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90.97KB ,
资源ID:60952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952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二十一 中.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二十一 中.docx

1、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二十一 中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一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5课标全国,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图表反映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也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故A项正确。冷战格局下,为对抗苏联,美国大力发展工业,英国努力恢复发展工业

2、,B项错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是正确的,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只是增速放缓,但规模仍然很大并没有衰落,D项错误。答案A2(2015福建文综,18)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在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解析本题是数据图表题,解题时注意图中数据的变化,并结合变化的时间点分析问题。“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图中曲线显示:在1956年

3、初,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底,前期农业总产值高,后期工业总产值高,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底”,农业总产值降低,工业总产值大幅提升,故C项错误。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使工业总产值大幅提升,而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出现背离状态,故D项正确。答案D3(2014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

4、恢复解析“一五”计划是新中国初期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显然是服务于实现工业化的目标。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C项、D项不符合当时实际;故答案为B项。答案B4(2014课标全国,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19531956年是我国计划经济逐渐确立的时期。根据题干信息“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

5、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可知粮食的统购统销实际上是把农民的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故C项正确;1949年至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A项排除;B、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C5(2014大纲全国,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解析材料中惊人的亩产量是“大跃进”的结果,不是

6、农业合作化运动或集体化的结果,A、B两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科技,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惊人记录”和“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可以看出人们认为只要发挥人的智慧就可以创造奇迹,就能够迅速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故答案为D项。答案D6(2014山东文综,20)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从图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对“大跃进”仍然持有高度肯定的评价,没有提及它所带来的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通过图片内容可

7、知,评价不是很客观,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答案C7(2014安徽文综,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知由于小农经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故采取农业互助组的形式对农业进行改

8、造,即农业合作化,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答案A8(2014北京文综,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歌谣中的关键词“单干”“互助”“小组变大组”“合作社”来分析。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由原来的单干到成立初级农业互助组、高级农业互助组、农业合作社,逐渐走上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

9、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也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D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C项。答案C9(2014重庆文综,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解析建国初期,中苏友好,苏联援建中国156个工业项目,“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基础薄弱,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

10、期,中苏关系恶化,C、D两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答案B10(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及“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等信息可知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当时都是合理且必要的。答案D11(2013重庆文综,9)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

11、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表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 08358050356619591 48386761649719601 6371 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解析此题为数据表格题。此类试题的解题关键是阅读表格,获取表格信息。从表格数据看出1957年1960年我国工业产值,尤其重工业产值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1960年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12、动,破坏国民经济建设,A项符合题意。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从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轻工业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谈不上形势好转,因此B、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或史实不符。故本题选A项。答案A12(2013江苏单科,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

13、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BC D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错误,排除含的选项即可。其余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13(2012课标全国,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

14、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50年代末,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并没有发生“急剧变化”,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国关系趋于恶化,材料信息高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故可排除B、C两项。从材料信息看,该评估认为“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而实际上50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我国经济遭受了严重挫折,因此,D项正确;A、B、C都与史实不符。答案D14(2011课标全国,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

15、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解析据题干中“1962年”和“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信息,迁移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纠正“左”的错误的历史事实,对比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可以判断A项符合题意。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并未改变人民公社的性质,也并未消除“左”的错误的影响,故排除B、C两项;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15(2011广东文综,18)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16、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解析该杂志发表于1958年11月,封面内容为水稻放卫星。从中可得到的信息是“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故A正确。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分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3年和1970年,故B、C两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A16(2013福建文综,38)(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

17、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第(4)问,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前苏联基本一致;与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也就是材料四当中提到的论十大关系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答案(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

18、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考点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解析材料中“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的信息说明这一讲话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东西的怀疑,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与“南方谈话”均在20世纪90年代,与

19、题干反映的时间点不符合,排除B、C项。“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答案A2(2015重庆文综,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管理

20、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这与题干中“1982年”不符,B、C、D项排除。答案A3(2015天津文综,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故选C。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从时间上排除

21、A;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对外开放的步骤,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D项材料未显示,排除。答案C4(2015天津文综,10)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 B C D解析1987年中国还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错误;中外贸易合作交流不断深入,但东西文化不可能融为一体,错误;外国在中国投资,中国在国外进行产品宣传,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间合作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正确。故选D。答案D5(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

22、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解析题干时间是“1961年”,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项“成效显著”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A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B项错误;由“有的地方出现家庭作业”可以分析出这种家庭式作业的生产方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D项正确。答案D6(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

23、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反道而行”“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可知此时应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反对国家现行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经济体制,农民消极怠工或做出“反道而行”的行为。A、B、C均不符合题意,D项农村生产责任制萌发可以佐证材料观点。故答案为D项。答案D7(2014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

24、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 BC D解析结合题干关键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据材料“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指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家感慨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指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以答案应该是A。故符合题意。发生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表述错误。故答案为A项。答案A8(2014四川文综,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

25、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C D解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是对外开放的起步,处于探索时期,缺乏经验,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国内阻力大,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错误;故答案为D项。答案D9(2014安徽文综,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

26、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解析题干中最高点(H)对应的时间是20012002年,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故C项正确。A项是1971年,B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是在2010年左右,故答案为C项。答案C10(2013江苏单科,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甲线段”

27、是从19901995年。这一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受此理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故选C项。答案C11(2012课标全国,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92年,下海经商人员迅速增加,许多人员甚至辞去公职“下海”,这反

28、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A项符合题意。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结构上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故排除B、C两项。仅凭“下海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故排除D项。答案A12(2011课标全国,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

29、题干材料中“1985年”的时间信息和关于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比率的规定,本质上反映了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益。将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说明了经营方式与分配方式的改革,故主要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正确答案为C。A、B、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C13(2015山东文综,39)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解析第一小问,概括历史信息,从换牌概括出地方政治体制变化,从摘牌的顾虑概括思想观念方面“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1980年,调动和整合以往所学相关的时代背景信息,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左”的思想斗争等,在情境和史实之间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关系,产生正确的历史认识,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答案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