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55.16KB ,
资源ID:66659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65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中考文言文集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中考文言文集锦.docx

1、云南中考文言文集锦曹刿论战解段:第1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2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第3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刿(u) 孚(f) 辙(zh) 轼(sh) 遂(su) 盈(yn) 靡(m) 玉帛(b)鄙(b) 又何间(jin)焉 小惠未徧(bin) 弗(f)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

2、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牢。2、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9、必以信 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

3、诚。11、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六、重点字词解释: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 对曰:回答。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虽不能察:弄清楚。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齐军。望其旗靡:倒下。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遂逐齐师:就,于是。 逐:追击。一鼓作气:振作。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推测,估计;伏:埋伏。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七、理解性背诵: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

4、,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这可以说是

5、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彼竭我盈。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辙乱旗靡。3、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

6、富的军事经验。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5、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6、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

7、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8、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9、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0、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1、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2、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

8、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九、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如: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 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3、学习这篇

9、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1)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2)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4、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2)夫大国,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其旗靡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

10、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9

11、、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段: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这使人看到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特点。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进谏,这一段充分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第三段写了齐王纳谏后,齐国大治,在诸侯国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汉代刘向整

12、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体裁是国别体,长于议论和叙事。二、语音 :昳(y)丽 朝(zho)服衣冠(un) 窥(ku)镜 期(j)年朝(cho)于齐 间(jin)进 三、通假字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四、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古义:“旦日”的后一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诽谤。5、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古义:躺着。 今义:睡觉地方。 五、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13、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六、重点字词解释: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公众场合。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偶然进谏。间,间或、偶尔。期年

14、之后:满一年。七、课文内容理解: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

15、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纳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16、。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9、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八、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

17、、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4、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5、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

18、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原因是:一是有像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纳谏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4我们要学会语言的艺术,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6、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7、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

19、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战国时楚国的屈原楚怀王;西周召公厉王。8、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10、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

20、,这样才能实现大治。11、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

21、”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

22、)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以中

23、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

24、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6)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

25、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重点字、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 水(月光)中藻、 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

26、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

27、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

2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 (一)、 解释词语。 1、 益: 副词,更。 2、 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 亵:亲近而不庄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

29、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