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解析合肥市20XX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第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
3、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所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如果不是圣人,谁能编写它呢)”。“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
4、。”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彰显)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游说于七十多位君主没被采用),故西观(西行考察)周氏,论史记(讨论史籍记载)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回到鲁国编写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
5、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信而好古:相信并爱好古代的物事)”。自称“述而不作(述而不作:只叙述阐明而不创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
6、夫子“木铎duo2(比喻宣扬教化的人)”,不若称“春秋”孔子。(摘编自郭小琲bei4有大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B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的编纂和撰写,却言辞含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致为后世留下一桩谜案。C史记非常明确地主张春秋为孔子所编撰,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孔子撰述春秋的意图。D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答案】B【原文】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认为
7、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解析】左传作者相传左丘明,此处引用左丘明的“非圣人谁能修之”用来佐证“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所以此处的“圣人”指“孔子”。选项中的“含混约略”错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家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还要能够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B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C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
8、。D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答案】C【解析】“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出现在选文的最后一段第一句,推出因应在倒数第二段,但是选项中的因“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出现在第二段,所以错误,属于暗换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反映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的史纲,在史料、记事与写人方面较为简略。B作者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C孔子一面借“好古”缔造着自己的社会理想,
9、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面对社会现实。D孔子在春秋乱世遍干诸侯,教化民众,宛如木铎,这是他被称为“春秋孔子”而非“春秋孔子”的原因。【答案】B【解析】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是为了赞颂孔子,所以“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错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燕yan1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chai2辈(同辈)戏,辄为军阵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禁籍:登载宫中供职人员的册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zhai4,营垒)。夏人三万骑薄(迫近)城,战竟日不决
10、,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fu1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辎重:外出时所携物资)为贼所邀(邀:取)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木征:吐蕃bo1首领)。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真拜:实授官职)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名将,与狄青齐名)招讨(招讨:招抚征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告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矢石:守城武器,战争、打仗),第激勉将土可也。”达顿首谢(谢:感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度:
11、越过)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jv4,岂、怎)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yi3斗舸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zhi1候。数被诏zhao4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
12、以其忠实可任,每燕yan4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jue2爱(威克厥爱:以威胜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选自宋史燕达传)4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13、【答案】D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答案】B【解析】“迁”是提升官职,“授、拜、除”是任命官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
14、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答案】C【解析】原文是“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所以选项C中的“没有独自接受恩赐”无从说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答: (2)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答: (1)(5分)神宗告诉
15、他说:“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译出大意给2分;“谕”“矢石”“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2)(5分)燕达暗自考虑道:“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译出大意给 2分;“默计”“致于人”“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南乡子(闺怨诗)北宋 周邦彦(高中阶段学过苏幕遮)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si1趁水流。早起怯梳头。欲绾wan3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眉)满镜愁。8词上半阕景物描写的时空安排很有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 、 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夜尽晓至,后两句写冬去春来,具有明暗冷暖交替的特点。从空间上看,前两句由室外的晨光写到室内的残烛,后两句从眼前的风帘写到远处的融冰;内外、上下、远近,布置巧妙。(答出时间特点的,给2分;答出空间特点的给3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