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53.85KB ,
资源ID:67049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049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既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既要.docx

1、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既要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辑要一、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 二、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创立 梁启超是史学史学科的倡导者和奠基人。1922年写成中国历史研究法,有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章,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二千年来的发展轨迹,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19261927年,撰成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倡导研究史学史,有史学史的做法一节专讲怎样作史学史,探讨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问题, 三、原

2、始的历史意识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产生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两种思想经常搅混在一起,从整体上看又显示出崇拜自然神的倾向。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看其能否献身公共利益。重视生产斗争知识。正在形成中的历史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自然观崇拜自然神的总倾向四、中国最早的历史典册书和诗(一)尚书 意即上古的史书,最早只称书,后称“尚书”,后失传。汉文帝时伏生所传尚书用西汉当时文字写下,所以称今文尚书,共28篇。孔壁所得比伏生传今文尚书多16篇,全用蝌蚪文书写,称古文尚书。 尚书是我国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虽然还不是成熟的史著,但却奠定了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对后世史

3、学影响深远,尤其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每篇有一个标题,题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孕育着我国编年体的开端。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以记言为主发展了金文记载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 (二)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汉武帝后,被立于学官,奉为儒家经典,尊为诗经。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亦“诗”亦“史”,是研究殷周社会最有价值的史料。有记叙西周农奴生产情况的农事诗,有反映两周阶级关系和劳动人民抗争精神的战斗诗,有人民控诉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忧国伤时的爱国诗,有反映爱情和婚姻的情爱诗,有揭露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内容丰富,是研究上古史的珍贵资

4、料。五、春秋及孔子的史学贡献(一)春秋 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相传孔子所作。记自公元前722公元前481的史事。主要记朝聘、会盟、战争,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如水灾、旱灾、日食等。对自然现象的记载很宝贵,尤其自然灾异。关于经济、文化方面的则没有,所以主要记政治。春秋记事简单,最少的一个字,最多的四十五个字。因为记事简单,所以有人认为此书每个字都有微言大义,对此有人怀疑这并非孔子所创,而是当时史官的书法。(二)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对后

5、世编年体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此指孔子修春秋时,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他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以用词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事态和意义。比事: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春秋尽管也记载了灾异,可是他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秘的色彩,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六、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一般认为其是左丘明。记前722前468年之事,30卷,约18万多字。主要记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列

6、国之间的战争。左传记事相当详细,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一般能做到首尾完整,范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对所载史实或人物或直接发表议论,或引用他人言论进行评论,开创了“史论”之先河。有可贵的民本思想。但作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历史的创造归功于王侯将相的创造,归之于天命。没有完全冲破天命和鬼神观念的束缚。七、其他先秦史书(一)竹书纪年 战国时魏国的史书。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其中完整的68篇),共10万余字。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

7、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体裁采用编年,记事简短如同春秋。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用该书,称作“竹书纪年”,后人又称汲冢纪年或汲冢书。作者可能是魏国史官。(二)穆天子传 汲郡魏墓发现的竹书之一。内容记周穆王西巡之事,有日月或寻,并详记所行里数。名虽曰传,其体裁实属编年,晋郭璞曾为本书作注。该书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周穆王西行所到之处,与各部落互赠礼物,这说明远在张骞之前,中原和中亚间早有个人和团体的交往接触。(三)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

8、,讫于春秋。从今所见佚文看,实际已记到战国末年,并称赵王迁为“今王迁”。 有帝系、王侯谱谥法等。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其中世家、传等对司马迁创立纪传体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是先秦时期尝试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先行者。商务印书馆世本八种为清代八家的辑本,可资参考。(四)国语: 现代史学界认为,该书成书在战国初年,其中有左丘明传诵的篇章。国语是一部以国分类,以语为主的有关春秋历史的史著。国语按国别编写,以记言为主;侧重于对事件发表议论。全书21篇,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

9、语、楚语、吴语、越语。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征犬戎(前967)下迄智伯灭亡(前453)前后约500年各国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五)战国策战国时各国纵横家游说诸侯国君或互相辩论时所发表政治见解等言论的辑录。原称作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后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33篇。记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5年的历史。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的政治斗争,特别是对“士”阶层的人物,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六)战国纵横家书 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辩士言论的史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部内容性质与战国策相同的帛书,共27章,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有11章内容见于战国策

10、和史记,另外16章为久已失传的古佚书。可以校正战国策和史记记载的错误,并补充其不足。(七)逸周书 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连序共71篇,今缺11篇,尚存六十篇。包括了西周至春秋间约600年左右的事迹。郭沫若认为其中的世俘、史殷、商誓等为西周初所作。我们认为除少数篇章外,多数是出于战国时代摹拟周代诰誓辞命之作。该书夸耀武功,崇尚武德,这正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八、先秦史学的基本特点1、体例以国别、编年为主,其它史体尚在萌芽之中 2、官修、私修史书同时存在 3、“直笔”、“曲笔”现象并存 4、经史难分、史文难辨 5、历史观念的丰富 6、对史学功能有了初步认识。 先秦史学对

11、后世史学具有“发凡起例”的奠基之功,无论在编撰体例、史书笔法和历史观方面,都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由于社会客观因素的制约,先秦史学在体例、体裁、内容、范围、语言、文字等诸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从总体上看,先秦史学尚处萌芽创始阶段。九、秦朝史学概述1、秦设有专门机构与人员保存图书资料,且十分完备;如在御史大夫属下,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图籍秘书;2、秦朝已具有天下各类资料;3、秦史官设置,基本遵循古制,见于记载的有御史,内史,太史令等.4、秦由史官著录成国史秦纪并一直保留到汉初. 保存了一些较为原始的资料。5、秦还有文献汇编奏事20 篇。 综上所述,秦朝在文献图籍的保存和史籍撰录方

12、面,均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十、两汉的史家与史学1、两汉的史家(1) 史论家:汉初为多, 陆贾、贾谊。史论包括借秦亡讲述兴亡之道,也是针对西汉建国以来的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2) 撰史家:司马迁,班固,荀悦等(3) 在古籍整理和图书目录学方面有重要贡献者刘向,刘歆父子2、两汉史家的特点(1) 史学思想正统化:由汉初兼采众家之长汉中期的独尊儒术东汉白虎观会议逐步完成了封建史学的正统化演变(2)著史目的明确化:从先秦史学以道德教育为主到汉初史论借史明义的借鉴作用,最后将道德教育、借史明义与歌功颂德融为一体;(3) 史书体例规范化: A纪传体;B纪传体的改造和正统化;C编年体的改进;D起居注渐趋制度化

13、,经常化(4) 官方修史制度化:封建政权对史学由消极干预到积极控制;国家设馆修前代史当代史成为定例十一、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学代表作史记。司马迁的史学贡献1、定奠了通史的规模 博及天地、囊括古今第一部中国通史,地域通、时间通、内容通。2、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 本纪:采用编年形式,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代大事,主要是记载历代帝王和在政治上起主导作用的人物的事迹 表:以时间为序,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历史大事,分世表、年表、月表 书:以叙述社会制度和自然界现象为主体,对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发展和现状加以系统的记述,具有典章制度的性质

14、 世家:主要叙述世袭贵族王侯或某类重要人物的事迹 列传:记载将相大臣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事迹(刺客、游侠、商人等)以及国内外各民族的事迹 司马迁的治史方法1、全面搜集文字资料 2、实地考察 3、亲身访问 4、慎重取舍 材料对史料的取舍和考辨主要奉行两个原则 :(1)“考信于六艺” (2)“择其言尤雅者”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一)“通变”思想 1、空间上的“究天人之际” 即研究天与人的关系,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重要宗旨之一, 也是他对实属编纂的要求,其重点是“重人事”。2、时间上的“通古今之变” 其外在形式是时间上的古今贯通,上下贯通.目的在于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事实的变化和相互联系中,找

15、出一些因果关系作为当今的借鉴。 3、体例上的“五体合一” 4、内容上的融会贯通和思想上的综合创造5、方法上的“原始察终”(对历史追溯其原始,察究其终结,把握历史演变的全部过程,来看它的原因、经过、发展和结果)、“见盛观衰”、“祥变略渐”、“承弊通变”(二)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史记综合古今典籍及其它资料,创造出一部通史;综合古今之学术,辨别源流得失综合已有的史体,创立新的史书题材史记“维系春秋,述往事,思来著”司马迁的历史观1、发展变化的历史观,即“通古今之变”2、重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史记中的平准书、货殖列传专记经济。3、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6、重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天和鬼神而是人类自身。十二、班固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南)。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在其父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编写了汉书。汉书的价值1、首创纪传体断代史 :“书”改为“志”,取消世家 归入列传;全书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确定了正史的格局,以后断代史便不断出现 2、扩大了记载范围,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本纪是对史记所撰汉武帝以前本纪的扩充,武帝以后的纪都很详细;“表”部分也有其独到之处,古今人表记从传说时代(女娲、伏羲)到西汉以前(秦末楚汉战争)的人物都列入表中,分九等:上、中、下,每等再

17、分上中下,因而带有对人物的评价;志把史记“书”的标题改变了,天官书改为天文志,河渠书改为沟洫志、平准书改为食货志。新增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3、文字精炼,叙述有条理:“赡而不秽,详而有体”班固的历史观1、班固对历史总的看法是天命论加循环论 2、夸大帝王在历史上的作用,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帝王所制定的措施而致。 3、历史人物评价上有唯心色彩 班固的史学思想1、历史编撰力求完备 2、“宣汉”思想突出,宣扬汉朝在历史上的地位。3、浓厚的封建正统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4、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史观,其背景为东汉时期谶纬学说的盛行。十三、两汉的官方史学政府对修史的重视 史学

18、官修制度在东汉开始形成。官方撰录国史和起居注在东汉开始正常化,但制度仍不完善,也没有常设机构和专职史官。封建国家对史学已经从消极干预发展到积极控制。东观汉记 东汉官方修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明帝时诏令班固,刘珍等相继撰写。到献帝时修成。历时160余年。纪,表,志,传俱全,还创造了“载记”这一新体例。晋朝将之与史记汉书东观汉纪作为东汉王朝的当朝国史,合称”三史”。书中天人感应正统观念非常浓厚,维护美化统治者,间有失实之处。 刘向刘歆的学术贡献1、对汉宣帝以前的典籍进行整理,保存了古代丰富的史料;2、首创校对学,大大恢复了古籍的真实面貌;3、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图书目录分类体系;4、注意考

19、察学术源流和著作产生的环境, 开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史研究的先河,实际上可作为我国第一部学术史。刘向父子校理图书的方法1、广集众书,不专据一书2、保存异说,对于记载不同或者怀疑后人所记而证据不足不作为定论的,不随便删掉3、开创了写叙录的范例,使读者在阅读全书之前能够了解书的内容特点和流传情况等等。 叙录又称书录,是内容提要或者书目题解,包括篇目、存佚、流传情况、作者生平、主要内容等等。把单篇叙录合起来就是别录。纪传体、编年体的优缺点纪传体优点:1、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历史事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史事可包罗万象。2、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如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不知时间的事件等。3、便于广泛地记载历

20、史人物。 纪传体缺点:1、不能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刘知几曰“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2、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编年体优点:1、便于表现历史事迹的时间顺序。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可以避免叙述重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4、具有“资鉴”和“讽教”的重要作用,在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古代历史最直接、最简便的史书。 编年体缺点: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一事隔越数年”。2、难以记载年日不明或不能编年的历史事迹,如经济、文化有的不好编年。3、易于编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方面的史迹。4

21、、记事简略,史料不丰富,难以完整地反映社会情况。 总之两汉时期是史学奠立基础的时期,从历史观、历史思想、史书体例等方面看,以后的史学大体不出此时的规范。十四、魏晋南北朝史学多途发展的面貌及其原因史学繁复的面貌:1、史书增加2、史部独立史学繁富的原因 :(一)史书本身的发展。一门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一个过程。两汉已为其奠定基础,此时已有规可循。(二)私家修史的兴旺。三国以后分裂割据,修史权力开放,整个社会形成了注重历史、研究历史的风气。各割据政权都提倡写历史。(三)士族撰写家谱、族谱的兴盛。谱学在东晋后期由贾弼创立,其后人世传其学,绵延近二百年。(四)纸的普遍使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后,

22、纸的使用日趋普遍。避免了竹帛的笨重和昂贵,为史学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十五、魏晋南北朝历史著作通史(一)梁武帝通史:梁武帝令吴均等人集体编写,纪传体:记三皇至南齐,600卷(或说620卷)。吴均写了本纪、世家、列传。秦以前基本根据史记,西汉以后完全抄当时的史书,新东西不多,价值不高。后来此书先佚。但梁武帝提倡通史,其意可嘉。且“通史”之词始于此。(二)元晖科录:元晖为北魏贵族,他召集一些学者,记从上古到东汉末史事,270卷。体例非纪传、非编年,是“以类相从”。三国志陈寿(233297),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少受业于著名史家谯周,谯周撰蜀本纪、益都耆旧传;陈寿历仕蜀、晋两朝,晋时辑成诸葛

23、亮集24卷(一)三国志的内容: 三国志计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有纪、传,无表、志。三国志记事,起于东汉灵帝光和末年(184)的黄巾起义,迄于西晋灭吴(280),所记不限于三国时期(220-265)。(二)编撰特点:(1)编撰体例上既体现了尊魏,又显示了三分天下的事实。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有本纪、有列传,吴、蜀只有列传。三国创立者的称谓上:对曹操,魏书称太祖,蜀书、吴书则称曹公;对刘备,蜀书称先主,魏书、吴书则以名相称;对孙权,全书一概称名。在纪年上:魏、蜀、吴三书各以本国年号纪年,并以魏国纪年贯串。(2)、文字简练、有条理。(三)陈寿的史学思想(1)劝善益治。这正是

24、陈寿修史的目的。(2)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天命思想。用谶纬、寓言童谣来渲染魏、蜀、吴三国君主的称帝 (3)曲笔回护司马氏及曹魏政权。(四)裴松之三国志注的作用1、补阙:对某些重要史实和重要人物没有提到或太略者,裴松之尽量搜集资料予以补充。备异:同一史事或同一人物,各家记载有出入,甚至根本相反,而又不能定其是非者,裴松之则俱载之,以备参考。2、惩妄:凡各书记载不同,或某书记载错误,而裴松之经过认真比较研究后,能定其是非者,则一一指出。3、论辩:按当时之情理对某些错误的记载作出判断和评论。有自己的评论,也有引录其他史家的评论。后汉纪作者袁宏,东晋人,不满意其前的多种关于后汉史书,用八年时间写成后汉纪

25、30卷。该书为编年体,起于刘秀称帝,止于曹丕废汉献帝灭汉。荀悦的书称前汉纪。荀悦的汉纪只据汉书改编。袁宏的后汉纪则收集各方面材料,自己写成。此为流传至今最早的后汉史书,范晔后汉书成书于其后。后汉纪叙事真实,有条理,超过后汉书。但后汉书内容比袁宏的后汉纪丰富。优点是1、简明扼要,纠正了以往各家后汉史中时间概念不清、叙述错乱的缺点;2、鉴别史料慎重;3、注意史事评论;通过治史、叙述政治的治乱得失,来维护和宣扬“名教之本”,以达到惩恶劝善的作用。缺点:过于注重政治事件。后汉书 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河南淅川人),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35岁时不得志,“乃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烦补略”,著成后

26、汉书。后因刘义康谋反受牵连处死,年仅48岁。今本后汉书是二人所写,纪、传是范晔著,志是西晋司马彪的著作。司马彪的续汉书有八志,唐以后其书失传,但其八志被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补入,北宋时合并到一起。众多纪传体后汉史失传唯范书流传。今本范晔后汉书记自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记载了东汉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全书共计120卷,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一)优点(1)编纂体例上因袭汉书又有自己的创见。删去了一些不重要和不可靠的材料。增加了一些重要的类传。首创列女传。创立文苑列传、逸民列传、党锢列传、宦者列传、独行列传、方术列传等。(2)史料价值高,文笔生动。续汉志之可

27、取的地方如郡国志、百官志都是较有价值的。(3)突出的史论:用序、论、赞的形式发表评论。总计全书,有“序”25篇;有“论”110篇。(二)主要缺点司马彪的“志”缺少食货、艺文、刑法、沟洫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有损史书的完整性。 (三)范晔的史学思想 1、把“忠义”作为衡量历史人物的重要条件。2、反对佛教、图谶和阴阳禁忌 宋书沈约,南朝人,在宋齐梁三朝做官,是梁武帝的开国之臣,著名的史学、文学、音韵学家。宋书内容丰富,共百卷。有纪、传、志,志的价值较高,志从三国写起,以补充陈寿以后无志之缺。其律历志是历法史的重要文献。乐志详记乐器、乐章、词典、舞曲是音乐史的重要资料。但没有食货志

28、,而且较繁杂,有失实之处。南齐书萧子显,梁朝人。仕梁任国子祭酒、吏部尚书、吴兴太守等职。得梁武帝恩准,撰写齐书60卷。南齐书记事起自宋顺帝昇明三年(479)萧道成专权,终于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共30余年史事。有纪、传、志,特别是记载了许多佛教的情况以及佛教与道教相争的情况,是研究宗教史的重要资料。缺憾是无食货志。对萧氏先世多曲笔回护、颂扬溢美。(书中有不少宣扬天命和佛教因果报应的说教。 魏书魏收是北魏到北齐时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一生以修史为务,又工于文学,文学、史学都著名。所著魏书130卷,是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优点:1、内容丰富,所记从北魏统一以前开始,极为详细。独创序纪:反

29、映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特别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十志,十志中有食货志,这是流传到今的魏晋南北朝史书中仅有的。食货志载均田制和三长制;改百官志为官氏志:将北魏官制沿革与鲜卑贵族氏姓变迁合记在一起;独创释老志:系统记载了佛道二教的流传情况;灵征志:为此前各史五行志的变异,保存北魏建国后各地地震记录。地形志所述北方地理情况颇详。2、记载基本真实,有条理。魏收担任修史工作二十余年,学术修养很深,对修史求真有正确认识。文笔也好。缺点:1、只记北魏到东魏的历史,没记西魏。与其政治立场有关,站在东魏立场。2、缺艺文志。3、有一部分记事杂乱,用功不深。4、该书多有曲笔讳饰。但魏书被称为“秽史”,是对魏书的污蔑。地

30、方史(一)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所作,主要记四川、陕西等地的历史。内容:1、历史地理、地理沿革、郡县设置的变化,山川、物产、风俗,特别是按地区把30多个少数民族情况讲得很详细。2、政治史。从上古到东晋此地区的政治历史,特别注意割据政权,3、人物传记。从西汉到东晋初年共记390多人,其中妇女50多人。 今人或称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或称为其时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史 。(二)洛阳伽蓝记 作者杨衒之,北魏北平人。以洛阳伽蓝(梵语佛寺)兴废沿革为线索,记载了洛阳城内外55所寺庙的情况,内容涉及到洛阳城市规模、外商来京贸易及各国风土人情,道里远近等情况。可算作一部中国古代城市地理史。十五、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与特点谱学著述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家谱、世系的学问,即谱学。这与这时期门阀士族兴盛有关。先秦时期的世本一书,主要记载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反映的是周代以来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度;秦至西汉时期,家谱、世系类著作衰落。东汉魏晋以后,家谱类著作大量出现:隋志中有“百家谱”、州谱、各大族谱。谱学亦于此时出现。传记的发展这一时期传记独立成书。据现在统计共有1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