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0.46KB ,
资源ID:66446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446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万邦瞻岱.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万邦瞻岱.docx

1、万邦瞻岱万邦瞻岱 “泰山岩岩,万邦所瞻”。泰山不仅是一座中国名山,也是一座世界名山。泰山与世界发生联系,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当时就有来自安息(今伊朗)、苏谢(西域古国)等众多的使节随行。公元56年汉光武帝封禅泰山,也有“番王十二,成来助祭”。随着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不断拓展,有越来越多的邦国遣使来到泰山,参加中国皇帝的封禅大典。在唐高宗、玄宗两次封禅活动中,都有日本、新罗(朝鲜)、天竺(印度)、大食(阿拉伯)等数十“与国”的使节与会。宋真宗封禅时,更增添了来自三佛齐(今印尼)、交趾、占城(今越南)等国的贺使。由于这些外交活动频繁发生在泰山,促使泰山文化远播海外。

2、不仅在东方如此,而且影响远及西方:公元6世纪时东罗马史学家便在著作中提到了“泰山”;17世纪地理大发现后,泰山之名传布欧美,大批西方汉学家奔赴泰山,对泰山文化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的研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下面我们便以东方六个国家或地区为例,展示一下“泰山走向世界”的文化历程。 泰山与隔海相望的箕子之国韩国,自古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韩国不仅有“泰安”(郡),还有“东岳”(吐含山),这些与泰山地区完全相同的地名,充分显示两地具有的文化渊源。在历史上,曾有众多的新罗、百济、高丽的国使前来参加封岱大典,如扶余隆墓志石刻载:百济王子扶余隆“寻奉明诏,修好新罗。俄沐鸿恩,陪觐东岳。勋庸累

3、著,宠命日隆”(见罗振玉邙洛四编卷三)。至泰山浏览访胜的韩国友人也屡见记载,更有一位朝鲜高僧渡海来泰山求法,最后化为岱土。 这位高僧名叫满空,号云公,是朝鲜李朝时人。由于佛教在李朝初期受到朝廷压制,满空便与同道九人,乘船渡过鸭绿江,投奔中国。满空来华后,受到明政府的礼遇,“敕赐金裥袈裟,及送光禄寺宴,遣官送赴南京天界寺住坐”。1428年又下旨颁给度牒,“敕令天下参方礼祖”,满空“因登泰山,访古刹”,先后在岱阳重建竹林寺、普照寺,于此驻锡禁足二十余载,名公巨卿皆待以师礼。最后于1463年圆寂泰山。临卒留偈曰:“吾年七十五,万物都归土;光明照十方,无今亦无古。”1521年法嗣为其立重开山记碑于普照

4、寺,以纪其浮海弘法、重兴岱寺的历史伟绩。 韩国历代诗人墨客,或登临揽胜,或怀想遥题,留下了众多吟咏泰山的诗词华章。朝鲜中宗时文臣朴祥曾作登泰山小天下赋,文笔铺陈,传为名篇。肃宗时曲家金裕器海东歌谣中有专咏泰山之辞:“泰山顶上俯四海,大地苍茫天门开。心胸浩然,方知丈夫气概。”一气酣畅,快墨淋漓,后人誉其为“说尽情境”之作。正祖朝实学家柳得恭为中国友人李墨庄登岱图题诗,有“燕邸青灯东岱帖,梦中人作画中游”之句,抒尽对泰山风光的无限向往。其中记叙最详、感情最挚的当属近代韩国名儒李炳宪。李氏数度来华,吊古于邹鲁之区,曾两至泰山,踯躅日观,“以俯渤海”,并在其中华游记中留下了洋洋二千余言的登岱记文。19

5、16年七月,李炳宪由曲阜至泰安,在泰之四天中,其先后拜谒了东岳庙,并由中路登山,达于岱顶。泰山丰富的历中文化和壮丽景色,使这位海东游子激动不已。在东岳庙,李炳宪久久徘徊于穹碑阿阁之间,感叹“自汉以来中国祀典之盛,未有如此庙之极者”。行十八盘中,风掀云涌,“如佛之岩,如盖之松,乍隐乍现,或远或近”之景色,更使其叹为巨观。在日观峰上,“东望渤海,与天微茫”,南望吴楚,俯瞰汶洗,故国之思与怀古之情,皆溢心头,不禁振衣啸吟,情驰于山。李炳宪的泰山情思,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韩国友人。 “在屹立于中国大地上的五岳之中,一般日本人感到最为亲切的恐怕属东岳泰山”(日本小仓芳彦泰山历史研究?序)。早在公元7至9世

6、纪之时,日本遣唐使节便曾两度登临泰山,参加唐廷的封禅大典,从而加速了泰山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在此背景下,而有了“泰山神东渡日本”的历史趣话。 日本平安时期,有一位名叫圆仁的高僧,于公元839年随同遣唐使来到中国,为了求法,历尽劫波,其间曾至今山东境内的赤山(今荣成县境)。圆仁因向赤山寺内供奉的泰山神祈愿,请求神佑护其平安归国。圆仁回到日本后,为了报答泰山神(泰山府君)的灵佑,便立誓为神建造禅院,加以奉祀。其法嗣谨承遗志,于公元888年在京都建起供奉泰山神的禅院(名赤山禅院),从此泰山信仰开始传播日本。在此后千年中,泰山府君得到日本皇室的极大尊崇,清和天皇、光孝天皇、宇多天皇、醍醐天皇都曾向明神加

7、授神阶,其官阶亦由正四位递升至正一位。醍醐天皇曾躬诣神社,后又向明神奉献弓箭(均见续群书类丛卷六十三)。在朝野群载一书卷十五阴阳之部还收有后冷泉天皇(亲仁)于永承五年(1050)所作泰山府君都状。镰仓时期,仍不断有天皇举行祭祀泰山府君的活动。不仅大和古典名著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及今昔物语集中都曾写到泰山神的故事,而且泰山府君的形象还出现在谣曲民乐中。日本著名的樱花也以“泰山府君命名。至今在京都左京区,仍保留着当年禀承圆仁遗命而建的赤山禅院,泰山府君便奉祀其中。除了泰山神的信仰,源于泰山灵石崇拜的“泰山石敢当”民俗,也在1718世纪传布日本、琉球(今冲绳)诸岛屿,其中冲绳久米岛、九州鹿儿岛、熊本

8、、佐贺,四国的德岛,本州的东京、琦玉、秋田等地都十分盛行,成为一个有趣的民间风俗。 “安期先生来何许,陟登泰山睨梁父。摩挲秦碑溯三五,上有无怀所封土”(王国维送日本内藤博士)。近代以后,泰山文化吸引了众多的东瀛汉学家,除了王国维所赠吟的内藤湖南之外,还有桑原骘藏、宇野哲人、常盘大定、关野贞等名家曾至泰山考察,并留下卷帙浩繁的踏访记录。1906年,东京帝国大学宇野哲人教授攀登岱顶,极目天末,为之神怡,其于所著中国文明记中赞美泰山景色:“啊,予今日立于泰山绝顶,睥睨四方,劫初之风,吹云起雾,混沌蒙蒙,宛如天地未开前之世界,若夫天晴日出,东之日观,西之秦观,南之越观诸峰,则可一收眼底;尽眼力所致,东

9、南则可遥望琅琊之海;正北隐隐青黛一抹,当是太行之山;又当可见诸水萦纡如带。即非孔子,常人亦当发小天之慨也。虽今日云雾笼罩,难以纵情一观,殊觉遗憾,然能冒雨登上泰山绝顶,亦已幸福至极。”1908年,京都大学桑原骘藏博士访碑泰山,于灵岩寺获见日本镰仓时期名僧邵元所撰碑记,为之惊喜异常,随后其向本国公布这一发现,引起了学界的注目。 由于东瀛学者对泰山文化的密切关注,促使泰山研究在日本逐渐兴起,出现了泽田瑞穗中国泰山、酒井忠夫泰山信仰研究等重要著作,使日本成为海外“泰山学”的重镇之一。 古代越南与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被越南人称为“南交学祖”的汉交趾太守士 燮,便祖籍泰山一带(今山东肥城境)。在唐宋

10、两朝,今越南境内的古国林邑(又称占城)、日南、安南(交趾)都曾遣使参加泰山东封之典。政治关系的密切,促进了两国的文化沟通。明初时有交趾人恒公,“幼乃出游山东,大灵岩寺出家”(恒公墓塔铭),历官至提点,于1444年圆寂寺中,寺僧于祖林左侧立塔,以铭其事。嘉靖时交趾人陈儒亦曾仕明,历官山东布政使,曾在岱顶撰立碑记。泰山民间信仰且曾影响越南北方,越南李、陈朝时,已有五岳观等建筑。清代安南人所供奉女神中有“泰山顶上娘娘”,其神诞传为四月二十日。在河内越南故都升龙城附近的玉山祠中,至今还立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说明了早在黎、阮朝时,“泰山石敢当”的风俗,便已盛行于越中。 印度尼西亚也与泰山颇具历史因缘

11、,宋真宗封禅时,印尼古国三佛齐(都今苏门答腊之占碑)国王思离麻皮“遣使李眉地、副使蒲婆蓝、判官麻河勿来贡,许赴泰山陪位于朝觐坛,遣赐甚厚”(宋史?外国传五)。此为中印交通史上的重要一页。据学者研究:11世纪三佛齐大首领地华伽罗在广州重修天庆观,即与从封泰山事件有关(孔远志中国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宗教)。另据法国学者苏尔梦雅加达华人一书介绍,1650年创建于雅加达的金德院,院内所供神佛中,便有原奉于泰山的九莲菩萨,其佛诞为十一月十九日。这一信仰应是随同明末华人“下南洋而传布印尼的。 “佛法自西方来,天下名山胜境化为道场(金?党怀英谷山寺记)。佛教源起于古印度,随着佛教的传人中国,大批的印度僧众远

12、涉关山,前来中华弘扬佛法,其中有三位印僧在泰山留下了其锡踪禅迹。 据目前所知的资料,最早叩访泰岳的印度高僧是东晋时的佛驮跋陀罗。佛驮跋陀罗来华先至山东,曾在泰山以北的今长清境内建立云禅寺。这是泰山最早由外国人所建寺宇。继佛驮跋陀罗之后,又有一位印度僧、故厨宾王子求那跋摩传法泰山。跋摩入南朝宋国后,在岱北人头山立衔草寺,此寺后兴盛一时,延续千载,成为泰山著名古刹。另外在泰山以南的东平洪顶山南,还留有北齐时天竺僧释法洪的多处刻经,这是泰山现存惟一的古印度人刻石。 历史上不仅有印度僧传法泰山的佳话,也有泰山僧取经西天的壮举。唐代泰山人(故里在今长清)义净,咸亨二年(671)从广州取海路往印度求法,历

13、经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及罗瑜、羯荼等国,于咸亨四年(673)二月到达东印耽摩梨底国,此后在印度遍礼佛教圣迹,在那烂陀寺学习十年,并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余万颂。垂拱元年(685)仍取海路东归,证圣元年(695)五月返国,抵达洛阳,住佛授记寺,从事译经工作,并传授律仪,传习者遍于京洛。唐中宗于泰山四禅寺为义净刻立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碑,褒其取经译书的伟功。义净圆寂后,又分舍利建塔寺中。据考西游记中“唐三藏”形象的塑造,便融合了许多有关义净的传说(义净亦曾受封为三藏法师)。 泰山与阿拉伯世界很早就已发生联系,公元725年唐玄宗封禅,大食(阿拉伯)使节便出现在泰山朝觐坛下的诸国侍祠行列中。此

14、后中阿交往频仍,贸易尤为繁荣,阿拉伯商人开辟了一条名为“香料之路”的海上航线,其船舶经红海、波斯湾、马来半岛抵达中国,每年都有众多的阿拉伯商人来华进行贸易。一千零一夜中辛伯达航海万里来华的传奇正是这一现象的艺术反映。于是在宋真宗泰山封禅大礼中,不仅有大食国主阿弥曾“遣使贡方物”(宋会要辑稿?蕃夷),更出现了一支由大食商人组成的赞礼队伍。 在西方世界,泰山文化同样也有着久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上,泰山以其承载的璀璨文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1987年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年会上,正式批准将泰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委员会官员卢卡斯对泰山遗产的价值作了高度评价:“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特殊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上开阔了眼界,这是中国对世界人类的贡献。”从此,泰山在世界上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位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相信世界将更了解泰山,泰山也将更加走向世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