舒适。14.三才通气第四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将两掌向外平平尽力朝两边一排,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前势,两手向左右两侧分开,至身体两侧,高与肩平,胳膊伸直,腕与手成直角,手心向外,大指在下,小指在上,掌指向前,式子自始到定式,始终用力,式定后不松劲周身不动,计数呼吸一次,其余要求同前。我个人感觉,此处后背变为整个身体左右拉抻的

32、力量,这样前胸后背的拉抻力量是一样的,所以,它练习的是整个身体的前后两面。15.三才通气第五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两手阳掌直分至背后,仍伸膀直肱,将两手指在后叠交,阳掌向上,阴掌向下,尽力在后向下一掷,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上式,两手继续分开向后画圆至背后,两手相叠,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相叠后,两手向下缓缓用力拉到极限,式定后不松劲周身不动,计数呼吸一次,其余要求同前。此式两手在分到背后时,自然是手心向上的,所以,我觉得此处说阳掌是多余了。同时,此处“阳掌向上阴掌向下”一句,只有把手心定义为阳掌才可说的通。此式因为手在背后相叠,前胸也会横向抻拉的多一些,而后背则相应被挤压,所以此式练习的是前胸的膻中穴位置。16.三才通气第六势原文:“此势就前势,从背后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叠交,掌心向怀,尽力前推,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跃马按:接前式,两手在背后分开,分别从两边向前划圆至胸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