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62.49KB ,
资源ID:63496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496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docx

1、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第三篇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第一章 古典贸易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论 亚当 斯密年 国富论(一)主张自由放任(二)主张分工(三)主张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商品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原因:先天的自然禀赋;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例子()分工前的产量各为单位 呢 绒 酒 英国人年葡萄牙 如何分工?()分工后的产量呢 绒(单位) 酒英国()葡萄牙 ()(1):交换后的数量呢 绒 酒 英国 葡萄牙 二、比较成本论大卫 李嘉图(一)适用的分工条件呢 绒 酒 英国葡萄牙 9 0 (二)分工原则两优取重,两劣择轻两女士的例子 (三)李嘉图的例子分工前的产量各为单位 呢

2、 绒 酒 英国人葡萄牙 如何分工?()分工后的产量增加了呢 绒(单位) 酒英国()葡萄牙 ()(2):交换后的数量。呢 绒 酒 英国 葡萄牙 按比较成本的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各自国内的消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理论基础以一般均衡论为基础。货物的供应最终依赖于()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的物资条件(生产函数)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由供需相互决定的。(二)理论的分析思路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在一定汇率范围内,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就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3、。P67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决定的。结论:如果一个国家某种生产要素供给丰富,则该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密集使用该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则该国出口该产品。反之亦然。(三)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1941在短期内由于因为生产要素不流动,国际贸易只影响产品价格。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上升,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而出口产品价格上升,所以出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都会增加。反过来,由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进口竞争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都会减少。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

4、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四)赫俄萨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1948澳大利亚出口小麦,日本出口布匹。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价格会提高,日本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价格会下降,两国土地价格的差距逐步缩小。劳动力的价格也如此。长此以往,会使两国的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均等。 (五)罗布津斯基定理斯萨定理、赫俄萨定理都假定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变。罗勃津斯基定理分析生产要素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

5、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荷兰病” (the Dutch disease)与H-O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并称为要素禀赋原理的四大定理。二、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一)里昂惕夫之谜的含义要素禀赋论认为一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按照这一原理, 美国是资本供给,劳动力相对的国家,美国应该出口产品,进口产品。而里昂惕夫对美国贸易结构的验证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里昂惕夫反论(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要素密集度逆转,又称要素密集度反向论。人力资本贸易壁垒说(市场不完善论)需求偏向论自然资源的稀

6、缺第三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理论发展的动因:1里昂惕夫之谜。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发展变化的特点:()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为主;()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迅速增加;()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一、模仿滞后假说技术差距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 年提出来的。该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原因。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由于与先进工业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其他国家的模仿存在技术时滞,在这段时间内,其他国家进口该产品,因而引起国际贸易。当其他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之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最后甚至可能从其他

7、国家廉价进口该产品。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营销上的运用费农RVernon在年提出。(一)费农的观点技术特点主要要素生产国1st 阶段,新生期独占&发达国家2nd阶段,成长期扩散资本和管理一般发达3rd阶段,成熟期标准化劳动力发展中国家(二)威尔斯的观点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提出,格鲁贝尔等人(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产业内贸易( intra-industry trade):一国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现象。同类产品的分类原则()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至少前位数都相同的产品;()在消费上能相互替代

8、;()生产中需要相似的要素投入。(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具体因素引起的局部产业内贸易。产品差异化理论 产品在根本特性一致下的不同层次,是造成垄断竞争市场格局的重要原因。2需求偏好相似论 林德 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因作出分析。()一种工业品首先是为了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的。()两国的需求偏好(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的贸易可能性越大。()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反推: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的贸易量越大。解释产业内贸易:3. 规模经济理论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集聚效应 外部经济可进一步分为()技术外部经济()货币外部经济(扎堆效应)先发优势先行者

9、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阻止后来者进入。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年提出。(一)四组基本因素菱形机制 (二)两组辅助因素机遇 政府作用两者要通过四组基本因素影响国家竞争优势。五、空间经济学克鲁格曼,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传统经济学没考虑在那里生产,没考虑规模报酬递增。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日本京都大学的藤田昌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东尼J维纳伯尔斯。(一)空间经济学的核心观点1、循

10、环因果关系经济系统内生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 集聚力:集聚效应:外部规模经济(外部性)包括:金融外部性:前向关联:搜寻成本、运输、竞争、劳动力市场池;后向关联:技术外部性:技术外溢;分散力:市场竞争效应、市场拥挤效应2、内生的非对称性即使不存在外生的非对称冲击因素,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也可以促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 当空间贸易成本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聚集力超过分散力,市场的接近性优势超过了市场拥挤劣势,均衡分布被打破,现代部门向某一区域集中,随之初始均衡分布结构演变为非均衡分布结构。 3、突发性集聚在某些临界状态下经济系统的空间模式可以发生突变 如果贸易自由度提高到某一临界值(

11、突破点),则可使流动要素迅速向适合于它们的区域转移,发生突发性聚集。 4、区位的黏性也就是“路径依赖” 不知何种缘故,历史上选择了某种产业分布模式或发展路径,那么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已经适应这种模式或路径,紧紧地“粘上”了这种模式或路径,要改变这种模式或路径需支付很大的成本。当粘性很强时,经济系统内生力量是很难改变原有状态的,此时外生冲击,如某种政治事变,人们预期的变动或出台新的区域政策等将起重要作用。 5、叠加区和预期的自我实现人们预期的变化对经济路径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叠加区:出现不同产业分布模式相互叠加的情况。当出现这种叠加区时,如何选择发展路径主要取决于人们预期的变动。每个

12、个体都认为大多数人选择的某种经济模式是有效的,在此每个个体也选择大多数人选择的经济模式。这样,人们预期的变化将把原有的经济系统推向另一种经济系统。 6、“驼峰状”集聚租金产业聚集带来聚集租金(额外利润)聚集租金是贸易自由度的函数,显示为驼峰状。7、本地市场(放大)效应需求增加,产出以更大的比例增加。(二)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科学的融合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式 经济的演化将可能导致“中心外围”格局: 制造业“中心”和农业“外围”。条件有三个:当运输成本足够低时;当制造业的差异产品种类足够多时;当制造业份额足够大时。较大的制造业份额意味着较大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它们是最大的集聚力。关键系数的微小变化会

13、使经济发生波动,原先两个互相对称的地区发生转变,起初某个地区的微弱优势不断积累,最终使该地区变成产业集聚中心,另一个地区变成非产业化的外围。也就是说,经济演化使得对称均衡在分岔点上瓦解,区域性质发生突变。当然,“中心外围”模式能够发生并不表示必然发生,即便发生是否可以维持也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地区形成的产业集聚可以自我维持,但在同等条件下,产业在两个地区的分布也可能是稳定的。这也表明真实世界中的空间地理结构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三)空间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融合国际模型 要素流动在集聚形成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现实中, 要素流动会受到种种限制, “国界”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国际贸易

14、壁垒和要素流动障碍都是国界造成的。正是因为国界,在“中心外围”模式中起关键作用的产业关联效应并不能导致世界人口向有限几个国家集聚, 却能产生一种专业化过程, 使特定产业向若干国家集聚。那么, 关联效应、贸易成本(涉及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和国际不平等或世界经济的“俱乐部收敛”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外贸易如何影响内部地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同产业区域的专业化模式和贸易模式将如何改变?一个忽略国界的“无缝”世界(更完美的一体化世界)将是什么样子?空间经济学力图回答这些问题。 对一国内部来说,开放对外贸易是提升了还是抑制了国内的区域专业化水平?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考虑的是国际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所得,将

15、空间经济理论应用到国际贸易传统问题,更强调了外部经济在贸易中的作用,即行业层面上的收益递增会导致在其他方面相似的国家专业化生产不同商品。虽然从总体上看贸易自由化会使一个国家的工业在空间上显得更加分散,但对某些工业而言,贸易自由化却可能带来空间集聚。这隐喻着由于存在这些效应,使得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国民福利的增进,比通常讲的贸易所带来的福利要多得多。一般认为,国际贸易所得来自于消费者所得和生产者所得,其中后者是通过发挥比较优势,从而改变产业结构所带来的。但空间经济地理的分析表明,贸易可导致内部经济地理的重新组织,它既在总体上促使制造业活动变得更加分散,同时又促使某些产业发生集聚。当一个产业为了适应贸

16、易方式的变化而重新组织生产时,意味着贸易也许通过更深一层的作用机制,来改变一国经济的福利水平。六、新新贸易理论以异质企业的贸易投资作为研究重点。企业异质性有两种形式,由于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贺易理论”,都将“产业”(industry)作为研究单位,而“新新贸易理论”,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层面变新新贸易理论有两个分支,一是Melitz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另一个是Antras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1、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

17、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要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市场交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同时都研究了什么决定了企业会选择以出口方式还是FDI方式进入到海外市场。Melitz(2003)提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出口决策行为。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能够引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甚至退出市场。国际贸易进一步使得资源重新配置,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产业的总体生产率由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获得了提高,一个产业部门的贸易开放将会提高工资和其它要素价格,驱使生产率最低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生产率最高的企业将能够承担海外

18、营销的固定成本并开始出口,生产率居于中游的企业将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引入异质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可以拓展到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当外国市场规模增加并且出口成本上升时,与出口相比FDI就变得更为有利,而当海外投资设厂的成本持续上升时,FDI就会变得相对不利,这就是出口与FDI的接近集中的替代关系。只有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才会成为跨国公司,生产率处于中等水平的企业出口,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在国内市场销售。2、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1)在总部服务密集度较低即零部件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外包生产可以增加对零部件生产商的投资激励,企业不会进行一体化生产。基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权衡,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在南方进行外包,

19、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在北方进行外包。(2)在总部服务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同样出于对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权衡,随着生产率水平从高到低,企业获取零部件的方式依次为:直接投资、国际外包、国内一体化、国内外包。(3)不同于低技术行业(即零部件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总部服务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以国内生产为主。并且,总部活动密集度越高,行业内生产率差异越大,进行一体化生产的企业越多。(4)贸易成本或南方工资水平下降,会促使生产率水平较低的部分国内一体化企业转向国际外包。第四篇 保护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 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一、基本思想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发展对外贸易以输入金银是一国富强的首要途

20、径;获取贸易顺差;主张保护贸易政策。二、重商主义的种类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英国 托马斯孟为代表。三、政策主张第二节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基调,但美国、德国等国,则先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后转向自由贸易。一、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二、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理论根据1、保护贸易政策有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理论体系的中心是对生产力的研究。(1)李斯特的生产力的概念(2)“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3)自由贸易政策妨碍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保护贸易政策有利于德国生

21、产力的发展。2、自由贸易政策将使德国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自由贸易理论是世界主义经济学。他的理论是国民经济学。3、在不同的时期,应当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历史学派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4、国家应对经济实行干预。二、政策主张1、保护对象2、保护手段第三节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二战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国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代表人物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基本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二、贸易顺差对一国有利1、增加总需求2、增加投资和就业3、外贸乘数理论()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世纪年代提出并付诸实践。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涵战略

22、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牟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补贴促进出口”论(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对战略性产业进行进口保护,可扩大战略性产业的市场份额,取得规模优势,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第五篇 国际贸易实务导论一、进出口贸易的基本业务程序(一)准备阶段1. 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2. 制定出口或进口商品经营方案;3. 出口方落实货源或进口方落实进口货物的去向;4. 商标管理和广告宣传;5. 建立和发展客户关系。6. 取得有

23、关的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如获得进、出口配额、取得进、出口许可证等。(二)交易磋商和订立合同阶段1.交易磋商的内容交易条件或合同的条款。(1)主要交易条件或合同中的主要条款: 商品名称;商品品质;商品数量;商品包装;有关标的的条款价格及贸易术语;货款的支付;运输和交货;货物运输保险。(2)一般交易条件或合同中的一般条款:商品检验;索赔;仲裁;不可抗力。2. 交易磋商的环节 有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 3. 订立合同经过交易磋商后,如一方的发盘或还盘被另一方所接受,除另有约定外,则双方的合同关系即告成立。在实际业务中,通常双方签署有一定格式的书面合同。(三)履行合同阶段(以信用证支付方式为例)

24、信用证的基本流程: 开证申请书;开证押金或担保电开本,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核对密押test;信开本,核对印鉴signature信用证付款的条件:单、证一致。开证行偿付后有没有追索权?议付行议付后有没有追索权?二、合同适用的法律、规则和惯例(一)有关国家的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出现“法律冲突”时,如何确

25、定合同适用法律?我国法律规定的处理“法律冲突“的规则:(1)以当事人意思为主“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辅“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 (二)国际条约和协定“条约优先于国内法”的规则目前,国际上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国际公约,影响最大的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80年3月通过,并已于1988年1月1日起生效。截止2010年9月1日,共有76个缔约国,其中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联邦、美利坚合众国、日本(2009年8月1日正式加入

26、)。我国于1981年9月30日签字加入公约,于1986年12月递交了加入该公约的核准书。按该公约的规定,我国核准该公约时,提出了两项保留(1)关于合同形式的保留而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2)关于公约适用范围的保留即我国认为该公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双方的营业所分处于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三) 国际贸易惯例 “UCP600”-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效力(1)当事人是否可以选择某种合同适用的惯例?(2)是否可以在选择一种合同适用的惯例后在合同中作出与惯例不同的规定?1.当事人的约定高于惯例。2. 惯例的合同性效力3. 惯例的替补性效力三、企业对外从事商品贸易的基本方式1. 外贸收购制和外贸购进制。2. 外贸进出口代理制。3. 自营进出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