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11KB ,
资源ID:62990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990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大题答题模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大题答题模版.docx

1、历史大题答题模版【历史】突破非选择题的答题模板内容、措施类设问设问类型(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解答方法(1)审清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根据设问方向有目的地阅读材料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2)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阅读完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

2、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组织答案1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要充分运用历史术语,将教材中的话应用于答案中;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切忌简单罗列材料观点,要注意归纳概括。3作答时要把握几个原则:(1)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晰。(2)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3)“按酬付劳”,根据每一问分值的多少,决定答多少,一般来说,一个要点是1分或者2分。(4)多多益善,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也尽量多答典例调研调研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于影

3、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xx议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xx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

4、的差异。(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通过哪些措施落实的?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关键信息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公平材料二xx八议皇帝主导材料三民主宪法材料四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解题突破第一步,审清设问。第(1)问要求回答两种法律的不同。第(2)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孙中山的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他的法制建设活动有哪些;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孙中山的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即中国近代史上阻碍法制建设的因素是什么。第(3)问,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

5、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第一小问要求回答落实“民治”的措施是什么,即政府“民治”建设的内容是什么(限制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小问要求回答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步,根据材料并联系相关知识。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权利的享有者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孙中山的主要反封建活动归纳;第二小问,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套用“答题模板”,这里的措施,显然是指具体的措施,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如何落实“民治”

6、的,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民主政治事件概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落实“民治”的具体措施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治制度方面的;第二小问,根据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回答。第三步,结合上述分析准确作答。答案(1)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表现: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3)措施: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

7、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目标:xx,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调研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总纲”第一条规定:“中华鄂州人民,以已取得之鄂州土地为境域,组织鄂州政府统治之。将来取得之土地,在鄂州域内者,同受鄂州政府之统治;若在他州域内者,亦暂受鄂州政府之统治,俟中华民国成立时,另定区划。”第二章第二十二条至三十四条规定,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得连选连任一次;都督代表鄂州政府,有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临时律令等职权。第五章规定,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有制定法律、通过条约等职权。第六章规定,法司由都督任命之法官组成,依法审

8、理除行政诉讼以外的各种诉讼,法官除依法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的惩戒宣告外不得免职。此外,还规定人民一律平等,享有言论、集会、结社、信教、通信、居住、保有财产、营业等自由,享有人身、住宅不受侵犯。摘编自xx约法(1911年11月9日)(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鄂州约法的颁布机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鄂州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材料二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法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四十六条国务员及其委员得于参议院出席及发言。第四十七条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9、xx临时约法(2)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临时约法按照平衡与制约的原则,对总统的权力采取了哪些制约措施。材料三“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全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什么样的“新的东西”。关键信息材料一鄂州约法公职人员产生方式人民的权利与自由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平衡与制约措施材料三评价历史功绩的依据解题突破第一步,审清设问。第(1)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鄂州约法的颁布机构,第二小问要求回答鄂州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也就是作用和影响。第(2)问要求回答中华民国临时

10、约法的内容以及为限制总统的权力采取的措施。第(3)问要求回答辛亥革命的贡献。第二步,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第(1)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湖北省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脱离清朝统治,本题中鄂州约法应是湖北军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令。鄂州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主要从反封建的角度作答。第(2)问,套用“答题模板”。材料二共有五条内容,在作答时可以把意思相近的进行合并概括。所采取的制约措施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了总统、内阁、参议院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第(3)问,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

11、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来回答。第三步,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答案(1)机构:xx军政府。意义:这是近代中国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令,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资产阶级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了自己的胜利果实;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主要内容:内阁成员统称国务员,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集体副署法律法令。平衡与制约:以参议院的立法权、责任内阁的行政权平衡总统的权力,以参议院的总统弹劾权、内阁的法律、法规副署权对总统进行制约。(3)政治方面: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经济方面:为

1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加速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思想方面:以三民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思想,后来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社会生活方面:断发易服,革新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能力提升xx临时约法的基本要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各种自由和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历史】突破非选择题的答题模板背景、原因类设问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

13、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答题模板: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2.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

14、,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3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举例说明: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时,主要从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支持、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列强无暇东顾等方面来回答。注意: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可能性);背景、条件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

15、态分析。典例调研调研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乾隆实录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

16、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严复法意材料四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张謇追悼孙中山的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严复对这一现象发出悲叹的根源。(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

17、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关键信息:材料一皇考(xx)以来大权从未旁假材料二天下是君主之产业材料三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材料四xx坚持革命解题突破:第(1)问要求回答“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即原因。根据“皇考(雍正)以来”可知,雍正时期的某一措施使得“大权从未旁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军机处的设立有关。第(2)问包括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提炼材料观点,根据材料的出处及材料对君权的评述可知,作者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要求回答材料观点产生的原因,结合答题模板,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的

18、“根源”结合答题模板,从当时的社会层面进行分析。第(4)问,可将问题转化为“孙中山先生坚持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就很容易回答了。答案:(1)理由: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从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2)观点:君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矛盾激化(或反对君主专制)。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上,儒学的新发展(或理学、心学走向极端)。(3)现象:维新变法中改革派压制不同政见。根源: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国人对言论自由缺乏深入认识。(4)原因:推翻专制,实现民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能力提升根本原因、根源是指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对事件有较大影响

19、的原因,一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思想基础等方面分析。如调研1第(3)问中的根源,就是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分析的:在长期的专制统治下,人们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还没有产生言论自由的思想观念。原因有时也可以理解为目的,如调研1中的第(4)问实际上是考查孙中山坚持革命的目的。调研2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xx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摘自清实录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

20、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摘自xx使粤两稿(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材料二随着西力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xx走向世界的近代国(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

21、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月)(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四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

22、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xx涌60年xx之“世界观”(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世界观”发展到第二阶段的时代背景。第三阶段中,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的变化轨迹,对此你有何认识?关键信息:材料一清朝时xx对世界的认识材料二xx对世界的认识的变化材料三周恩来的世界观材料四60年来xx对世界看法的变化解题突破:第一步,审清设问。第(1)问注意限定条件“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第(2)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第二小问实际上是问哪些因素使中国人

23、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第(3)问,注意时间限定“20世纪20年代”。第(4)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第二小问要求回答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是如何进一步开放并融入世界的。第(5)问是开放性设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第二步,提取相关的信息。第(1)问,从“天朝抚有四海”“万国来王”“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等可知,当时清朝君臣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仍是以往的朝贡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夷到西再到泰西”回答。第二小问,套用“答题模板”。这里的原因显然是具体的原因,而且也要

24、明确,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西力东渐”“一系列战败之后”“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的出处共产主义与中国可知,此时的先进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重大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成就回答。第二小问,主要是把握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陈述相关史实。第(5)问是开放性设问,从原因、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陈述,言之成理即可。第三步,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纳贡。(2)

25、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3)转变: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从而转向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时代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任答两点即可)措施:改革开放

26、不断深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与世界接轨;坚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缩小与外部世界的差距;加入APEC 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任答两点即可)(5)轨迹:近代方面,从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俄为师;现代方面,从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到走向对外开放再到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角度1:“世界观”变化的背景和原因。“世界观”的变化是对中国和世界的客观形势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反映;“世界观”的变化是伴随着中国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而发生的。角度2:“世界观”变化的特点。由封闭走向开放;

27、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角度3:“世界观”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有利于各国(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可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解答非选择题出现失误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没有思考,看到题目就答,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2)不按题目要求做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解决办法:注意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办法:注意xx、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