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8 ,大小:463.58KB ,
资源ID:63469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469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1、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 “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

2、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3、?(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3、近代精测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学习方法 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1、“盖天说”、“浑天说”分别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国家出发,依次经过哪些大洋,绕地球一周用了多长时间?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 二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数据平均半

4、径:6371km; 赤道周长:约4万km; 表面积:约5.1亿km2 学习方法 这部分内容少,很枯燥,但是是重点内容。学习步骤:1、让学生在填图册的空白图中正确填出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2、数字趣味化: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相当多少个中国?(约53个) 地球平均半径是多少个珠穆朗玛峰(8844米)?(约720倍) 如果你每天来回学校走2公里,要多久才能绕赤道一周?(约55年)第2节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

5、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情感目标: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课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思考、回答回忆上课课所学

6、内容,及时巩固引入新课: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观察地球仪、思考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了解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掌握、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

7、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演示地球自转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能直观地观察地球仪的转动。达标反馈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到黑板上绘制巩固知识内容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小组合作总结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方法归纳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板书设计地球

8、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是假象轴(2)、南极S,北极N(3)、纬线和经线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半圆圆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殊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回忆、思考巩固上课已

9、学知识师生互动1用经纬网定位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学生思考、举例讨论、思考、回答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完成21页活动题引导、启发交流、讨论、合作学会知识,关键在于会用。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法归纳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

10、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小地球仪的制作1.上课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第3节 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

11、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二、教学重难点 :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三、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多媒课件。3、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公共材料一套(相关内容的地理杂志、书籍),再给学生每人分发资料一套(包含有下列内容: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从地方到地圆、地

12、圆的证据、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故事、环球探险故事、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数据、如何验证地球的自转-落体偏东和傅科摆等实验、地转偏向力的表演。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本课导言这样引入的:毛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可会发生吗?在哪里发生?(一)展示问题: (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 1 )学生讨论: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

13、现象是怎样形成的?(2)教师引导: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

14、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 4 )展示问题: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 6 )讨论: 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 “

15、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 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 7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

16、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展示课件:地球自转。) 还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是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碰撞,这就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 1 )讨论: 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请你想像一

17、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 2 )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 3 )分组实验: 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转动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 (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4 )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 5 )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

18、是怎样形成的? ( 6 )教师小结: (展示多媒体课件,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意识。教学重点: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教 具:地球仪 三球仪 多媒体 手电筒 黑板纸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

19、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课冷,有的季课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接着进入新课)。看起来老师少年时与你们一样有许多迷惘、许多困惑,这课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秋、冬是怎样产生的。一、地球的公转(1)、请同学门先用5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11页“地球的公转”这一框题下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用5分钟小组讨论后回答。情景设置 (2)出示课件中的自转和公转模拟图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问:哪一个模拟图是自转?哪一个模拟图是公转?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分小组用地球仪或四人“用身体演示”法来说明所处在地球公转轨道不

20、同位置时,太阳的直射情况(在赤道或南北回归线,课气和季课)。、做一个小实验,比较一下:“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张黑纸板,大家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在黑纸上,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色纸板,比较哪块光斑大,哪块光斑亮。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生答:直射比斜射光环小,但亮度大,因此地球表面直射的地方得到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能量少,温度低。教师引导学生以淄博市为例,结合课本12页练习2,得出夏季温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温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温度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淄博市

21、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出示投影:(认知结构)公 转 热量多 热 形成位 太阳照射不同 地面得到 置 热量不同 热量少 冷 四季不 同 (3)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个地球仪,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直射点在赤道上,观察不同的纬线上亮度有何差异?你想到了什么?(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老师:所以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是哪五带呢?学生回答: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老师: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呢?二、五带的划分:师:我们一起来看三球仪中地球位置的变化,当地球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太阳光照的情况。(同

22、时打出投影片,投影片中有冬至、夏至、春秋分三副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每个小组桌上都有这三副图,请同学们注意: (1)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位置; (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3) 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冬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桌上的冬至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夏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夏至日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当地球位于三球仪的春秋分时,大家对照春秋分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 根据观察,每个小组一人观察、一人记录现象、一人填表、一人准备发言。将观察的现象填在下表中:(出示投影)_带_带_带南北回归线

23、之间北回归线和_之间,_线和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_射阳光无_射阳光,也无_现象有_昼_夜现象获得热量_气候终年_得到热量比 少,比 多气候季课变化获得热能_气候终年_学生:学生完成上表,并由学生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完成表格如下:热带温带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线和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直射阳光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量多,气候终年高温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季课变化大获得热能少,气候终年寒冷老师:根据上面我们的分析,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有什么变化?我们划分热带的根

24、据是什么?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什么?那么你能概括一下,我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逐渐增高。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有无阳光直射,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有极昼极夜现象。那么我们划分五带的根据是: (1) 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 (2)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老师问: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淄博市位于哪一带?小结:略 第二章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

25、如何表示的。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教学难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

26、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等高线、世界两大山脉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八学看地形图1看图名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2看方向复习前面所学知识3看比例尺进行实际量算4看图例(1)等高线的读数颜色的深浅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在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1)等高线的分布(疏密)颜色的多少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

27、地面越平坦(3)等高线的走向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山脉的走向等山地的各组成部分(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等高线稀疏处(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5)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6)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布置作业:等高线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必须加强学生对图的理解和掌握。充分理解、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当中板书设计:学看地形图山地的各组成部分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学习目标1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2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3知

28、道常用的图例,会看地图注记。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5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五种基本地形。6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的类型及合适比例尺的地图。学习主题一:地图基本要素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一)下图是一幅还没绘制完成的地图,请你按以下步骤完成:1(1)标出地图的四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提示:注意路名)。(2)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判断:广州百货大厦在人民公园的_方向。中山四路至中山七路是自_向_方向排列命名的。2设计地铁站、医院、学校的图例(提示:日常生活所见),并画在下面的框内。图例:3 图中比

29、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_米,若将其转换为线段式,应写成_;图中广州百货大厦距人民公园的直线距离约_米。4由此可以看出一幅地图应具备_、_和_三要素。学习主题二:地形图的判读(一)今年寒假你准备去西安旅游,在去之前你想先了解一下有哪些景点,你会选择下面哪种地图?( )a西安旅游图 b中国政区图 c西安交通图 d西安地形图学习主题三: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学习主题三:地图的应用 (三)完成P17活动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答案(地图):主题一:(一)1(1)略 (2)东南 东 西 2略 3. 500米,略,1750米 4.比例尺、方向、图例 (二)略主题二:(一)a (二)图A:小 大 略; 图B:大 小 详主题三:(一)相对高度,海拔;甲山:1950米,甲乙山相对高度:1270米 (二)1. 200米;600米 2.鞍部 3.盆地 4.山脊 5.山谷6.陡崖 7. 250米 8.CD ,CD山坡的等高线密度比HI山坡的等高线密度稀疏,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