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上出语文课1如何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如何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内容摘要: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回归本色,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凭借课文内容,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去读去赏去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语文教学的纯净化。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时,读得有“味 ”、品得有“味”、写得有“味”。教师要善待学生,善待语文,要把语文学科情感化,审美化,让语文教学有“语文味儿”。关键词: 纯净 言语 情感 审美学习语文,我始终理解为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新课标上也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
2、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凭借课文内容,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去读去赏去写。我时常听到有的数学教师会开这样的玩笑:教语文不难,只要有时间,读读背背考不差。其实,作为我们语文教师都明白,只凭死读烂读、语文成绩能提高吗?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语文教学不也变味了吗?如何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呢?首先应该弄明白“语文味儿”是什么?我认为所谓的“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体现出上语文课的教师、学习语文的学生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迷人氛围和个性魁力,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
3、共同的发展。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中追求的一种境界,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如何把课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来,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要真正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来,就必须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本来的“味道”读有“味”、品有“味”和写有“味”。一、纯净化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尽可能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去,还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我们不难看到语文教学的一些场面:有的课,一节课让学生比拼画图,可谓色彩斑;有的课,师生一起谈天说地而置文本于不顾;有的课,师生一起载歌载舞,可谓热闹活泼。我听过一位老师教画
4、杨桃一课,她设计的教学过程大致如下:1、讲台上放了一个桃子,让全班学生画。2、生生评讲绘画结果(教师特意设下的圈套)。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证明刚才评画杨桃的同学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想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不一样。4、如果自己看见别人这样画,应该怎样教育他。上述教程,我们若是细细思量,第1个环节,那是美术教师干的活,我们语文老师把它抢过来了。第4个环节,则更多的是思想品德的做法。第2、3个环节,看似进行语言训练,但在我看来,违背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学生在教师的眼里是“射箭的靶子”,教师还引导众多学生用力去“射”,不停地去“射”。从“语文味”这个角度出发,不妨这
5、样处理这篇课文。1、读课文思考:同学们对“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怎样的态度?其先后有无变化?(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到同学们的变化,并进行朗读练习,这是真正的语文学习。)2、老师是怎样做的?画出有关的词句,请你来当老师,和颜悦色地说一说。3、当同学们弄清事实后,他们会怎样对“我”说?4、当“我”听到同学们那些发自肺腑表达歉意的话时,“我”会怎样对老师说?5、请你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真正体现了一种“人”的教育,学会道歉、学会感谢、学会影响或者教育别人。)二、言语化“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
6、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是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因此,我们应做到(一)、阅读指导读有“味”1、要保障读书时间,防止以讲代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的课堂必须回归到以读代讲,理解、感悟文意的教学方法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腾出相当的时间让学生从容不迫的去主动读书,或无声默读,或跳跃浏览,或低语吟读,或大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语文课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读悟赏,以读为本,初读掌握主要内容;再读即悟,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即赏,悟课文思想,剖析优美文字。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也说过:“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情也跑不了。文章的情
7、是读出来,不是灌输的,朗读无技巧,关键是用心感受,师有情有意,生才能悟到更多的情义。”比如:教学林海的过程中,在学习兴安岭的特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训练,感受作者看到兴安岭时“亲切、舒服”的情感。教学长征则可以让学生自读自品,反复吟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儿,让学生听一听歌曲长征,按歌曲的节奏来朗读等。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方法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2、要注意读法的灵活运用,防止出现乏味阅读。有些老师认为,既然语文要读,那就一读到底。大半个课堂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大声朗读。显然,这样的课堂能做到书声琅琅,
8、但学生也会在无休止的朗读中渐渐乏味、枯燥。所以,学生在读时,教师也要注意灵活改变阅读方法和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读书,在读书中感悟文本,记得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通过多次的分角色朗读体会父母对同一首诗截然不同的评价。教学莫高窟时,借助多媒体,把飞天壁画的美通过朗读带到教室,带到学生的脑海里。3、要注意读法的正确指导,防止出现无效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在这方面也做了明晰的指引:“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基于此,我以为,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读,老师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阅读才有效。在指导学生朗
9、读时,应从“外部技巧”和“内部技巧”两方面指导学生。所谓外部技巧是指朗读时的重音、停顿、节奏等;而内部技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还有孩子的想象力等。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数星星的孩子时,出示句子:“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她先根据低年级孩子的朗读水平进行外部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正确朗读全句,处理好停顿、节奏等,初步从朗读中感受文意,再进行“内部技巧”的指导朗读:“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都昂起头来,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昂起头来,天上的星星可不好数了,让我们一起数,看清楚。一颗,哎,别着急,第二颗没看见呢。一颗两颗三颗第四颗在哪儿呢?想象一下,四颗五颗第六颗就这样,小张
10、衡,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呢。谁读这句话。”学生练读后,老师点评道:“哎呀,我发现这两个小逗号你停顿得很好。让人感觉到小张衡数了很长时间了。你在读读,我们都体会体会”。当学生读完,老师又说:“读得多好啊!孩子们,我们也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就是这样,老师从外部技巧逐步过渡到内部技巧的指导,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有滋有味地读着。课堂上,孩子不仅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朗读能力还在有效的训练逐步提升。(二)、品词赏句品有“味”如果说“读味”是语文课的主要“味道”,那这种味道一般也是针对阅读而言。语文课单单有整体性的“读味”是不够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
11、的意义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指出了语文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品味词句。汉语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一词一句之间,只有通过对文本进行斟词酌句、咬文嚼字以后,才能真正领悟到文字背后深藏着的大智慧,去感受字里行间蕴藏着的人物情感,使文本、形象、情感和价值和谐共振。这样,“品味”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语文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了。我们老师要时常揣摩课文的语言、文意、表达方法去引导学生悟出文字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揣摩的过程就是推敲、比较、整合,乃至感受、领悟的过程。比例:上课文一夜的工作,许多教师可能紧抓课文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一句进行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教育杂志介绍特级教师王崧舟是这样解
12、读文本的,王老师对文中“审阅”一词的教学时,先问学生什么是“审阅”?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从哪儿读懂周总理绝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在“审阅”?当学生通过读、思,明白了总理“审阅”文件的方式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圈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王老师接着又问,能把你的目光再缩小一下,缩小至几个词,甚至一个词来谈谈你对“审阅”的感受,学生找到了“思索”一词,想到了总理会思索着什么?(人民的困难、山区的教育、祖国的强盛)总理是在认真地审阅、负责地审阅、专心致志的审阅、一丝不苟的审阅,(这时引导学生品读具体描写总理审阅文件这一段文字时,总理孜孜不倦批阅文件的身影就在学生的眼前,总理为新中国的
13、发展双眉紧锁,冥思苦想的样子,就在学生眼前,总理“身”在批阅文件,“心”却飞向“千家万户”的高大形象也就植根学生心中。王老师这样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学生真正明白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的辛劳。(三)、课堂练笔写有“味“写是语文的灵魂,是语文价值的体现,是最能体现语文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的“写味”,应该体现三个方面:摘抄积累、模仿练笔、人文创作。第一、引导学生摘抄积累。让学生积累词句,是为了以后写作时能得心应手,语言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课文中用得精彩的词语、成语、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点圈或摘抄起来,弄清词义句意,必要时做一定的批注。第二、引导学生模仿练笔,叶圣陶先生
14、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练习阅读和作文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我们要结合课文,抓住每一处可练写的机会,让学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清楚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断提升语言素养。在教学匆匆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体会作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后,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
15、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了。”仿写过程中熟悉了比喻、排比、拟人这些修辞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匆匆”的理解。第三、引导学生入文创作。我们的教材中不少课文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如人物语言或心里的“留白”;人物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揣摩想象的空间;故事情节的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等。老师们要深刻理解文本,捕捉这些语言空间的有效练笔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学生在练笔时才能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教学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故事之中,或惋惜、或埋怨、或气愤。老师随机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乌鸦自从上次上当受骗以后,一直很后悔。这一天它又叼到一块肉”请你接着
16、往下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闸门全部打开,他们大胆地想象,创意地表达,有的想象“鸦被狐狸用计惩罚”;有的设计“狐狸改变方法,乌鸦再次上当”;还有的创造出“小乌鸦出现,用计战胜了老狐狸”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既超越了文本,提升了认识,又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喜悦。再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己当作开国大典活动的总设计师,召开“大典工作部署会”,部署整个活动的工作。教学荔枝,在课文结尾处让学生写作者想说又没说出的话,教学丰碑,让学生为军需处长写碑文等。三、情感化“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课堂上的每一个40分钟是语文教师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要用语
17、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丰富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语文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不断受到体验、不断去感动,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有些文章情感性很强,教学中就应大张旗鼓地渲情、煽情、情溢课堂,情满心间。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可通过反复地读,反复地品,以及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让学生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沉浸于无穷的思想之中。有些文章的情感不易被学生所察觉,教师则应适时激扬、自我文情、拨动文章之情,引领学生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如:古诗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虽然出自不同的朝代、不同诗人的笔下,但两首诗却都感情饱满深厚、字里行间洋溢于浓浓的爱国之情,正是基
18、于这一共同点,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改变平常古诗教学的步骤,把两道诗看作一个整体,教学过程可分为“整体部分整体”三大板块。先整体找出两首古诗的异同之处,再部分看哪些部分让你最受感动,通过学生品析诗文,明确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感情基调写出了同样深沉、炽热的爱国情。让学生好像触摸到作者那颗颤抖的心,引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品读,把两首诗的感情读出来,再回归整体学习了两首诗,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相信学生这时的情感已受诗文的熏陶,他们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教学,直接牵动文本的情感内核,引导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情感在同一水平线上共振。四、审美化语文教学
19、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一种境界的追求。“语文味儿”是一种美学境界,教学中要让学生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如长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它像一条巨龙婉蜒在崇山峻岭之间,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岭关,全长6500多公里。”常见的教学中,往往有老师问:为什么把它比作巨龙?这说明了什么?然而,不妨这样教一教,请你不停地读一读这句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你想对别人说什么?在学习了“建筑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这些内容后,再让学生读这一句,让学生说一说感受。最后
20、,让学生听一听歌曲长城长,观看课件长城图,让学生说感受,这样的教学,在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有精神的滋养、人格的提升。总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上语文课应紧紧抓住语文之本文本的语言因素,引导学生从语文字中去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当然,要使课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教师自己要有语文味儿,可以肯定地说,一个语文教师是否有语文味儿或语文味儿浓不浓,是他教学成败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依靠自身丰厚的文学底蕴,文化底气,努力构建起一个有着浓厚语文味的“语文现场”,才能引领学生在充满魁力的语文课堂上快乐地成长。在漫长的语文教学中,我想:坚持是一种美丽,坚持善待学生、善待语文。我们会发现:语文教学过程原来如此绽放人性的美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