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78.45KB ,
资源ID:64789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789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docx

1、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11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2.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理解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品师: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课件出示:(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2、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格言警句,美

3、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尽善尽美”“舍己为人”等都出自其中。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两个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意。我们分三步进行:朗读,解读,吟诵。【设计意图】介绍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论语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做准备。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借助资料,读准字音2.范读学读,读准节奏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节奏划分。课件出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4、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

5、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3.自由练读朗读提示:(1)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抑扬顿挫。读准节奏,注意语速语调。4.指名朗读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点评。【设计意图】理解文言文,首先要读准文言文。从朗读开始进入课文学习,通过朗读,感受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语(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课件出示

6、:(1)通假字不亦说乎(同“悦”,愉快)吾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形容词作状语,每天)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饭疏食,饮水(古义:粗糙。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4)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形容词,高兴)乐 回也不改其乐(名词,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之 知之者不如

7、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曲肱而枕之(代词,指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优点)2.理解重点句子课件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博学而笃志,

8、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3.针对性精讲4.翻译全文,贯通文意(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句段精析”栏目)5.齐读课文师:同学们,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再一次诵读本课。(生齐读课文)【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默读,圈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再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和老师提供的重点词语、句子的解释,自主译读课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贯通文意,达到准确理解全文意思的学习目标。四、布置作业,课外巩固熟练背诵本文。第2课时【课时目标】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

9、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检查课文背诵2.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本文的大意,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这十二章内容中所蕴含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二、分章概括,整体感知师: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论述的问题是什么。预设课件出示: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第二章:阐述自省以提高自我修养的观点。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第八章:讲的是当“富”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10、”。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对照别人的缺点修正自己的缺点。第十章: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第十一章:讲的是要坚守自己的志向。第十二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三、分类品析,探究哲理师:论语十二章章章精粹,有教我们修身的,有教我们治学的,我们把它理一理,请同学们在书上批注标示,将文中的哲理句子分类归纳到“治学”“修身”两类里。预设 课件出示:治学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11、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修身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修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道德修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养)【

12、设计意图】将零散的“语录”分类归纳,既整理了思维,启迪了思考,也为进一步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做了准备。1.品读“治学篇”(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治学篇”)(1)思考: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预设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预设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

13、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3)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预设 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

14、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交流,逐步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阂,拉近典籍和现实的距离,带领学生深入领会“学习之道”,吸取其中的有益营养,古为今用。2.品读“修身篇”(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修身篇”)师:在“修

15、身篇”里,有孔子及其弟子自述的修身进德之法。我们来品析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课件出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什么?子夏的求“仁”途径又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交流明确)预设 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加强自我反省。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

16、“笃志”“切问”“近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疑惑,联系实际思考自我。(2)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生交流明确)预设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3)“品德是最高的学位。”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生联系自身实际,各抒己见)预设 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等等。【设计意图】这一教学板块,精心整合了教学内容,细致地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吟诵、品议的方式逐步理解经典的思

17、想核心,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其在活动中启迪思维,涵养心灵,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板书设计】【设计亮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运用了板块式教学思路,第一节课分三步(“朗读解读吟诵”)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第二课时通过分类品读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资料链接】孔子的仁学观念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学为其核心,以“仁”释“礼”,强调复礼归仁。那么,孔子仁学的要义何在呢?孔子仁学最重要的三个层面,即仁之内涵,为仁之方,仁与礼之关系。孔子

18、之“仁”,即是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是以孝悌为根本而又超越血缘亲情、由近及远的“差等”之爱,是涵蕴、孕育各种美善德行的总德。一言以蔽之,在孔子看来,“仁”就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美德的最高概括。孔子释“礼”归“仁”,将仁的基本性质确定为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并宣扬为仁的自觉性,力图把“礼”这种外在的制约,通过“仁”的德行修养,化作主体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孔子所谓的“为仁之方”即为仁的工夫与方法,主要就是“忠恕”之道。“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

19、地让别人飞黄腾达。“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乃至万物,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待人待物,从而成己又成物。这不就是“爱人”的具体体现吗?能如此,不就是一个“仁者”了吗?【疑难探究】论语里的“为学之道”有哪些?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20、,未足与议也。”(里仁)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的人。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学习精神。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

21、,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

22、在抓住根本。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做教师

23、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更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还提出了“为己之学”的学习目的,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3.在初步分析欣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略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

24、。(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简短直白的语言导入,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这四首诗歌的切入点和需要达成的目标。二、诵读诗歌品韵味1.读准字音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及资料,读准字音。(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课件出示:平羌(qin) 渝州(y) 岐王(q) 岑参(cn shn) 芦管(l)2.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课件出示: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按节奏也可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

25、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听读,明确节奏。(听名家朗读录音,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课件出示: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4)齐读,体会节奏。3.读出韵味古诗的音韵美体现在节奏上,体现在音韵和谐中,也体现在韵脚上。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一起完成

26、下列任务:(1)标注、认识韵脚。课件出示:A.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B.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C.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2)教师范读,体会韵味。(3)学生赛读,读出韵味。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诵读,读准了字音,读出了韵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出诗歌的意思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讨诗歌的内容。【设计意图】本环节落脚点在韵味上,从诵读诗歌切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这四首诗歌具体落实朗诵。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感受入手,没有难度,易于接受,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译读诗歌知内容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每首诗的

27、意思。(1)结合注释及诗歌下方的解说,独立译读诗歌。(2)同桌间互相比较译读诗歌。(3)教师指名译读诗歌。课件出示:峨眉山月歌:半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峨眉山头,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而下去往渝州。江南逢李龟年:当年我经常在岐王府里与崔九的堂前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该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不知

28、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师小结:诗歌是优美的,语言凝练,原本不可以用直白的现代汉语译读。但是同学们的不同的译读结果,让我们领略到不同角度的诗意美。【设计意图】诗歌本不易直译或者不需要译成现代汉语,但为了在学生心里有直观的认识,与学生现有认知对接,故采用了较为灵活的自由译读的方法。不求统一答案,着眼点在是否明白诗歌内容上。四、品读诗歌晓手法师:这四首诗是四幅画、四段情,一幅幅,一段段,徐徐展开,诗人是怎样叙写的呢?结合每首诗歌下面的解说,赏析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1)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预设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

29、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与李龟年这样风光无限的乐师交往,是很“寻常”的。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处于军旅之中,又逢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遥想故园的菊花,它们在沦陷的都城,应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夜上受降城闻笛:夜晚登城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座座高大的烽火

30、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征人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2)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预设 峨眉山月歌:诗人离开故乡独行闯荡,内心有憧憬和喜悦,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江南逢李龟年: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了征人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和生发出的思乡情愫。(3)这四首诗的诗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预设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又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时节,风光大好,没有想到在此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这两句抒发了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玄宗时期社会的沧桑巨变。“正”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