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47.57KB ,
资源ID:6833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33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周周清.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二第一单元周周清.docx

1、必修二第一单元周周清临清三中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周周清试题第I卷(选择题)1.下列是四组有关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论述提纲,其中因果对应关系论述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 B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5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B.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C.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D.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

2、记载3.据东汉崔蹇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A.B.C.D.4.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主要用于( ) A、原始灌溉 B、松土挖土 C、除草培土 D、开沟播种5.A6.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

3、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7.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小明收集了以下几条谚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小满芝麻芒种谷”,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均反映出()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的特点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特点8.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分类细致,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靑铜制造业发达 B.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了

4、五大名窑D.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9.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10.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材料反映唐代官营手工业A.由官府集中管理 B.专门负责纺织及乐器制造C.生产带有季节性 D.各行业均发展到最高水平11.如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

5、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12.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13.CCTV鉴宝栏目深受人们喜爱,某期有四位收藏者分别带着自己的收藏品来到节目现场请专家鉴定。如果你作为文物专家,看甲、乙、丙、丁四位观众的收藏品一定是赝品的是哪些?甲:自称收藏品是商周时期的青

6、铜鼎一尊; 乙:自称收藏品是春秋时期的钢剑一把丙:自称收藏品是宋朝的珐琅彩瓷一件; 丁:唐朝的秘色瓷一件。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14.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15.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是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长途贩运

7、贸易兴盛 D.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16.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D.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1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18.下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情况

8、。城市商税额两浙路首府杭州(今浙江杭州)82000贯江南东路首府江宁府(今江苏南京)45000贯淮南东路首府扬州(今江苏扬州)41000贯成都府路首府成都府(今四川成都)67000贯广南西路首府桂州(今广西桂林)6600贯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城市地位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B.商业发展状况深受区域条件影响C.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19.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了A.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B.“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D.富商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相聚而居20.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

9、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D)A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C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2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反封建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2

10、2.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中国台湾的学者相继对中国大陆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有()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 唐朝后期,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蓬勃兴起。A B C D23.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中提到:“春秋时期,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新的原则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说明春秋时期A.西周以来的土地国有制全面崩溃B.出现

11、了土地私有和卿大夫专权C.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D.土地由周王控制变为诸侯控制24.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论的解释合理的是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5.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唐代

12、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26.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7.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 B. C. D. 28.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什么现象?()A闭关锁

13、国 B小农经济 C重农抑商 D朝贡贸易29.乾隆五十七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但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嘉庆二十一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因素是()A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B闭关锁国政策C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D传统的朝贡贸易政策30.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A.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 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D.解决

14、了民间商业纠纷31.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A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C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32.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

15、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3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B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C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D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

16、场34.下表呈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的经济现象。根据傅斯年的观点“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此表可以证明当时江南地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商品经济的发展纺织业在全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35.下列经济现象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在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出现了地域性的

17、商帮 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出现了技术比较先进的“灌钢法”A. B. C. D.36.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

18、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4分)(4)据材料四

19、,概括黄宗羲的经济主张?(4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关系的认识。(2分)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汴京)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社、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朱

20、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材料三: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这种经济现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5分)(2)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的?(4分)(3)材料三中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3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3分),材料一中的经济现象对其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周周清答题卷36. (20分)(1)(6分)(2)(4分)(3)(4分)(4)(4分)(5)(

21、2分)37. (20分)(1)(8分);(2)(4分)(3)(9分)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周周清答题卷试卷答案1.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解答:刀耕火种与最原始的井田制相对应,铁犁牛耕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促使奴隶社会生产方式向封建生产方式转变,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一般是指地主土地兼并,更多的是带来地主收入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故D项错误2.B根据史学研究的方法可知,典籍中的记载属于第二手资料,考古发现的文物属于第一手资料,二者相比,第一手资料的说服力最强,其次是第二手资料,故C项说服力最强,ABD次之。 A

22、BD三项同为典籍,但山海经记载的内容有一定神话色彩,故AD与B相比较,AD的说服力强于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3.C试题分析:由“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我国耧播技术。A项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西汉时出现,不符合题意;B项是曲辕犁,唐代出现,材料是在汉代;C项是播种用的耧,符合题意;D项牛耕图,不能反映“下种挽耧”。故选C。4.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的“入土”等字眼可知耒耜主要用于松土挖土,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耒耜是松土挖土的工具而不是灌溉工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耒

23、耜是松土挖土的工具而不是除草培土工具,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开沟播种是耧车而不是耒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5.B小农经济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是最主要因素;C选项是政治因素,不是最主要因素;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小农经济无关,故D选项排除。6.B据材料“小农经济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旦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小农经济就可以开展生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小农经济

24、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B。7.故选C解答:AD两项只和“小满芝麻芒种谷”相联系,故排除;B和题意没关系,排除;谚语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 8.D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地区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9.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瓷器: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瓷(彩陶、黑陶、白陶)商代:出现原始瓷器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制瓷业

25、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解答:粉彩和珐琅彩出现在清朝时期,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10.A依据题干“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可以看出唐代官营手工业由官府集中管理,故A正确;B不符合“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1.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尽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

26、上曾经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工商政策,它始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无疑是产生了消极影响解答: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为什么没有转变为大机器生产,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而且本题还可以联想到英国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的扩大,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2.故选C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丝绸,瓷器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进行思考解答:根据题干可知,不同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都是手

27、工业制品,说明手工业发展水平高,但同时也说明中国古代的经济长期内未实行根本性突破所以正确;丝绸之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所以说法错误,排除;出超要有出口和进口的比较,材料中并为体现,所以排除;13.故选B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钢剑”“珐琅彩瓷”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珐琅彩瓷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所以丙说法错误,是赝品;夏商周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所以甲说法正确,所以不是赝品;秘色瓷是唐代开始,发展到五代时期秘色瓷已经发展到顶峰所以丁说法正确也不是赝品;14.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需要

28、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对“近代的前夜”的理解,对选项的分析,结合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解答即可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近代的前夜”是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出现雇佣关系,“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体现了雇佣关系的出现,故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瓷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C两项反映的是商业的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5.D根据所学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A错误。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是宋代以前,宋代时打破了坊市界限,B错误。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错误。宋朝时,商业经营的时间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D正确。

29、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对于选项中各项事件的时间的确定。本题难度不大,只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即可。16.B试题分析:结合材料“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来看,明代对外贸易实行严格限制,所以排除A;由材料“”“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可见明代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的信息,排除 C;结合所学,唐代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17.B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

30、反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排除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传统伦理,排除C;这一变化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染奢靡风气,排除D。18.B19.B20.故选D。经济发展不等于“中国的经济形态”,故A项错误;既有区分,更有共同的本质,B项与材料中“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不符,故B项错误;演变的基本态势只是现象,与材料中“从本质上来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与材料中“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相符。21.答案:B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这一基本政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中对商人的歧视,但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江南一带,富商们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故B项正确。传统经济解体于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排除。C、D两项与题干现象无关,答案为B。22.故选B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正确掌握古代中国“市”的发展历程即可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城市商业实行坊市制度,固定交易场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