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6.07KB ,
资源ID:68097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097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德义论语解读乡党篇第十孔子的德行示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德义论语解读乡党篇第十孔子的德行示范.docx

1、安德义论语解读乡党篇第十孔子的德行示范安德义论语解读乡党篇第十2010-01-26 16:33:18来源:评论:0 点击:198【题解】本篇编者取“孔子于乡党”一句中“乡党”两字作为篇名。篇章节次分合,多有分歧,笔者分为26章。上篇谈“至圣”,谈至圣的德与行,本篇谈“至圣”之行“至圣”之礼。本篇记载的是孔子饮食起居,坐卧行走的各项日常礼仪,有言语之礼,傧相之礼,朝会之礼,服饰之礼,祭祀饮食之礼,乡人会合之礼,馈赠之礼,受赐之礼,行走之礼,一个“礼”字,贯穿全篇。“礼”也是因地因时不同而随时变化。四书辨证:孔子于乡党至訚訚如也,言孔子言语之变。自君在,踧踖如也至私觌,愉愉如也,言孔子容貌之变。自

2、君子不以绀緅至必有明衣,言孔子衣服之变。自齐必变食至必齐如也,言孔子饮食之变。自席不正不坐至不亲指,言孔子应事接物之变。按此皆圣人之时,故末借孔子言点出时字作结。”【原文】1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注释】乡党:父兄、宗庙之所在地,也即本乡本土。古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恂恂(xn)如:温和恭顺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 者:助词,用在陈述句末,表示比拟。前面有动词“似”呼应。可译为“似的”或一样”。 便便:同“辩辩”,形容说话明白清楚,非常健谈。 下大夫:大夫是诸

3、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有不同级别。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侃侃(kn)如:温和快乐的样子。 訚訚(yn):正直而恭敬的样子。 踧踖(c j):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与与:意思同“徐徐”。也即威仪适中的样子,面对国君神情态度既不过分紧张,也不显得轻慢。【语译】孔子在家乡时,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孔子在宗庙内、朝廷上,非常健谈,讲话明白清楚,只是说话比较谨慎罢了。孔子上朝(没有见到君主前),同下大夫交谈,显得温和而快乐;同上大夫交谈,显得正直而恭敬。国君临朝听政,孔子恭恭敬敬,而又十分谨慎,神情态度既不过分紧张,也不显得轻慢。【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对

4、不同人而采用不同的语态、语调以及语气。孔子对说话的要求既多且严,他认为君子说话一点儿不能马虎随意,“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苟”,苟且,马虎,随便。并且说话要严谨,“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做事要多,说话要少,“敏于事而慎于言。”说话要看对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话要讲究契机,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浮躁”、“隐瞒”、“瞽瞎”三者皆是未能把握讲话的契机。孔子不仅有以上要求,重要的是他更注意说话时的容貌态度以及语调语气的变化。在父兄宗族乡人中讲话,谦卑逊顺,迂讷迟滞;在宗庙朝廷讲话,晓畅明晰,轻快流利;

5、与下大夫讲话,温和快乐,简捷刚直;与上大夫讲话,正直恭敬,和悦而诤;与君王讲话,恭敬局促,但行步安详。“恂恂如也,便便言。”是讲话的语态,“似不能言者,唯谨乎!”以及“屏气似不息”皆是说话的语气,“侃侃如也。”“訚訚如也。”“躇踖如也。”“与与如也。”既有说话的语态,又兼说话的语气。今人讲话却不注意语态语气语调,今人研究语言学,多研究静态语言学,而不研究动态语言学,记录孔子语态语气的句子虽然不多,但足以窥见古人对说话要求的具体翔实。一句话要说得达到目的,其中说得“对不对”,所占的比例大约是30%,“好不好”所占的比例大约是70%,这70%都表现在说话时的态度、动作、语气、语调等似乎不重要的辅助

6、手段上。孔子不仅是一位仁道推广者,更是一位语言大师,语言犹如推行仁道的双翼,如果没有语言的翅膀,仁道推广难能获得成功。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简而当事,曲而当精,精而当理,确而当时。一言而济事,一言而服人,一言而明道,是谓修辞之善者。其要有二:曰澄心,曰定气。”也是对语言的目的性所做的要求。但他也仅仅是对语言精确度,简洁度,以及语言内在的发声吐语时的宁静之气所做的具体要求。要求虽然很高,但未能涉及说话时的语态、语调、语气。语态、语调、语气在言语表达中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又很难记录的东西,孔门弟子们挖空心思用了一系列的叠音词来记录描绘,这些叠音词在今天看来(即便是在当时)也是很难准确描摹或

7、诠释的文字,今人读来也只能以意逆志,揣摸而己。但在今人的言语运用中不能不详加探索,仔细体会而认真学习。【原文】10.2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注释】摈:通“傧”。傧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这里活用作动词,指接待宾客。 色勃如也:脸色立刻变得庄重的样子。 躩(ju)如:快步走的样子。 所与立:和他站在一起的其他傧相。所字结构,有名词性质。 左右手:使手向左、向右。即向左或向右拱手。 襜(chn)如:整齐的样子。 翼如:像鸟儿展翅一样。【语译】鲁国国君召孔去接待宾客,孔子的脸色立刻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快了起来。他向

8、和他站在一起的其他傧相作揖,向左或向右拱手,衣服随之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向前的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宾客辞别走后,他一定要向国君复命说:“客人已经不再回头走远了。”【解读】本章记载的是孔子担任傧相时的容貌、动作、神态。“色勃如也。”写其神态,受命之初,端庄严肃。“勃如战色。”端庄而不矜持,严肃而不呆板。“足躩如也。”写其足部动作,碎步急趋,快而不乱,疾徐有度。“揖所与立,左右手。”写其手部动作,作揖打拱,依次而行,或左或右,循序渐进。“衣前后,襜如也。”写其服饰体态,“揖必俯其首,揖毕而仰,揖分左右,又兼俯仰,衣亦随之前后转摆。”“襜如”,整齐状,衣裳前后摆动而不乱。以上均为分体动作,“趋

9、进,翼如也。”方是整体动作。傧相从中庭进至阼阶,其间数十步,不宜行缓,仍需碎步急趋,步态较前稍快,双臂轻舒,犹如鸟儿展开双翅,轻盈自然。“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接待完毕,客人已走,傧相需行注目礼,以待客人远去,而不回头,并向君王报告“宾不顾矣。”善始善终。如此小心谨慎,不是我们想像中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潇洒自如的圣人,而是生活中的凡人,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参见君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不苟行随意,平凡到极处便是圣人,这就是孔子一代至圣先师。 【原文】10.3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

10、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注释】鞠躬如:这里指谨慎恭敬的样子。 立不中门:古礼,士大夫出入国君宫门时,只能由门中央所竖的两个短木(叫作“臬”)的右边进出门,而且不能踩着门坎。中门:即门的中央,指两个“臬”之间,供国君出入。 阈(y):门坎。 过位:古代大臣们议论政事,入朝经过国君站立的门、屏之间的位置时,国君虽不在,但臣子们的态度依然恭敬严肃。 摄:提起。齐:衣服的下摆。 屏气:屏住呼吸,憋住气。 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 逞:放松,舒展。 怡怡如:和悦轻松的样子。【语译】孔子走进国君的宫门时,非常谨慎恭敬,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也不在中门站立

11、,进门时,不踩门坎。经过外朝国君的虚设之门时,神色态度立刻严肃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了,遇人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的样子。他提起衣服下摆走上堂时,显得谨慎小心,憋住气,好像停止了呼吸一样。出来后,走下一级台阶,神态脸色才舒展起来,现出轻松愉快的样子。下完了台阶,便快步向前,像鸟儿舒展开翅膀一样。回到自己位置后,又是一副恭敬小心的样子。【解读】本章记载的是孔子入朝拜君王时的动作、神态。由外朝而治朝而燕朝。“公门”,争议颇多,难能详考,大而言之,朝廷之门,指外朝大门。“鞠躬如也。”“鞠躬”,非曲身致礼,庐文弨龙城杞记解为“谨敬也”,意即“谨慎恭敬”。“鞠躬如也,如不容。”写入朝时的神情状态。“战战兢兢,

12、如履薄冰。”“如不容”,似无存身之地,小心翼翼,恭之敬之,谨敬自敛。“立不中门,行不履阈。”或走或停,停则侧身而立,行则跨槛而去。“立”亦含“行”,“行”亦含“立”,互文足义,“行不履阈”,亦含“立不履阈”,“立不中门”,亦含“行不中门”。“中门”,钱穆论语新解说:“门两边立长木,谓之枨。中央竖短木,谓之闑。门以向堂为正,东为闑右,西为闑左。东西各有中。出入之法,主由闑右,宾由闑左。礼,士大夫出入君门由闑右。诸侯西一门常掩,谓之宾门。臣统于君,故出入亦由东门。君行出入始中门,非尊者皆偏近闑而行,以避尊者。”“过位”,由雉门而治朝,“古礼,君每日在治朝与群臣揖见,此位即君在治朝所立之位。议论政事

13、,则在路寝之朝。治朝退,适路寝,则治朝之位虚。群臣遇议政当入内朝,则过此位。过位必敬,故色勃如而足躩如。“其言似不足者”,谓同朝者或与语,不得不应,然答而不详,如不足。既过位,渐近君。“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孔子虽过治朝君主空位,也十分恭敬,态度严肃,似有君主在位的样子。然后撩起衣服下摆,由路门而燕朝拜见君主。宋?朱熹说:“礼,将升堂,两手抠衣,使去地尺,恐慑之而倾倒失容也。屏藏也,息,鼻息出入者也。近至尊,气容肃也。”恭敬严肃而凝神屏气,拜见结束,出朝,走下台阶,面色舒缓自如,快乐而又高兴。朱熹注说:“等,阶之级也。逞,放也。渐远所尊,舒气解颜,怡怡和悦也。没阶,下尽阶也。趋,

14、走就位也。复位踧踖,敬之余也。此一节记孔子在朝之容。”【原文】10.4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注释】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臣都拿着不同质量的圭。这里指大夫出使别的诸侯国时,拿在手里代表君主的土圭。 蹜蹜(s):脚步细碎频促的样子。有循:即有所循。沿着走。循:沿着。 享礼:即享献礼。指使者向所出使的国家贡献礼物的一种仪式。使者初到出使之国,先行聘问礼,聘问之后,就举行享献礼仪。使臣把所献的礼品全部罗列廷堂。享:献。 有容色:和颜悦色。 私觌(d):私人身份的会见。觌:相见。 愉愉如:轻松愉快的样子。【语译】(

15、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举着圭,恭敬谨慎,好像举不起来的样子。上面手与心一般齐,相当于拱手作揖;下则如递物与人,不低于腹部。脸色很庄重,好像在战栗一样,脚步细碎紧凑,像是沿着一条线向前走一样。直到赠送礼物的仪式开始,才和颜悦色起来。以私人身份和对方君臣会见时,更是显得轻松愉快。【解读】本章记孔子出使邻国之礼。“鞠躬如也,如不胜。”敬慎之状。“上如揖,下如授。”谨慎之状。“勃如战色。”肃穆之状。“足缩缩如有循。”庄谨之状。“享礼,有容色。”和悦之状,“私觌,愉愉如也。”轻松自如之状,由敬谨肃庄而和悦轻松,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论语集解:包咸曰:“为君使聘问邻国,执持君之圭。鞠躬者,敬慎之至。”郑曰

16、:“上如揖,授玉宜敬也。下如授,不敢忘礼也。战色,敬也。足缩缩如有循,举前曳踵行也。”宋?朱熹注:圭,诸侯命圭。聘问邻国,则使大夫执以通信。如不胜,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敬谨之至也。上如揖下如授,谓执圭平衡,手与心齐,高不过揖,卑不过授也。战色,战而色惧也。缩缩,举足促狭也。如有循,高所谓举前曳踵,言行不离地,如缘物也。”【原文】10.5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麂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注释】绀(gn):青中透红的颜色。这是斋戒服饰的颜

17、色。 緅 (zu):黑中透红的颜色,即绛色,比绀色更暗,是丧服的颜色。饰:衣服领子的镶边。 亵(xi)服:平常在家时穿的衣服,即便服。亵服不用红紫色,是因为夏天人们认为红紫色是贵重的颜色,只能作礼服的颜色。 袗(zhn):单衣。这里活用作动词,当穿单衣讲。絺(ch):细麻单衣。 綌(x):粗麻布衣。 表而出之:把麻布单衣穿在外边,里面还要衬有内衣。表:表面,外面。这里活用作动词,当穿在外面。出之:使麻布衣露在外面。也即穿在外面,和“表”意思一样。 缁(z):黑色。 素:白色。 麂 (n)裘:小鹿皮做成皮的衣袍。按古代穿皮衣,其毛坯向外,所以外面必须穿罩衣,即这里所说的缁衣、素衣、黄衣。这些外衣

18、必须与皮衣颜色相配。麂 :小鹿。 短右袂(mi):右手的袖子短一些。这是为了便于做事。袂:袖子。 寝衣:指睡衣。古代大被叫衾,小被叫被。 狐貉之厚:厚手的狐皮貉皮。 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做成,多余的布打成褶缝,不裁掉,故上窄下宽,像帏帐。 杀(shi):去掉,剪裁。 玄冠:黑色的礼帽。羔裘、玄冠都是黑色的,古代用作吉服,故不能穿戴它去吊丧。吊丧要穿白色丧服。 吉月:每月初一。【语译】孔子不用青透红或黑里透红颜色做衣领的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的布做平时家居穿的便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麻布单衣时,一定穿在内衣的外面。冬天,穿黑色的羔羊皮袍,外面是配黑色的罩衣;穿白色的小鹿皮袍,则配白

19、色的罩衣;穿黄色的狐皮袍,则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长一些,但右边的袖子短一点。睡衣一定要有的,它的长度是一身半,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服丧期满以后,任其佩戴各种饰品。除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外,其它衣裳一定要剪裁掉多余的布。不穿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黑色的礼帽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穿着上朝的礼服去朝拜国君。【解读】本章记载孔子的衣着服饰。宋吕大临论语解说:“言孔子衣服之变”。因变化繁复,孔子服饰呈三大特点:第一,品类繁多。有礼服、便装;夏有麻衣、冬有皮袍、外有罩衣、内有衬衣、丧有丧服、寝有睡衣、行有便衣、坐有皮垫、入朝有礼服,一应俱全,应有尽有。第二,色彩协调,“缁衣,羔裘。”黑色罩衣配紫

20、色羔羊皮袍,“素衣,麑裘。”白色罩衣配小鹿皮袍,“黄衣,狐裘。”黄色罩衣配狐貉皮袍,更有趣的是天青色和铁红色不能做衣服的装饰品。红色、紫色布料不能做便装。“恶紫之乱朱。”服饰色彩雅静而又协调,变化多姿而又符合礼制。梁?刘勰说:“正采耀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五色杂而成黼黻。”第三,规定严格。孔子服饰变化之繁,也因礼制规则之多,是色彩上的规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缁衣羔裘”类,皆属色彩上的规定。时间上的规定。冬夏、春秋四季变化。夏天“袗絺綌”,冬天“羔裘,狐貉”。行动上的规定。坐“狐貉之厚以居”用狐貉的厚皮做坐垫。寝,“必有寝衣”;行,“必朝服而朝。”尺寸上的规定。“亵裘长,短

21、右袂。”家居皮袍比较长,便于干活,右边的袖子要短,“寝衣”,“长一身有半”,睡衣要比身体长二分之一。丧前丧后的规定。“去丧,无所有配。”丧必哀,丧前必须除去一切装饰品,丧后可配各类装饰。诸多规定,令人目不暇接。今天出门应对礼仪没有如此繁杂,规定没有如此详细,但孔子对礼制的一丝不苟,对生活严谨认真的态度,对细节的考究,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这个民族向来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民族。当今之世,国民个性懈怠懒散,随意马虎,极缺规则意识,是否也可从细节小处做起,学一学我们的古人,学其精髓,而不是学其枝节。 【原文】10.6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注释】齐:(zi)通“斋”,斋戒。古人祭祀前

22、必须斋戒,斋戒前必须沐浴。 明衣:沐浴后穿的浴衣。 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指不饮酒,不吃荤,不吃葱、韭、蒜等浓厚气味的菜蔬。 迁坐:指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不和妻妾同居。【语译】孔子沐浴斋戒时,必先准备好用布做的浴衣。斋戒时,一定要改变日常的饮食,住宿也要回避女眷,由内室改迁到外室去。【解读】本章与后两章,构成一个整体,本章在前后章次中属过渡章节。“齐,必有明衣。”“齐” 即“斋”,“明衣”,即沐浴时之衣,斋戒要焚香沐浴,一定要穿浴衣,并且要用俭朴的布料做成的衣服,“齐必有明衣”句承上章。“齐必变食,居必迁坐。”斋戒一定要改变饮食,迁移卧食,夫妻分居。“斋必变食。”启下章,下章谈斋戒饮食。以“变

23、食”为主体内容。【原文】10.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注释】脍(kui):切细的牛羊鱼肉。 饐餲(y a):指放久,变馊臭了的食物,程度上有区别。 馁(ni):鱼腐烂。败:肉腐烂。这里都指不新鲜。 失饪(rn):指烹调得不好。饪:烹调。 不时:指有关祭祀规定的时间。 割不正:古人宰杀牛羊时,分解肢体有一定的分法。不合指定分法的叫割不正。 不得其酱:吃不同的肉食要用不同的佐料酱醋等,不得其酱:指所食的东西与作料的酱等不相

24、配。 气(j):通“既”。说文:“小食也。”指饮食适可而止。 乱:神志错迷,指酒醉。 脯(f):熟肉干。撤:同撤。【语译】孔子饮食的习惯是粮食舂得愈精愈好,鱼、肉切得愈细愈好。食物放久变了味,鱼和肉不新鲜,都不吃。食物的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得不当,不吃。不是时鲜菜蔬,不吃。刀工不规则,不吃。作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尽管很多,但不能吃得超过主食。酒不限制,但不能喝醉乱性。从市场上买来的酒和熟肉干,也是不吃的。不撤姜末的食物唯有不多吃。【解读】本章讲祭祀期间的饮食。本章句式均是“不”字句,“不厌”2句,“不食”8句,“不使胜食”、“不及乱”、“不多食”3句,这不吃,那不吃,要

25、求苛细严谨。孔子对饮食如此苛细严格的要求,俨然一位世之罕见的美食家,与孔子一向提倡的教诲格格不入,如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又说“饭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自相矛盾,是否孔子对别人要求是一套,对自己要求又是一套呢?前人对此章解释,也因替圣人讳,曲尽其意,想方设法从各个角度为之解释,使许多意义本来十分显豁的,变得晦暗起来了。笔者以为“乡党”全篇全记载一个“礼”字,言语之礼,傧相之礼,入朝之礼,出使之礼,服饰之礼,饮食之礼,事君之礼等等。本章当是饮食之礼,问题在于这是何时的饮食之礼。接上章看,“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斋必变食

26、”,讲的就是斋戒祭祀,“变食”即变祭祀之食。本章顺接“变食”而言,当是宗庙祭祀饮食之礼。不论是从全篇内容看,还是从前后章次看,抑或是从孔子一向俭身而行的品德来看,本章讲的均是祭礼之饮食,供奉先祖,致其诚敬,饮食严格,当是诚敬尽哀之表现,非闲居饮食之习惯,也非闲居之饮食。本章可分三类:第一、两“不厌”。讲究祭祀食物的精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米要舂得精白,面粉要磨得精细,鱼肉要切得细碎,烹饪要精致,因为祭祀所用,必须讲究。第二、八“不食”:坏透了的不食。“食饐而餲,鱼馁而内败。”食物经久而腐败变味变质,这是食物的重度腐败,从里到外都已坏透,坚决不食。表面坏了的不食。“色恶不食。”食物腐败变

27、质,一般是由外而内,“色恶”,表皮坏了,内部可能没有坏透,去皮留核似乎可食;从祭祀精洁角度讲,表皮已坏,即为不洁之物,对先祖不恭。内核坏了。有的食物表面完好无损,它的腐烂是由内而外,内部完全坏了,仅从气味中表现出来,“臭恶不食。”气味难闻的食物一般是由内而外的腐败,祭祀时也为不洁之物。半生不熟的。“失饪”,即烹饪中未煮熟的食物。“不时,不食。”朱熹认为是指不成熟的果实,郑玄认为是不到规定进餐的时间,“非朝夕日中之食。”均依据不足。笔者认为“时”是指祭祀规定的时间,不到祭祀规范要求的时间不食。“不时”,同时也是“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也。”“不时”就是超过三日的食物,不去吃了。不假繁引,勿

28、须繁证,纳入祭祀这个系列过程中,“不时”之含义则皎然明白。包括前至所认定“不食”的内容,均因超过规定的时间而腐败或变色或变味。“割不正,不食。”按祭祀礼制规定切割方正,合乎尽寸,否则不祀不食。 “沽酒市脯,不食。”讲的也是祭祀用酒讲究新酿之酒,用肉讲究新鲜之肉。市井之酒,多已陈旧,干脯也已失鲜,皆不是祭祀之酒肉。“不得其酱,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祭祀先祖,“祭神如神在。”必须有酱醋调料等美味,以表敬诚,不得虚以应付。第三、限肉限酒。“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祭肉不能吃得太多,祭酒可以尽情尽量喝,因祭祀先祖,以表哀痛,但不能醉而失态,失态则不敬。另外,关于“不食”

29、,可分三种情况:“可供可食”;可供而不可食;不可供亦不可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越精细越好,属于既可供又可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色恶,臭恶。“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属因供久变质而不能食。属可供亦不可食。失饪,割不正,不得其酱,不撤姜食,因不合礼制,属不可供不可食。“沽酒市脯”因不新鲜而不可供不可食。“唯酒无量,不及乱”,自酿新酒可供可食,但不及乱。“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各类供肉虽多,不能过量。酒和肉属于既可供又可食,但要限量。“不时”一解不到祭祀规定时间,不供不食;二解超过可食之时间供而不食,两解可同时有效。【原文】10.8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注

30、释】祭于公:即助君参加公祭。古代,大夫、士都有助君祭祀之礼。 不宿肉:不使祭肉过夜。宿,使动用法。古代,天子、诸候祭祀时,当天清晨宰杀牲畜,然后举行祭典。第二天又祭,叫绎祭。绎祭完后,参加祭祀的人都可以领到一份胙(祭肉)。但这些肉已经放了两天,所以拿回家必须立即吃掉或送人,以表示不亵渎鬼神。【语译】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分得的祭肉,不过夜就处理掉。祭祀用的肉保存也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能吃了。【解读】本章照应前一章,是上章的总收。谈前章10种物品“不食”的原因。皆因超过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上章不论是“饐”、“餲”、“馁”、“败”,还是“色恶”、“臭恶”均属“出三日”、“不时”之食物,皆在“不食之”之列。事实上,从“齐必有明衣”到“食不厌精”到“祭于公”,三节应归为一章。首节总起,次节分述,末节总收,因前人多将其断开,作者解读分析时,将其归在一起,但章次却仍其旧,以保持原貌,有益于方家辨识。【原文】10.9食不语,寝不言。【语译】孔子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说话。【解读】皆是祭祀其间的要求。吃饭不说话,睡觉不言谈,均是祭祀期间表示严肃哀恸而作的要求,非素行日常的要求。【原文】10.10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注释】 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