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3.29KB ,
资源ID:61737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737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1、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13篇及答案1.康德涵救李梦阳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 注释康海:字德涵。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常识 太监。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至唐朝,统称为宦官。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历史上出了名的太

2、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思考与练习1解释:亲脱致 2.翻译:海不与通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2.陈章侯蔑视显贵者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注释诞僻:怪僻。搦(n u:握。

3、科头:不戴帽子。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文言知识 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一、指“送”。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

4、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面致”即当面送上。二、指“表达”。“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三、指“招引”。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四、指“尽”。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思考与练习1.解释:藉索虽既施2.翻译:好游于酒周其乏一龌龊显者3.上文“笔墨”是指3.李西涯与程篁墩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成化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5、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注释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学士:指翰林学士。成化:明宪宗年号。直隶:京城地区。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都是成化年间闻名京城的神童。他们上朝面见皇上的时候,正好直隶省上贡的螃蟹到了,英宗就出了上联考考他们二位:“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西涯对道:“蜘蛛满腹经纶”。后来李西涯官至承相掌管天下大事,程篁墩则终身作学士,以文章天下闻名。偶然的一个对联,就能看出他们的终身事业。文言知识说“举”。一、指“推荐”。上文“举于京”,意为推荐到京城。二、指“举起”。赤壁之战:“中江举帆。”三、指“攻占”。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四、指“全”。六国论:“举以予人,如

6、弃草芥。”成语有“举国上下”。它还作“发动”、“聚合”、“行动”等解释。思考与练习1.解释:方适对胄名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4.杨万里忧国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hu,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

7、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偏:固执。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n。韩侂(tu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掖垣:泛指高官。僭(jin:超越本分。邸(d :此指官府。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8、。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tu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文言知识说“见”。“见”是个多义词。一、指“看见”。这是古今相同的。二、指“召见”、“拜见”。如“秦王见韩

9、非”、“韩非见秦王”。三、指“被”。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五、同“现”。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思考与练习1.解释:善用事属恚怏怏遽亟社稷言2.翻译: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皆其柄国之日也专权无上5.专力则精,杂学则粗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王凤喈(ji语休宁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

10、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文言知识 说“少”。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盛焉悚2.翻译: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东原以见告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很多爱好没放弃,词

11、便是其中之一;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6.余文坼意外遂愿余文坼(ch,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注释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贷:办货。浸:水。諰諰(x x:恐惧的样子。喁喁(

12、yy:小声读书的样子。脚气:指脚气病。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置办货的时候,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

13、的时间把置办货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了脚气病,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文言知识“常”与“尝”。“常”作“经常”、“平常”解,古今相同。但文言中“常”又同“尝”,作“曾经”解。上文“常云于湖州置贷”,意为曾经说是在湖州办货。又,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意为汉高祖担任亭长时,曾告假回乡。“尝”,通“常”,又解为“曾经”。思考与练习1.解释:孤寄居甘旨贾贮膏迄匝2.翻译:方以阻行期为郁郁;架上书悉归腹笥矣。7.黄鲁直敬重苏轼鲁直晚年县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

14、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注释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东坡:即苏轼。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江西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

15、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思考与练习1.解释:县门耳2.翻译: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8.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

16、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注释庆历:宋仁宋年号。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举进士:考中进士。宋仁宗庆历三年,苏轼才十来岁,在乡下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从京城来了一位学者拿着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苏轼也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 (然后苏轼问先生词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

17、都是谁.先生说:“你何必要知道他们?(或,你知道他们又有什么用”苏轼回答说:“(难道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若也是凡人,那为什么不能知道。”先生听了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一一告知。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有生之年一定要认识他们(网上都这么翻,我觉得不太对我觉得应该是:当时虽然还不是完全明白这些人的为人,但是却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有标准答案告知一声十分感谢。嘉佑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入葬以后,立上了墓碑。苏轼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已经有15年了,可是却见不了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文

18、化常识“总角”及其他。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一、垂髫(tio。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男女不分。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总角。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苏轼才十来岁。三、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四、束发。指男子十五岁。五、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六、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七、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京师鲁私殁既涕盖有2.翻译:童子何用知之?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时虽未尽了。3.“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我知道范公的为人;我见到范公的为人;我

19、听说范仲淹的人品;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9.金农为盐商解窘钱塘金寿门先生农客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注释钱塘:今杭州市。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

20、的文人。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钱塘人金农金寿门先生,客居在扬州。扬州的盐商们仰慕金农先生的才名都争着邀请招待他。一天,某一位盐商在平山堂宴请宾客,金农先生被让在席上首座。酒席之间,众人以朗诵古人有“飞红”二字的诗句作为酒令,轮流作诗。一个个挨过来,到了一个盐商那里,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句诗来,其他客人正要商量要罚他酒,这个盐商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说他杜撰。这时候唯有金农说:“这是元代人描述平山堂的诗句,引用得非常切题。”众人不信,便要让金农吟出此句所在的全篇,金农吟道:“廿四桥

21、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听到全篇,大家都觉得金农非常博学,这才又赞叹又佩服。其实金农是随口吟诵出了这首诗为这个商人解围而已。这个商人特别高兴,过了几天就拿了很多钱赠给金农。文化常识“觞(shng政”及其他。觞政即“酒令”,它是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酒。上文金农与盐商在席间就是以说诗词为酒令的。另一种酒间游戏是“投壶”,即以盛酒的壶口为目标,用箭投入,最后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罚酒。民间以“辖拳”行酒令,以猜中对方出手(以手指表示数目的数目为胜,负者罚酒。思考与练习1.解释:客次第杜撰綦

22、切风 2翻译:竞相延致 ;众以先生博洽 ;越日以干金馈之 3理解:“江东”指什么地方? 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 10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据苏府, 其弟士德, 攘夺民地, 以广园囿。 侈肆宴乐, 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 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 占许多田地。冻杀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 (选自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注释 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江苏苏州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苏府:苏 州。 张士诚占据了苏州府后, (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 的)园林。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在宴席间

23、如果看不到张明善就不高兴了。有一天,下了很 大的雪,张士德摆下了丰盛的宴席,让歌女弹唱,邀请张明善提笔咏雪。张明善提笔写到: “(大雪)漫天坠落,直望田地飞去,白白侵占了那么多田地。都是你,冻死了千万的百姓, 你难道还能称做是国家的祥瑞之景吗!”写完之后,张士德感到非常惭愧,最终也不敢(对 张明善)怎么样。 文言知识说“作”。 “作”是个多义词。一、指“工作”。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二、指“兴起”、“出现”。上文“雪大作”,意为出现大雪。又,石钟山记:“如乐 作焉。”三、指“激发”、“振作”。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另 外还作“起立”、“制造”、“写作”等解释。 思考与练

24、习 1解释:瑞 毕 2翻译:攘夺民地,以广园囿 侈肆宴乐 张女乐 卒亦莫敢谁何 3理解: “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再找出 一例。 11蔡邕听琴 11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 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 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 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 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

25、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 “此 足以当之矣。”(后汉书蔡邕传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 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 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 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 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

26、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 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 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 这足以称为杀心了!” 注释吴人有烧桐爨(cu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邕(yng:即蔡邕,东汉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裁:制作。陈留:古地 名,今河南境内。将命者:侍从。怃然:惘然的样子。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向”是个多义词。一、指“面对”、“朝向”。上文“方向鸣 蝉”中的“向”即指“朝向”。二、指“接近”、“临

27、近”。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 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 昏暗。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 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 “早先”; 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1解释:名 屏 潜 却 耸然 莞然 2翻译:比往而酒已酣焉 邕素为乡邦所宗 邕具以告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 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60 篇及答案(41-60) 12 12苏东坡北

28、归 东坡还至庾岭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 。”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 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 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 人大概是谁啊?回答:是尚书苏东坡啊。老者说: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 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东坡听了含笑而谢。并且在小 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29、: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注释(D 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庾岭: 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鹤骨 霜髯(r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在社 会交际中, 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 以表示尊敬。 如上文 “是苏子瞻欤” 意为这是苏子瞻吗? , 苏轼,字子瞻。那翁称苏轼为“苏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苏东坡欤”,而绝不能 说“是苏轼欤”,因为当时苏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

30、。而他 自己称自己,则只能说名,如“吾乃苏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苏子瞻也”。 思考与练习1解释:从 揖 题 2翻译:少憩村店 官为谁 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 “曾 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13郑玄对应劭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 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 之,竞说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 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 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郑

31、玄传 注释袁绍: 东汉末年大豪强。 总兵: 总领兵马。 冀州: 古州名, 在今河北一带。 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斛(h: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异端:此指与 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汝南: 古地名, 在今河南境内。 太山: 泰山。 应中远: 即应劭, 字中远。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回、赐:孔子 的弟子颜回、子贡。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郑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郑玄身高八尺, 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高大。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并且很有口才。他们见郑玄 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郑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 乎问者的意料之外, 都是他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