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高中历史历史选修一习题集历史选修一习题集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据下图,回答15题。 图见历史先选修一第4页1、古代希腊城邦兴起于 A、大河流域 B、交通中心 C、政治中心 D、海洋 D2、古代希腊著名的城邦雅典是图中的 A、 B、 C、 D、3、梭伦率领雅典军队收回被梅加腊占领的萨拉M斯岛是图中的 A、 B、 C、 D、4、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主要表现在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A5、如图所示从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希腊处在奴隶社会希腊的 图见历史先选修一第5页 手工业发达在希腊的工商业 绘在希腊陶瓶上
2、的画 生产中主要靠奴隶进行手工 业在古代希腊的经济中占主导 地位 A、 B、 C、 D、 B6、梭伦改革前,在雅典城邦要求打破政治专权,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的是 A、山地派 B、平原派 C、海岸派 D、长老派 C 梭伦改革前,在雅典城邦中其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的公民上山地派平原派海岸 派长老派 A、 B、 C、 D、 D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开始了改革。据此回答7-9题。7、梭伦改革中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C、制定“遗嘱法” D、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 A8、在梭伦改革中,被恢复的城邦最高权力机关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
3、四百人会议C、公民大会 D、陪审法庭 C9、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中国古代下列哪些机关类似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 B、汉朝的尚书台 C、唐朝的门下、中书省 D、元朝的中书省 A10、为发展雅典社会经济,梭伦实行的改革措施中,不包括 A、鼓励发展工商业 B、废除长老会议制 C、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D、提倡种植经济作物 B11、下列对梭伦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B、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C、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D、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使雅典实现了民主政治 D1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的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提斯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
4、、公民大会的恢复 C13、公元前594年,与梭伦改革的同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鲁国实行“初税亩” B、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 C、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 D、魏国制定法经,法制得到加强 A14、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工商业发展 B1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封建贵族民主政治 C、平民民主政治 D、奴隶主民主政治 D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这一制度的实行,使下列哪一阶 层获益最大 A、贵族 B、工商业奴隶主 C、平民 D、奴隶 B
5、得 分 评卷人 16、(6分)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2004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该纲要提出,要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 2004年雅典奥运会已经结束,但是奥运会的开幕式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开幕式侧重表现希腊的历史和古代文明。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雅典,西方民主政治也源于雅典,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制度,对西方近现代的民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回答: (1)在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1956年前),曾制定或颁布过哪些有进步意
6、义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请写出名称)(3分) (2)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和进入“黄金时代”分别是在谁执政时期?(2分) (3)简要指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国家及其不同阶级的执政者制定法律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35答:(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 (2)最终确立:克利斯提尼执政时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2分) (3)维护本阶级的利益。(1分)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据此回答1-3题。公元前594年,与梭伦改革
7、的同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鲁国实行“初税亩” B、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 C、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 D、魏国制定法经,法制得到加强 A1、如下图所示,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图见历史选修15铁农具铁铲 、铁犁A图见历史必修210 牛耕B图见历史必修210 区田法模型C图见历史必修210 耧车D A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制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发明 B3、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的兴修D、曲辕犁的发明 A4、春秋战国
8、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 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A、 B、 C、 D、 A5、如右图所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的新局面 图见历史必修34页 孔子讲学图 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了大批人才 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D、开创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C6、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 A、学在官府 B、私学为主 C、官学、私学并重D、私熟为主 A7、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B8、关于战国时期诸
9、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C9、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政治改革的需要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有利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B、C、D、 D10、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C11、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这说明当时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农业
10、生产已使用粪肥 D12、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D13、吕氏春秋载:“公作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私田所有被得到公认 D、封建生产方式的优越胜 D14、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A、初税亩 B、租庸调制 C、地丁银 D、一条鞭法 A15、战国时期,成为一股强大时代潮流的是
11、A、兴办私学 B、土地私有 C、民族融合 D、变法改革 C16、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无私都城又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的是邯 郸宛陶临淄 A、 B、 C、 D、 B17、“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段文字 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 A、城镇人口的增长 B、手工业的发达 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都市商业的繁荣 D18、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改革 D、李悝变法 D 阅读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交战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各国交战次数 大国兼并小国数目宋国与郑国52次齐桓
12、公兼并35小国齐国与鲁国25次晋献公兼并19小国晋国与楚国22次楚庄王兼并36小国吴国与楚国24次秦穆公兼并20小国吴国与越国10次请回答:(1)春秋各国间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共有多少小国被兼并?(2)为什么周天子无法控制这个局面?(3)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兼并战争你怎么看?答:(1)133次战争,被兼并的小国110个。(2)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瓦解,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动摇;一些诸候国通过变法或改革,力量增强。(3)战争连绵不断,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争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各国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
13、并的对象,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通过兼并战争,诸候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也可以有其它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纷纷进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其中变法较为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据此回答13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其中较为彻底的是右下图中的那一诸侯国A、(1)B、(2) 图见历史选修120页C、(3)D、(4)2、战国时期的泰国据有今天的 A、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分 B、山西省的大部和河北省一部分 C、甘肃省大部和四川省一部分 D、陕西省大部和山西省大部 A3、商鞅在诸子百家
14、学说中,热衷于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兵家学说 B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是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兵家学说 B4、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C5、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按功受爵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废分封,行县制 A6、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A、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 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
15、要扩大耕地面积 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D7、下列改革中,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A、周世宗改革 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变法 B8、“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臣 A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D10、秦国成
16、为战国七雄中实最强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工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A11、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贵族保守势力 B、大地主保守势力 C、中小地主保守势力 D、农民阶级 A在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贵族保守势力 B、农民阶级 C、中小地主势力 D、工商业阶层 A12、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先后进行了一百多年,使各诸侯国A、奴隶主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B、终于确立起新的封建制度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私田数量迅速增加 B1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
17、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D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思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
18、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髟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王,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评价“民以殷盛”的说法?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商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材料四客观上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答:(1)完全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民以殷盛”是
19、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商鞅变法使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 (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过分看重个人品质,更要看其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小。 (3)持否定态度。“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说明重大改革总是要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
20、,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结果。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不得超过180字。评述内容应包括: (1)背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开展变法活动。 (2)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3)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旧俗,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
21、奠定了基础。得 分 评卷人 33、(19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 图见中国古代史32开本P23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 废井田 开阡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
22、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 (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33、答:(1)秦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4分) (2)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6分) (3)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唐朝中后期,
23、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6分)(4)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3分)得 分 评卷人 33、(19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图见历史选修1第23页商鞅铜方升图见历史选修1第23页奖励耕织(砖画)图见历史选修1第24页商鞅戟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
24、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些商映变法的信息?(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答:(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进行军事改革。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 (4)生产力。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世纪在中国北方崛起了起一强大的
25、少数民族政权-北魏, 图见历史选修136页嘎仙洞遗址到公元5世纪40年代重新统一了黄 河流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6题。1、淝水之战后,在北方崛起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是 A、北魏 B、前秦 C、北齐 D、东魏 A2、439年北魏政权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被初步结束的王朝是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周 B3、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C4、下列对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体制的落后 B
26、、民族问题突出 C、阶级矛盾尖锐 D、汉族文化被抛弃 D5、北魏冯太后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的是 A、本民族的典章制度 B、儒家经典 C、汉族历朝的典章制度 D、佛教文化 B6、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族 B、匈奴族 C、突厥族 D、羯族 A公元五世纪80年代,北魏孝文帝开始了改革,改革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据此回答7-9题。7、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首先进行的是A、推行均田制 B、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制 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 B8、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哪一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 A、
27、推行均田制 B、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制 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 D9、我国古代均田制的建立开始于 A、西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B10、在下列改革中,实行均田制的是A、周世宗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C11、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其实行的改革措施是推行均田制推行新的租调制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兴办学校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A、 B、 C、 D、 D12、如右图所示两图相比较,说明图二的变化体现了 A、鲜卑族的服装特点 B、民族的融合 图见历史选修143页 C、鲜卑族手工业发展 D、鲜卑族的汉化 B1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的发展 A14、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一直沿续到北宋 B15、南北朝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A16、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 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庆历新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