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6.90KB ,
资源ID:656111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61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2.docx

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2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2D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则其产生Xb配子的概率为1/21/21/4。综合上述分析考虑,7号产生同时带有白化病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的配子的概率1/41/41/16。答案D2(2015河北廊坊教学质监)某种遗传病家族系谱如图,对该图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4、5、6、8、9号一定都是携带者C若7号为纯合子,则10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D若家族中14号个体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解析分析题图:8号和9号均正常,但他

2、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2号),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A项正确;由2号患病可知,4、5、6号的基因型为Aa,由12、13号患病可知,8、9号的基因型为Aa,B项正确;7号个体是纯合子(AA),6号的基因型是Aa,因此10号个体的基因型是1/2AA、1/2Aa,C项正确;14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与一患者(aa)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3,D项错误。答案D3(2015山东齐鲁名校第一次调研)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据图

3、分析不正确的是()A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C2、2、4、2一定是杂合子D若2和4交配,后代中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8解析该性状为无中生有类型,故为隐性性状。因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由1、2和1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b,则2基因型为XBXb,1基因型为XBY,2为显性,则其基因型可能是1/2XBXB或1/2XBXb,C项错误。若2和4(XBY)交配,后代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21/41/8。答案C4(2015高考命题原创卷(八)某种狗的毛色的遗传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黄、黑

4、色三种色素在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图所示。现选择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之间相互交配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黑色白色黄色121B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C分析实验结果发现F2中性状分离比与理论值有差别,这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如果发现在某黑狗的背上长有一块“白斑”,则可能是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白色个体基因型为B_T_和B_tt,黑色个体基因型为bbT_,黄色个体基因型为bbtt,因此A、B选项正确;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才能发生交叉互换,而本题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

5、体上,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据题分析可知,如果黑色个体的部分体细胞中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则会形成“白斑”,D正确。答案C5(2015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白细胞中的基因C10的配子中含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7/24D突变是这两种遗传病的根本来源解析由3、4患病,9正常,可确定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1、2不患乙病,7患乙病,结合题干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白细胞中含有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所

6、以应检测白细胞中的基因,B正确;1、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4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10为2/3Aa、1/3AA和3/4XBXB、1/4XBXb,故其产生的含致病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2/24AXb14/24AXB1/24aXb17/24,C正确;这两种遗传病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答案D6(2015浙江卷)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7、为1/4C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解析根据3、4号个体和7号个体,再结合4号个体不携带甲病的致病的基因,可以判断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1、2号个体和1个体,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假设甲病用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根据遗传系谱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3、4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彼此各占1/2,B项错误;3、4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所以其后代中理论上有248种基因型,236种表现型,C项错误;

8、7号个体是甲病的患者,他的亲本中只有母亲才带有甲病基因,所以如果7号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再结合他表现出甲病,最可能是母亲产生了XaXa的异常生殖细胞,D项正确。答案D7(2015湖北武汉元月调研)矮牵牛的花瓣中存在着三种色素: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蓝色色素;花瓣的颜色除了红色、黄色和蓝色外,还有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缺乏上述三种色素时呈现白色;各种色素与其基因的关系如图,控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均为显性,当B存在时黄色素会全部转化为红色素,当E基因存在时白色物3只能转化为白色物4,当E基因不存在时白色物3会在D基因控制下转化为黄色素。请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如

9、果仅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二(A、a;B、b),纯种紫色矮牵牛(甲)与另一种纯种蓝色矮牵牛(乙)杂交,F1的表现型为_,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色3绿色4蓝色。则亲本基因型分别是:甲_、乙_(按字母顺序书写);F2紫色矮牵牛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2)如果仅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三(B、b;D、d;E、e),两纯合亲本(BBDDeeGGBBddeegg)杂交,F1的花色为_,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3)如果三条途径均考虑,两株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已知:F1不含d基因),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紫色3蓝色。推测F1的基因型为_(按字母顺序书写),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

10、为_或_。解析(1)纯种紫色矮牵牛(甲)的基因型为AABBGG,纯种蓝色矮牵牛(乙)的基因型为aaBBGG或aabbGG,则这两个品种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GG或AaBbGG,表现型均为紫色。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色3绿色4蓝色(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中有两对是杂合的,即F1的基因型为AaBbGG,则亲本乙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GG。F2紫色矮牵牛的基因型为A_B_GG(占9/16),能稳定遗传的紫色个体(AABBGG)占1/16,则在F2紫色矮牵牛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9。(2)BBDDeeGGBBddeegg,F1的基因型为BBDdeeGg,表现型为紫色

11、。F1(BBDdeeGg)自交,F2的基因型为BBD_eeG_(9/16,紫色)、BBD_eegg(3/16,红色)、BBddeeG_(3/16,蓝色)、BBddeegg(1/16,白色),因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3)F2表现型为13紫3蓝,说明所有F2个体均无黄色素、均有蓝色素,故F1必含有BB、GG;题中已知F1不含有d基因,因而F1基因型只能是AaBBDDEeGG,则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EEGG(紫色)aaBBDDeeGG(紫色),或AABBDDeeGG(紫色)aaBBDDEEGG(蓝色),因此,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为紫色紫色或紫色蓝色。答案(1)

12、紫色AABBGGaabbGG1/9(2)紫色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3)AaBBDDEeGG紫色紫色紫色蓝色8(2015四川绵阳第二次诊断)某种鸟类(2N76)为ZW型性别决定,其羽毛中的黑色素由等位基因A/a中的A基因控制合成,且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回答下列问题:(1)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雌鸟羽毛的颜色有_种,其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可以形成_个四分体。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亲代基因型为_,子代中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_。(2)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不在性染色体上的控制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B/b。研究者进行了下图杂交实验:根据杂

13、交实验可以判断,A/a和B/b所在染色体属于_,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_。F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_,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_。若让F2中所有斑点羽毛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出现斑点羽毛的个体的概率为_。斑点羽毛的鸟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的鸟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将F2全部个体放归自然界多年后,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理由是_。解析(1)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则雌鸟基因型有ZAW、ZaW两种,根据题干信息,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可知雌鸟羽毛的颜色有两种。该鸟正常体细胞中有38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产生卵细胞的

14、过程中可以形成38个四分体。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亲本羽毛应为灰色,则雌鸟基因型为ZAW,雄鸟基因型为ZAZa,子代雄鸟基因型(表现型)为ZAZA(黑色)、ZAZa(灰色),雌鸟基因型(表现型)为ZAW(灰色)、ZaW(白色),因此子代中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121。(2)根据遗传图解可知,F1灰色斑点自交,F2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故F1基因组成为AaBb,所以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结合F2灰色斑点、黑色斑点共占9/16可知,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和Bb(AABB、AaBB、AABb、AaBb)。F2中纯白有aaBB、a

15、aBb、aabb三种基因型,纯灰有Aabb一种基因型,纯黑有AAbb一种基因型,灰色斑点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黑色斑点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Aabb)与灰色斑点雌鸟(1/3AaBB、2/3AaBb)杂交,子代中灰色斑点(AaBb)占1/2(1/32/31/2)1/3,纯灰色(Aabb)占1/22/31/21/6,因此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11/31/61/2。F2中控制斑点的基因组成为1/3BB、2/3Bb,斑点个体中灰色斑点(Aa)占2/3,黑色斑点(AA)占1/3,则F2中所有斑点羽毛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B_占8/9,A_占8/9,出现斑点羽毛的个体的

16、概率为8/98/964/81。斑点羽毛的鸟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被捕食淘汰,斑点羽毛个体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因此A比a更容易随B基因被淘汰掉,所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将变小。答案(1)238ZAW和ZAZa121(2)非同源染色体BB和Bb(写四种基因型也正确)纯白1/264/81变小斑点羽毛个体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没有aa基因型,所以A比a更容易随B基因被淘汰9(2015高考命题原创卷)如图为某一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5号个体Y染色体上不含基因b)。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为_染色体_性遗传病,乙病为_遗传病。如果2号个体不含有乙

17、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_遗传病。(2)如果甲病和乙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2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一代中的_,2号个体的46条染色体通过3号个体最多能传给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4号个体_条,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4号个体和5号个体如再生一个孩子,则其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4号个体和6号个体结婚后所生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_。解析(1)关于甲病,“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中有正常个体,说明显性基因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因此甲病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关于乙病,“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也患有此病,因此排除不了伴性遗传的可能性,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

18、性遗传病。但如果2号个体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如果甲病和乙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一代中的1号个体,2号个体的46条染色体通过3号个体最多能传给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4号个体22条,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4号个体不含Y染色体。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5的基因型为AaXBY,二人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两位婚后所生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1/4。答案(1)常显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伴

19、X染色体隐性(2)1号个体22AaXBXb5/81/410(2015江苏卷)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 表示)。 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1、2、3 及胎儿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1)1、1的基因型分别为_。(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1的基因型是_。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3)

20、若2 和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_倍。(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2和3色觉正常,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_。若2 和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_。解析(1)由于1、2正常,而1患病,说明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1基因型是aa,1基因型是Aa。(2)由图2可知,1基因型是aa,推测2、3、1基因型均为Aa。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69/70AA、1/70Aa,与1(Aa)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A_)

21、的概率是69/7011/703/4279/280。(3)2和3的基因型都是Aa,其孩子正常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与一正常异性(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2/31/701/41/420,而两个正常男女(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1/701/701/41/19600,前者是后者的46.67倍。(4)结合图2可知,1基因型均为Aa,又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2、3色觉正常,1患红绿色盲,则2、3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则1基因型是XbY,综合1基因型是AaXbY,2、3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

22、,再生一正常女孩,基因型是(1/3AA、2/3Aa)(1/2XBXB、1/2XBXb)与一正常男性(69/70AA、1/70Aa)XBY婚配,后代患两种病(aaXbY)的概率是2/31/701/41/21/41/3360。答案(1)Aa、aa(2)Aa279/280(3)46.67(4)AaXbY1/336011(2015福建卷)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

23、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由于三倍体鳟鱼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解析(1)分析题意

24、可知,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此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F1均为黑眼黄体,因此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黄色)为显性性状;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2)分析题意可知,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理论上F2的表现型比为9331;因此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aabb)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其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该表现出红眼黑体的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分析题意可知,当(2)中的假设成立时,用亲本中红眼黄体(aaBB)与F2中的黑眼黑体(AAbb、Aabb、aabb)杂交时,就可能出

25、现有一个杂交组合(aaBB与aabb)的后代全部为红眼黄体(aaBb)。(4)分析题意可知,以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AAbb)为父本,其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为母本,其卵子和极体的基因型均为aB;进行人工授精,并用热休克法使受精卵最终发育为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应为AaaBBb;由于其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的配子,导致高度不育。答案(1)黄体(或黄色)aaBB(2)红眼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12(2015河北唐山第一次模拟)猎

26、豹(2n)是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图甲是正常猎豹的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图,花斑体色(A)和黄体色(a)、体重(B)和体轻(b)、抗病(D)和不抗病(d)。乙、丙、丁是种群中的变异类型,已知缺少整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致死但个体不致死。请回答:(1)与甲相比,乙、丙、丁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且丁个体发生于_分裂。(2)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乙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_。(3)若只研究一对等位基因D、d的遗传,丙个体测交子代中抗病且染色体异常个体的比例为_。(4)若只研究A、a与D、d的遗传,则丁个体与甲个体交配,预计子代与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比例为_。(5)自然情况下,若干年后预计种

27、群中D、d基因的变化情况及原因是_。解析(1)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丙、丁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三者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丁个体的产生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具有正常染色体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一条染色体,导致分裂分化出的个体细胞如丁图所示;二是由正常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与丢失一条染色体的异常的雄配子(或雌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又根据题干信息“缺少整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致死”,因此排除第二种可能,则丁个体是有丝分裂异常导致的。(2)乙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DABdadaD1111。(3)丙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D1dd2Dd2d,丙与dd测交,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Dd1ddd2Ddd2dd。其中抗病且染色体异常的个体基因型是Ddd,所占比例为1/3。(4)丁个体(AaD)与甲个体(AaDd)交配,子代与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1/4。(5)由于D是抗病基因,因此具有该基因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处于优势,而dd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易被淘汰,因此若干年后,D基因频率上升,d基因频率下降。答案(1)染色体变异有丝(2)ABDABdadaD1111(3)1/3(4)1/4(5)D基因频率升高,d基因频率降低,原因是自然选择使种群频率定向向有利变异的D方向积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