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45.62KB ,
资源ID:6457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57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中图版必修三 生物群体的稳定与调节 单元 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中图版必修三 生物群体的稳定与调节 单元 测试.docx

1、学年中图版必修三 生物群体的稳定与调节 单元 测试生物群体的稳定与调节一、单选题1科学家发现Deltochilum valgum蜣螂不仅吃粪便,还猎食蜈蚣。人们还发现,这种蜣螂能以太阳和月亮作为罗盘,沿直线滚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B蜣螂捕食蜈蚣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蜣螂作为科研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该蜣螂能沿直线滚粪团是接受了物理信息的结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那种成分,并不是固定的,取决去它行使的功能;蜣螂吃粪便时,行使的功能是将动植物的粪便分解为无机物,它就属于分解者,不排除它在其他时间猎食蜈蚣

2、,充当消费者的可能性;A错误。蜣螂捕食蜈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错误。科研价值属于非实用的直接价值;C错误。蜣螂是借助太阳和月亮偏振模式进行导航的,所以物理信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系统的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 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B只能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食物中有机物里的碳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

3、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主要是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但如C元素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返回到大气中,故A、B错误。从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人体中的碳元素根源是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C错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循环,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碳循环过程图(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物质循环

4、的范围是生物圈。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植物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中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并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类不止一种,因此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C正确;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内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通过交配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D正确。考点

5、:种群的特征;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可用表示,A正确;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B错误;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是呼吸释放量与储存量之和,不能用表示,C错误;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

6、释放量与消耗量不相等,D错误。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A 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害虫的种群密度B 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C 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秋蚊的种群密度D 茱萸、秋蚊和害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从而影响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茱萸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大型动物的种群密度,据此答题。详解:A. “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

7、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因此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A正确;B. 茱萸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B正确;C. 标志重捕法是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不宜用于秋蚊,C正确;D.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茱萸、秋蚊和虫害不能称为一个群落,因为没有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情境,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生态系统构成、种群密度的调查及群落的概念,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即可作答。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

8、化趋势B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只能反应种群数量大小,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7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

9、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系统提高了能量流向人类的比例,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B【解析】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在该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流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蝇蛆,施入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率没有改变,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促进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所以B选项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

10、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名师点睛】注意两个易错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循环,能量却不可循环;人工建立生态系统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8右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a、b分别表示先将两种水蚤培养在不同铜浓度培养液,然后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结论不科学的是A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B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C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D环境改变可改变生物之间原有的生态优势关系【答案】C【解析】9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

11、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解析】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A正确;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

12、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B正确;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物种基数小,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从这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C错误;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点睛】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10某兴趣

13、小组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处理后,加入酵母菌,在遵循实验各原则的情况下,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下表(单位:106个m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获取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D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15环境中,该温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时间最长【答案】D【解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数时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而酵母菌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

14、关变量,B正确;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pH、有害代谢产物等有关,C正确;表格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在15环境中稳定的时间最长,但是不能说明酵母菌在该温度下存活时间最长,D错误。11食物网中不存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A生产者 B消费者C杂食性动物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食物网由食物链构成,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这些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也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15、);(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2、营养结构(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12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3个B.一般地说,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递增,能量损失逐级递减C.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将会导致生物进化D.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依据种内斗争的原理进行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4 个,分别是植物、蝉、螳螂和黄雀。一般地说,能量传递率为10%20%,所以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递增,能量损失基本不变。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依据种间斗争的原理进行的。所以A、B、D不正确。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C正确。考点:生态系统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