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0.83KB ,
资源ID:67534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53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docx

1、国际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国际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于1980年创建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内容包括: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与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四个方面的314项指标。2002年,IMD对参评的4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由于我国企业在劳动生产率、制造成本、公司绩效、管理效率、公司文化和全球化影响等方面(66项指标)的表现不佳。导致我国企业效率专项评价排名第43位,连续5年下滑,并掣肘着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导致我国国际竞争力在该年度综合排名第31位。2005年IMD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内地名列第31位200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美国居榜首 中国超越

2、日本2007年05月10日12:59 我来说两句(29)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新华网 提要 2007年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排名前3位的是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今年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超越日本,从去年的第18位升至第15位,日本从去年的第16位降至第24位,印度仍为第27位,韩国从第32位升至第29位。新华网日内瓦5月10日电(记者刘国远)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10日发布2007年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今年又上升了3位。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从去年的第18位(去年首次公布时为第19位,整个排名中包括一些地区和省、州经济体)升至第15位,而且排名首次超过中

3、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今年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7位降至第18位。今年的报告涵盖了55个经济体,比去年有所减少。 在今年的报告中排名前20位的经济体依次是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卢森堡、丹麦、瑞士、冰岛、荷兰、瑞典、加拿大、奥地利、澳大利亚、挪威、爱尔兰、中国内地、德国、芬兰、中国台湾、新西兰和英国。此外,日本的竞争力排名从去年的第16位降至第24位,印度仍为第27位,韩国从第32位升至第29位,俄罗斯从第46位升至第43位,而巴西则从第44位降至第49位,南非从第38位大幅降至第50位。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主要经济体经济竞争力的年度研究报告,自1989年起每年发表一次。这

4、项报告根据4个大指标及其下属的300多个小指标来进行竞争力评估。4个大指标分别是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今年中国内地在这4个大指标中的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经济表现排名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仅落后于美国;政府效率排名由第17位升至第8位,升幅突出;企业效率排名由第27位升至第26位;基础设施排名由第33位升至第28位。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和商业力量正在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工业化国家长期以来的竞争优势地位受到挑战,而这会导致欧洲和美国等增加保护主义措施,未来国际贸易争端将会日益增多。2004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基于 2004 洛桑报告的分析 段小华 柳卸林(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200

5、4 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全球竞争力年鉴(以下简称洛桑报告)刚刚问世。 2004 洛桑报告取消了对国别的人口划分方法,包括 51 个国家和 9 个地区共 60 个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报告的主要评价框架与以往类似,仍然是从经济绩效、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个要素。本文将从这四大要素出发,分析中国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将中国的竞争力与印度的竞争力作一比较。报告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的竞争力有所上升,但竞争力主要在于 GDP 的增长,其它结构性的指标没有多大改善,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中国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且可胜任的经理和技术工人不足。印度的经济增长正在加快,必将成为中国不可

6、忽视的竞争者,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印度的竞争力。有趣的是,中国的强项指标,正是印度的弱项指标,反之亦然。但在一些企业效率的指标上,印度要好于中国。一、中国竞争力的基本表现第一,整体竞争力基本维持原状,但企业效率有较大幅度回升,政府绩效徘徊不前,基础设施落后局面未有改观。 从 2000 年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第 24 位 第 26 位之间徘徊, 2003 年曾一度降到第 29 位。 2004 年的排名是第 24 位,比上年提升了 5 位。但各个次级指标的表现却很不相同,如表 1 所示。波动最大的是企业效率,从 2000 年到 2004 年企业效率排名基本上呈下滑的趋势, 2003 年一度跌至

7、第 46 位,今年又回升到第 35 位。与中国整体经济绩效的优异表现相比,政府效率排名几乎是原地踏步,基本上没有变化;而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也没有多大改观。 表 1 20002004 年我国竞争力各要素排名变化 年份 经济绩效 政府效率 企业效率 基础设施 2000 4 21 27 35 2001 5 23 28 40 2002 4 23 38 37 2003 3 22 46 41 2004 2 21 35 41 第二,我国的竞争力更多依赖于经济增长的活力,具有显著的 GDP 属性。 对中国竞争力的进一步认识,只有在国际比较的背景下才有意义。因此本文选用六个国家作为参照进行对比。这六个国家是:与

8、我国人口、国情近似的发展中大国印度,与我国 GDP 总量接近的意大利,逐步走出转型期低谷的俄罗斯,同为东亚重要国家的日本、韩国,以及综合国力最强的美国。对比显示,中国的竞争力尽管远远不如美国,但明显强于印度,也优于意大利和韩国,甚至与日本相当(表 2 )。经济绩效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贡献非常之大,我国的竞争力基本体现为旺盛的经济活力,尤其是 GDP 持续增长的能力极强,这多少掩盖了基础设施和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我国的竞争力表现具有很强的“ GDP 属性”。 表 2 若干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比 中国 印度 意大利 俄罗斯 美国 日本 韩国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

9、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国际竞争力 29 24 50 34 41 51 54 50 1 1 25 23 37 35 经济绩效 3 2 22 12 39 39 52 54 1 1 28 17 40 49 政府效率 22 21 43 33 53 56 52 40 10 10 39 37 37 36 企业效率 46 35 51 22 39 54 56 52 1 1 41 37 45 29 基础设施 41 41 58 57 34 37 47 43 1 1 3 2 30 27 第三,扣减环境成本后, GDP 属性的贡献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0、大打折扣。 在 2003 年,对中国的“环境污染是否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调查指标中,中国排名第 27 位,但到了 2004 年,排名下降到了第 59 位。这一方面说明被调查的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更为关注,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依据 1999 年的数据,中国每百万美元 GDP 的二氧化碳工业排量是 3077.7 吨,是同期日本的 11.8 倍,印度的 1.4 倍,位居全部 60 个国家(地区)中的倒数第三位(表 3 )。可见,中国的环境竞争力是非常低下的。 表 3 每百万美元 GDP 的二氧化碳工业排放量单位:吨 中国 印

11、度 意大利 俄罗斯 美国 日本 韩国 排放量 3077.7 2208.5 356.2 7676.5 602.2 260.2 921.9 排名 58 53 14 60 31 10 42 根据洛桑报告的指标, 2001 年,中国 GDP 增幅是 7.3% ,但除掉能源消耗后的 GDP 净增长率是 5.79% ; 2000 年的 GDP 增长是 8.0% ,除去能源消耗后的实际 GDP 增幅 7.16% ,两年比较,明显看出中国的能源消耗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中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在增加。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几个问题:第一,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高能耗的重化工行业, 2003 年的电力供应高度紧张、高耗能的建

12、材行业高速增长是一个证据。第二,中国经济发展并非节能型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每创造 1 美元的 GDP ,消耗掉的能源约为美国的 3 倍,日本的 6.6 倍(表 4 )。第三,工业企业支付的低廉的能源价格也在客观上纵容了能源浪费。 2002 年每度电价格是 0.032 美元,为世界上能源价格最低的国家之一,在 60 个经济体中居第 5 位。 与能源的高消耗相对应,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 2003 年,我国全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居 57 位,仅为美国的 11% ,意大利的 12.3% ,韩国的 23% 。可见我国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较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可以想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目前的人

13、均 1000 美元向 3000 美元以上的跨越)若继续依靠这种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低工资所支持的发展道路是难以维系的、不可持续的。在这一背景下,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创建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已是迫在眉睫的必要选择。 表 4 2001 年各国能源消耗量 国别 能源消耗强度 a 能源消耗总量 数量(吨) 排名 数量(万吨标准油) 中国 27714 51 78544 印度 31220 54 37967 意大利 6561 10 13412 俄罗斯 95581 60 42746 美国 9392 29 154072 日本 4172 4 34213 韩国 12694 38 371 注:a

14、是指“每百万美元 GDP 消耗的商业能源”。 二、中国制造业的真实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现象。在此,我们借用洛桑报告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真实竞争力。 总体看,工业行业的生产率都高于服务业是一个普遍现象,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都是如此(意大利例外)。但这一现象在我国更为明显,工业行业的生产率约为全部行业的 2.2 倍。尽管如此,我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仍是低下的,约为美国的 1/5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表现为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能力, 2002 年和 2003 年分别为 7% 和 8.1% ,高于全部参照国家(表 5 )。 表 5 2003 年各国工业行业的劳动生

15、产率 (美元 / 人,按生产率平价计) 类别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意大利 美国 日本 韩国 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 18979 11156 34914 66626 96378 56273 53366 全部行业劳动生产率 8591 7155 19638 69342 77159 55692 37596 工业行业 / 全部行业 2.21 1.56 1.78 0.96 1.25 1.01 1.42 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8.09 5.41 8.26 -0.77 2.18 2.89 3.21 “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在于强劲的出口能力和增长性。我们对比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后发现(表 6 ),

16、和其他大国相比,我国经济具有更强的外向性, 2003 年产品出口占到了 GDP 的 31% ,高于美国、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但低于高度依赖外资、外向型经济导向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技术产品在我国全部出口产品的比例较高, 2002 年占 20.94% ,与美国、日本、韩国 25% 左右的水平相当,低于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该项指标都在 4050% (表 6 )。 表 6 各国(地区)制造业出口与成本结构 指标 2003 年产品出口 工人报酬水平 a(美元 / 小时) 制造业的单位成本 变化率( % ) 电力成本 (美元 / 度) b 总额(10亿美元) 占

17、 GDP 的比重(%) 2002 年 2003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3 年 中国大陆 438.37 31.09 0.59 0.66 11.26 13.00 0.032 印度 49.25 10.64 0.43 0.33 -0.02 6.88 0.080 俄罗斯 135.16 33.76 0.65 0.88 34.00 35.00 0.210 意大利 290.44 19.74 14.49 17.84 3.19 3.18 0.148 美国 748.38 6.65 20.32 21.33 -1.53 0.28 0.051 日本 471.01 10.97 19.01 20.34 -1.

18、53 -4.38 0.115 韩国 194.33 32.08 8.35 9.62 0.70 2.10 0.056 新加坡 144.13 157.80 6.99 7.48 -9.63 -4.696 0.079 马来西亚 100.73 97.64 2.78 2.90 0.69 -3.400 0.056 台湾 150.65 52.65 6.13 5.43 2.28 -0.880 0.053 注:a 包括工资加其他补助。 b 中国大陆缺 2003 年的数据,用 2002 年的替代 。 我国制造业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但其他非人力成本如工业企业的电力成本则与其他

19、国家相差不多。尽管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有较大幅度(超过 10% )上升,但工人的报酬仍然处于极低水平,为美国的 1/32 ,不足马来西亚的 1/4 ,与劳动生产率不成比例。与此同时,对我国劳动力素质的各项调查表明,我国有技能的劳动力非常欠缺,不如所有参照国家,而且对劳动力的培训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能力增长将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在加强高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在岗技术人员的培训。我国应借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成功做法,在注重支持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产业政策的同时,高度注重对劳动力的培训。此外,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性较低也制约了技术扩散和经济活力的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及企业环境对国外高级技术人

20、员的吸引力(第 19 位)不如美国(第 1 位)、马来西亚(第 3 位)、台湾、韩国,高于日本、意大利、印度。这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三、中印竞争力的对比:反差及启示印度是一个充满强烈矛盾和反差的国家文盲众多,但大学教育普及率高,有一流的数学和工程教育。在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竞争力指标时,发现尽管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有相似的国情,诸多指标都居于落后地位,但也有相当多方面的指标存在强烈反差。这些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 7 ): 第一,从整体看,我国较强的指标集中于经济绩效方面,如很好地解决了全民就业问题, GDP 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强,

21、高技术产品出口能力强;而印度在经济绩效方面差距明显且贫富分化严重,如就业率低下的同时,高级经理人和工程师反倒数量充足。 表 7 中印两国存在强烈反差的指标 中国的弱项指标(排名) 中国的强项指标(排名) 次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中国 印度 次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中国 印度 经济绩效 生活成本指数 52 8 经济绩效 直接投资流入量 2 31 服务业调整 35 1 物品出口实际增长 2 26 海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 33 2 就业占全部人口的比重 3 46 投资债务组合 33 1 国际收支平衡 3 25 政府效率 官僚化阻碍商业活动的程度 55 29 物品出口 4 32 企业效率 可胜任高级经理人的可得

22、性 59 2 直接投资流入存量 5 46 股市指数变化幅度 59 8 政府效率 中央政府的内债 6 45 高级经理人的国际经验 59 23 劳动规制是否影响企业活动 8 43 人才流失对经济的阻碍程度 55 10 企业效率 劳动力占全部人口的比例 4 49 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57 28 工业争议带来的损失 4 42 有技能劳动力的可得性 55 6 银行部门资产占 GDP 的比例 6 40 金融制度的透明度 55 24 基础设施 电信领域的投资 2 32 基础设施 有足够多的信息技术熟练劳动力 58 3 计算机联网数量 3 59 有足够多胜任的工程师 58 1 高技术出口总量 5 42 全部

23、 R&D 总支出 6 25 第二,对比发现,中国在企业绩效方面很差的指标,却是印度较好的指标,尤其是高级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状况远远优于中国。印度的优势是高级经理人能力强,信息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供应充足,排名高踞世界前列。相反,中国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将威胁到长期的经济增长能力,而且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人才严重短缺,高级经理人不能满足由于大量科技创业活动带来的需求。 第三,中国的弱项指标多数是调查得到的,而强指标多数来源于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软环境落后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印度则相反,尽管以 GDP 为核心的经济绩效不如中国,但科学基础设施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四,印度的科学教育水平很高,但分化特别严重

24、,文盲占到了全部人口的 42% 。在印度的学校中,非常重视有关科学课程的教育(第 3 位),青年人对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第 2 位)。中国的表现尽管也不错,但相对要差一些。第五,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将成为吸引服务业发展的“磁极”。 2004 年,印度的 GDP 增幅达到了 8.1% 。由于印度有大量胜任且低工资的工程师、科学家,以及说英语的劳动力,因此,日益成为跨国公司设立海外总部的热点区位。印度在软件开发、制造业、娱乐和金融服务方面发展迅速。据估计到 2008 年,将有 200 万金融服务的工作岗位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印度。如果印度能够维持稳定的可预见的竞争战略,避免过去那种波动,那么将成为继中国

25、之后又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国际投资的东道国。相比之下,中国的服务业受到竞争水平、开放程度的制约,国际化道路将更为漫长。 参考文献: 1.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4) 、 (2003) 、 (2002). 2.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3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出版。 国际竞争力排名公布 中国下滑2名 2008年05月15日 背景色: 收藏打印关闭在最新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滑落2名,到第17。这份排名的主要负责人把原因归结为“成功的代价”。今天,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将公布2008年版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

26、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从去年的第15降至第17,落后于美国(第一)和德国(第16),但领先于英国(第21)和日本(第22)。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涵盖了个经济体,评估项目达331多项,被认为是研究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最好资料。IMD主要将竞争力归于4个因素,今年中国内地在这4个方面的排名分别为:经济表现维持第二、政府效率从第八下降为第12、企业效率从第26下降为第33和基础设施从第28下滑到第31。“成功的代价”该报告的主要领头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世界竞争力中心主任格瑞理(StphaneGarelli)教授昨日在电话中对第一财经日报解释,中国正脱离一条颠簸高速的经济增长道路,转向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

27、发展道路,这有利于长期繁荣。今年中国内地竞争力之所以排名出现下降,格瑞理把原因归结为“成功的代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软环境仍需提高和成本的提高。依据国际和中国政府统计的“硬数据”,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是出色的,这占了竞争力构成的2/3。但繁荣的效果更多体现为“软数据”,包括环境影响、生活质量等。格瑞理表示,这些因素以前并非没有考虑到,而是很难找到反映这些内容的数据。今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项对企业家的民意调查,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调查结果显示,商业界对环境、教育、公司治理、透明度、科技水平和高管能力方面深表关切。另一方面,中国正在走向一个更成熟的经济体系,例如进行税制改革、着手解决

28、养老金问题等措施提高了投资的成本。所有这些措施,目的是确保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但会影响今年的排名。“2007年11.9的增长速度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徘徊在过热的边缘,通货膨胀率高企,能源消费和食品价格紧张。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明朗因素也影响了当地资本和证券市场。”格瑞理这样评价。美国重蹈日本覆辙在对比不同国家的情况时,格瑞理强调,美国现在日益深陷金融危机泥沼,类似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在美国重现。“当我们在1989年首次出版这个世界竞争力排名的时候,日本还牢牢稳坐第一把交椅,美国只是第三。”但此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格瑞理表示,日本股市在1989年开始逆转,此后危机从股市蔓延到房地产,然后发展成为信贷紧缩,最后成为一个重大的金融体系危机。美国目前的风暴与之有些相似。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国经济增长下降1,就会削减欧洲0.5的增长,加上原材料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引发输入性通胀,格瑞理警告,2008年的经济将很艰难。中国增长放缓有利发展事实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