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34KB ,
资源ID:64272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272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核心素养测评 三十三.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核心素养测评 三十三.docx

1、核心素养测评 三十三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核心素养测评 三十三百 家 争 鸣(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对“陪臣执国命”,曾哀叹“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 ()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 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 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解析】选D。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建立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政治秩序,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故选D;世卿世禄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标准,材料没有反映儒家的这种主张,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儒家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政治主张与实践的关系,排除C。【拓展延伸】孔子的思想特点(1)子不语怪力乱神重视现世事功(实践理性)。(2)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重视道德修养。(3)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重视血亲人伦。(4)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重视民本思想。(5)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重视社会秩序。2.(2020太原模拟)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3、。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解析】选D。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关系,即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D正确。【加固训练】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解析

4、】选A。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孔子弟子对其思想做出不同解释,反映出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正确。3.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解析】选B。材料中蔡元培赞扬孟子“提倡民权”,即肯定孟子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正好体现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B正确。【拓展延伸】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

5、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4.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解析】选C。题干中学者指出“先王之道”无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三代”说教是“迂阔而不懂世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倡导的“先王之道”和“三代”说教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局势,没有能够顺应当时政治需要,故C正确。5.

6、(2020泉州模拟)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解析】选A。引文的意思为: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则河流清澈,源头污浊则河流污浊,所以如果拥有社稷而不能爱人民,不能有利于人民,却要求人民把君主当作亲人一样敬爱,是不可能的。可见荀子主张君主对人民施行仁政,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法”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君民共治”,故C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的观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错误。6.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孔子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

7、束,墨翟给战国时代以光彩的开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孔、墨都在乱世为平民百姓说话B.墨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传承者C.孔、墨积极构建各自的社会理想D.学者夸大了墨翟的社会影响力【解析】选C。孔子代表奴隶主阶层,维护贵族利益,故A错误;墨翟是墨家代表,故B错误;春秋时期奴隶制贵族统治逐渐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逐渐确立,故C正确;张荫麟先生思想倾向是双方对等的,故D错误。7.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遵循规律,和谐

8、处世【解析】选D。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故A错误;道家并不主张追求平等,故B错误;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要缓和斗争,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C错误;根据“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知道家主张遵循规律,和谐处世,故D正确。8.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相传夏朝工匠,发明两轮马车)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解析】选B。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中的“法术”不符,故A错误;材料表明该思想家主张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教化而必须依靠“法术”和“规矩”,属于法家以

9、法治国的思想,故B正确;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非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错误;道家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与材料主张相去甚远,故D错误。9.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这反映出他们 ()A.代表工商业的利益和要求B.注重引导人们重义轻利C.提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D.希望统治者能重视民生【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反对兼并战争”“兼相爱、交相利”“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等可知,这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意愿和要求,但这些美好愿望在当时诸

10、侯争霸的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故A错误,C符合题意。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10.韩非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这反映了韩非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C.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D.认为儒家影响力较小【解析】选C。据材料“韩非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可以得出韩非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故C正确。11.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

11、()A.后世必然超过前世 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 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解析】选A。根据材料“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变法革新,故A正确;根据所学,儒家荀子主张性恶论,儒家崇尚尧、舜等先贤,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如何看待古今政治问题,与小国寡民无关,故C错误;孔子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崇尚仁政,故D错误。12.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

12、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解析】选C。由“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可知,作者反对听取民众建议治国,故A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了“老聃”“孔子”“墨翟”“孙膑”,故不能称“全面”,故B错误;由材料中“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可知对不同学派的特点有涉及,故C正确;材料只说“孔子贵仁”,仅介绍其特点,并无赞扬之意,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

13、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谭嗣同仁学材料

14、三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10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5分)(3)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理念,据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得出为政以德,据材料一“为国以礼”得出为国以礼;第二问理由,

15、据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得出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第(2)题第一问认识,据材料二“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得出礼妨碍平等,阻止社会进步;第二问关系,据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得出礼和仁的关系是相互矛盾的。第(3)题第一问依据,据材料三“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得出礼能够规范人们的生活秩序;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礼”对中华民族

16、社会秩序的影响是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尊卑的等级观念,礼在文化养成方面的影响是有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遵守社会规范,但是也压抑了人的个性。答案:(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4分)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6分)(2)认识:“礼”有害平等,阻碍社会进步。(3分)关系:互相矛盾。(2分)(3)依据:“礼”使人们的生活自然有序。(4分)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专制统治(等级观念)。文化养成:讲德守礼;压抑个性(制约创新,导致中庸)。(6分)14.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17、分)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结合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

18、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解析】根据材料甲中“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材料乙中“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及材料丙“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得出强调孔子的道德观;材料甲“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材料乙“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及材料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讲的是孔子的法律观。在评价中,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难看出,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辩证地论述。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

19、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成为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必须答出中西两个角度)(12分)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12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