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57.88KB ,
资源ID:664671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467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营养与健康.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营养与健康.docx

1、营养与健康一、碳水化合物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FAO/WHO 1998年根据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或聚合度)提出的碳水化合物分类见表1-11.表1-11 主要的膳食碳水化合物分类和组成分类(DP)亚组 组成糖(12个单糖)单糖单糖葡萄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海藻糖糖醇山梨醇,甘露醇寡糖(39个单糖)异麦芽低聚寡糖麦芽糊精其他寡糖 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多糖(10个单糖)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非淀粉多糖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注:DP为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1.糖 单糖、双糖和糖醇(1)单糖: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

2、e)、半乳糖(galactose)等。(2)双糖: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麦芽糖(maltose)等。(3)糖醇:糖醇是单(双)糖还原后的产物,对酸、热有较高的稳定性,不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成为低热值食品甜味剂,广泛应用于低热值食品配方。糖醇可作为食糖替代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2. 寡糖 寡糖又称低聚糖或功能性低聚糖,是由39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多数低聚糖在小肠不能或只能部分被消化吸收,但可在结肠被“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 “结肠发酵”3. 多糖(10个单糖分子的聚合物)一般分为淀粉和非淀粉多糖(2)非淀粉多糖(non-sta

3、rch polysaccharide, NSP)关于“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ietary fibre)”的概念:旧概念: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不能在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新概念: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不能在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树胶、低聚糖、抗性淀粉等。血糖生成指数概况:GI最初由David Jenkins于1981年提出,他在治疗糖尿病病人时发现:含等量碳水化物的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从而对传统的“食品交换份法”的理论提出了挑战,经过大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许多淀粉食物都能够

4、快速消化吸收,并非缓慢消化吸收;(2)大多数含糖食品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迅速升高血糖,所引起的血糖反应甚至低于普通食品;(3)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可有不同的血糖反应。 GI(血糖生成指数)的定义 FAO/WHO1997: GI=某食物在食后2小时内血糖曲线下面积/相等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内血糖曲线下面积100 根据GI不同,将食物分为: 高GI食物:GI75 中GI食物:GI:55-75 低GI食物:GI55 高GI食物进入胃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低GI食物在胃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常见食物的血

5、糖生成指数食物名称GI食物名称GI食物名称GI馒头88.1玉米粉68.0葡萄43.0熟甘薯76.7玉米片78.5柚子25.0熟土豆66.4大麦粉66.0梨36.0面条81.6菠萝66.0苹果36.0大米83.2闲趣饼干47.1藕粉32.6烙饼79.6荞麦54.0鲜桃28.0苕粉34.5甘薯(生)54.0扁豆38.0南瓜75.0香蕉52.0绿豆27.2油条74.9猕猴桃52.0四季豆27.0荞麦面条59.3山药51.0面包87.9西瓜72.0酸奶48.0可乐40.3小米71.0牛奶27.6大豆18.0胡萝卜果糖71.023.0柑乳糖43.046.0花生蔗糖14.065食物GI的应用: (1)指导

6、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 (2)控制体重 (3)改善胃肠功能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及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还有部分在结肠发酵。 吸收主要在小肠,在小肠不能消化部分在结肠发酵后吸收。 乳糖不耐受的处理原则: (1)尽量避免单独空腹饮奶; (2)合理使用乳制品:少量多次; (3)选用酸奶、低乳糖奶、添加了乳糖酶的牛奶或饮奶的同时服用乳糖酶制剂。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提供能量 氧化供能是碳水化合物最主要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可消化碳水化合物:16.7kJ(4kcal)/g,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03kcal/g,平均为2kcal/g。2构成组织结

7、构及生理活性物质:糖脂、糖蛋白、蛋白多糖3血糖调节作用4.节约蛋白质作用(protein sparing action)和抗生酮作用(antiketogenesis)5膳食纤维的促进肠道健康功能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1)增加饱腹感(2)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通过增加粪便量和体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和肠道憩室病的发生,以及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道及机体的作用。(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4)改变肠道菌群 结肠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维护肠道的健康。 (5)控制体重和减肥作用 (6)可能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三、碳水化合物的

8、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我国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CNS)推荐:碳水化合物供能宜占总能量的55%65% 注:2013标准:碳水化合物的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cceptable Ma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Ranges, AMDR)为 50%65%; 膳食纤维的特定建议值(Specific Proposed Levels, SPL)25g/d.食物来源:粮谷类、薯类、豆类等,以粮谷类为主。表1-13 常见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 (以100 g可食部计) 食物名称含量(g)食物名称含量(g)白砂糖99.9南瓜粉79.5冰糖99.3马铃薯16.5红糖96

9、.6木耳35.7藕粉93.0鲜枣28.6豌豆粉丝91.7香蕉20.8麻香糕88.7黄豆18.6粉条84.2柿17.1稻米(平均)77.3苹果12.3挂面(标准粉)74.4辣椒11.0小米73.5桃10.9小麦粉(标粉)71.5番茄3.5莜麦面67.8牛乳 3.4玉米66.7芹菜3.3方便面60.9带鱼3.1绿豆55.6白菜3.1小豆55.7鲜贝2.5二、能量一、概述 (一)能量单位换算 1kcal=4.184kJ, 1kJ=0.239kcal (二)产能营养素及能量系数 产能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物理卡价: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外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物理卡价。碳水化合物、

10、脂肪和蛋白质蛋白质的物理卡价分别为:17.15kJ (4.1kcal)、39.54kJ (9.45kcal)、18.2kJ (4.35kcal). 一般在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8%、95%和92% 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能量系数,又称为生热系数或能量卡价。分别为:碳水化合物:16.81kJ (4kcal) ;脂肪:37.56kJ (9kcal);蛋白质:16.74kJ (4kcal) 。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 (一)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又称基础能量消耗(basic

11、energy expenditure, BEE)是维持基础代谢状态所消耗的能量,是维持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是指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人体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计算: 1体表面积计算法 1984年赵松山等提出: 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基础代谢能量消耗体表面积(m2) BMR 24根据下表查出相应的BMR。 表1 人体基础代谢率kJ/(m2h)年龄(岁) 男

12、女 年龄(岁) 男 女 1 221.8 221.8 30 154.0 146.93 214.6 214.2 35 152.7 146.45 206.3 202.5 40 151.9 146.07 197.9 200.0 45 151.5 144.39 189.1 179.1 50 149.8 139.711 179.9 175.7 55 148.1 139.313 177.0 168.6 60 146.0 136.815 174.9 158.8 65 143.9 134.717 170.7 151.9 70 141.4 132.619 164.0 148.5 75 138.9 131.020

13、161.5 147.7 80 138.1 129.325 156.9 147.3 由于测定基础代谢率比较复杂,WHO (1985年) 提出用静息代谢率替代基础代谢率。 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要求禁食4小时,全身处于休息状态。RMR稍高于BMR.2直接计算法 (Harris and Benedict formula )男 BEE=66.47+13.75体重(kg)+5.00身高(cm)6.76年龄(岁)女 BEE=655.10+9.56体重(kg)+1.85身高(cm)4.68年龄(岁)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1)体型与体质 相同体重,瘦高者比矮

14、胖者体表面积大,基础代谢能量消耗高;瘦体质多者,基础代谢能量消耗高。 (2)生理及病理状况 儿童、孕妇,BMR;男女;甲亢时,BMR升高。 (3)生活和环境条件:炎热、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时,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增加;饥饿、禁食或少食时基础代谢能量消耗降低。(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 约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 我国目前体力活动分级为三级: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 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 体格状况: 肌肉发达者,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多; 体重 劳动强度、持续时间及工作的熟练程度(三)食物热效应 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又称“食物特

15、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 是指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是摄食后发生的消化、吸收、代谢、利用等一系列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TEF的高低与食物成分、进食量及进食速度有关。 脂肪:4%5%;碳水化物:5%6%;蛋白质:30%40%。(四)生长发育能量消耗三、人体一日能量需要量的确定(一)计算法1能量消耗计算法 能量需要量(energy requirement)BMRPAL2膳食调查法 (二)测量法 1.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 很少采用。 2.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 呼吸商(respir

16、atory quotient, RQ): 在一定时间内机体CO2的生成量(mol)与O2的消耗量(mol)的比值。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呼吸商分别为1.0,0.8和0.71。一般混合膳食呼吸商平均为0.85左右。 3. 双标水法 采用稳定放射性核素(双标水)法测定人体一段时间(715天)内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自由进行各种活动的总能量消耗的一种方法。 4. 行为观察法 又称时间活动法(time-motion method)要求准确记录被调查者24小时内的各种活动及持续时间,然后根据日常活动能量消耗率表(表1-20),结合被调查者的体表面积,即可计算出其24小时的能量消耗。 5. 能量平衡法

17、 正常:能量消耗量 能量摄入量(MJ即兆焦耳) 一般每增加1kg体重,机体将储存25MJ33MJ的能量(平均为29MJ);体重每减少1kg,机体将消耗25MJ33MJ的能量。 (1)当体重增加时:每天能量消耗量(MJ)每天能量摄入量(MJ)- 体重增加量(kg)29(MJ)/调查天数(d);(2)当体重减少时:每天能量消耗量(MJ)每天能量摄入量(MJ)+体重减少量(kg)29(MJ)/调查天数(d)。五、能量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1. 参考摄入量(2013 DRIs)中国居民膳食热能推荐摄入量(RNI):成年男性: 轻体力劳动 2250 kcal/d 中等体力劳动 2600 kcal/d 重体

18、力劳动 3000 kcal/d成年女性: 轻体力劳动 1800 kcal/d 中等体力劳动 2100 kcal/d 重体力劳动 2400 kcal/d 2.食物来源: 我国成年人膳食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2%为宜。年龄越小,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比重应适当增加,但成年人脂肪摄取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三、维 生 素 一、概 述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一)共同特点 1、以本体的形式或可被机体利

19、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2、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储存于组织中,所以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3、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4、虽然每日生理需要量(仅以mg或g计)很少,然而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维生素常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6、少部分维生素可由体内合成,但合成量不能完全满足机体需要,所以不能代替从食物中摄取这些维生素。二、维生素A 维生素A类: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包括已经形成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A原。已形成的维生素A:指在动物体内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功能的维生素A。 维生素A原:某些有色植物含有类胡萝卜素,其

20、中一小部分可在小肠和肝细胞内转变成视黄醇和视黄醛,这些类胡萝卜素统称为维生素A原。(一)理化特性 酸、碱和热稳定 一般烹调和罐头加工不易破坏。 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破坏,紫外线、高温可加速破坏。 避光、密封、低温保存。 脂肪酸败可引起严重破坏。 食物中含磷脂、维生素E、维生素C时视黄醇和胡萝卜素较稳定。 (二)维生素A原生成维生素A 目前已发现的天然类胡萝卜素约600种 1/10是维生素A原 其中-胡萝卜素最重要 理论上1分子-胡萝卜素应转变成2分子维生素A,但-胡萝卜素的吸收率低,而且吸收后在体内转换率也不是100%。(三)生理功能 维持正常视觉 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 暗适应:当

21、维生素A不足时,暗适应时间会延长。 夜盲症 促进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成和发育,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 细胞膜表面蛋白主要是糖蛋白,糖蛋白的合成需要视黄醇,当视黄醇缺乏时,糖蛋白合成受阻,黏膜上皮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改变,上皮组织发生鳞状角化。 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维生素A有助于细胞的增殖与生长,是动物生长所必需。 缺乏: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容易发生龋齿(四)缺乏与过量 1、缺乏 婴幼儿和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 某些疾病,如消耗性疾病、消化道疾病、血吸虫病和饮酒等,皆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和代谢。 缺乏的表现 眼睛:暗适应能力下降、干眼病、毕脱氏斑、角膜软化、穿孔。 皮肤:上皮干燥、增生、角化

22、,免疫力低下,贫血、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指甲变脆,表面有纵横沟纹或点状凹陷,失去光泽,易折裂。 毛发干燥,缺少光泽,变脆,易脱落。 2.维生素中毒骨质脱钙、骨脆性增加,关节疼痛; 皮肤干燥、脱发、指甲易脆; 肝脾肿大、黄疸、恶心、厌食; 孕妇摄入过多,可致胎儿畸形。(五)来源与推荐量 来源 Vit,来源于动物性食物,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肝油、蛋、奶及其制品。 -胡萝卜素,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绿叶蔬菜、黄色蔬菜及水果类。 维生素A补充剂:使用剂量不要高于推荐量的1.5倍。 推荐量:成人每天800gRE。三、 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D类是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以维生素D2(

23、麦角钙化醇)及维生素D3(胆钙化醇)最为常见。(一)理化特点 怕光、怕酸 一般的烹调不破坏VitD,脂肪酸败可破坏。(二)吸收与代谢(三)生理功能 1.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维生素D诱发钙结合蛋白的合成,钙结合蛋白是运输钙的载体,主动运输。2.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磷,减少丢失,维持 适宜的血钙、血磷; 3.血钙时,维生素D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组织的钙磷释放入血,维持正常的血钙、血磷;血钙过高时,促进骨化作用。(四) 维生素D缺乏症1. 佝偻病 (rickets)2. 骨质软化症 (osteomalacia) 3. 骨质疏松症 (osteoprosis) 四、维生素E(tocopherol, 生育酚

24、)1. 维生素E的结构:是指含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结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包括-、-、-、-生育酚和四种生育三烯酚(TT)等形式。2. 维生素E的性质 有O2:极易受分子氧和自由基氧化,因此可以充当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还可淬灭单线态氧; 无O2:与亚油酸甲酯氢过氧化物反应形成加合物,初始产物为半醌,进一步氧化形成生育酚醌,金属离子可加速其氧化; 强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食品加工、包装、贮藏中:大量损失 。3.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1)抗氧化作用,同硒能产生协同效应。 (2)提高运动能力、抗衰老。 (3)与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 (4)调节血小板的粘附力和聚集作用。 4.维生素E缺

25、乏与过量 缺乏症:在人类极为少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低的维生素E营养状况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癌(如肺癌、乳腺癌)、白内障以及其它老年退行性病变的危险性。 过量:毒性相对较小,但长期摄入1000mg/d以上,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视觉模糊、头痛和极度疲乏、凝血机制损害导致出血致命等。5.维生素E的食物来源食用油脂中总生育酚含量最高,为72.37mg/100g;维生素E含量丰富的食品还有麦胚等谷类食物,约为0.96 mg/100g;蛋类、鸡(鸭)肫、豆类、硬果、植物种子、绿叶蔬菜中含有一定量;肉、鱼类动物性食品、水果及其它蔬菜中含量较少;奶类总生育酚含量很少,只有0.26mg/100g。五、维生素K

26、 (凝血维生素)1. 维生素K的结构:维生素K是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常见的有天然的VK1和VK2,另外还有人工合成的VK3和VK4。2.维生素K的性质(1)维生素K1 在食物中含量丰富;维生素K2能由肠道中的细菌合成;(2)参与凝血过程,缺乏时引起凝血功能障碍;(3)具有还原性,在食品体系中可以消灭自由基;(4)可被空气中的氧缓慢地氧化而分解,遇光(特别是紫外光)则很快被破坏,对热、酸较稳定,但对碱不稳定; 3.维生素K的主要生理功能 (1)、血液凝固作用 许多凝血因子的生物合成依赖于维生素K 主要症状是出血,在某些情况下产生致命的贫血 (2)、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作为辅酶参与骨中有

27、两种蛋白质(骨钙素、羧基谷氨酸蛋白质MGP)的形成 4. 维生素K缺乏的危害 由于维生素K来源丰富,正常人肠道微生物能合成,所以很少发生缺乏。 主要疾病是新生儿出血症: 由于VK胎盘转运很少,出生时的储存量有限,肠道细菌丛尚未建立,合成VK的能力较弱所致。 后果:产生内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高死亡率水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C(Ascorbic Acid,抗坏血酸) 1、结构 维生素C具有防治坏血病的生理功能,并有显著酸味,因此又称抗坏血酸。 从结构上看,抗坏血酸是一个多羟基羧酸的内酯,具有一个烯二醇基团,所以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并能离解出氢离子。 抗坏血酸具有4种异构体,L-抗坏血酸、L

28、-异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的生物活性最高, D-抗坏血酸生理活性仅为L-抗坏血酸的10%。 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异构体,即L-抗坏血酸是还原型, L-抗坏血酸失去两个氢后得到氧化型的L-脱氢抗坏血酸。2、稳定性:Vc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极易受温度、盐和糖的浓度、pH值、氧、酶、金属离子(Fe3+和Cu2+)、水分活度、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比例等因素影响,发生降解。影响VC降解的因素 O2浓度及催化剂 催化氧化时,降解速度与氧气的浓度成正比。 非催化氧化时,降解速度与氧气的浓度无正比关系,当PO2 0.4atm,反应趋于平衡。 有催化剂时,氧化速度比自动

29、氧化快2-3个数量级,厌氧时,金属离子对氧化速度无影响。 高浓度的糖、盐等溶液可减少溶解氧,使氧化速度减慢 半胱氨酸、多酚等对其有保护作用。 温度及AW:结晶VC在100不降解,而VC水溶液易氧化,随T,V降解; AW, V降解。 酶:如多酚氧化酶、VC氧化酶、H2O2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可加速VC的氧化降解。 其它成分:如花青素,黄烷醇,及多羟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聚磷酸等对VC有保护作用,亚硫酸盐对其也有保护作用。3.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体内胶原蛋白的形成,有利于组织创伤的愈合;(2)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增强毛细血管壁的强度,避免骨骼和牙齿周围出现渗血现象;(3)抗氧化作用:作为体内的自由基清除剂,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保护-SH等);(4)解毒(Pb2+、As3+ 、苯及细菌毒素等)、抗癌作用;(5)参与机体的造血机能:改善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