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64KB ,
资源ID:66597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597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耳部色泽形态的变化诊断疾病.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耳部色泽形态的变化诊断疾病.docx

1、耳部色泽形态的变化诊断疾病耳诊法是根据耳部的色泽、形态等的变化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最早见于内经,明确提出从耳的病理变化可推测出肾的病变,耳与肾的关系最密切。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五阅五使曰:“耳者,肾之官也。”灵枢师传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而济生方耳门有“肾气不平,则耳为受病也。”卫生宝鉴卷十亦有“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则耳聋也。”秘传证治要诀卷十竟把一切耳病,统归为由肾的病变所引起,它指出“耳为肾窍,耳病皆属于肾。”即肾开窍于耳,望耳可以反映肾之病变。在此基础上,历代医家认为耳病的病因病理多以肾虚精亏,肾气不通于耳为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望耳

2、诊法,观察耳之病症,可判别肾之病变,在临床上望耳诊病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可以把耳廓比喻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是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缩影,人体各脏器、各部位于耳部皆有集中反映点,当体内脏腑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时,在耳廓的特定部位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反应。因此,通过望耳可以窥知内脏的疾患。第一节诊断原理耳为五官九窍之一,肾开窍于耳,灵枢说:“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济生方耳门说:“夫耳者,肾之候,肾乃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肾气和平,则闻五音而聪矣。”肾藏精,开窍于耳,肾之精气上通耳中,肾气充沛,耳窍得精气的滋养,功能健旺而聪敏,若肾虚精脱耳失所养,则

3、耳的生理功能失健,可见肾的功能状况与病理变化,可以从耳的变化反应出来。而且,其它脏腑的病变在耳部也都有明显的表现。在心表现在: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手少阴心经之络脉会于耳中,心主神志,耳司听觉,受心之主宰。心脏失调,可致耳病。如心虚血耗,耳失所养,则功能失司,故切心脉可知耳病证候;在肝表现在: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循耳,肝脉假胆脉通于耳,肝气假肾通于耳。肝肾精血同源,且肝木为肾水之子,故肾气通于耳,而肝气亦假之以通于耳。肝脏失调可致耳病,肝虚,精血不足,耳失所养,或肝阴不足,肝阳上扰清窍,则耳的功能失健,产生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症,即据肝脏病变特点,以诊耳病;在脾表现在:足太阴脾之络脉入于耳中

4、,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降浊,输布水谷精微,脾气健,则清升浊降,耳得濡养发挥其正常功能。故临床上,多据脾病证候特点以诊耳病;在肺表现在:手太阴肺经之络入于耳中。肺主声,耳为肾窍,而肺为肾之母,令耳闻声,肺的病变可致耳病。现代医学亦认为,中耳粘膜来源于呼吸道粘膜,其组织结构与反应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另外,耳与经络关系也较密切。耳为经脉聚会之处,通过经络的循行,构成了耳与五脏六腑,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孔窍),其别气(人体的精气别出旁行的经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口问篇又指出:“耳者,宗脉(主要的、大的脉,或许多脉聚

5、合而成的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灵枢的论述,说明了全身经脉直接或间接聚合于耳,对耳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并指出脉络气血,上走空窍,则耳听觉功能正常,若胃空虚,则宗脉虚,阳气下流,不能上升,则耳的功能失常。且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多属阳经,如:足少阳胆经,其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耳前至目外眦。手少阳三焦经,其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耳步至目外眦。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沿发际到前额。手太阳小肠经,其分支从缺盆沿颈上颊至锐眦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其分支从巅

6、分出,向二侧下行至耳上角等。因此临床上将耳壳分区隶属于人体各器官组织,以此作为观察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在临床上用耳针治疗疾病多年来已日趋普遍。总之,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活动的基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脏腑、四肢百骸、上下表里沟通的通道,它把人体所有脏腑器官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耳是局部器官,是宗脉所聚,与五脏六腑紧密相联,其中与肾关系最密切,与其它脏器关系也较密切。第二节诊察方法诊察耳时根据情况可利用任何光源如电筒或日光,但最好的光源为60100瓦的电灯。光源应置于患者的头侧后上部,约在耳上3厘米处,但不可太近患者头部,以免使患者感觉灼热不适。光源置于患者的左、右侧均可,

7、当视检查者惯用何侧眼而定,惯用左眼者,灯光应在患者右后侧,惯用右眼者,灯光应在患者左后侧。诊察时,其步骤是首先望外耳部,诊察耳部外形及其周围组织有无病变,色泽是否改变;而后视外耳道有无分泌物及阻塞物,外耳道皮肤颜色,有无红肿、糜烂;诊察时要注意两侧外耳道比较,发现外耳道有无变窄,骨壁有无塌陷或损坏等,其次诊察鼓膜病变,被检查者应侧坐,医者以额镜反光射于外耳道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耳镜置入外耳道口,深度不超过外耳道外1/3为度。如检查成人,应将其耳廓向后上方牵拉,另一手食指推压耳屏向步,这样牵动可使弯曲的外耳道软骨段拉直,使 外耳道口扩大,以便观察外耳道深部及鼓膜情况。若是小儿患者则应将耳廓向后下方

8、牵拉,因小儿外耳道狭小,呈横裂缝状,向后下方牵拉才能使外耳道口扩大。诊察鼓膜当注意其色泽与形态的变化(鼓膜是否完整,有无内陷、增厚等)正常鼓膜呈珍珠样白色,有光泽,为半透明状薄膜,注意看清位于鼓膜上的正常标志:如位于鼓膜前上方可见一圆形黄白色小骨突起,即为锤骨短突,从鼓膜前上方向后下斜行止于鼓膜中心的微黄棒状突起,为锤骨柄,反射光锥位于鼓膜前下方,呈三角形光亮区,鼓膜前后皱襞,为鼓膜上部的皱褶,由锤骨短突向前后延展形成。把鼓膜划分为松驰部与紧张部:鼓膜松驰部,位于鼓膜前后皱襞上方,呈三角形,其颜色与外耳道皮肤略同;鼓膜紧张部,位于鼓膜前后皱襞下方,占鼓膜面积的大部分,颜色为珍珠样白,且有光泽。

9、正常外耳道 图谱正常鼓膜图谱及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六区分布示意图。第三节常见耳病一、色泽变化证治准绳察耳:“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白、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皆为肾败。凡耳聋,耳中疼,皆属少阳之热,而为可治;若耳聋、舌卷、唇青,皆属厥阴,为难治也。”正常人耳轮色泽红润,是气血充足表现,若耳轮色黄、白、黑或青,则说明脏腑相应有所病变,因为耳与全身均有联系,尤与肾、胆关系密切,所以望耳可以诊察肾、胆及全身病变。(一)耳廓色泽变化1.耳轮色黄1).特征:耳廓色黄或晦黄。2).临床意义:主湿热瘀阻证。多见于湿热壅阻或热瘀于里,多属肝脾病变,与湿邪有关,多见于西医的肝胆病变。耳轮色黄鲜亮有

10、光泽,全身伴脘腹痞满,舌苔黄腻为湿热中阻;若伴两胁不畅,舌质暗或瘀斑,为热瘀于里,多属肝胆瘀热。3)图谱2.耳轮色白1).特征:耳轮颜色淡白且薄。2).临床意义:主虚寒证、血虚证或水气。可见于阳虚内寒者、血虚或长期脾胃病变者或女子经漏者。阳虚则内寒,耳失温煦荣养,色呈苍白,可伴舌淡胖、苔白、吐泻清稀,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血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于耳致耳苍白,常伴唇、甲色淡,面色萎黄,心悸等症;风水多见耳轮色白,耳失濡养所致。伴头面水肿,面色白光,小便少,舌胖大苔白。3).图谱3.耳轮色青1).特征:耳轮局部或全部色青。2).临床意义:主瘀血证、寒凝血脉、主风,多见于小儿急惊风,肝气欲绝等。体

11、内有瘀血,瘀久变 ,波及于耳致耳轮发青,常伴腹内 瘕,或腹痛、痛经等。寒主收引,寒凝血脉,阴寒太盛,致耳轮色青,伴腹痛、肢厥等症;小儿急惊风、神昏抽搐、两目上视,口唇、指甲青紫耳轮青,舌绛暗;肝气欲绝,肝属青色,肝气欲绝,真脏色现,可见面、耳晦青,伴有躁扰、神昏等症。3).图谱4.耳轮色黑1).特征:耳轮部分色黑甚则全耳色黑2).临床意义:久瘀、寒凝、热盛证。多见于疾病重症。耳轮色黑伴以痛证 瘕等,寒热不显为久瘀证;寒邪太盛,凝滞收引,血脉痹阻,耳轮色黑,常伴畏寒肢冷等为寒凝证;热盛灼津耗液,久体瘦,耳枯黑,伴苔灰黑而燥、舌干口燥、烦热等,为热盛证。3).图谱5.耳背红络1).特征:耳背上可见

12、红色的脉络2).临床意义:麻毒、风温证,多见于小儿。伴身热 ,耳背红络,且耳根部发凉。由麻疹毒邪侵袭小儿引起,麻疹毒邪致小儿欲出麻疹。小儿面微赤且身热,耳背红络,伴见舌尖红,苔薄白,属风温证。3).图谱6.耳面血管充盈1).特征:耳面皮肤的血管暴露明显且有扩张。2).临床意义:肺虚夹实证,多见于西医的支气管扩张症;血瘀证。肺虚痰湿阻滞,且肺朝百脉 ,久而壅瘀,肺主皮毛,久而致耳面血管充盈。心主血,心病则血脉 失主,久而瘀滞。肝主疏泄,肝病失于疏泄条达,久而血瘀,上映于耳,见耳面血管充盈。常伴心悸怔忡或膨胀等。3).图谱7.耳廓肝、胆区色素沉着1)特征:耳廓的肝、胆区有色素沉着,表面粗糙或有丘疹

13、,或有片状白色上面有点状红晕,或隆起中有结节。2).临床意义:主肝胆病,常见肝胆实热证,此证多为胆囊炎,肝炎患者;或瘀,肝癌多见。在耳廓肝、胆区有色素沉着,表面粗糙或有丘疹,或隆起中有结节,或有片状白色上面有点状红晕,多属肝胆实热所致。在耳廓肝区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大小不等,直径约为0.11厘米之间,有色素沉着,多呈淡褐色或深棕色,多由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郁久成瘀,久瘀上映于耳所致。3).图谱8.耳廓心区红晕1).特征:耳廓心区可见到红晕或皮肤变为黯红及黯黑色,有的可见皱褶样圆圈,中心有光泽,少数心区中央有白色反应。2).临床意义:主血瘀证,此证临床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病。另主心

14、虚证。心主血脉,心失所主,则心血瘀阻上映于耳廓心区,相应会出现病理反应:红晕,皮肤黯红或黯黑色。心气虚,心失所养,可在耳廓心区出现皱褶样圆圈,中心有光泽或有白色反应。3).图谱9.耳廓脾、胃区色泽变化1).特征:耳廓脾胃区,有红色或红晕且有光泽,有的呈现灰色、暗红色或充血,还有的可呈现白色片状。2).临床意义:主实证、热证或寒证以虚寒居多。以脾胃病为主。在耳廓胃区可见红色或红晕光泽,或在胃区呈现灰色、暗红色,多属阳明实热证。伴纳差,便溏,畏寒肢冷;在耳廓脾区或胃区见到白色片状或白色的片状增厚,或有脂溢渗出,多属脾胃虚寒。3).图谱10耳部肺区大肠区红色丘疹1)特征:耳部肺区、大肠区或气管区见有

15、红色或暗红色丘疹,有的则见糠皮样皮肤脱落及脂溢渗出。2).临床意义:主肺、大肠病,常见有肺热,木火刑金,肺气虚、大肠病变等。西医可见急性气管炎、肺气久虚的慢性气管炎。在耳部肺区、气管区有红色或暗红色的丘疹,若擦之容易出血者且多伴有咳逆、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色多为肺热证;若耳部肺区、气管区有红色或暗红色的丘疹,且拭之易出血,伴有咳嗽,痰中带血,舌边尖红,苔薄黄,为木火刑金所致;耳部肺或气管区有白色丘疹,为肺气久虚所致,多伴咳逆气喘;耳部肺区、大肠区或小肠区有糠皮样皮肤脱落及脂溢渗出,多为大肠病变如肠燥便秘或脾虚引起腹泻等。3)图谱11肾膀胱区色泽变化1)特征:耳部肾区或膀胱区,有点状白色丘疹,或呈混

16、浊样白色凸出于皮肤的反映点,膀胱区也可见片状红晕2)临床意义:肾脏病变或膀胱病变,多见于肾虚证、肾虚兼有湿热证或膀胱湿热证。耳部肾区有点状白色丘疹或呈混浊样白色反映点,凸出于皮肤,且伴见耳鸣、健忘、阳痿等症,属肾虚病证;见上述耳部病变且伴有反复水肿,舌苔厚或腻者,为肾虚兼湿热证。膀胱区见片状红晕或为点状白色反应物而边缘有红晕,伴小便淋痛或白浊,多属膀胱湿热证。3)图谱12耳轮淡白1)特征:耳轮色淡白,明显浅于正常耳的肤色,少光泽。2)临床意义:主气血亏虚。可见于血证、心悸怔忡、咳喘、胃痛、泄泻等。气主温煦,血主濡养。伴气短、畏寒肢冷、四肢乏力等症者属气虚;伴头晕、面色淡白或萎黄等症属血虚。从脏

17、腑辨证: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属心血虚;伴咳喘无力、少气短息者,属肺气虚;伴腹胀便溏,体倦乏力者属脾气虚;伴两胁不舒,视物模糊者,属肝血虚。3)图谱13耳轮红肿1)特征:耳轮较常人色红赤且肿胀,以红赤为主。2)临床意义:主实证,多为热证。肝胆湿热或热毒上攻伴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瘙痒等多为肝胆湿热;伴口干舌燥、目赤肿痛,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毒上攻于耳。3)图谱14耳轮干枯焦黑1)特征:耳轮干枯无光泽,色泽焦黑2)临床意义:主病重之肾衰或阴竭。多见于温病晚期耗伤肾阴及下消病人。伴面色灰偏黑无泽,腰酸无力者等为肾衰者;伴神昏躁扰,舌红无苔为阴竭。3)图谱15. 耳垂色暗1) 特征:耳

18、垂色暗而薄,耳垂血管网络青紫,且耳背静脉怒张。2).临床意义:主实证或虚证,多主肺脾肾病变。可见于“哮证”“喘证”,西医的支气管哮喘。伴呼吸急促多属实证,由脾失健,痰湿内生,感受外邪,肺失宣降所致,有寒喘、热喘、痰喘之分。喘息急促或兼哮喘,咳嗽,痰白清稀,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遇寒发作,多属寒喘;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咳吐黄痰,胸部烦闷,口渴喜冷饮,伴发热、微恶寒、头痛、无汗,多属热喘;呼吸急促,痰鸣,痰多白粘,或带泡沫,胸部满闷,伴恶心呕吐、苔白腻,多属痰喘。伴喘促气短,多属虚证,属肺肾气虚所致。常见气虚、阳虚、阴虚三种。喘促气短,咳声低弱,自汗畏风,痰多清稀,食少,大便时稀,肢体倦怠,属气虚

19、喘证;喘促气短,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尿少,肢体浮肿,多属阳虚喘证;咳喘气短,痰少而稠,腰酸膝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多属阴虚喘证。3).图谱:16. 耳廓暗红1).特征:耳廓色泽 暗红,耳背脉络清晰、充盈。2).临床意义:实证或虚证,肝阳上亢或肾阴不足、阴虚阳亢等证。可见于眩晕、头痛或肝阳上亢症,西医的高血压病。伴见耳背后、耳根部可触及一条动脉(耳后动脉)搏动,且眩晕、口苦、恶心、视力模糊等症为阴虚阳亢证;耳内有声如蝉鸣,耳道痛痒如蚁行风窜者,属肾阴不足证;若同时见眩晕或头胀痛,耳廓胀疼等症状,属肝阳上亢证。3).图谱:17. 耳廓苍白1).特征:耳廓色泽苍白,时有耳轮潮红。在耳廓屏

20、间、三角窝部位出现脉络及皮肤色泽改变,或红或紫。2).临床意义:多主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与肾、肝、脾相关。月经先期症见每次月经提前一周以上,经量偏多,经色淡,小腹空坠,为气虚;经色深红或紫,质粘为实热;经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乳、腹胀痛为肝郁血热。月经后期:每次月经延后一周以上,经量少,经色淡,质稀无血块,小腹隐痛者为虚寒,少腹疼痛为血虚。若月经量少,经色暗,有血块,血块量多而大,小腹冷痛者为血寒;经色暗,血块少而小,小腹、胸、乳、胁、腹胀痛者,为气滞。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提前或错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小腹胀痛为肝郁。月经量少,色淡暗,质滑,腰部酸痛为

21、肾虚。3).图谱:18. 耳廓枯白1).特征:耳廓色泽 枯白或晦暗无华,且耳垂色白而薄,上面血管明显清晰。2).临床意义:主肺、脾、肾三脏病证,多属本虚标实证。可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属咳嗽、痰症、饮证范畴;西医的支气管炎。伴见发热、畏寒、身痛、咳嗽等症,多属肺气失宣,肺气不利引起;伴见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症,多属脾肾阳虚,痰饮扰肺所致。3)图谱:19. 耳廓潮红1).特征:妇女阵发性耳廓潮红。2).临床意义:主虚证,与肝肾相关,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期症状群。妇女耳中鸣响,发无定时,伴有头目眩晕,头面阵发性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精神紧张者,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之证;耳鸣声细弱,伴

22、见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抑郁,神经过敏,形寒肢冷,面浮肢肿,属肾阳虚证。3).图谱:20. 耳廓青黑色1).特征:耳廓色由暗色转为青黑色,且耳廓皮肤粗糙,并有白色皮屑脱落。2).临床意义:主脾胃病,可见于胃脘痛,西医的慢性胃炎。胃脘暴痛,拘痛喜温,为寒邪客胃;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吐泻减轻,为饮食停滞;胃脘胀痛,攻冲连胁,嗳气频作因情志而发病,为肝气犯胃;胃脘灼痛,痛热急迫,泛酸嘈杂,为肝胃郁热;胃脘刺痛,痛有定处,食后痛甚,拒按,大便色黑者,为瘀血停滞;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为胃阴亏虚;胃脘隐痛,空腹痛甚,喜温按,得食减轻,口泛清水,为脾胃虚寒。3).图谱:(二)外耳道色

23、泽变化:1.耳道色青紫:1) 特征:外耳道肌肤色青且紫。2).临床意义:主外伤病,多属瘀症。常见外耳道损伤。伴外耳道瘀肿、色青,属瘀血阻滞证。3).图谱:2耳道色红1).特征:外耳道肌肤色红,常伴肿胀。 临床意义:主热证。可见于耳疮、耳疖、耵耳,西医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栓塞。色潮红。伴肿胀不甚,痛不厉害者为风热,或风热湿邪犯耳证;色鲜红,肿胀,痛甚,为肝火犯耳证。3).图谱:(三)耳膜色泽变化 1耳膜潮红1).特征:耳膜潮红,呈放射状充血。2).临床意义:多主新病,邪犯与少阳经病。可见于耳胀,西医的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亦称急性长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耳膜轻微充血,或见稍内陷,

24、伴鼻粘膜肿胀,舌淡红,苔薄白,脉浮,为风寒闭耳,肺失宣降所致,伴鼻腔及鼻咽部、口咽部粘膜轻度充血肿胀,口微干渴,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犯耳,肺气不利所致;伴见舌质偏红,苔薄白黄,脉浮弦,多为少阳经气痞塞,耳窍不利。3).图谱2.耳膜鲜红1).特征:耳膜鲜红充血2).临床意义:多主新病,肝胆病,多为热证、实证,兼夹风邪。可见于急性脓耳,急性耳膜疮,西医的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鼓膜炎。伴耳膜外凸、穿孔、耳痛、听力减退等,多为肝火犯耳或肝胆湿热熏耳,急性脓耳多见;鼓膜外凸,且自觉耳内疼痛,有耳鸣、听力减退,多见急性耳膜疮。3).图谱二、形态变化 (一)耳廓形态变化1耳薄小1)特征:耳廓较薄

25、,耳形较小于一般人。2).临床意义:主脾肾病,虚证或瘀证。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足,脾肾两虚、脾肾阳虚证。3).图谱2.耳廓疤痕收缩1).特征:耳廓皮肤局部出现疤痕,且收缩变小。2).临床意义:主瘀证、寒证,可见于耳廓外伤,耳冻伤等。伴耳廓局部瘀肿,肌肤外伤溃烂,多属耳廓外伤;伴耳廓局部肌肤青紫,继而红肿,疼痛,出现水疱,多为耳部冻伤所致。3).图谱3.耳廓厚而大1).特征:耳廓厚且大于一般人。2).临床意义:多主禀赋充足及瘀证,可见于巨耳及耳廓外伤。耳廓常大于正常人耳廓的1/51/4,耳廓形态大致正常,肥厚,可双侧,偶单耳,多为先天禀赋充足所致;伴耳廓血肿肥厚,多有瘀斑,属耳廓外伤,瘀

26、血阻滞所致。3).图谱4.耳廓肿胀1).特征:耳廓局部或全部肿起可红肿。2).临床意义:多主热证,兼夹风、湿邪。可见于肝胆湿热及肝火上犯于耳。伴头面肿,甚则全身肿,汗出恶风,多由风邪伤害水脏,水湿泛溢所致;伴耳肿溃烂、流黄水,舌红苔腻等,多为肝胆湿热,循经上泛于耳;耳红肿,伴头痛、口苦,舌红苔黄,多由脏腑热盛,上攻于耳。3).图谱5.耳瘦萎缩1).特征:耳形瘦小而干,无光泽而晦干。2).临床意义:多主热证、虚证。可见于温病后期,下消证、症积等证。伴身体消瘦,舌红无苔,筋脉挛急等,多见温病后期,津液耗损所致;身体消瘦,耳廓焦干,腰瘦腿痛,潮热盗汗等,多见肾阴亏虚所致;耳廓干涸晦暗,伴身体消瘦,气

27、机不畅,多为症积存内,阻滞气机所致。3).图谱6.耳廓甲错1).特征:耳廓肌肤粗糙、干燥,呈鳞甲状。2).临床意义:多主瘀证、湿热证。可见于症积、肠痈等病。西医的急性阑尾炎等。伴身体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等,多为体内血瘀较甚且较久所致,属瘀证多兼虚证;伴腹痛(右下腹胀痛),舌暗或有瘀斑,多为湿热壅瘀证。3).图谱 7.耳廓斑点1).特征:耳廓肌肤有斑点分布。2).临床意义:主瘀证,可见耳廓外伤。耳廓斑点鲜红或紫色的丝状红筋或斑点,压之不散,若右耳上有此斑点者,多为右侧半身有伤;左耳有此斑点者,多为左侧半身伤;耳壳上半部者,多为背部有伤;耳壳下半部者,多为胸部有伤;耳的上顶有黑或红色向外扩

28、散的点,多为左腋下有伤;耳垂底有白色或黑色点者,多为右腋下伤,均为瘀血阻滞证。3).图谱8.耳廓青络1).特征:耳轮间呈现青色的脉络。2).临床意义:主痛证,多见于小儿疼痛病。耳部青络起点大多在小肠点,向外、上方扩展腹上、下,伴见小儿腹胀腹痛、清瘦、便见蛔虫,为蛔虫腹痛,多由虫积引起;耳部青脉起于坐骨和臀点,向外上方扩展到膝踝等处,伴见腿部疼痛,多为腿痛证;耳部青脉在耳轮棘上缘,耳针外生殖器尿道点处,伴见小便不利,多为热淋痛证。3).图谱9.耳廓糜烂生疮1).特征:耳廓糜烂红肿。2).临床意义:多主实证,亦可有虚证出现。实证多属风湿热证,虚证多为脾虚血少引起。可见于旋耳疮、断耳疮。西医的外耳湿

29、疹、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周围肤色潮红、糜烂、渗液、结痂、兼灼热、瘙痒、疼痛者,伴全身症状轻,发热烦躁或局部糜烂、灼痛、黄水淋漓较重者,为风热湿邪浸渍而致,属实证;若病程长,反复发作,局部呈苔藓状,增厚、粗糙、皲裂,上覆痂皮,伴面色萎黄、神疲、纳差者,为脾虚血少,生风化燥所致,属虚证。3).图谱10.耳廓耳纹1).特征:纹形呈竹丫形、树枝形、网状形。2).临床意义:竹丫形主无病或轻症;树枝形主有病且重;网状形多主病危。耳纹形状干直且分枝少,约二三条,由“完骨”起直上耳尖,为竹丫形耳纹;耳纹呈干斜上而分枝多,约四五条,多为树枝纹;耳纹树干粗细难明,纹多见乱,状如蛛网为网状形。3).图谱(二)外

30、耳道形态变化1.外耳道耳衄1).特征:耳道内流血2).临床意义:主肝肾二经病,以肝胆热盛者多见,或夹瘀或兼虚证。可见于急慢性脓耳、耳痔、耳菌;耳外伤或异物入耳;颅底骨折。如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大疱性鼓膜炎,胆脂瘤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有肉芽及息肉,外耳及中耳的良性或恶性肿瘤,颈静脉球体瘤,鼻咽癌,颅底骨折,颞骨骨折等外伤性疾患。伴耳流黄脓,鼓膜穿孔,急性脓耳,属肝火犯耳证;耳衄点滴长期流脓,耳鸣耳聋,耳膜穿孔,耳底有颗粒状肉芽突起,或光滑较大的淡红色葡萄状物,慢性脓耳,属肝肾两亏,由肾虚虚火灼耳证;耳衄血色暗红,间夹臭屑,脉弦,苔黄腻多由肝胆湿热熏蒸耳窍;伴见耳道肉样赘生物,

31、多属肝经郁火,或兼虚火上炎;耳内出血,伴耳内分泌物呈脓血性,味臭,多为火毒困耳证;耳衄,血色鲜红,量多,伴耳痛、耳鸣、耳聋、面瘫、脑脊液耳漏等症,多为外伤或手术损伤脉络所致。3).图谱肿胀1)特征:耳部肿胀(以外耳道肿胀为主)2)临床意义:主肝胆或脾胃病;多属实证。西医可见外耳道疖肿,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湿疹。耳部肿胀,色潮红,痛不甚者,多为风热或风热湿邪犯耳;耳肿显著,鲜红痛甚,为肝火犯耳证;耳部肌肤潮红肿胀,黄水淋漓,痒甚,多为肝胆或脾胃湿热熏耳证。3).图谱3流脓1)特征:耳道内流脓2)临床意义:主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多见于脓耳病,也可见于耳疮、耳疖,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脓液色黄,量多,粘而无味为湿热证,多为肝火犯耳或肝胆湿热证;色红,量较多,脓稠黄而有腥味多为热毒壅盛;色灰暗,量少,污浊,味臭为气滞血瘀;色青或淡灰,量少,脓液清稀,无味不臭为肾精亏虚或气血不足;色白,量多,脓液清稀而无味者为脾虚痰湿;色黑,量少,秽浊,恶臭者为肾虚邪困。3)图谱4耵聍过多1)特征:耳道内耵聍过多,凝聚成丸,堵塞耳道。2)临床意义:主热证,属实证,可见于耵耳,西医可见耵聍栓塞。伴耳鸣、耳痛,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口苦干,舌红苔黄等属肝胆热盛;伴耳鸣耳痛,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舌红无苔属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证。3).图谱5处耳道糜烂1).特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