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6.25KB ,
资源ID:66501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501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复习之11课《短文两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复习之11课《短文两篇》.docx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复习之11课短文两篇短文两篇复习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释】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

2、:消散。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与(y):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补充注释】(1)答:回复。 (2)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青林:青葱的树林。(7)翠竹:翠绿的竹子。 (8)俱:都。 (9)乱:此起彼伏。(10)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争相

3、跳出水面。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12)复:又。(13)奇:指山水之奇异。【译文】山川景色的秀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溪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天堂。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象了。【练习】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两岸石壁,五色():_ 晓雾将():_()竞跃:_ 未复有能()其奇者: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1)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 ) (3)夕

4、日欲颓( )(4)沉鳞竞跃: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中庭( )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字通明,号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5. 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

5、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7.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参考答案】1、交辉:交相辉映;歇:消散;沉鳞:水底的鱼;与:欣赏2、(1)四季(2)早晨(3)落下(4)争着跃出水

6、面(5)再3、(1)将要;人间(2)欣赏;和;一起4、陶弘景,华阳隐居,书信5、(1)对偶(2)对偶、拟人6、A B C D7.这实在是人间天堂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3)这实在是人间天堂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二、重点字词1、五色交辉 2、交辉: 3、 四时: 4、俱: 5、 歇: 6、夕日欲颓: 7、沉鳞竞跃: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1、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2、交相辉映。3、

7、四季。4、都。5、消散。6、太阳快要落山了。欲:将要。颓:坠落。7、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8、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

8、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四、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五、课

9、文理解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

10、出热闹的气氛。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8、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9、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

11、入户, 欣然 起行。宋神宗年号 脱去 打算 窗户 高兴、愉快的样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见)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念 / 无与乐者, 遂 (su) /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 寝, 相与/ 想到 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就 找 睡、卧 共同、一起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步 于 中 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 藻荇 (zo)(xng) 交横,散步 在 庭院 清澈透明 水草借指月下竹柏影 交错纵横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12、“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 少 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承接上文解释原因。 哪 只是,不过 缺少 没有事情要做的人 而已,罢了(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松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一)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曲解他的诗句,苏轼被捕

13、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耻无权的闲客。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

14、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当时写信给其他人,大家怕受牵连不敢回信给他)。(二)课堂提问1、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心境?写出作者怎样的心境?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豁达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_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

15、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具有

16、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三)内容分析与赏析1结构内容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2赏析首句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

17、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第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接下来作者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最后,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

18、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3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

19、人生观。总结: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练习】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20、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5.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参考答案】1.东坡文集,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家,苏洵、苏辙,三苏2.(1)遭受贬谪后(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1)怀民也没有睡觉,我和他一起走到院子里散步(2)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

21、和柏树的影子啊。4.A5.仕途失意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旷达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作者夜寻张怀民同游承天寺,一方面是因为_,另一方面是因为_。(3分)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中“欣然” -词,说明作者夜访张怀民心里很是兴奋。B.“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写出了庭院的空旷明亮。C.文章结尾以“两问一答”,诉说了“闲人”洒脱中的无奈。D.末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因独赏美景而深感遗憾之情。3

2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_(2)庭下如积水空明_(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_(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答案】1两人有共同的志趣(或:两人都是“闲人”);都是不汲汲于名利的人。(3分)(只写闲人,未加引号,得1分) 2. C(3分)3.(1)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作业(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3题。(18分)【甲文】山川之

23、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填空。(8分) (1)甲

24、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4分)【参考答案】1.(1)消散(2)欣赏(3)睡觉(4)只是2.(1)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1)晓雾将歇和猿鸟乱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月光,对景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何夜无月?

25、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阅读下文,完成作业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欣然起行 ( ) (2)怀民亦未寝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6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

26、情趣相投。C.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5.本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承天寺的月色美景抒发_的苦闷心情。(2分)6.划线句中“ ”交待了作者夜游的起因 (3分)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标题的意思是记述作者夜游承天寺之事。 B.张怀民与作者的遭际相同、情感相通。C.“水中藻荇交横”描绘了清澈空明的月色。 D.本文意在表达作者对悠闲安逸生活的追求。8.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 B.无端被贬的悲凉和感概C.没事找事的无聊和空虚 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洒脱【答案】1、北宋 苏轼 (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1)的样子 (2)睡觉3、(1)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无事可做的人罢了。(3分,定语后置句及“但”“少”“闲人”)4、B 5.无奈、压抑 6.(3分)月色入户 7.(3分)D 8.C(3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