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1.75KB ,
资源ID:65179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179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docx

1、八年级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诗人,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著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五柳先生传等。二、重点词语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2、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欲穷其林(尽)4、初极狭,才通人(只,仅仅) 5、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8、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10、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1

2、1、见渔人,乃大惊(竟) 1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全,都)14、问今是何世,乃(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魏晋15、此人一一为(给)具(同“俱”,详细地)言所闻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7、此中人语云:“不足(值得)为(对,向)外人道也。”18、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向(原来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19、及(到了)郡下,诣(晋谒,拜见)太守20、寻向所志(标志),遂(竟,终于)迷21、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往,未果,寻(不久)病终22、后遂无问津(探访,访求;津,渡口)者三、通假字1、具答之(同“俱”,详细地),2、便要

3、还家(同“邀”,邀请)四、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3、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五、重点句子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感到很惊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宽阔,房屋齐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类。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人们彼此都能听到。4、黄发垂髫,并

4、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离开了。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人(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叹不已。9、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村里其他人各自再请渔人到他们家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10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12、后遂无问津者。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六、问题探究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愿外界干扰破坏桃花源宁静和谐的生活。2、桃花源记中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3、南阳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4、文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

6、义,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们生活自由快乐。5、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6、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7、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桃花源记检测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7、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

8、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陋室铭复习要点【原文】陋室铭(唐)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

9、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1、有仙则名(动词,出名)2、有龙则灵(灵验,神奇)3、苔痕上阶绿(长上)4、无丝竹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5、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7、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8、调素琴(弹奏)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这)(品德高尚)二、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

10、惟吾德馨。【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4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三、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仙”“龙”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全文紧扣“惟吾德馨”这一句话来写。)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

11、情趣高雅。)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雅生活情趣。)5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作者用古代名人的屋子与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表明自己也具

12、有古代名贤的高尚志趣,从而强调陋室不陋。)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突出陋室不陋,表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陋室铭检测题默写陋室铭:_1.本文作者是我国_代文学家_。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斯是陋室何陋之有C.可

13、以调素琴素湍绿潭D.草色入帘青色愈恭,礼愈至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苔痕上阶绿惟长堤一痕C.无案牍之劳形罔不因势象形D.阅金经苏、黄共阅一手卷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_灵:_惟吾德馨馨: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_白丁:_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5.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答: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_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_孔子云:何陋之有?答:_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_7.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14、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_爱莲说复习要点【全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

15、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文学常识】1、(1),说:古代一种文体,用来阐明道理或主张,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2),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2,背诵课文,默写生字蕃 淤 染 濯 涟 蔓 亵玩 噫【重点注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5、

16、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常考点】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答:莲,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17、、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4、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1、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爱莲说检测题默写爱莲说:_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我国_代文学家_。二、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蕃()染()濯()妖()蔓()枝()亭亭()植( )亵()宜( )三、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作者认为莲代表君子,写出下列句子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香远益清”象征:五、阅读理解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_的生活态度。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